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賈伯斯精神——讀《賈伯斯傳》後有感而發

談賈伯斯精神——讀《賈伯斯傳》後有感而發南航附中 高一(7)班 蔣宇健

引:“apple think different(蘋果電腦,非同‘凡’想)”是蘋果公司於1997年推出的廣告的主題,意在不同凡想,在本文的最後,我會將原文的中英雙版展現給大家。下面我就“對於人生定位,是該平凡還是自命不凡?”這個問題,發表一下我的觀點,這些觀點有些為摘錄在《賈伯斯傳》中的原話,此部分我會說明出處,還有一部分為我自己的感言。希望任何人看到我的這篇文章都能得到他自己的一些看法,當然最好是去拜讀一下原著。

許多人一生下來就會遇到這么一個問題:“我是誰?”是有錢人?還是窮人?是先進人士?還是落後之類?是官富二代?還是黎民百姓?其實這些東西在我看來都與人本身無關,是外界因素造成的,我認為每一個人真正要回答的,是:“我是一個平凡的人,還是一個不凡的人?”

當人們被提到這個問題時,少部分會拍著胸脯說:“我是一個英雄。”另一部分人:“我就是一個無名小輩。”而大部分人面對這樣的問題,不知如何回答,選擇了棄權。而現實證明在第一、二種人中往往出現了很成功的人士,而第三種人往往被人支配。

為什麼呢?

讓我來看看賈伯斯所堅信的二分論吧。賈伯斯認為,一個人不是天才,就是一個笨蛋。當然在他身邊有許多人一天之內就得到了這兩種評價,但這並不是說二分法是錯的,可以這么理解,一個人在不同領域中同時扮演著天才與笨蛋的角色。畢竟你不等讓文學家來造核子彈。那么我們把第一、二種人當成能夠清楚認識自己的,是天才,而第三種是不能清楚認識自己的,是笨蛋。原因就出來了,所有成功的人無非都對自己很了解,而大多數失敗的人都不相信自己,追波逐流,導致一輩子沒有成就。

賈伯斯能夠成功,很大程度上受益於二分法,這種方法雖然極端,但它的好處在於,只有兩個選擇,做,或不做;對,或不對。能夠大大的提升效率,因為在人面對大量選擇時,會不知所措,就像判斷題和選擇題一樣,永遠是判斷題的正確率最高。

在《賈伯斯傳》中,作者一直提到賈伯斯的一項特異功能:“現實扭曲力場”——“有他在的時候,現實都是可塑的。他能讓任何人相信幾乎任何事情。”(取自《賈伯斯傳》第十一章,現實扭曲力場)對於這種能力,我認為只是大部分與賈伯斯在一起工作的人選擇了妥協,因為賈伯斯如果真有那種魔力,他也不可能被趕出自己的公司。但這種說法能夠成立的原因,我認為在於他的自信。

他說過蘋果公司的唯一目標就是創新,其公司理念是:“不完美才能促使進步去追求完美”

“我的激情所在是打造一家可以傳世的公司,這家公司里的人動力十足地創造偉大的產品。其他一切都是第二位的。當然,能賺錢很棒,因為那樣你才能夠製造偉大的產品。但是動力來自產品,而不是利潤。斯卡利本末倒置,把賺錢當成了目標。這種差別很微妙,但它卻會影響每一件事:你聘用誰,提拔誰,會議上討論什麼事情。………你必須不斷地去推動創新。迪倫本來可以一直唱抗議歌曲,可能會賺很多錢,但是他沒有那么做。他必須向前走,1965年在民謠中融入電子音樂元素時,他疏遠了很多人。1966 年的歐洲巡演是他的巔峰。他會先上台演奏原聲吉他,觀眾非常喜歡。然後他會帶出the band 樂隊,他們都演奏電子樂器,觀眾有時候就會喝倒彩。有一次他正要唱《像一塊滾石》,觀眾中有人高喊“叛徒!”迪倫說:“搞他媽個震耳欲聾!”他們真那樣做了。披頭士樂隊也一樣。他們一直演變、前行、改進他們的藝術。那就是我一直試圖做的事情——不斷前進。否則,就如迪倫所說,如果你不忙著求生,你就在忙著求死。”(《賈伯斯傳》第四十一章)

在大千世界中,他能不管其他事物,專注於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創新,並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技術革命:apple ii、macintosh電腦、ipod音樂播放器、itunes商店、imac一體機、iphone手機和ipad平板電腦等。真的是一點點的在走向完美。不僅如此,在很多公司實行開放制度的時候,堅持的走一體化服務,都體現出了賈伯斯的自信。所以說自信也是賈伯斯精神中的重要一環。

賈伯斯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很少或從來不做用戶調查。其實這對於創新企業來說是很好的一個習慣。

“有些人說:“消費者想要什麼就給他們什麼。”但那不是我的方式。我們的責任是提前一步搞清楚他們將來想要什麼。我記得亨利•福特曾說過,“如果我最初問消費者他們想要什麼,他們應該是會告訴我,‘要一匹更快的馬!’”人們不知道想要什麼,直到你把它擺在他們面前。正因如此,我從不依靠市場研究。我們的任務是讀懂還沒落到紙面上的東西。”(《賈伯斯傳》第四十一章)

