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議論文800字【六篇】

【篇一】各有千秋

“江山代有人出,各領風*數百年”一言,道出了每個時期都有著自己特有的燦爛文化的真諦。春秋戰國,諸子百家。學者雖處於動盪之世,思想卻激躍出前所未有的奪目火光。儒、道、法……各家思想在碰撞中交流,在爭辯中借鑑,它們是亂世中明亮的火焰,照亮了中國前進的道路,造就了諸子百家的璀璨輝煌。

人們時常感到生不逢時,期望回到或飛越到某個時空的過去或未來,但不曾想,每個時代自有它得天獨厚,不可比擬的機緣巧合,從而衍生了不可複製描摹的獨特,春秋戰國如此,中國近代亦如此。近代中國飽受外國列強的侵略,知識分子的民族責任感與高遠目光,造就了新文化運動中新文學的無比震撼。

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白話文小說如《阿q正傳》等新式文學作品,讓人震耳發聵,喚醒了國人麻木的靈魂與渙散的鬥爭意志,我們亦會讚揚這個時代,欽佩這些愛國者,或者嚮往這血與淚交融而出的文化結晶。每個時代,每個地方,都上演著它們的獨有的歷史,各有千秋。

中國如此,外國亦如此。寧靜浩瀚的大海,孕育著古希臘的絢爛文明。精美的雕塑,奇妙的神話,閃耀的哲學之光……無不讓人心往神馳,願可生活在那美好的和諧中,但也有人願活在如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刺激時代。

文藝復興時,資產階級為反封建求民主,從古希臘文學典籍中汲取精華。人文主義之父彼特拉克說:我願回到古希臘那民主的年代,卻更願活在當下,肩負我的責任,將人文主義延展於今。

的確,各個時期的文明成就各有千秋,我們只能選擇喜歡或傾向於哪個,卻不能脫離我們的時代,但文化責任感卻讓人甘願在這時代開闢人類精神新天地。

古往今來,是時代造就了人,造就了文化,或是人與文化創造了時代,我們不得而知。即便我們因自己的喜好嚮往生於某一時期,卻因活在當下而一味埋怨,這終使這一時代的光芒黯淡。與其一味地活在幻想中,不如儘自己所能讓自己的時代大放異彩。

周國平曾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朝聖路,每個人孤獨的路便組成了人類這一時代的精神家園。每個人的嚮往不同,一如歷史學家湯因比鍾情一世紀的新疆,居里夫人外甥女涵娜獨愛一世紀以前,伊雷娜卻願生在未來世紀……人們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但若將嚮往化為創造時代文化輝煌的動力,這個時代亦有一番美麗的天地。春秋百代,各有千秋。

【篇二】遨遊書海

俗話說的好“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是許多人給書做過絕妙的比喻。在這個別具一格的寒假中,既有娛樂性又可以獲得很多知識的,當然是看書啦!可是,家裡的書都看完了!沒錯,所以這天,我就要去瑞安新華書店買書了。

到了新華書店門口我鏇風般地沖了進去,啊,人真多呀,真是人山人海,人民眾多,使涼爽的空氣一下子變得悶熱起來,。寒假就是不一樣,整個書店在寒假裡顯得格外熱鬧,不但能讓小朋友們獲得知識,還能使家長安心工作。

在這裡成千上萬的書籍令我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我便開始尋找我自己喜歡的書。哇!這是什麼地方?簡直是火車站嘛!看,這裡到處坐滿了人,以“小毛孩子”居多。瞧,坐地上的,站著的,坐在放書的桌上的。還有許多學生正在如饑似渴地看著自己喜歡的書。

愛看書的我馬上加入了看書的隊伍中,一排排書櫃像一條條形態各異的長龍伏在地上,上面擺放著各種各樣的書籍。我巡遊在書海里,看這一本本顏色鮮艷的書皮,欣賞著一個個稀奇古怪的書名。我一排一排地翻閱著,像是一位軍官,在從容不迫的檢閱自己的部隊。我瀏覽者書目把一本本我感興趣的書從書架上抽走,架在手上。

