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優秀議論文範文三篇

【篇一】常存憂患之心

古人有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直至今日,這句話仍為一句至理名言佳句為世人傳承。而又有誰能真正做到。憑藉一己之長,便高枕無憂,安於享樂,而卻毫無憂患之心,無疑自取滅亡。

古有神童仲永,寫字作詩信手拈來,一時人們爭相求之,而其父卻毫無憂患之心,以仲永之詩作換取銀兩,而“不使學”,其年長,才氣漸減,“不能稱前之所聞”,及其成人,“泯然眾人矣”。可見,上天賜予仲永常人之不及的聰慧,而他和他的父親卻沒有任何憂患意識,最終跌倒在自己的優勢上。

反之,一代至聖孔仲尼,生來為常人,無任何優勢,並且要面對家族沒落的現實,而他卻勤奮刻苦,博覽群書,周遊列國以求教,以“學無止境”勉勵自我。他深知上天沒有賜予他任何多於常人的優勢,於是常常自勉,每日三省其身,“學而時習之”,學思並存之理長存於心。那一根根燃盡的蠟燭,那一個個漫漫長夜,那一頁頁翻過的書柬,造就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千古一人:孔子。

然而,憂患之心不僅是對個人的告誡,更是治國之道。

清朝無疑是缺乏憂患意識的典型。清朝前期的“康、雍、乾”盛世,使之過於自滿,自以為天朝上國,以為維持有先天優勢,便可將“蠻夷”之國踩在腳底。但夢總是要醒的,西洋火炮的一聲震響震碎了清政府的美夢。軟弱無能將遼闊疆土拱手相讓,閉關鎖國將大好河山毀於一旦。

今日之中國,今日之青年,如不存憂患意識於心,又如何能長存,只怕又會步入清朝的後塵。

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便深諳又換知道,雖然他在詩作方面已大有成就,成為宋詞豪放派代表,他卻沒有就此止步,書法繪畫方面鑽研,廢寢忘食,不捨晝夜,將竹畫得栩栩如生,至於“胸有成竹”的地步。

王羲之亦是,即使書法已經爐火純青,但他仍不斷練習,將家中的一譚清水燃為墨色,最終達到“入木三分”之境地,他不懈的追求與勤奮練習使它成為千古書法大家,僅留下千古絕唱“蘭亭序”,引無數風*瞻仰求之,後人晚輩望塵莫及。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面對卻顯示,我們總是小心翼翼,唯恐出現差錯;而面對優勢,我們往往自以為是,忘乎所以,最終跌倒在自己的優勢上。

人生之路漫漫,吾輩應常存憂患之心,進而上下求索。

【篇二】正確教育孩子

看過這樣一則漫畫:在樹下,兒子在看書,爸爸在樹上往兒子頭上砸蘋果,兒子的頭上已經被砸出了一個腫塊,和媽媽的手裡還高高舉著一籃滿滿的蘋果。這幅漫畫的標題是:不信把兒子砸不成牛頓第二。這個深刻的嘲諷了當今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法的錯誤。我認為,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法應與時俱進。

在這幅漫畫裡,最引人深思的是孩子頭上的腫塊,它代表的舊時教育方法對孩子的傷害,這啟示著父母不應該採取偏激的舊教育方式對孩子進行管教,偏激的教育方式會使孩子漸漸產生叛逆心理。所以我認為,父母應當引導孩子,而不應當約束管教孩子。

更令人驚心的是這幅漫畫的標題:不信把兒子砸不成牛頓第二!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情我能理解,但過於遠大的目標直接壓在孩子身上,只會把孩子壓得透不過氣來。父母應當引導孩子達成一個一個小目標,從而步入成功的殿堂,而對於這些小目標,也應當是根據孩子的夢想來定,不應該強制性要求孩子。

而對於國家和社會而言,這種教育方式更是一種巨大的傷害:社會上的各類人才不能得到發展,孩子們都會陷入“蘋果”危機當中,從而不能發展理想,最終只會導致社會上的多元化人才消失。

而在教育孩子上,孟母無疑是成功的。她在發現孩子喜歡模仿後,他做的並不是管教,不是*孩子改正,而是遷去學院附近,引導孩子成為一個有修養、飽讀詩書的人。從而,孟珂也不負厚望,成為了繼孔子之後的“亞聖”。

請不要再用“砸蘋果”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了,照搬來的方法並不適用於每一個孩子,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夢想,請不要掐滅他們的夢想,教育方式應當因人而異。

或許,現在有許多父母都是以“砸蘋果”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或許許多孩子還處在被“砸蘋果”的痛苦中,孩子們不應該壓抑自己的夢想,*式的教育方法毫無作用。同時,父母們應該多向孟母學習,理應尊重孩子的理想,並加以正確引導,引領孩子走向成功的殿堂。

每個成功人的背後都有懂教育的父母,願天下父母都能正確教育自己的孩子,成就孩子最美好的人生!

【篇三】悅納自己欣賞自己

馬雲說:“如果你畢業於學校,你就用欣賞的眼光看看別人;如果你畢業於像我們這樣的三四流學校,就用欣賞的眼光看看自己。”也就是說,當你處於“優勢”位置時,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別人;反之,當你處於“劣勢”位置時,不要灰心,要懂得欣賞自己。而我認為,當自身處於“劣勢”的位置時,我們應該要學會悅納自己,欣賞自己。

每天給自己一個希望,就是給自己的一個目標,給自己一點信心。留住心中的希望,相信自己就會有一個無可限量的未來,任何艱難都不會成為我們的阻礙,。所以即使畢業於三四流的學校,也要對自己有信心,要學會悅納自己、欣賞自己,為自己播種希望的種子,未來便可以無懈可擊。倘若你因自己畢業於三四流的學校而感到自卑,看不起自己,那么別人也會因此看不起你。畢竟你對自己都沒有信心,無法埋怨他人瞧不起自己。同時用欣賞的眼光看看自己,做人理應應勇往直前,迎難而上。用發展的眼光看自己,讓生命綻放光芒,而不是安於現狀,即使不滿意自己糟糕的生活,也要善待自己,唯有此,他人才會善待你。

也許,正因為馬雲明白了這個道理,他不因自己畢業於三四流的學校而瞧不起自己,而是學會悅納自己,再用欣賞、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並對自己充滿信心,因此才會激勵他努力奮鬥,實現他的夢想,從而成就了他創立的阿里巴巴。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認為自己一無是處,終日遊手好閒,安於現狀,不努力,不願意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奮鬥,無法悅納如今的自己,更無法用發展欣賞的眼光看看自己,這樣的人總是便覺得自己走到了世界的盡頭,最終選擇了以*結束自己寶貴的生命。可社會上也存在著這種人——即使創業失敗了許多次,仍堅定自己的信心,勇敢闖蕩自己的事業,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就好比一隻打不死的“小強”。最終他們會踏上了成功之路,走向了人生的巔峰。

不可否認,若你畢業於三四流的學校。也許你的起跑線比別人落後一些,但只要你悅納自己,欣賞自己,對自己有信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那么總有一天別人會尊重你,你也會取得事業上的成功,成為蒼穹下那顆最閃耀的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