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作文

讀後感作文(1)

《狼王夢》裡面的母親紫嵐,一心想把三隻狼兒培養成一代狼王,不惜付出一切,但由於種種原因,在殘酷的現實中,三隻狼兒都死了,紫嵐的狼王夢終於破滅。雖然紫嵐沒有獲得成功,但它的競爭意識深深打動了我。文章寫得曲折動人,讓人讀了欲罷不能。

在狼的世界裡,你不努力,就會被其他狼瞧不起,就在狼群中沒有立足之地,甚至連生存也困難,因此母狼就對自己的狼兒進行殘酷訓練,想實現丈夫的狼王夢,紫藍是一隻有憂患意識的母狼。文中有一件事讓我印象深刻,紫嵐常常慫恿女兒媚媚戲弄和侮辱兒子雙毛。有一次,媚媚逮到一隻青蛙,讓雙毛站在太陽底下用前爪踩住青蛙的背,既不能把青蛙踩死,也不能讓青蛙逃跑,可憐雙毛在太陽底下整整站了一下午,狼毛差點給初夏熾熱的陽光烤焦……

讀完後,我很驚訝。為什麼?為什麼紫嵐會讓自己的狼兒受如此的屈辱,那是自己的心頭肉啊!為什麼紫嵐能狠下心來!打在兒身,痛在娘心,我疑惑不解。但如果你看了後面就會發現紫嵐這樣做是有道理的。在狼道,走在最末尾的狼完全有可能被健壯的狼吃掉。如果不提高自己,不與別人競爭,受點磨練,命都保不住,還談什麼狼王夢呢?

對於“學會競爭”,我也有深深的體會。在三年級時,我的成績屬於中等,期末考試也只有80多分,媽媽“恨鐵不成鋼”,經常苦口婆心地說,讓我要爭氣。可我總覺得自己比別人差,受到挫折後拚命埋怨自己,不敢和別人競爭!

媽媽為了激發我的鬥志,在暑假的時候,經常把同學的作文和我比。看看誰寫的好,還要定下目標,超過班上的某一位同學……媽媽還送我去補習,她經常對我說:“你的目標就是爭取全班第一,要與別人比賽,雖然你還小,以後到了聯考,你戰勝不了別人就會被淘汰……就這樣,皇天不負有心人,四年級時我終於拿了全班第一!母狼紫藍和我媽媽的做法雖然不同,但目的是一致。

讀了《狼王夢》,我深深認識到:學會競爭,是適應社會生存的必由之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勇於挑戰,用汗水澆開絢麗的成功的花朵!

讀後感作文(2)

讀了《西遊記》我深有感觸,文中曲折的情節和唐僧師徒的離奇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對其中的人物有著不同的看法。

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第一主人公,是個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無窮的本領,天不怕地不怕。在文中寫到“說著,就朝妖精劈臉一棒。”、“ 當頭就是一棒。”、“這次一定要打死它!”這說明孫悟空堅持懲惡揚善,對妖精毫不留情,即使師傅念了緊箍咒,他依然堅持真理。孫悟空雖然是吳承恩爺爺編造出來的人物,但是在現實中,他代表的是一種正義的力量,代表的是是戰勝一切困難的必勝信念。

唐僧是西天取經團隊的領導者,雖說是領導者,但是他是一個執迷不悟的人,文中寫到“唐僧責怪悟空無故傷人性命”、“唐僧意見,驚得從馬上摔下來,坐在地上。不由分說,一口氣念了二十遍緊箍咒。”唐僧一心向善,但是,他沒有孫悟空那樣的“火眼金精”,結果上了妖精的當。

然後是豬八戒,文中寫到“八戒嘴饞,奪過罐子就要動手。”這句話形象生動地刻畫了八戒好吃、嘴饞的樣子。國小時看《西遊記》時就覺得很好玩,長大後回過頭來再看一遍《西遊記》,有了不一樣的發現。《西遊記》里的每一個人物都特點鮮明,而且每一個人物都有現實為基礎。

書中寫唐僧師徒經理了八十一個磨難有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廢,我不禁慚愧自己當初為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如果這樣,我的成績就不會這么差了。

我們一定要學習他們的精神,會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

讀後感作文(3)