那些書可真沉,我都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都端不動了。但是,我剛走出這個書櫃時,竟絆了一下,一瞧,地上橫七豎八的腳竟然組成了一個“十八銅腳陣”。一看,竟有不少人“寸步難行”。

但是,那些組成“銅腳陣”的人卻不以為然,根本不顧旁人的感受,就這么把腳“攔”在人家前面,造成了大家的不便。可是,我便沒有放在心上,便放下書,也坐在書柜上,在那裡精挑細選,經過一次次的選拔,經過一層層的選拔,被我挑中的書卻只有寥寥幾本。我便來到樓上,再次精挑細選。

我一來到樓上,就開始“大顯身手了”。看到書柜上那“點”琳琅滿目的書,看得我眼花繚亂,我趕緊跑到小學生文學區域那兒開始挑選。我一排一排地看,當我打開書的那一刻,所有的煩惱都必須遠離我!數不完的書就象數不完的星星和大海里的魚一樣。

書店裡有許多書像在跟我招手。因為喜歡的書太多了,所以只能選自己認為的幾本,我走了好幾圈都沒定下來買哪幾本。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我還沒想好買什麼,所以我決定,跳到書的海洋里,盡情的瀏覽,巡遊。

當在巡遊的途中,我看到有趣新奇的書名,我就不假思索、毫不猶豫地將它抽了下來。在這個書海的世界裡,我共挑選了六本書,這些”糧食“夠我吃一個暑假了,這下我就不用老”餓“肚子了。

以後,我便一如既往的逛書店,那些書對我來說有潛在的魅力,深深地吸引著我。書,我的摯友。書店裡的時光,總是讓我回味良久。

【篇三】人生須打磨

蚌忍受沙石的砥礪而生出珍珠,鷹不畏困難而終能翱翔天際,鋼鐵經歷打磨成為寶劍。人生也須打磨,才能成就人生的壯美。

你看那船,不是隨波逐流,而是高揚風帆在狂風暴雨中奮勇搏擊。

你看那草,不是自慚形穢,而是抬起頭顱在狂風暴雨中迎風而立。

你看溫室那花,在雷鳴風聲中卻不知所措。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沒有誰不是經歷了磨難才成就出一番事業的。每個人的成功都和著挫敗的傷痛。

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可謂“時運不齊,命途朵舛”,然而他直面挫折,笑看人生。在宴會上賦詩並揮毫留墨,為中國文學添上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千古絕唱。

古人有訓,“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不願經受磨難的人,前途有限,創造的可能也有限。而在卓絕的人那裡,我們不難發現的是:他們都勇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直面淋漓的鮮血。

越王勾踐,為復辟王國,臥薪嘗膽,終而名留青史。反觀項羽,雖力能扛鼎,卻禁不起人生的打磨。他不肯過江東,只因“無顏見江東父老”。一代好漢,終只落得個江邊自刎的下場,令人不得不扼腕嘆息。

如果你輕鬆地躲開了困苦,那么你也會因此錯過人生的輝煌。有能力在艱難困苦中走出來的人,並沒有什麼竅門,也非有什麼妙計,而是因為他們在人生的一道道打磨中腳踏實地走了過去,並堅守到了最後一秒。

梅花之所以動人,是因為它經受了風雪的洗禮;蝴蝶之所以美麗,是因為它經受了破蛹的艱辛;黎明之所以令人神往,是因為它經歷了漫長的黑暗。

每個人都須在人生的浮沉間沉澱自我,在困難中堅守自己,在風雨雷鳴中磨礪自己,才能讓自己閃閃發光。

【篇四】寬以待人

法國作家雨果曾說:“世界上最寬廣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是人的胸懷。”可見寬容是人人都稱頌且嚮往的品德。

