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議論文600字【六篇】

篇一:正確看待失敗

“失敗乃是成功之母”。說起這句話,許多人都會想起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愛迪生偉大的一生曾經歷過無數次的失敗,正是因為這一次次的失敗,為愛迪生今後攀上科學高峰埋下了伏筆,從而令愛迪生走上了人生最輝煌的頂峰。有的人簡單地認為:失敗的次數越多,成功的機會就越大。有的人更以“失敗”為榮,打著“失敗乃成功之母”的旗號來“炫耀”自己的失敗。但我要告訴他們:失敗並非都是成功之母。

如果不符合客觀規律去辦事,那么失敗的後面仍是失敗。如果事情的本身已違反了客觀規律,那么,已經注定了事情會失敗,無論為做錯的事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會進入“多做多錯”“錯上加錯”的死胡同。

偉大的科學家牛頓,生前經歷過無數次失敗,但最終還是成功地發現了“萬有引力”的奧秘。那是因為“萬有引力”符合客觀事實。但後來,牛頓卻致力於證明上帝的存在,結果“屢敗屢試”,“屢試屢敗”。因為他違反了客觀規律,不相信人類衍化的客觀規律,而迷信於“上帝造人說”這個錯誤學說。

如果失敗之後,不尋求失敗的原因,一味相信“失敗乃成功之母”,那就永遠不會有成功的一刻,只會白白耗掉光陰。某同學考試考砸了,可是他並沒有反省自己失敗的原因,只以“失敗乃成功之母”來自慰,在學習上還是“三天打漁,兩天曬網”,結果期末考試仍是個“不及格”。

成功不是必然的,想要成功就要經歷失敗,但我們不能總是以“失敗乃成功之母”來寬慰自己。只有在失敗之後,吸取教訓,尋求失敗的原因,才能真正地做到“失敗乃成功之母”。

篇二:學會寬容

寬以待人,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優良傳統。現在,不是有許多的人追求時尚潮流,那寬以待人的傳統是永遠不會過時的時尚,為什麼卻很少有人這樣去做呢?

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當你做錯一件事的時候,就會希望得到別人的原諒。那么,相反在別人做錯事的時候就會希望得到你的原諒。所以,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你對別人寬容一點,那別人也會在你做錯事的時候對你寬容一點。

凡事做到寬以待人是我們學生甚至我們一生都應該做到的事情。古今中外,成大事者莫不胸襟寬闊,氣度恢宏,所謂“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他們能善待一切的人,包括做錯的人、傷害過自己的人。

有這樣兩個故事。德國大文家歌德一次外出散步,在小路上碰到一位曾經對他的作品提出嚴厲批評的評論家。這位評論家盛氣凌人地對歌德說:“我從不給傻子讓路!”而歌德卻說:“而我正好相反!”笑容可掬地為對方讓路。還有一個故事是:我國總理周總理與美國總統相間,美國總統對周總理說:“你們中國人就是這個樣子啊,一個個彎腰駝背的。”而周總理卻笑著解釋到:“我們中國這幾年一直在走上坡路,自然要辛苦一點彎著腰走路。而美國在走下坡路,腰自然是直的。”歌德與周總理的忍讓、機智和幽默不僅巧妙地維護了自己的尊嚴,而且避免了一場無謂的爭吵。

我們學生之間的衝突只是一些煩瑣的小事,為何不學習去寬以待人呢?那么我們在想一想,如果我們同學之間乃至國家之間都做到了寬以待人,世間上還會有矛盾與戰爭嗎?

篇三:學會把握

如果命運只能在相遇中相識,相識中相知。那么命運的安排也只是一把毫無意義的隱形而又逆勢的精美之鎖。也許它會發揮效力,再也許,它只會囚禁。囚禁了別人的思想,卻囚禁不住那顆已飽受過命運吸食的心靈。再多的情感,再多的戀情也只能塑造一個不需要實際的故事。那么,故事的完美結局也只能成為一個題外之話了。

張開潔白無聲的羽翼,陪著靈魂的伴侶去飛,只在結束中完成,在完成中結束。

在黃昏中,無聲,時間靜止地走去時。會深知,會明白。這裡不會有晚霞,不會有美的夕陽,只有一些無盡的流失與無奈的過往。

承諾固然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可是,人生價值不在於承諾。創建一個約定,一個信念,一個可以令人為之前行的道路,往往是人生中一種不可推磨掉的真摯。

我在積累中完成,在完成中尋找,在尋找中發現,在發現中孕育,在孕育中凝固。到頭來,也只能成為一個不可動搖的階梯。

不會有長流的黑暗,永久的光明,更不會有命運可憐的折射。折射出來的影子,也只是一個倒逆的,不需要任何約定的感官之象。

繼承一種生命的力量,懂得鋪墊心靈空虛的人,只有學會在逆境中培養、創造,他才有可能得到生命聖主真正的青睞與眷顧。無盡的塵世中存在的迷惘,早已透徹人生,將生命的永恆亦發光彩。深摯與信賴也早就在某一個不起眼的場所為他人的生命付出全部——

朋友:選擇生命的意義在於自我!

也許你不能選擇自己的人生。但是,每個人都能夠擁有人生的號碼鎖,掌握自己的人生,創造生命的奇蹟!

不在於痴想,不在於夢幻,而在於手指間的一滴淚——選擇!

