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作文?活動作文?(上)

我的作文教學及研究故事之十八生活作文?活動作文?(上)這是1986年春天的一次作文教學經歷。教學第八冊寫景單元的時候,我“別出心裁”,搞了一次把閱讀和寫作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作文教學活動。由於時令的關係,我先對教材進行了調整。將教材的第一、二單元的教學順序進行了互換,開學後先講第二單元(第二單元是寫事的文章),將第一、三單元中的寫景文章《頤和園》、《趵突泉》《古詩二首》、《花潮》合併成一組,集中來講。講完這組寫景文章之後,,指導學生選學了部分寫春日田園景物的文章,而後,開始指導學生習作。(當時的反思:教材的調整,利於寫景文章讀寫知識的集中傳授:讀景中寫景,有利於寫景知識在相同情境中迅速遷移。此外,北方的春天來的晚,後調,可是是組織學生觀察景物。)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課外活動實踐,我帶著學生來到了春日的還鄉河畔。學生望著美麗的大自然春光,欣喜萬分。一會兒拔幾棵小草,一會兒摘幾朵野花,一會兒望著空中飛翔的小燕子驚呼,一會兒又對著菜園裡飛上飛下的蝴蝶嘰嘰喳喳。(當時的反思:大自然新一的刺激,使學生異常興奮,為後面進一步產生“愛”春光的情感坐了很好的鋪墊。)我們開始活動了。先和學生玩了一個遊戲——與春姑娘捉迷藏,看誰能藏到一個春姑娘找不到的地方。一聲令下,學生李可“呼啦”一下,“四散奔逃”。經過一段時間的“偵察”以後,學合股敘跑攏來,歡喜地向我報告:“我藏在韭菜地下!”“我趴在才子花地下!”“我爬在麥田裡!”“不行,那裡有青青的麥苗,綠綠的青菜,是春姑娘剛為他們換上的新衣!”有人立即反駁。“老師,我藏在農民漚肥的土坑裡。”有同學伸手一指。我笑了,“行嗎?”有眼見的同學馬上指出來“不行,你看,坑沿上,小草已經露出嫩芽了!”“老師,我站在這裡不動。”,一個小同學選出了一款巴掌大的地方。我讓他挪開,用手扒開了腳下的鬆土:“看看,在看會兒,春草要把你頂起來了!”大家都笑了。“老師,我藏在河水裡。”一位同學眨著眼睛對我說。“有人反駁嗎?”,我笑著問大家。“嗯,嗯,春水嘩嘩地流淌,那時還鄉河的春之歌。”有人冒出了一句。“老師,我站在石頭上!”“我站在電線趕上!”“我飛到空中去!”“我在大馬路上站著!”……“啊,春風,輕浮著你的面頰,是你感到了春的愜意、溫適,馬路上,人來車往,你看到了春的繁忙……”我竟然來了詩意。學生四下望去,不時,伸手摸一下自己的小臉……學生終於恍然大悟:老師,春天來了,到處是春的勃勃生機,哪裡都春滿了盎然的春意啊!(當時的反思:帶有景真以為的“尋找”,逆於“哪裡有”這一常規的看景方法的“找無”,對學生構成了一個能夠引起強烈欲望的強刺激。“玩”的需要得到了滿足,學生愈加興奮。此時的注意點在“哪裡無春”,需要先排除哪裡有春。這就使學生既認識了“哪裡有春”,同時又在熱烈的辯論中,認識了“無春”之中的“春意”。在歡樂的氣氛中,學生對還鄉河畔的景物有了全面細緻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