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議論文800字三篇

【篇一】人生的選擇

一道道分叉的路口,一條條不知去向的小路,一個個不一樣的結果。人生,是一道漫長的選擇題——題記

淒淒雨淋,剪不斷的愁思,是決定不了的選擇嗎?片片葉落,飄不盡的悵然,是探望不清的迷茫嗎?孤獨地立在岔路口,地面上不平的凹處積滿了水,已黃的秋葉在風的掩護下打著鏇落下,浮在水面,在雨的擊打下,漸漸沉沒。雨落萋萋草叢,颯颯風響。兩條小路蜿蜒,指路牌標不知何時已掉落在地,蓋了一層淺淺的土,在雨水的沖刷下,也只是露出了被風雨歲月無情侵蝕的一角,不知指向何處。

低頭,霧氣颯起,是不知歸途的迷茫嗎?雨水順著髮絲流下,沿著已濕透的衣服,最終在衣服下擺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啪”的一聲,掉落砸在泥土上,順著一道道溝壑,蜿蜒而去,視線也隨著慢慢遷移,遠處灰濛濛的樹林突兀地映在視網膜上,似是留下一道深深灼痕,再也看不清前方的路。

抬頭,墜落的雨滴硬生生的打在臉上,只覺生疼,努力睜開被雨氣迷漫的雙眼,卻只看見落不盡的雨和望不盡的天,灰濛濛的,好似沒有未來。將眼瞼睜到極致,只為是能尋到一絲光芒也好,卻不料,落入眼中的是斗大的雨珠,不由眨眼,眼底不由得一陣生澀。

垂頭喪氣,宛如敗家之犬。蜿蜒通向那迷途的未來,哪條路才是歸宿?閉眼,雨聲卻漸而清晰,一下,一下,是在叩問我的心嗎?該選擇那一條呢?該選擇哪一條呢?“砰,砰”心臟繼續跳動,沒有回答。“嘩嘩嘩”雨聲更清晰了,好似在腦中響起,好似在靈魂中響起,你是在告訴我答案嗎?拜託,拜託,再大聲一點,我聽不清。雨聲更大了,蓋住了一切聲響,“嘩嘩”淋在身上,將一切都沖走,將身上那看不見的枷鎖毀個乾乾淨淨,將那已腐朽的身軀沖刷個徹徹底底,靈魂漸輕,擺脫了軀殼的*,一陣清明,從未感覺到得輕鬆。

睜眼,世界從沒有看個如此清清楚楚,一瞬明了,吹散了心中的迷霧,做出決定,大步向前,毫不拖泥帶水。我相信,這路的盡頭,一定是我憧憬的世界。

當遇上岔路口,不要徘徊,用你的心去感知,那會是一條不悔的路,至少現在不會讓你後悔——完

【篇二】如今的社會

今天,已經是21世紀了,相比於18和19世紀的中國,現在,已經是各方面都進步了太多了,真可謂是滄海桑田一般啊。但是,如今的社會風氣,卻比不上舊時代,一次,我偶然翻到了一篇文章。

這篇文章的名字叫做《其實很簡單》,內容大概是講一個歹徒在光天化日之下搶奪了一個女士的坤包,現場的人有的視而不見,有的駐足遠觀,還有的且看且退,無一不是膽怯沉默。這時,一個戴著眼鏡,弱不禁風的小伙突然上前與歹徒搏鬥,圍觀的民眾看見了這一幕,也都紛紛合力*歹徒,小伙也被歹徒給了兩刀,送進了醫院。小伙所在的單位議論紛紛,小伙平時是個很膽小怕事的人,於是記者深感蹊蹺,便去醫院探訪,一番詢問後,原來原因很簡單:小伙的孩子說了聲:“爸爸,爸爸,快上去抓歹徒!”於是便有了這一幕。

