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周國平散文》有感3篇

中華散文,源遠流長。數千年的散文創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狀景、或懷人等莫不反映出時代的風雲變幻和人們的思想情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周國平散文》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

《周國平散文》讀後感篇1

似乎每一個假期,學校都回布置讀書的任務.好像是我們這些學生除了寒暑假之外,就不會有時間看書了似的.當然,假期所讀的書與平時讀的完全不在同一檔次,畢竟,誰有本事在讀完一本科幻小說或是漫畫之後能寫出合乎要求的讀後感?於是乎,我的同學們只好拿起平時只放在書架上沖樣子的名著讀了起來.

我卻幸運得多了.多虧我的未雨綢繆,厚厚的一本《周國平散文》,讓我利用每天中午的時間一點一點蠶食,到放假時只剩下幾十頁了.我只需趁熱打鐵,將之讀完即可.

周國平這個名字,很多人都覺得陌生.倒是和他一字之差的周和平老師更有些知名度.周國平先生是一位典型的讀書人,著書立說和翻譯外國哲學著作似乎就是他工作的全部.他的書或是文章,無非兩個方面:散文隨筆和哲學論著.前者描繪了一個文人的精神家園,後者反映了他的學術生活.我讀到的,自然是他文人的一面.

周國平的隨筆散文,真正映了“隨”和“散”這兩個字.每篇文章都透著淡然,好像是從心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來一般.他的文章更多地關注自己而不是家國大事,好像就一直停留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修身”境界.這看似不夠偉大,用套話說就是“缺少社會責任感”.不過如果以他所制定的修身圓滿的標準來衡量,天下之大,那些正行治國之事的“偉人們”又有幾個是做到了修身、甚至嘗試過修身呢?官吏腐敗問題是哪一個國家都不可避免要面臨的問題.可如果我們恪守“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方略,循序漸進的話,哪裡還會有貪官污吏得勢的道理?

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有自己的任務和位置.如果不細心叩問自己的心靈,如何能發現社會早已為自己預留的位置?對於我們,人生的大半都是未知,都需要探索;可是如果在邁出探索的步伐之前,連自己的目的地都不清楚;或是在行進途中漸漸迷失了方向,那又有什麼資格口稱自己是在探索人生呢?前進的步伐一刻也不能停下,瞭望的目光更是一刻也不能鬆懈.周國平用他的散文教給我們把握出世入世的度:即不能不問世事,那是不可能且自私的;也不能沉浸於俗世,迷失了自我.

如果把攀登人生的高峰類比於登山,那么最佳的狀態應該是:肉體在不懈的攀登,步步為營,深陷崇山的掩映之中,靈魂則跳出山外,以旁觀者的清澈目光為前進指明方向,永遠不迷失.這顯然是神仙的境界,凡人想要達到無疑是奢談.我們只有退而求其次,在每次出發之前先問問自己夠不夠堅定;定期停下來修整,總結過去並展望未來,看看自己的路線是否偏移.“認識你自己”,這是指導精神生活的聖經.

我希望自己能夠秉持這聖經,不忘審視自己.學習的範疇,不只是我們現在體會到的那么淺薄,我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明白更多.

《周國平散文》讀後感篇2

“未經省察的人生沒有意義。”——周國平《安靜》

這一句就道破了人生中很多事物的意義與精髓所在。人從出生時的懵懂無知,一路磕磕碰碰地走到現在,若沒有自我反省在其中,哪裡能夠真正的成長起來,沒有人一出世就懂得了所有自己立人、做人處事的道理。自我省察是積累,點點滴滴地發展。

時常回頭看看,回想自己走過的昨天,“三省吾身”;思考自己心中的追求,什麼樣的人生是自己所想要的,所滿意的,蘇格拉底說:“追求好的生活遠過於生活。”;尋求一種進步,從過去的“千篇一律”中爬出來,開啟自己的下一個新“紀元”;總結曾經的經驗,才能讓自己逐漸擺脫昨天略帶“晦氣”的影子,煥發今天的蓬勃朝氣……自我省察就是去探索人生的意義,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但這所說的善於自我省察的人又不同於那種沉浸在過去無法自拔的人,需要邊回憶、邊思考,要有所想法,要有所側重。後者只是單純的終日沉浸在對昨日的苦惱中,頗有厭世、懈怠之意,而自我省察是積極的,是我們每一個人發展自身需要的。

化用一句禪語說,“我們經歷的是生活,可又不是生活。”這樣的生活應該就不是形上學所能圈定的了。生活,就是我們每天所經歷的日子,但我們經歷生活不是每天數著過去的天數,而是品味每天所經歷的人和事,回味生活中所遭遇的情與難。同孟子“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道理一樣,我們每天所經歷的點點滴滴一定也不是為了遭遇而遭遇的,定是有所目的,而有智者善於發現這些點滴背後蘊含的深意來塑造自身。

