知足常樂的作文500字:知足長樂

有一種知足,叫知足常樂。的確,知足常樂是一種富足的快樂,是一種自我安慰的快樂。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知足常樂的作文,供大家參閱。

知足,快樂之源

我十分認同,要常看看自己所擁有的,不要老去想自己這也沒有,那也沒有,似乎別人什麼都有等等,老想自己沒有什麼,沒有什麼,就是痛苦的淵藪,而知足,才是快樂之源。

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多了還想多,有一百萬了,就想有一千萬、一萬萬……正所謂慾壑難填、人心不足蛇吞象。總想如何讓自己多起來,自然就要勞神費思、投機鑽營、挖空心思,甚至會去不擇手段等等,這樣的話,人還會快樂么?還有快樂么?無論他得到了還是沒有得到,都不會快樂,都只能是痛苦。

在我們這個社會裡,這樣的例子是舉不勝舉的。就在我們住的這個小區,有個富豪經常出入(大家猜,是出入其一個情人的住處),富豪表面看上去是光鮮的、排場的,可實際上,他痛苦不堪,為什麼?聽說,子女在你死我活地爭奪他的財產、三個情人都要他天天陪伴、老婆這邊又要想辦法遮掩安撫、生意場上又明爭暗鬥……這個富豪還不到六十歲,但是他全身的“零件”都基本上出現了毛病。如果說這個例子不典型,那么,再看看香港富豪們的家產風波,先後有女富豪龔如心的家財爭奪戰,有富豪何鴻燊的家財爭奪戰,有郭炳江、郭炳聯、郭炳湘兄弟的家財爭奪戰,甚至你別看李嘉誠表面上早早對家產作出分配安排,其實他的兩個兒子也在暗地裡爭奪……不能說以上這些富豪不富有,但是他們快樂么?

衡量快不快樂的標準,決不能只看財富只看擁有,而主要看觀念。知足的人,往往就是快樂的人。

鄰居劉大爺,鰥夫一個,窮困不堪。家裡除了一台黑白電視劇外,基本上是家徒四壁。但是,劉大爺整天樂呵呵的,有說有笑,還經常幫忙周圍的人,有人開玩笑說:“劉大爺,你不覺得你活得窩囊么?”劉大爺卻毫不掩飾地說:“我是窮,但我不偷不搶,我靠自己勞動吃飯,我滿足,我開心,我有什麼好窩囊的?”

是啊,知足的人,寡慾的人,什麼明爭暗鬥呀、斤斤計較呀,患得患失呀……統統都與他無關,他滿足於自己的擁有,高高興興,快快樂樂,幸福賽神仙。

古人云:知足者貧賤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憂。知足是天然的財富,奢侈是人為的貧困(希臘諺語)良田萬頃,日食一升;廣廈千間,夜眠七尺。一飽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軀,安用千門萬戶?知足常樂,快樂之源也。

知足常樂

金錢對於幸福生活是必要的,但不是務必的。而幸福是一種狀態,是金錢不能買到的。

最近熱播的《知足常樂》不知大家有沒有看過?劇中涉及到了錢、權。苦苦追隨金錢與權勢,最後呢卻丟失了一切。追悔莫及啊。有沒有有心人從劇中悟到了什麼呢?這個社會,很完美卻夾雜著一股股的壞勢力。你真的喜歡錢嗎?不,其實是為了讓家人享受到更好的服務,有更好的生活,對吧?之後,你成功了。你是有錢人了,但是呢,卻又偏偏禁不住誘惑,你開始厭煩妻子孩子。最後呢,妻離子散。

總而言之,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最好。你或許還是一家不出名的小公司的一個小齒輪,每一天會像發條那樣忙來忙去,但是下班後,看到妻子甜美的笑容,孩子喊你“爸爸”,頓時,那種疲勞感會不會煙消雲散?你會不會感到自己的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呢?

生命其實就是大家所想像的那樣的短暫,與其活在不幸福中,倒不如每一天知足常樂,努里的工作,自然地應對生活。如果你對生活簡單,那么生活就會對你簡單。或許會是你想不到的一帆風順。

那些出此刻約會節目上的女生們,你們是真的找不到適宜的人選了么?我看你們個個長得貌美如花,卻是剩女,實在不知為何記得某約會節目上有人說過,寧願坐在寶馬里哭也不願坐在腳踏車上笑。呵呵,我不得不承認,你很慷慨,竟然用自己的一輩子的幸福用做交換條件,只為金錢。

金錢,只能滿足你一時的需要,而那種真摯的愛,你將一輩子都得不到。相比之下,聰明的人啊,可不能夠聽聽自己內心最真的想法,而不被你的虛偽所蒙蔽了那雙眼。

我想問:上帝給你的那杯水,你想怎樣喝?

知足者常樂

昨日我去看望生病的外婆。一進入那黑壓壓的房間,模糊地看到了外婆痛苦地倚在床邊,瘦骨嶙峋的身軀,一時無語、凝噎。放假那愉悅的情緒頓時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沉重的情緒。我轉過身,深呼一口氣,慢慢地走到院子裡。明媚的陽光迫使我眯著眼睛,鄒起眉頭。

驀然回首,“知足常樂”四大金色文字映入我眼帘。我緩緩的轉身,望著嵌在大門石碑上的隸書――知足常樂,我想起了這次話題作文的材料:

有兩隻老虎,一隻在籠子裡,一隻在野地里。籠子裡的老虎三餐考試吧野地里的老虎自由自在,他們互相羨慕對方的自由和安逸。最後互換了位置,但不久兩隻老虎都死了。

原因可想而知,一隻因飢餓而死,另一隻因憂鬱而死。也許很多人會笑話這兩隻老虎:明明活得安逸自由,卻不足,硬是覺得別人的糖比自己的甜,結果被對方的糖噎死了。

動物既如此,何況是人呢。

著名作家劉墉對人類的貪婪本性看到了及至:旅客車廂內擁擠不堪,無立足之地的人想:我要是有一塊立足的地方就好了;有立足之地的人想:我要是有位置做就好了;……直到有了臥鋪的人還會想:這臥鋪要是包廂就好了。

有位置的站著,有座位坐著,有臥鋪躺著,這是多么好呀,但人卻總喜歡不停地向上爬,在條件不允許的時候也一向想著,這多影響情緒啊。為何不歡喜著:我有地方站,我有座位坐,我有臥鋪躺?!

小時候,當我已經拿到了一個月餅後,仍不知足地哭鬧著,因為我想再要一個。奶奶會和藹地說:“乖孫女,你哥哥姐姐們有的沒有,有的才只有一半,你都拿了一整塊了,還不知足啊!就應高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