一個如此膽小怕事的小伙,在兒子的請求下也英勇德與歹徒進行搏鬥,只因想在兒子面前做一個好的榜樣,當時旁邊那么多的成年人,難道他們還比不上那個膽小的小伙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為此,我又聽了一個故事,是講我的一個老師正在武漢的捷運上,因為是上學的高峰期,車廂內有一半的學生和一半的成年人,當時,車廂上還有一個小偷,接連不斷地偷了三個學生的手機,而正在偷第四個學生的手機時,學生立即反應過來,大喊了一句:‘‘抓小偷啊!”小偷感到情況不妙,瞬間便從車門跑了出去,而這其中的過程,成年人們顯然是看見了的,但,卻沒有人點破。只因為,他們都為了自己的安全,一己私心,至於別人,就於他們相干無事了。試問,若是當發生搶劫案時,能多有幾個好心的勇敢人士站出來制止,這社會也會安定許多吧,而此時的社會,這樣的好心人,太少了。

如今的社會風氣,已經在悄然間不斷惡化,讓座的青年也越來越少,幫助人的也越來越少,而大大小小的‘碰瓷’的事件卻時有發生,唉,這都是利用好心人的熱心腸啊,難道人有一副好心腸也是不對的嗎?

如今的社會,人人都是為了利益二字,為了所謂的利益,什麼事都乾的出來,錢和權這種東西,死了也帶不走,不如用這些東西去做些善事,起碼,還會有更多的人能夠去記住你的名字。

人啊,揭開你那醜陋的面具吧,還給我們一片安定的社會!

【篇三】我思故我在

思考本來是人類最引以為豪的本領,卻漸漸式微。信息爆炸的時代,接受代替了思考,人也不再以獨立的人存在,而淪為他人的影子、附庸。若想擺脫這種跟從依附的狀態,必須重拾思考的良習,方能做到真正的存在。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早在春秋時期,孔老夫子就發現了思考的重要性。前人的思考成果化為一紙公式、定理展現在我們面前時,已省略了太多思想碰撞的火花,若不思考,囫圇咽下,怕是難得其中三味。唯有深入思考,仔細推敲,才能領悟根本,將知識融入自身血液。若有鑽研得更深者,或許還能開闢新的航道。

搖滾歌手汪峰曾用音樂質問:“隨波逐流或保持憤怒,我該如何存在?”的確,在物慾橫流,娛樂至死的當下,太多的人失去了思考的能力,或者說主動放棄了思考的能力,而成為一池碎萍,隨波逐流。人云亦云似乎是最保險的方式,人們都選擇沉默的空白,隱身於大眾的底色,或是在本就不明不暗的畫板上隨手塗上非紅非綠的一筆。為何不思考?可能是因為思考帶來的“憤怒”,亦即對現實的無能為力所感到的痛苦。但我們有必要去觸及這種痛苦,正是它讓我們感知到自己的存在,想要奮鬥,想要去改變。柴靜亦說:“思想的本質就是不安。”它能刺破表面虛假的平和直入內里,讓人意識到自己的缺憾,從而更努力地去彌補。正常人膝蓋破了都會痛,只有下肢癱瘓了才會麻木無感。而一個人的思想要是“癱瘓”了,他就無法區別於別人,這才是的悲哀。

記得在《無比美妙的痛苦》里,海蓁則說:“每個人都想在世上留下點遺產,想要比死亡更長存。”於是有人戎馬一生,馳騁萬里,打下的江山終在朝代更迭中易主無數;有人建造豪華的宮殿,卻在風吹雨淋中漸顯老態;秦始皇精心設計的兵馬俑,在出土後,幾千年前的瑰麗色彩瞬間黯淡。沒有什麼能長存於世,永垂不朽,除了思想。歷史浪濤卷過一陣又一陣,所有的物質終將消失,而思想卻是繁花之上又生繁花。大火燒盡了布魯諾的屍骨,卻無法阻擋日心說帶領物理學走向新紀元;思想警察可以禁錮溫斯頓的手腳,卻無法打消他對自由的熱望……

思考是上帝賜予我們的福音,難道我們要親手毀滅它嗎?盡情思考吧,這是我們存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