同時,如同小時候所的那種每個人都有一顆要尋找的魔法石的故事一樣,要用心,要專心,還要堅持。省察也是一樣的,要想善於運用生活中的“魔法”,就要先持之以恆,要有信念地去尋找發現它。不然,未經省察的人生就沒有意義,或者說,你沒有發現它的價值。

《周國平散文》讀後感篇3

我也算是孤陋寡聞了,今天第一次接觸到《周國平散文遜,老實說提不起興趣看,這本書對一個不愛看書的人實在是生疏,可從開頭簡介部分了解到“周國平,他的專業是哲學,他兼事哲學和文學,除學術論著外,還寫了大量哲理散文。在廣泛的社會階層中,尤其在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中,他的作品擁有許多熱心的讀者。”不感狂言自己對哲學有多少認識,只能說對哲理性的文學還是比較感興趣的,我感覺一個人無論處在人生哪個困境,哲理都能帶你走到海闊天空的境地里,於是在塵世奔波焦慮浮躁的心會慢慢地平靜下來。

作者說:“我喜歡看見人們生氣勃勃地創辦事業,如痴如醉地墮入情網,痛快淋漓地享受生命。但是,不要忘記了最主要的事情:你仍然屬於你自己。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自足的精神世界。這是一個安全的場所,其中珍藏著你最珍貴的寶物,任何災禍都不能侵犯它。心靈是一本奇特的賬簿,只有收入,沒有支出,人生的一切痛苦和歡樂,都化作寶貴的體驗記入它的收入欄中。是的,連痛苦也是一種收入。人仿佛有了兩個自我,一個自我到世界上去奮鬥,去追求,也許凱鏇,也許敗歸,另一個自我便含著寧靜的微笑,把這遍體汗水和血跡的哭著笑著的自我迎回家來,把豐厚的戰利品指給他看,連敗歸者也有一份。”其實一個人能朝這個方向走算是很灑脫了,可人有時就是容易在自己的宇宙中迷失方向,走向黑暗的深淵,在痛苦中掙扎。為什麼說書是良師益友呢?也許當你在人生的低谷看到上面這段話時,會振奮起來,人生有千百中滋味,最後留下的不能是無耐,應握起雙手掌控好自己的宇宙空間。

讀了《周國平散文遜我們會不斷得到一個個生命的啟迪和發現,去體驗現實生活中不經意而呈現出的美麗,能從他的文字中收穫智慧和超然。作為一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幼稚園老師,我感覺自己的潛能不在這片沃土上,總有一個傷口在不經意中流血,內心無時不想自己主宰自己的命運,永遠追尋凱鏇。人一生的就像是大海,波濤洶湧、風平浪靜、海市蜃樓,各種歸屬於大海的現象都會在人的一生中呈現,沒有這樣的經歷生命的價值何以體現呢!只要盡八分力去努力了,那不管是凱鏇還是敗歸,都能享受回歸的戰利品,使自己的精神獲取新生的力量,那每個人此生都不會有遺憾了。

我也算是孤陋寡聞了,今天第一次接觸到《周國平散文遜,老實說提不起興趣看,這本書對一個不愛看書的人實在是生疏,可從開頭簡介部分了解到“周國平,他的專業是哲學,他兼事哲學和文學,除學術論著外,還寫了大量哲理散文。在廣泛的社會階層中,尤其在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中,他的作品擁有許多熱心的讀者。”不感狂言自己對哲學有多少認識,只能說對哲理性的文學還是比較感興趣的,我感覺一個人無論處在人生哪個困境,哲理都能帶你走到海闊天空的境地里,於是在塵世奔波焦慮浮躁的心會慢慢地平靜下來。

作者說:“我喜歡看見人們生氣勃勃地創辦事業,如痴如醉地墮入情網,痛快淋漓地享受生命。但是,不要忘記了最主要的事情:你仍然屬於你自己。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自足的精神世界。這是一個安全的場所,其中珍藏著你最珍貴的寶物,任何災禍都不能侵犯它。心靈是一本奇特的賬簿,只有收入,沒有支出,人生的一切痛苦和歡樂,都化作寶貴的體驗記入它的收入欄中。是的,連痛苦也是一種收入。人仿佛有了兩個自我,一個自我到世界上去奮鬥,去追求,也許凱鏇,也許敗歸,另一個自我便含著寧靜的微笑,把這遍體汗水和血跡的哭著笑著的自我迎回家來,把豐厚的戰利品指給他看,連敗歸者也有一份。”其實一個人能朝這個方向走算是很灑脫了,可人有時就是容易在自己的宇宙中迷失方向,走向黑暗的深淵,在痛苦中掙扎。為什麼說書是良師益友呢?也許當你在人生的低谷看到上面這段話時,會振奮起來,人生有千百中滋味,最後留下的不能是無耐,應握起雙手掌控好自己的宇宙空間。

