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性的國中議論文三篇

篇一

問:“何為善,何為惡?”

答:“善是天使的代言,惡是魔鬼的化身!”

上面的答案正確嗎?如果正確那么人是天使還是魔鬼,人性到底是善還是惡?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可回顧歷史從秦王當政到華北的毒氣戰,用一句話概括就是“野心與貪婪一體,暴力與殘忍齊飛”在歷史裡我從未感覺到人性的善良相反我漸漸感覺到人性的醜陋。

三國時期曹操曾說過:“寧可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路易十四也說過:“我死後哪怕洪水滔天”一個又一個史時證明了人性的惡。如果人性是善的為什麼人們虛構出來的會是地獄而不是天堂,死後要彌補自己身前所犯的罪惡而不是升進天堂快樂的享受呢?也許是為了提醒自己儘量的少犯錯。

早在20xx多年前荀子的性惡論和猶太教的原惡學說就已經揭示了這一道理,偉大的哲學家黑格爾曾說過:“人類在說人性本善的時候自以為說出了一個偉大的思想,但他並沒有注意在說人性本惡的時候揭示了一個更大的道理。

很想說人性本善可如果人性本善那為什麼還要將思想教育看的尤為重要,常聽大人們說:“學壞三天,學壞三年”不是更能揭示這一更偉大的哲理嗎!賭博、吸毒、看違禁片屢禁不止,曾經看到我的同桌在課上偷看不健康電影,更讓我想不到的是竟然下課有許多人爭著看,這些老師沒教過,是他們與身俱來的“天賦”如果不是人性本惡怎么會這樣呢?

我並不是說這樣人類的前途就是一片黑暗,沒有任何指望,我只是想人們可以從現在起正視自己,改善自己。因為先天的惡並不能阻止你後天的善的發展,不是嗎?

篇二

一個人從呱呱墜地到白髮蒼蒼,無時無刻不在改變著,小到對文學作品的認識,對服裝款式的追求,大到人生觀的提升,價值觀的改變。不變的就是一個人的本性。

無論惡人還是善人,來到人世時帶來的都總是一顆純潔的心,一張可愛的臉,一身“本善”的人性,那時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但美好的東西總是脆弱的。在茫茫人海中如果不掌握好自己的“舵”,可能就會迷失自己。純潔的心可能會變得骯髒,可愛的臉變得陰險,全身散發出的是野獸般的氣息。但人的本性是不會泯滅的,“懸崖勒馬”“浪子回頭”的事不是經常發生嗎?

人都是愛美的,愛美讓人鄙棄醜惡,追求美好。美的東西總是讓人心情舒暢,給人賞心悅目的感覺。人們總是在追求美,運動健兒奮力拚搏為的是完美的勝利,演員刻苦練習為的是精美絕倫的演出,常人的付出則是為了幸福美滿的生活。我們潛意識中有對美的渴望,希望美能遍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人生一世,誰敢誇口自己不會犯錯。恐怕那些所謂的“聖賢”也不敢吧。人的一生就是犯錯和改錯的過程,人是在這個過程中逐漸走向完美的。只要我們能記得“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時刻提醒自己改掉毛病和錯誤,那么我們就能讓自己散發出人性的魅力。

人之所以不同於其他動物,因為人有人性在支配。因此我們不能讓人性泯滅,應該儘自己的可能讓人性揮舞著翅膀騰飛起來。

篇三

遠走他鄉的遊子,在夕陽中與母親作別,那是一種留戀,是一種人性的溫暖。

賽場上不顧一切,揮汗如雨的運動員,為實現自己的夢想而拼搏,是一種人性的激情。

愛斯基摩人在白茫茫的極地行走,捕食,生存,那是一種人性的純潔。

人性,很美!人性之美,是滌盪世俗塵囂後的透明、純真。

記得曾經看《安徒生童話》,那是一部闡述人性的巨著,於是,我懂了,原來連街頭的妓女曾經也是渴望抱著可愛的布娃娃;那個半夜被父親從鳥籠里揪出來泣不成聲的孩子,其目的只是想親親雞媽媽;還有那個小姑娘,在得到自己夢寐以求的新衣服時說的第一句話竟然是,“要是鄰居家的小狗狗能看到我穿得這么漂亮就好了!”一切,無不在體現著純真的人性。

人性之美,是與自然的和諧,對生命的熱愛。海子說,“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一種豁達,頓時穿越了時空;而李白則多了一份“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的憂傷;蘇軾在高歌“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渴望報國但壯志難籌;而毛澤東更是“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人性之美,是對生命的本質理解與自如進退。

每次回家,小區的管理員都會對我微笑,我感覺很溫暖;公車上,和孤獨的老人隨便寒暄幾句,他會感到快樂;朋友的孩子穿了新衣服,就別吝嗇你的幾句誇讚;火車站裡,看到別人大包小包,就別讓人先過;中午排隊買菜,學會靜靜地等待,給別人留一份安靜;下雨了,即使和陌生人同撐一把傘,有何妨?

人性的美,是能處處為別人著想,帶給旁人快樂,讓人“舒服”,就讓人性的光輝在我們身邊閃耀,讓我們將自己的心放開,勇敢地去接受別人,也勇敢地接受別人的愛。

用心地去生活,用心一點,再用心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