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議論文

培養學生的議論文寫作能力與寫作水平,不僅對達成“新課標”的要求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而且對其今後的學習、工作、生活也有著重要的未來意義。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考語文議論文,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高考語文議論文篇1

無憂則殆,攜憂而升

庸人之憂,為索取。君子之憂,為付出。聖人之憂,為苦痛與樂的衝突。

——題記

上下五千年悠久的中華文明長河中,庸人與聖賢皆會被憂愁纏身。不同的是庸人為肉慾,聖賢為天下蒼生。憂愁為何物?它是讓凡人墮落,讓聖人超脫之物。

勇氣與良知

逃避憂愁,必是小人。接受憂愁,必是勇者。

而真正的勇士,他不但因勇氣而直面憂愁,更因為他拽著良知承擔挫折命運。

如果屈原忘憂,那么就吟不出“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心之多艱。”如果范仲淹忘憂,那么就吟不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如果杜甫忘憂,那么就吟不出“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如果李煜忘憂,那么就吟不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如果陸游忘憂,那么就吟不出“位卑未敢忘憂國。”

他們不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柳永多情,也沒有“東風無力百花殘”的李商隱細膩。但他們有的是憂國憂民的赤心肝膽,有的是承擔苦難的勇氣與良知。多少雙憂愁的眼睛看著蠻夷蒼生,其中的辛酸與悲痛無人知曉。

可是,直面憂愁的堅定與肩挑苦難的意識卻讓他們走上勇者之路。

動力與樂源

憂愁,是勇者奮起的動力和快樂源泉。

因為憂愁的存在,使那些勇士心中不斷高吹前進的號角,並以憂愁的阻礙與前進的衝突作為樂源。

馬丁·路德·金在吶喊,因為他擔憂黑人的自由,雖然他被槍殺了。貞德在高舉旗幟,因為她擔憂祖國的勝利和解放,雖然她被燒死了。辛棄疾在嘶殺,因為他擔憂民族存亡、國人安危,雖然仕途曲折而多坎。顧準在思考,因為他擔憂祖國的發展,雖然他被戴上兩次“右派”帽子。

他們腳踏憂愁的石階,走向荊棘路的最深處,即使充滿薊刺。他們一直以擔憂為信念,沐浴在靈魂衝突的樂源中。

精神,得以升華。靈魂,得以超脫。

人生就如一股激流,憂愁會不可避免的向我們衝撞而來。我們要做的就是拋棄忘憂草,攜著憂愁一塊上路。

身披一襲勇氣,心繫一份憂愁,腳踏一份執著。人生之路才能走向彩霞的一邊。

高考語文議論文篇2

“用殘缺創造美麗”,這是一段令我揮之不去的話文字,它源自一位殘疾女青年得人生格言

她曾是一名年輕美麗的舞蹈演員,在一次車禍中永遠失去了右臂,但在母愛的鼓勵下重拾自信,微笑面對人生。

她想當一名奧運火炬手,所以她出現在電視螢屏上。開場便是一段灑滿淚水與辛酸的舞蹈。但常人跳出的優美的舞姿,此時在面對隨風飄舞的袖管時,主持人哭了,觀眾哭了,我哭了。與她一同跳的是一位失去左腿的青年。誠然,火炬手要跑,但他只能跳。主持人邊拭著淚水邊抽泣著地問青年,你沒有左腿,當不了火炬手,那么你打算為奧運做些什麼呢?

