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關於魯迅的作文

第一篇:別拿魯迅當雞肋

今秋起,湖北省高一新生全部使用人教版新課改教材,其語文教材中魯迅先生的作品明顯減少,《藥》、《為了忘卻的紀念》等作品不見了,保留下來的只有《拿來主義》、《祝福》和《紀念劉和珍君》三篇,頓時,評論風起雲湧。

魯迅作品真的過時了嗎?刪除魯迅作品到底是喜是憂,是福是禍?有人認為,應刪減其作品,將其請下文學神壇;也有人認為不能刪,魯迅作品薰陶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國學子,說明它具有時代借鑑性,絕不過時。

我認為,魯迅先生的作品食之有味,棄之可悲,別拿它當雞肋!

從客觀上來說,誰能否認這位文學巨匠在中國歷史上的貢獻呢?他以筆為劍,一針見血地揭露了社會陰暗,引發了我們許多人生思考和社會思考,即使在安定和平的現代社會,他對人生的挖掘、傳統與封建社會的剖白,也是極具借鑑意義的。如在《藥》中,魯迅先生巧妙地利用了情節暗諷,以血饅頭掀起華、夏兩家命運的相連,揭示了近代中國被灰暗籠罩的悲慘狀況。而今天,作品中隱藏的傳統觀念還在社會滲透:以諧音定運氣,忌4搶9的現象不也在時時提醒著我們傳統觀念的根深蒂固嗎?

而從主觀上來說,學習魯迅作品對中學生來說是思想的萌發和積澱。我有幸在學習課文後到紹興旅遊,感受這位巨人生活的地方。故居很舊,牆面脫落、桌櫃發黑,而且人滿為患,但是那種古樸的氣息充溢周圍,古書的芬芳還在屋子中久留不肯消逝。烏篷船、百草園、三味書屋、鹹亨酒店,都如書中說的一樣,真實並詩意地存在著,如此一去,感觸便自然是另一番滋味。

對於魯迅作品,每次閱讀都是感緒的激盪,豈能棄之?語文教材固然要給更多的文學家足夠的位置釋放他們的火花,但文學巨匠的魅力,是不容被取代的。

第二篇:我見到魯迅

我不敢說自己讀懂了魯迅,但我是個喜歡甚至崇拜魯迅的男孩。

有人說如果不是因為考試等必需因素,沒有人會將魯迅的雜文讀上四五遍,可我已經記不清讀過多少遍了,至今還在讀著,而且必將永遠地讀下去。每次閱讀,總有感悟,我不知道我讀懂了多少,只知道我一次比一次懂得多,每次,都有一種酣暢淋漓的感覺。不是矯情,不是做作,而是真的和魯迅,我眼中最偉大的作者交流。

我懂得越多,就越知道他的偉大。有人居然說,他是靠罵街出名的,我覺得這是對魯迅最大的侮辱。有人看林語堂,看余秋雨,看張愛玲,不願看魯迅,說是討厭那種壓抑的氣氛,那種積血的悲哀。記得豐子愷有幅漫畫,名字叫“一肩擔盡古今愁”,我總覺得,那就好像魯迅,也只有魯迅,才配得上這樣的名字。魯迅是一座凝聚的大山,他托起的是民族,而不是個人的名利,或是寫作的樂趣。

魯迅的生命,消耗在不停的鬥爭中,和劊子手斗,和幫凶斗,和偽君子斗,和御用文人斗。魯迅好像並沒有為自己活著,這是種偉大,是一種至今還沒有任何人可以比擬的偉大。

從魯迅的風格來看,魯迅的雜文短小,精悍,卻切中要害,每次都讓那些拚命掩飾的面具無情地滑落。魯迅不講任何情面,只要是對人們有害的,他決不會放過。哪怕是他以前的好友,這一點,正是他人格的偉大。現在的作者,有幾個敢直言不諱而不怕得罪人的?他們就算是不得已批評人,也只會不痛不癢地說幾句,然後賠盡小心。

我佩服魯迅,崇拜魯迅。而如今,卻有人忘記了魯迅,我深深地憂慮!

第三篇:讀《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有感

魯迅先生以筆為武器戰鬥了一生,被譽為“民族魂”。身著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短短的頭髮刷子式的直豎著,濃密的鬍鬚成一個隸書的“一”字……這就是他在勞苦大眾心中的閃爍身姿。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我和伯父談《水滸傳》,第二件事是我和伯父談碰壁,第三件事是和爸爸、伯父一起救助一位車夫。這幾件事給我的記憶很深,讓我體會到了魯迅先生的品質。

有一天,作者和爸爸媽媽去她的伯父魯迅先生家。在伯父的家門口發現了一個受了傷的黃包車夫。作者的爸爸經過詢問,知道了這個黃包車夫受傷的原因。於是作者的爸爸跑到伯父家,接著跟伯父一起幫這個黃包車夫包紮好傷口。最後伯父又把一些錢給了他,要他在家裡好好養傷。這一件事,使我對魯迅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讀完文章,再回頭想想,魯迅的品德實在是太高尚了。在我們的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像魯迅那樣助人為樂,做了好事而又不要報酬的呢?我就親身經歷過一次與文章中的這件事恰恰相反的事情。事情是這樣的:一次,一個小朋友獨自玩著玩著,突然踩到一塊香蕉皮,四腳朝天滑倒了,他大哭起來。可是,在旁邊的路人,都只是冷眼相觀,卻沒有一個願意前來幫助這位小朋友,把他扶起來的,有的人甚至幸災樂禍,指著這位小弟弟哈哈大笑,還就這個小弟弟的狼狽樣而議論紛紛。我也是這行人中的一個。現在想起來,我真是很慚愧。在此,我希望每一個人都能熱心地幫助別人,這樣不僅會使世界更美好,還會使自己更快樂!

第四篇:走進魯迅

我國有這樣一位大文豪:他身穿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鬍鬚成了一個隸書“一”字……他,就是魯迅。

在我看來,魯迅是一個關心進步青年的人。

我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次魯迅先生穿著破爛衣服去理髮店理髮,一位年輕的理髮師打量了他一下,以為魯迅是一個乞丐,於是就胡亂地理了幾下,於是魯迅也亂抓一把鈔票給那位年輕的理髮師,理髮師便數了數,呀!他猛地一驚,多了許多錢!他的心裡樂開了花,真想魯迅多來幾次理髮。

過了一個月,魯迅再次來那家店理髮,那位年輕的理髮師認出了魯迅,就笑容滿面地給魯迅細心地理髮,理完後,魯迅細心地給年輕的理髮師錢,理髮師數了數,咦?怎么錢剛好?他用疑惑的眼神望著魯迅,魯迅便笑著說:“前一次你亂理我的頭髮,我也就亂給你錢,但今天你仔細地理頭髮,那我也仔細的給你錢……”聽到魯迅的一番話,那位年輕的理髮師慚愧地低下了頭。當我看到這裡時,我心想:魯迅的教育方式真特別!

當我們學到《一面》時,才更加覺得魯迅是一個十分關心進步青年的。文中的阿累在一次支內山書店買書時,買書的錢不夠,沒想到魯迅竟在內山書店躲避敵人,為了讓年輕人可以汲取豐富的知識,他把自己譯的書送給了年輕人,可見魯迅關心愛護進步青年。

社會的未來就是現在進步青年的,人一定要有知識才能創造未來,魯迅把希望都寄託給了進步青年,進步青年是不能用外表看人的,也不能用自己的快樂放在別人身上的……應該要平等對待每一個人。

魯迅呀!你真是一位關心進步青年的學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