篇四:沒有喪失信心

我獨自坐在窗前,望著天上飄過的白雲,想著剛剛讀完《螞蟻和玻璃杯》這篇文章,我思緒萬千。文章講的是兩隻螞蟻在誤入玻璃杯後,起先它們一次又一次向上爬,但一次又一次跌落下來,後來一隻螞蟻喪失了信心,在杯中等死;另一隻螞蟻在最困難的時候,沒有喪失信心,勇往直前,逃出玻璃杯!

兩隻螞蟻,同樣經受了許多困難,經歷了許多次失敗,它們擁有同樣的時間,同樣的機會,但是在最困難的時候,它們心中不同的信念,造就了它們不同的選擇,不同的選擇又給它們帶來了不同的命運:一隻螞蟻靠著勇往直前的意志,成功逃出玻璃杯!

就像天體物理學家霍金,他在被醫生診斷只能活兩年半後,並不喪失信心,而是勇於向命運挑戰,繼續為自己的事業而奮鬥.他在受到病魔的折磨後,仍然堅持工作,並完成了風靡世界的《時間簡史――從黑洞到大爆炸》這一著作,成為皇家學員。霍金之所以能夠成功,最重要是因為他在最困難的時候,像那隻成功逃生的螞蟻一樣,不喪失信心。還有諾貝爾,他在做實驗時經常被炸傷,但他並沒有放棄,最後研製出火藥造福與人類。

誰在最困難的時候不喪失信心,誰就會獲的成功。可是,說起我自己來真是慚愧,以前的我經常做不到這一點。小時侯,媽媽讓我每天早起鍛鍊。剛開始我覺得挺有趣的。後來因為太早起不來,我就半途而廢,不再鍛鍊了。

長路漫漫,一路走來,我們不可能永遠都一帆風順,也不可能總是贏家。但是,我們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應該永不言棄。就算是在最困難的時候,也不能喪失信心!

篇五:追求快樂

何為樂?樂既快樂,是一種生活方式。

快樂是我們所共同追求的。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很努力的去做一件事,卻總也做不好,努力想原因,卻無從可知。那么,每當這個時候,請你想一想,你愛做這件事么?你做這件事快樂么?

也許你會很不在乎,快樂能當飯吃?其實不是這樣。俗話說,興趣決定未來。如果一個人對自己所做的事沒有興趣,那么從主觀上就不會做好這件事了。樂,是成功道路上所必備的一件法寶。

在學習中,我們不想去學校,覺得學習是一種負擔,久而久之,愈來愈討厭上學,最後放棄了學業。等到長大了,才後悔起來。

唉,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也許,現在你並不能體會到這樣的感覺,覺得學習是一種負擔。可是,請你試著去改變對學習的看法,你將覺得學習不是一件難事,而是很輕鬆的。態度,決定學習的質量。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樂於學,對學習產生興趣,我們才能學好它。

做其他的事情也是如此。你想想看,當你不喜歡一件事的時候,去做它是不是會有一種被逼迫的感覺呢?而當你喜歡一件事的時候,是不是願意花很多的時間在它身上,並且覺得很輕鬆呢?所以,做事要有樂。

生活也要有樂。

在生活中,我們往往會看到有很多人的脖子上都掛了彌勒佛。天上神仙那么多,為什麼要掛彌勒佛呢?因為彌勒佛是快樂的象徵。人人都希望有一個愉快的生活,不是么?快樂是一種正能量,會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融洽,會讓自己活得更壽長。

所以,保持良好的心態,讓我們踏上陽光之路!

篇六:勇於展示自己

不要說自己不美,上帝造了每個生物,它們就都是美好的。只是美的表現方式千差萬別。外在之美,內心之美,相貌之美,氣質之美,總之都是美。

每個人身上的美需要自己的挖掘,就像鑽石礦需要開採,開採之後才能夠展示於眾。將美的魅力施展出來,讓人們為之驚艷,為之震撼,為之傾倒,為之鼓舞,是每個人應該做的。

當今的社會是人才濟濟的社會,“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時代已不適應如今的社會現狀。我們不可能坐在家裡,就有人知道你是哈佛大學的高材生,並且聘用你。需要自己推薦自己,自己向別人展示你的美,展現你的才華之美。

中國人往往是很含蓄的,羞於在他人面前展現自己。幾千年的儒家思想將中國人鎖定在一個被動的位置。殊不知這種被動使自己失去了多少機會,而這些機會恰恰決定了一個人的人生方向。

話雖如此,但古有毛遂自薦,方使趙國擺脫秦國圍困,拯救了祖國。今天,讓我們學學古人,將自己的美展現出來,讓其發揮更大的價值,不是更有意義嗎?

珍珠埋在沙土中,無人問津則一文不值;千里馬與普通的馬混在一起,沒有伯樂識中也不過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如此說來,高人的發現確實重要。我們何不自己當一回伯樂,自己向別人宣傳自己、推薦自己,這樣才能獲得機會,並通過機會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這就要求我們要化被動為主動,在別人面前展示自己的美麗之處。畢竟,大美人整天蒙一塊遮羞布誰知道你楚楚動人呢!

美要展示,需要自信與勇氣。大膽地拉開自己面前的幕布,從幕後走到台前,在眾人的目光中展現真正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