古人云:“寬以待人,嚴於律己”。不管是為人還是處事,都需要以一種寬容的態度去對待。如果能容忍別人所難以容忍的,原諒別人所難以原諒的,不去計較太多,得饒人處且饒人,就會顯得自己更有涵養、更知情理。反之則顯得無肚量、無涵養,不通情達理,從而顯得好似無理。那樣,只會給自己徒增煩惱罷了。

寬容,可以是緩解矛盾的潤滑劑。藺相如面對廉頗的不服氣與羞辱,他儘量迴避、退讓,置國家大事與個人顏面之前,最終廉頗負荊請罪,化干戈為玉帛,成就了“將相和”的千古佳話。面對廉頗的挑釁,藺相如沒有與之計較,而是儘量迴避、容讓。沒有惱羞成怒,升級矛盾,而是以一顆寬容的心,息事寧人。若無藺相如的以誠相待,迴避退讓,怎會有廉頗的負荊請罪、知錯能改?若無藺相如的息事寧人,寬容大度,怎會有他們二人的通力合作?怎會有趙國的興旺發達?面對別人的嘲諷,如果我們能像藺相如那樣,多一份寬容,少一分埋怨,那最終的結果必定是令人皆大歡喜的。如果計較太多,與別人針鋒相對,那最終的結果一定不會盡如人意。俗話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何嘗不是這樣呢?寬容是對別人的釋懷,也即是對自已善待。寬容是一種堅強,而不是軟弱。

寬容,可以使瀕臨絕境的人看到希望。12歲的哈提卜被以色列士兵誤殺,哈提卜的父母面對這樣的打擊,他們沒有怨恨那個士兵,而是以寬容的心態去面對。他們把哈提卜的器官捐獻給了需要器官的以色列人,幫助了許多瀕臨絕境的人,使他們再次感受到了生命的寶貴。哈提卜的父母的寬容,無疑是令人感動的。這是多么大的度量,多么偉大的選擇。寬容者讓別人愉悅,自己也快樂;刻薄者讓別人痛苦,自己也難受。

寬容,可以淨化這個社會。在美國的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發生了美國曆最嚴重的校園槍擊案。兇手是一名曾接受過精神反方面治療的韓籍青年。兇手在殘害了32條年輕的生命後也飲彈自盡。但是,在悼念會上,兇手卻和32名遇難者一樣被列為悼念對象,並且在兇手的悼念碑旁還有人們放著的鮮花和紙條,人們用行動詮釋了寬容。人們的這些舉動,使我們從這個惡性事件中,還看到了令人為之動容的一面。如果在生活中,我們像這樣多一些相互理解,多一些寬容,何愁沒有美好和諧的社會。

在當今社會,能做到“寬以待人,嚴於律己”的人已是少之又少了,大多都是“寬以待己,嚴於律人”。寬容了別人,你會得到別人的感激;耿耿於懷,會激化彼此的矛盾。相比之下,寬容是一種風度,寬容更是一種智慧,是智者的做法。讓我們選擇寬容,學會寬以待人,試著去做一個人生的智者。

【篇五】幽默

幽默是一種睿智的處事方式,它也是一種成熟的、高尚的心理自衛機制。幽默可以幫助你減輕人生的各種壓力,幫助你戰勝煩惱,振奮精神,在困境中轉敗為勝。幽默,是人生中的一劑良藥,有了它,很多困難都可以迎刃而解。