我要做一名志願者!青年拄著拐杖,一條空空的褲管征服了所有人的眼淚。如此堅決而自豪。他的右腿直直地挺著,身板直直地挺著,臉上充滿的自信,快樂與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格格不入,截然相反。

至此,我猛然想起了被稱作“當代愛因斯坦”的霍金。他同樣是一位殘疾人,他除了腦袋和眼睛可以活動,始終日復一日地歪著他天才的腦袋坐在輪椅上。他不能說話,因此他回答一個簡單的問題要花去半個小時!但他不為自己有如此的形象而自卑,反而樂觀,幽默:他在舞廳里讓大家跳舞,自己則高興的擺弄著指頭“跳舞”;他向查爾斯王子炫耀自己駕駛輪椅技術的高超,結果不甚軋到了查爾斯王子的腳趾頭。

樂觀的人生感悟總能改變一個平凡的人。記得有一個女子,先天性大腦麻痹症,肢體完全失去平衡。閉上眼睛想想,如果我手足老是亂動,嘴裡念念叨叨,無法正常生活……這在我看來簡直是慘不忍睹的生活。但她,憑著自己頑強的意志,靠著手中舞動的畫筆,抒發自己的情感。當別人問她,你從小就長成這個樣子,你怎么看自己?面對這個冒昧的問題,她坦然地笑了笑,在黑板上寫下了十三個大字:我只看我擁有的,不看我沒有的!多么昂揚的人生態度!人總是會遭遇到麻煩,於是真正心靈美麗的人在這時就會發出耀眼的光。

說實在的,這些感動的事太多太多了,可是我們往往不能從中悟到什麼。

海倫凱勒,失聰,失明,但她二十歲時考上了哈佛大學,終究成為對世界做出巨大貢獻的人。

富蘭克林羅斯福,先天性小兒麻痹,但他依舊成為美國一任偉大的總統,二戰時的三巨頭之一。

魯特維范貝多芬,1820xx年4月11日失聰。卻是樂聖。

這些至今仍令世人稱頌的偉大人物,他們永不低頭,對生活充滿激情。

這是一曲曲震撼靈魂的讚歌,在人們心中永遠迴蕩。

這種殘缺是美麗的,這種殘缺是高尚的!

高考語文議論文篇3

溪流拒絕了湖泊的挽留,把活力送到了無邊的大海,小草拒絕了綠蔭的庇護,把堅強展現於烈日風霜,繁星拒絕了黑暗的誘惑,向大地撇下點點星輝……放棄和擁有只是一念之差而已……

如果在不該放棄的時候,你輕易的選擇了放棄,那么你前面的努力,都可能變得毫無價值,而如果你不言放棄,繼續執著地奮鬥下去,那么你現在所有的付出都別具意義,你現在所有的努力都將在成功時綻放價值。

通往人生的路,不止一條,沒必要一條路走到黑,忘掉最初的選擇,並不意味著背叛了自己,放棄無可挽回的事情,並不說明你整個人生從此黯然無光,放棄是為了更好的得到,只有果斷選擇,才能將該拿起的東西更好的把握著,記住,拿起在放下是為了做出更好的選擇。

超越自己才能使生命更加完美,面臨巨大的苦難與挑戰,要用你最好的心態面對,當你最終超越自己以後,你會深深體味到那種“閒看庭前花開落”的榮辱不驚的悠閒那一種“漫隨天外雲捲雲舒”的輕鬆,生命就像在自己的空間遊戲般無拘無束。

其實,失意不是人的必需,而是人的必經,因為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你沒受過風浪的衝擊,你的意志就得不到鍛鍊,心靈就蘊攜不了艱難困苦的洗禮,俗話說,大樹底下長不出好草任何一個人想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迎擊生活的風浪,笑傲風雲,因為有挫折才會有奮起,有失意才會求榮,不要因一次挫折而折斷人生奮進的脊樑,也不要為一次的失意而放棄人生的追求,而應“吃一塹,長一智”在痛苦的磨難和調整中向新的目標衝刺。

自古以來,成功者往往廖惹星辰,而失敗有恰似一江春水,面對成功與失敗,人們會有不同原選擇,有的人會寄語上蒼認為一切上天注定,從此萎靡不振,情願過著麻木而愚蠢的生活,這是他們的選擇而我們要有著名作家蒲松齡的胸懷:“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絡屬楚苦心上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秀吳”高歌一曲,笑傲蒼穹,昂首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