這同樣也體現了賈伯斯的自信,但更偏向於具有長遠的眼光。

相反,許多企業家只顧眼前利益。“我討厭一種人,他們把自己稱為“企業家”,實際上真正想做的卻是創建一家企業,然後把它賣掉或上市,他們就可以變現,一走了之。他們不願意費力氣打造一家真正的公司,而這正是商業領域裡最艱難的工作。只有做到這一點你才能真正有所貢獻,為前人留下的遺產添磚加瓦。你要打造一家再過一兩代人仍然屹立不倒的公司。那就是沃爾特• 迪士尼,還有休利特和帕卡德,還有創建英特爾的人所做的。他們創造了傳世的公司,而不僅僅是賺了錢。這正是我對蘋果的期望。”

由此段話我們又可以解讀出賈伯斯精神中的另一重要環節:不要一切只為利益,要著力於去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而在現在的中國,大多數人都在被強迫的去乾自己不想做的事,卻沒有一點反抗意識,我認為這是不對的。一個人只有在乾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的時候,才能發揮出自己百分之百的力量,沒有人會一輩子只玩樂的。或者,乾自己感興趣的工作就是在玩。

文章到此也快結束了,以上是我自己的觀點,以及摘錄的《賈伯斯傳》中的話。也許以我做為高一學生的眼界還不足以看透賈伯斯,但我自認為我和賈伯斯有一點的相似的,以往我認為我的嚴重偏科及不務正業是不對的,但在我看了《賈伯斯傳》後,豁然開朗,原來這才是適合我的生活方式,背誦無聊的文章,以及歷史不是我感興趣的事,我寧願用出一倍時間來學習理科知識,但不是純理論的。

我不愛背文章,但不代表我不愛文學,《魯迅文集》、《哈姆雷特》、《福爾摩斯》甚至於《資本論》,都是我在閒暇時候會翻看的書。我只是認為,我們看書不因只局限於人文,也應該涉及科學。在西方國家,比如美國,基本上每個學生都會去閱讀科學經典,如《物種起源》、《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等。相比之下,國人眼中的經典,往往多指人文而少有科學。一部公元前3XX年左右古希臘人寫就的《幾何原本》,從1592年到16XX年的XX年間先後3次漢譯而未果,經17世紀初和19世紀50年代的兩次努力才分別譯刊出全書來。

我想問:一個民族只重視人文經典而忽視科學經典,何以自立於當代世界民族之林呢?

“寶麗來的埃德溫• 蘭德曾談過人文與科學的交集。我喜歡那個交集。那裡有種魔力。有很多人在創新,但創新並不是我事業最主要的與眾不同之處。蘋果之所以能與人們產生共鳴,是因為在我們的創新中深藏著一種人文精神。我認為偉大的藝術家和偉大的工程師是相似的,他們都有自我表達的欲望。事實上最早做mac的最優秀的人里,有些人同時也是詩人和音樂家。在20 世紀70 年代,計算機成為人們表現創造力的一種方式。一些偉大的藝術家,像李奧納多• 達• 芬奇和米開朗基羅,同時也是精通科學的人。米開朗基羅懂很多關於採石的知識,他不是只知道如何雕塑。”(《賈伯斯傳》第四十一章)

人文只有和科學結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創造出奇蹟,而現在的電視,潛艇一開始也是出現在人文作品中,所以無論是人文還是科學,我們都要重視,但在自己感興趣的方面,要下更大的功夫。

最後我想說,雖然我全篇文章並沒有像應試作文那樣每段都提到賈伯斯精神,但我自認為寫的還可以。

賈伯斯的精神是當代中國人普遍需要的,果斷,自信,專注,大膽,乾自己感興趣的事,重視科學崇尚人文。

一個人可以認為自己很偉大,也可以認為自己很平凡,但一定得有自己的主見,否則只能被別人支配。

最後以蘋果非同“凡想”的廣告詞,結束此讀後感。

here’s to the crazy ones.

向那些瘋狂的傢伙們致敬,

the misfits.

他們特立獨行,

the rebels.

他們桀驁不馴

the troublemakers.

他們惹是生非

the round pegs in the square holes.

他們格格不入

the ones who see things differently.

他們用與眾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

they’re not fond of rules.

他們不喜歡墨守成規,

and they have no respect for the status quo.

他們也不願安於現狀。

you can quote them, disagree with them, glorify or vilify them.

你可以讚美他們,引用他們,反對他們,質疑他們,頌揚或是詆毀他們,

about the only thing you can’t do is ignore them.

但唯獨不能漠視他們。

because they change things.

因為他們改變了事物。

they invent. they imagine. they heal. they explore. they create. they inspire.  

他們發明,他們想像,他們治癒,他們探索,他們創造,他們啟迪,

they push the human race forward.  

他們推動人類向前發展。

maybe they have to be crazy.

也許,他們必需要瘋狂。

how else can you stare at an empty canvas and see a work of art?

你能盯著白紙,就看到美妙的畫作么?

or sit in silence and hear a song that’s never been written?

你能靜靜坐著,就譜出動聽的歌曲么?

or gaze at a red planet and see a laboratory on wheels?

你能凝視火星,就想到神奇的太空輪么?

we make tools for these kinds of people.

我們為這些傢伙製造良機。

while some see them as the crazy ones, we see genius.

或許他們是別人眼裡的瘋子,但他們卻是我們眼中的天才。

because the people who are crazy enough to think they can change the world, are the ones who do.

因為只有那些瘋狂到以為自己能夠改變世界的人,

才能真正地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