幽默出現在各個時代。莊子的幽默來源於其對齊物思想的透徹的認知,親人去世本是一件很傷心的事。但莊子卻盆鼓而歌。不僅沒有露出傷心的表情。反倒是樂呵呵的在那裡擊鼓唱歌。友人對他的做法感到非常不解,但莊子卻說,妻子最初是沒有生命的;不僅沒有生命,而且也沒有形體;不僅沒有形體,而且也沒有氣息。如今又變化為死,即沒有生命。這種變化,就像春夏秋冬四季那樣運行不止。現在她靜靜地安息在天地之間,而我卻還要哭哭啼啼,這不是太不通達了嗎?所以止住了哭泣。有時候的幽默是一種樂觀的心態,可以幫我們趕走不愉快的情緒,但有的時候的幽默卻能讓良好的局面變得更僵,在正確的場合使用正確的幽默的方式,能讓我們變得更加的睿智。

不僅有像莊子那樣的幽默,我們的周恩來總理也有他的幽默外交。50年代的時候,曾經有一位美國記者帶著幾分諷刺、得意的問周恩來總理“總理閣下也迷信我國的鋼筆嗎?”周恩來總理聽後風趣地說,這隻鋼筆是美軍在板門店投降簽字儀式上用過的,朋友讓他留下來作個紀念,就留下了貴國的鋼筆。美國記者的臉一直紅到了耳根。周恩來總理品德高尚,智慧非凡,在風雲變幻的國際舞台上,給各國政府首腦和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幽默外交,一直被人們傳為佳話。

幽默是一種生活的方式,我們可以大聲歡笑,也可以流淚哭泣,我們可以憔悴*,也可以隨心所欲,我們可以肆意妄為,也可以小心翼翼,我們可以這樣做,也可以那樣做,我們的生活,本就是簡單的。莊子的幽默是一種透徹的客觀唯心主義世界觀,是一種超然脫俗的齊物思想。

周恩來總理的幽默是一種社會實踐所擁有的實踐外交策略,是一種處事方式。我們的幽默,是一種生活壓力釋放的出口,同樣是一種為人處事的方式。使用適當的幽默,可以拉進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增加親和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生活中的幽默,我們都在擁有。

【篇六】與共享時代同行

每天的清晨,當你在微涼的晨風中匆匆趕去上學或上班時,是否注意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車流中,多了幾抹顏色?那些統一顏色的腳踏車,就是時下流行的共享腳踏車。

共享腳踏車,作為“新四大發明”之一,無意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捷。顧名思義,共享腳踏車就是按騎車時間支付租金,每個人都可以騎的腳踏車。目的地不方便停車?走路花太長時間?這些問題,可以用共享腳踏車解決。

在這個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我們無疑已經踏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共享時代。那么,我們應當怎樣做,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

首先我們應當信任這一項目。就以共享腳踏車為例。在共享腳踏車剛推出時,許多人懷疑,私家車已經普及,且公共運輸基本覆蓋了全城,為什麼還需要共享腳踏車?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證實了共享腳踏車帶給生活的便捷。城市確實需要共享項目,所以無須質疑共享時代來臨的正確與否。

其次,我們應當愛護這一項目。當我聽到陸續有共享腳踏車的二維碼或車鎖被破壞時,對此產生懷疑。而當我回到鄉下,親眼目睹了這一場景——有些車被拆了車輪,殘留的部分被毫不留情地扔在荒草里;有些車被刮花了二維碼,鎖上了自己的車鎖,作為私家車使用;還有些車被惡作劇地在座椅上插上了鋼針,黑色的皮向外翻,裡面的填充物*露出來——這些場景深深映入我的眼睛。共享的設施雖不是自家的,但是社會的。社會的公共設施需要靠大家維護。

最後,我們應當積極去使用這一項目。共享腳踏車不僅方便了我們的生活,而且對環境保護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如果目的地不遠,我們可以選擇共享腳踏車,還可以適當使用公共運輸系統搭配,成功做到低碳出行。還有共享圖書的普及也會減少圖書的印刷次數,幫助人們減少費用的支出,是一舉多得的項目。

如果做到了以上三點,你已成功踏入了共享時代。若全民都已完成時代的接軌,將會是城市的改變。共享設備將融入車水馬龍的街頭,各式各樣的場館,每家每戶的書架,繁華都市的每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