偶然走過,那街巷裡的番薯還是放在爐子上烤著,望著那番薯也正冒著熱氣,我便去買了一個來。或許是冬天,想取取暖氣罷了,捧在手心,卻一口也沒有吃。也許是不合口味,卻怎么也沒有吃。

這些都不是我不想吃的理由。是有著泥土的氣息罷了,就是那種氣味把我帶入了屬於那個世界裡樸實的人們的心靈。手握林清玄的散文書走在街巷裡,捧著那熱乎乎的烤薯,看到一篇文章《紅心番薯》,是因為偶然翻過,又有著吃番薯的心情。

這篇文章描寫的自然是一位樸實的老兵,也是位樸實的父親。到了紅薯收成的時候,父親給“我”背來一袋,“我”卻早已從郊區搬到了城中大廈,自然“我”便只知道了父親的用意。帶來的紅薯卻只吃了倆個,剩下的便是要到土裡的了。可是這樣的地方卻怎么也容不種下番薯的地。父親便是對這沒土的地方不能忍受,父親先開始來的時候就惦記著這事,走的時候也在惦記著。由此便知道父親對番薯的感情。我便回憶起了在舊家時對父親和番薯的記憶。並且深切的感受到父親的那個年代裡,番薯便是不可缺少的足以飽腹的食物。以及父親那種番薯的心情,經過戰爭的父親便是對番薯有著深切感情的一位老兵。在他心裡,仿佛有著紅薯的歲月。父親說番薯是最美麗的,無論開花,還是枝葉,或是果實,在他的眼裡,也在我的眼裡也都是最美的。或許是產生了共鳴。因此“我”便留意各個鄉村旅遊的地方,在這個季節里,有沒有種番薯的呢?卻依然記得那年當兵的父親。

那紅心番薯總是紅的,連那父親的變化也是番薯脫了皮,撥了心,才記錄下的顏色。不同的時代是不一樣的顏色,就像是紅薯的種里,也參雜了別類的番薯種子。那樸實的農民,還是樸實的老兵,都顯得在自己生活過的時代里有著在田裡揮灑微笑的汗水,在烽火的戰場英勇的驕傲。於是惦記的還是那紅心番薯,在自己的時代里所種下的不同養料的番薯,但終究撥開了皮,心還是紅的,也許過了三十年,但你終究不會變色,你依然是紅心的番薯。

是的,紅薯的地到底屬於哪裡?還是尋找自己熟悉的泥土的氣息。賴以生長的土地,才是你真正的地。只要有土,那樸實的土,無論是個擺了了多久的番薯都會長出來。

是泥土的氣息讓我想到這裡,不禁失意。泥土是那個時代種下番薯的歷程,一個泥土的心,就是那番薯紅透了的心。

在那個年代裡,父親眼中的田地卻早已不能與現在的城市而相提並論。但是作者卻是 以收成的的番薯,寫出父親樸實的番薯年代。當父親還是一位農民的時候,只是將番薯中下泥土,在土生土長的土裡包蘊這泥土的氣息,這就是父親愛番薯的原因之一,因為自己也像番薯一樣,生長在有土的泥里。經歷的戰爭時期,卻渴望擁有一份溫飽的的父親,而在那個時候依賴的就是那紅心的番薯。給予他將戰場上的力量。以作者自身的角度去感受與回憶的過去的舊房子下與父親講述番薯的故事。並且在番薯的記憶里,引示出背後父親的偉大的番薯年代,一代人的性情埋藏在番薯的種子裡,泥土裡。更是作者想努力表達的年代的意義,有著不同的本質。藉以父親的番薯年代,更是那個時代里不可缺少的一個代表。就是一位樸實的農民和戰士。

走的時候,父親也不忘惦記著種薯的地。無土所在之地,就沒有番薯的年代。

家長感言:

看過女兒的讀後感,便覺得確實是存在著那一個熟知的年代,也許到兒女們這輩的時候,也只能給他們說說我們年代的有趣故事,但畢竟只是從我們的口裡聽來的。我們這輩畢竟是經歷過那個時代,如今的社會發展太快,已不能與從前的土地相比。但是那個時候的回憶是很真切的時代背景,於今日不同,現在可能容不下這樣的概念。因此文章中的父親和我的父親一樣是那個時代里的代表。用一個時代的理念去跨越另一個時代,卻顯得不太適應。卻始終嚮往於那個樸實的泥土和田地生活。也許,在那個時代,我也曾接觸過些,但畢竟不是像父親那樣是經歷過和奮鬥過的人。或許這就是那個時代特有的本質區別。就像文中的父親,一個跨越了時代的父親,對孩子也是一顆關愛的心。對於自己,卻對紅心的番薯有著不一樣的情感,作為兒女,理解父親的樸實,有著對故鄉的驕傲。聽到的也一定是番薯在泥土的氣息。

秦淮外校——初一<4>班

孫易慧

讀後感作文(4)

讀《乞丐囝仔》有感

我最近讀了一本書叫做《乞丐囝仔》,這本書講述的是作者年輕時真實的經歷。

文章的主人翁也就是作者賴東進小時候家境極其不好,他的爸爸是個瞎子,他的媽媽是智障,生活不能自理,他媽媽生了十二個孩子,他排行老二,上面還有一個姐姐,他們家每天靠行乞生活,作者三歲時因行乞一下子走了十幾里路,再惡劣的天氣,他們也得出去乞討。有時候,還得跟狗搶飯吃,看到這我不禁潸然淚下,後來作者受到別人的救濟去上學,最終以優異的成績榮獲台灣十大傑出青年之一。我們現在條件和他們小時候相比,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可有些人還不知足,在學校里不好好學習,每天不寫作業,甚至有些人騙家長說學校每天放學後要補課,然後藉機偷偷地去網咖。我們現在幾乎都是獨生子女,每個人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要這個玩具,爺爺買;要那個吃的,奶奶買。可到最後,有些人被寵壞了,在家裡無法無天,在學校里也不認真學習。這真是太不應該了。作者家裡有12個孩子,家境也貧寒,哪像我們要什麼有什麼,可作者小時候在學校里綜合得分都是第一名。我們可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難道非要我們體驗一下那樣艱苦的生活,才會惋惜,才會後悔嗎?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學習的機會,認真學。

看了這本書,我的收穫就是這樣,如果你也來看看這本書,相信也有很大的收穫。

讀後感作文(5)

讀後感

——讀《海底兩萬里》有感

打開《海底兩萬里》這本書,我懷著好奇心,與阿龍納斯教授、他的僕人康塞爾、捕鯨手尼·德蘭跟隨著諾弟留斯號一起在海底暢遊了兩萬里。一起週遊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北冰洋,遇見了許多罕見海底動植物,還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遺址等等,讓我知道了大量的科學文化和地理地質知識。

凡爾納的小說構思巧妙,情節驚險,還是科學與幻想的巧妙結合的成果。他的作品以幻想為靈魂,以科學作為依託,以故事作為血肉,融科學、幻想、驚險為一體,熔知識性,趣味性,創造性為一爐,刻畫了許多鮮明的人物形象,給人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尼摩船長就是凡爾納作品中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尼摩船長是個謎一樣的人物,他性格陰鬱,卻又知識淵博。他可以為法國償還幾百億國債;會收容所有厭惡陸地的人;會把上百萬黃金送給窮苦的人;看到朋友死去會無聲地落淚;會把滿口袋的珍珠送給可憐的採珠人;會逃避人類,施行可怕的報復……但尼摩船長卻又是一個善良的人,在南極缺氧的時候,尼摩船長沒有去吸潛水服上的儲蓄罐里僅剩的一絲空氣,而是把生還的機會留給了教授。他為了別人的生命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尼摩船長是一個品質高尚、獻身科學、英勇頑強、不畏艱險的人是一個反抗壓迫的戰士所以尼摩船長也是凡爾納反對殖民主義,反對奴隸制和壓迫者的進步思想的體現。尼摩船長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包括;對朋友的忠誠,堅強,剛毅的性格等等,這些也都是凡爾納能塑造人物如此成功的原因之一

在引人入勝的故事中,作者還同時告誡人們:在看到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同時,也要重視防止被利用、危害人類自身危機的行為。凡爾納提出要愛護生物,譴責濫殺濫捕的觀念……