讀了《周國平散文遜我們會不斷得到一個個生命的啟迪和發現,去體驗現實生活中不經意而呈現出的美麗,能從他的文字中收穫智慧和超然。作為一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幼稚園老師,我感覺自己的潛能不在這片沃土上,總有一個傷口在不經意中流血,內心無時不想自己主宰自己的命運,永遠追尋凱鏇。人一生的就像是大海,波濤洶湧、風平浪靜、海市蜃樓,各種歸屬於大海的現象都會在人的一生中呈現,沒有這樣的經歷生命的價值何以體現呢!只要盡八分力去努力了,那不管是凱鏇還是敗歸,都能享受回歸的戰利品,使自己的精神獲取新生的力量,那每個人此生都不會有遺憾了。

周國平曾經是我最喜歡的作家和重要的思想啟蒙者。他的書大部分我都讀過,在那段青澀懵懂的歲月里給了我許多精神上的慰藉與啟發。

心靈上的共鳴首先來自於性格上的相似。同樣是內向而又敏感,所以常會對他的想法深有感觸,有著雖然素昧平生卻可以靈犀相通的默契。不過,另一方面,也因為愛看他的書,性格變得更加內向自閉,喜歡獨處。這是我後來才意識到的。

周國平的散文大多是他的哲學感悟。哲學從死亡開始。當混沌的心觸不及防地被死亡震撼到,一種巨大的無力感與悲傷開始翻騰,從此留下一片再也揮之不去的陰影。作為一枚硬幣的另一面,隨著對死亡的感傷的加劇,對生的疑惑也不斷擴大。而這時,周國平用他的哲學視角給了我許多啟發。

“中西人生思考的核心問題是不同的。西方人的人生思考的核心問題是:為什麼活?或者說,活著有什麼根據,什麼意義?這是一個人面對宇宙大全時向自己提出的問題,它追問的是生命的終極根據和意義。所以,西方的人生哲學本質上是靈魂哲學,是宗教。中國人的人生思考的核心問題是:怎么活?或者說,怎樣處世做人,應當用什麼態度與別人相處?這時一個人面對他人時向自己提出的問題。它要尋求的是妥善處理人際關係的準則。所以,中國的人生哲學本質上是道德哲學,是倫理。”(安靜)

這一番中西的對比,表現出我們國家歷來對靈魂的漠視。在這樣的一個國度里,周國平作為一個有性靈的人,和我們分享他的內心世界,真是一件幸福的事。他對靈魂的探尋與執著深深地感染著我。

周國平還熱誠地把他喜愛的人推薦給我們:蒙田,尼采,愛默生。由此我開始了解西方哲學。現在還記得他引用的一句愛默生的詩,大意是在安慰一個失戀的小伙子“你應當知道/半人半神走了/神就來了”一次失戀的挫折也可能引發一個人內心的覺醒。多么美妙的句子。

當然,最令我扼腕感慨,也是周國平最為喜愛並且極力推薦的人還是尼采。這個超越了他的時代,宣布“上帝死了”的世人眼中的異端。他的結局一直是深埋在我心中的隱痛,每每觸碰到都會讓我欲哭無淚,黯然神傷。有一天,他在街上看到馬車夫在狠狠地抽打著一批老馬,突然情緒失控衝上前去抱著那匹馬痛哭不已,從此精神失常,再也沒有作品問世。十年後,這個痛苦的靈魂終於安息了。這個天賦異稟,思想深邃,目光銳利的人,終生都在思考著如何才能啟蒙普通大眾,卻不被周圍的人理解,飽受孤獨與痛苦的折磨。這是作為先知的悲哀。也許死對他來說真的是一種解脫。不知道在他瘋了之後,終於不再思考那些問題時,是否感受到了一絲幸福和來自人間的溫暖?如果我可以穿越時空,來到他面前,我一定會抱住他,就像那天街頭他抱著那匹馬。我會用我的體溫溫暖他,即使他已經沒有了意識。

最後談談周國平的不足之處。不知道是因為性格上的相似還是已經被他的思想同化了,看到他的標題便可想見他的觀點,因此覺得他有些老生常談。一開始被深深地吸引,看多了不免覺得有些缺乏新意。而且我不太喜歡他談論愛情與婚姻。因為愛情本來就是人的激情的產物,非要上升到理論便覺得有些迂腐,就像詩一分析就無味一樣。婚姻則更多涉及到責任,而他對婚姻的看法完全暴露了他作為一個普通人,尤其是一個普通男人的弱點,他的評論就像在為男性開脫。

和別的作家相比,比如他提過的愛默生,他的散文確實太散了。文字的凝練度和思想深度都遜色很多。大家畢竟是大家。周國平的文字在愛默生面前頓時變成了生活小感悟。和同時代的另一位致力於向大眾傳播哲學的傅佩榮相比,又不夠有邏輯性。可能與周國平沒有系統地學習過哲學,全靠自學與自身的悟性有關。傅佩榮則接受過系統的哲學訓練,所以他認為應該:“澄清概念,設定判準,建構系統”。我覺得他的觀點更全面而有條理。

我從周國平的書里吸取了許多精神上的養料,是他帶我走進哲學的世界,給了我尋找自己的勇氣。這個世界是沒有盡頭的,從遠處而來的光亮照耀著我,指引著我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