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失孤》有感

 第一篇:電影《失孤》觀後感

去看《失孤》的時候,已經抱著了會被煽情的心情。但是沒有,看完之後突然覺得心裡一暖。影片最後看著雷澤寬騎著機車再度啟程,畫面褪去,就想起了劉德華在春晚上唱的《回家的路》。這首由劉德華自己填詞的歌,或多或少的詮釋了他對雷澤寬的理解。

回家的路 數一數一生多少個寒暑

數一數起起落落的旅途 多少的笑 多少的哭

回家的路 數一數一年三百六十五

數一數日子有哪些勝負 又有哪些滿足

在《失孤》里,有著絲絲悲涼酸楚的訴說,也有著掙扎吶喊的發泄,更有向天討要公理的怒泣。劇情的推進從雷澤寬的一個線索開始,根據網友的提示在泉州有一個孩子和他的兒子情況很像,今年17歲,腿上有傷疤。一路波折雷澤寬最終來到了泉州,在這一段導演在敘述上略顯不足,作為自己的螢屏處女作,在影片開頭同時處理三條線索,讓觀眾難以迅速帶入,很多次疑問誰是誰的孩子?另一個女的又是誰?但是劉德華的演繹彌補了這一點,看到自己苦心尋找的孩子就在眼前,雷澤寬更多是猶豫,害怕,越想得到,越怕失去。相認之後知道並不是自己的孩子仍堅持讓自己回去,想做一次親子鑑定。很難想像這對堅持了XX年的父親是怎么樣的打擊。

通過影像,觀眾能時時體會到主人公撕心裂肺的悲痛與煎熬,還好,這時候曾帥出現了。這個4歲時被拐賣的年輕人,投出了試探雷澤寬那些欲解之謎的問路石。殊途同歸的遭遇,讓兩顆受傷的心如父子般開始相互依靠、相互包容,也相互給予。

“曾帥!曾帥!”

“你要停下來為什麼不告訴我呢?”

這是最讓我感動的場景,兩人走在路上,曾帥被街邊的小店吸引,雷澤寬發現身邊的曾帥不見了之後,著急的在街上尋找,那一刻雷澤寬真的害怕了,害怕再一次失去,感同身受的明白到自己的父母為什麼在看到我們調皮之後,嚴厲的責罵,愛其實就是那份對你的小心翼翼。

在那個涼夜的街巷,曾帥在雷澤寬的懷裡睡著了,雷澤寬細心地往曾帥的身上添加衣服。此刻,曾帥的眼角滑落淚水,他看似無意地往裡面翻轉了身子,把頭深深地埋進老雷的臂彎,“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一個如默片般的鏡頭,看得令人心碎,也讓我頓悟電影所釋放的主題:失孤,既可以理解為失去了孩子,自己變得孤獨,更可以理解為失掉孤獨。主人公都曾被罪惡剝奪了完整的人生,如今彼此卻在不同的生命缺口處得到了圓滿的咬合,並謹慎地掩埋起心照不宣的那份孤寂之困。

作為女導演,彭三源有著女性細微的觀察——在 《失孤》里,她沒有刻意去傳遞憤怒的情緒,反而極大可能地收住悲情的袋口,努力展示其“不放棄、有希望”的明亮主題。雷澤寬用那種明知眼前不是自己兒子卻偏執請求“相認”的心酸絕望,來勸阻曾帥不要去和明知不是自己親媽的“失子母親”相見,因為錯位的不捨只會令當事人最後的精神底線全然崩塌,雷澤寬不想讓受害者尚留的希望被假象侵擾。這是一種高級的藝術表達,也是一種理智的現實訴求。害怕的不是失去,而是因為失去而失去更多。

回家吧 幸福

幸福 能抱一抱父母

說一說 羞澀開口的傾訴

燈火就在 不遠闌珊處

“世上有那么多人,為什麼偏偏是我?”

這是雷澤寬最後的追問。

而在我們中有大部分不是,換言之其實你已經是很幸福中的一個。我們能做的就是把握幸福,就像歌詞里說的:幸福就是能抱一抱父母,說一說 那些羞澀開口的傾訴。

幸福,其實就在你不遠的闌珊處。

 第二篇:觀看《失孤》有感

有了去年陳可辛執導的《親愛的》,拐賣孩子這個社會議題在大銀幕上重新被點燃起來。《失孤》同樣如此。這部電影和《親愛的》一樣,都是以主角尋找自己被拐賣的兒子為主線。《親愛的》里在後半段加入了趙薇扮演的“拐子佬妻子”的視角,把拐賣孩子的社會問題複雜化,在倫理上讓觀眾陷入一種思考的困境:被拐賣孩子的家庭固然值得同情,那么拐賣孩子的家庭,說不定也有難言的苦衷呢?

而到了《失孤》里,除了劉德華扮演的雷澤寬尋子的主線,也有一條副線——井柏然扮演的曾帥。他是被拐賣的孩子,買他的家庭最終說出了真相,而他也開始了自己尋找親生父母的旅程。在這條副線里,故事為我們揭露了過去拐賣故事裡不常見的一面:被拐賣的孩子如何尋找生父?

電影裡,曾帥對雷澤寬說,你尋找孩子,可以大張旗鼓,到處宣揚;可我找自己的父母卻不能。不能的原因有很多,和他一起被拐賣的同村青年,生活在一個物質條件優越的家庭里,他樂享其成,不願意再去尋找自己的親生父母。曾帥理解他的這種做法,因為萬一親生父母有了新的孩子,過得幸福,可能這些年來從未想過尋找他;又萬一父母家裡條件很差,要是相認了,過得不如現在的生活好呢?

血濃於水,這是個看上去無須質疑的事實,但當生物學上的血緣關係遭遇到眾多現實問題挑戰時,兒女和父母的“尋找”、“拋棄”、“相認”,都成為了一個不太容易解決的棘手問題。

所以,劉德華扮演的雷澤寬尋子線,在電影裡被淡化。自己的親生骨肉被奪走,十多年來穿越整箇中國不停尋找,風餐露宿,受過多少苦可想而之;但是這樣的事情在中國實在太多,每年成千上萬被拐賣的孩子,雖然殘酷,但又不得不接受“這樣的悲慘故事是在是太常見了”這個現狀;再加上《親愛的》里,黃渤與張譯的那條尋子線已經足夠悽慘,足夠真實,足夠有代表性,所以在《失孤》里,沒有對雷澤寬的XX年尋子故事進行寫實描述,只是用了幾個重點去點綴出雷澤寬在現實里遭遇到了種種痛苦折磨:車禍、被毆打、被警察追、被城管追、被漁民圍攻……

雷澤寬在尋子路上挨過打,受過餓,摔過跤,上過當,卻始終沒有放棄,是冥冥中親情的召喚,也是只有在路上,才能感受到自己是一個父親的自我救贖,曾帥則曾在找到親生父母后,困惑於養父和姐姐的情義,對生父的生疏,這樣彼此對照,就是影片對現實的思考。從東方人的情感來講,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血脈深情,骨肉相連。可是當親人離散之後,怎樣面對,是像雷澤寬一樣苦苦尋覓,還是憑其自然,是一道沒有對錯的選擇題,而對於那些無法從內心深處原諒自己弄丟了孩子的父母來說,也許這沒有盡頭的千山萬水,才是一種靠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