在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中,尼摩船長他們被冰山所困,但他們用自己的智慧拯救了自己的生命。在危險的情況下,他們頭腦清醒,用智慧戰勝了困難。他們的那種不畏艱險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應該學習的。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人的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閱讀這本小說,我們往往會被作者巨大的想像里所吸引。在這裡,想像力的神奇魅力是無窮的,它可以將人帶到看似真實卻實際又是虛幻的境界。似是而非?是的,正是這樣。這也是凡爾納的作品吸引讀者的又一關鍵。

讀後感作文(6)

讀《簡•愛》有感

窗外的雨“淅瀝瀝”地下著,我在屋中手捧一本《簡•愛》,靜靜地領會簡•愛不平凡的人生。

小說是以夏洛蒂•勃朗特回憶自述的口氣,寫了父母雙亡的簡從小受到她的舅母及她的子女們的歧視和虐待,後在冷酷的慈善學校中艱苦成長為一個勇敢剛強的少女,踏上社會後吃遍苦頭最終嘗到了幸福的甜果。我認為文中的簡是一個對愛情﹑生活﹑社會以及宗教都採取了獨立自主﹑積極進取的女性。

現在的我們比起簡•愛來說,幸福多了﹕我們在父母的關懷和愛護下成長,有吃有喝,有吃有住,任務就是學習,在學校里,可以聆聽老師的教誨,和同學們一起快樂嬉戲,這些簡•愛都不曾享有過,可她卻通過自己的努力在社會上站穩了腳跟,成為一個自主的人。

曾經,她在戀愛時彷徨過,但她堅持自我,一改女性總是扮演被男性傾慕和愛護的角色,要求站在平等的地位上追求新型的愛情關係。同樣,在對生活的態度上,簡•愛也從幼年時期迷戀描繪、礁石、沉船的圖畫,到成長後時時仰望星空﹑遠眺山野,表現出不安於平靜無波的生活,熱望改變現狀,走向更大的圈子。

我們現在雖然要重視成績,同樣也要注意開闊自己,有抱負﹑有理想,不要做一個沒有生活目標﹑盲目前行在未來道路上的失敗角色,更不要把自己拘束在小圈子中,不敢去創新。

做一個獨立自主,積極進取的人吧。

家長﹕一本書,對孩子有所啟發,孩子讀了後可以明白一些道理,我認為就是一本好書。孩子認為要敢追求,敢創新這點我是認可的。希望孩子讀了這本書後多向簡•愛學習,學習她的勇敢創新突破精神,做一個獨立自主的人。

讀後感作文(7)

有這樣的一本書它是介紹了一個大家族的興衰史——《紅樓夢》在曹雪芹的筆下書中的人物都有著屬於自己的性格與情感,強烈的筆觸色彩在我的眼前形成了一卷卷的錄像帶。 終究是忘不了寶釵捕蝶時露出的凝霜皓腕,終究是忘不了寶釵獨自收拾殘局時那幽怨而無奈的眼神,人們因黛玉最後的悲慘結局,便將全部過失都推到寶釵的身上。試問,這公平嗎?我不太喜歡林黛玉,或許這與我的性格有關吧!並不是排斥她,只是覺得她那弱柳扶風般的身姿里有太多的媚俗與作態,那眉頭緊鎖的面容上有太多的憂愁與苦悶。在人云亦云中,黛玉似乎總是楚楚可憐的,久而久之我便與妙玉站在了同一站營——林黛玉是個大俗人。 讀過《紅樓夢》的人,粗略的在腦海中過一遍:賈府里真正欺負她的人,究竟有幾個?而委屈了她的事又有幾件?我始終不明白一個對自己身世吟詠萬千的人,對一個個在她身邊流逝的生命怎能表現出那般的漠然。我欣賞寶釵,欣賞她的才、她的情、她的大度、她的無私,可我卻不欣賞她的隱忍和執著,人有時確實要忍“退一步,海闊太空”,但過於執著只會使其一步步墜入深淵。當姨媽提出讓她冒沖黛玉嫁給寶玉時,她竟然說一切由媽媽說了算。那一刻,我淚落了心碎了,正是這“仍氣吞聲”的一句話帶給了她一間空房,正是因為她執著著只對這那個並不中意她的賈寶玉。我為這樣的她感到惋惜與痛心。月關,一點一點地滴落,落在我的心上,發出清脆的響聲,令我瑟瑟發抖,而寶釵這個迷失在千古紅樓疊夢中的女子,確實那般釋然地回眸一笑,時光便也在那一刻停止了流逝。我們要向前看,不要偏執的去追一個無法完成的夢想。  南京市文樞中學  初三(1)班家長感悟: 我們很支持孩子讀《紅樓夢》《三國演義》等名著,這些給孩子經歷的道路上,撲上來一層奇異的七彩石。《紅樓夢》是一部很好的名著,我們與孩子都很欣賞。曹雪芹的文筆細膩、圓滑,人物特點豐富,鮮明。給人眼前一亮。在家裡的時候,總是互相爭著為我們所喜歡的人物辯論,家庭之間,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因此而增加。 

讀後感作文(8)

《少年紅色經典——雷鋒》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片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撫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持著你的崗位?你既然活著,你又是否為未來的人類生活付出你的勞動,使世界一天天變得美麗?我想問你,為世界帶來了什麼? ——題記雷鋒——一個曾被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董必武等諸位名人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傳奇人物。雷鋒——一個人人皆知,人人向他學習的神話般的人物。雷鋒——生命已不再,但精神卻永存的偉人。而這樣的一個人,自然有一段不平凡的經歷。自打雷鋒一生下來,厄運就纏上了他。家裡沒有溫暖的爐火,沒有香甜的乳汁,更沒有大碗大碗的紅燒肉。唯有的,只有那寒冷和飢餓。後來,爸爸被日本鬼子打死,媽媽被地主惡霸逼死,哥哥被資本家殘害致死,弟弟貧病交加凍餓而死。小小年紀就受這樣打擊的他不但沒有輕生的念頭,反而會化悲傷為力量,全心全意為革命為人民服務,他心中沸騰的滿腔熱血不是一朝一夕便能熄滅的。記的最深的便是那次外出活動,天上突然烏雲滾滾,豆大的雨點下有千斤重般,像箭一般射下來,重重地砸在人的身上。負責打隊旗的雷鋒吧衣服脫下來,將隊旗和紅領巾包起來,自己光著小脊樑任憑風吹雨打。同學說他傻,將隊旗和紅領巾洗下不就行了嗎?可他卻鄭重地說道:“紅領巾是紅旗的一角,和隊旗一樣,都是烈士的鮮血染成的,咱應該格外珍惜。”而這一句話,卻深深地感動了那位同學,從此他也像雷鋒一樣,給於紅領巾與隊旗至高的尊重與崇敬。雷鋒總是這樣,一次又一次地感動著周圍的人們;雷鋒總是這樣,一心一意為著人民為著世界。看到雷鋒這樣,我不禁想起了我們學校門口那壯觀的一面——每到中午,人山人海便湧入學校對面的小店買午飯,由於人過多,因此只能站著吃,人與人之間距離遠則50公分,近則30公分,那個場面真讓我不禁想到“百萬雪師逼江而下”。而這樣多的人,造成的危害也是及其巨大的。等人一走,那長長的街道上留下的竟是塑膠杯、一次性飯盒、塑膠袋、木棒、易拉罐……放眼望去,整個一條街似乎被朦朦朧蓋上一層白色的面紗。說真的,要不是我親眼目睹,我真不會相信這種奇觀竟然會出現在我的眼前,而且還是反反覆覆,日復一日地出現。我們對世界做了些什麼呢?污染罷了,糟蹋罷了。和雷鋒比起來,我們又是如何呢?他一心一意為人民著想,可我們卻為了自己一時的圖方便,造成土質污染、空氣污染,因而加深了溫室效應,對地球對人們極大的傷害!我們雖然碰不上戰爭時代,碰不到民不聊天,不能為國家做什麼驚天地泣鬼神的事情,但我想,只要我們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不亂闖紅燈,那也是對國家對人民的貢獻吧!只要把這一件件小地不能再小的事情做好,我們也就問心無愧了,我們就是偉人,就是英雄!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該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

讀完之後讓我感觸良多,尤其是那助人為樂的精神讓我難以忘卻。雷鋒,的確是一個好同志,好榜樣。他所有的精神都值得我們去學習,更值得我們去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