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後感5篇精選 看完電影對我的啟發

《哪吒之魔童降世》講述的是,天地靈氣孕育出一顆能量巨大的混元珠,元始天尊將混元珠提煉成靈珠和魔丸,靈珠投胎為人,助周伐紂時可堪大用;而魔丸則會誕出魔王,為禍人間。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後感,希望能幫到大家!

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後感

混天綾、乾坤圈、風火輪、金箍棒這四樣是童年時代心心念念的寶貝,仿佛有了這,便可上天入地,叱吒乾坤。筆者幼時得以看過《哪吒鬧海》,反反覆覆看了不下十遍,幼稚小童時竟連大半部台詞都能背下,感念上美廠為這輩人傳遞了美學的概括認識,待到國小時歐陽常林出版的那部《哪吒傳奇》,亦是曾經滄海難為水的觀感記憶。

《哪吒之魔童降世》這部片子,說實話,一開始在預告片中看到,哪吒的面部五官設計成外國熊孩子的長相時,我是不太敢去看這部片的。

當這部《哪吒之魔童降世》出來的時候,筆者作為一個有哪吒情結的人,並不想湊這個熱鬧,直到看到豆瓣評分越來越高,而且也剛好暑假有空,就抱著看個風火輪的心情,沒想到這么一部推陳出新的動畫電影竟賦予筆者頗為震撼的觀感體驗。

好的故事,是以真情實感打動人心的故事,一部電影的核心絕不在於數字特效、動作設計、景別構圖,宏大場景,《哪吒之魔童降世》不僅在以上都實現了國漫的延續和超越,而且還完成最核心的本質要義——就是講好真情實感的故事,傳遞出真正的哪吒精神。

故事是講得很好的,雖舍掉了抽龍筋、攪龍宮、割肉還骨等傳統情節,卻在保留故事原始基礎的框架上,又創作出了哪吒與父母、與三太子、甚至與申公豹等新的人物關係和情感聯繫,是非常值得一看的。而且在諸多情節設計上,不論是先于山河設計圖中習得障眼法,而後呼應於真假申公豹之辯的草蛇灰線;亦或在與三太子的冰火大戰中,頂天立地三頭六臂此原古印度形象爆發得水到渠成,都是行雲流水、高潮迭起,輔以瑰麗清然的景別構圖與極具衝擊力的宏大場景,可謂相得益彰,觀感極佳。

而這部電影完成度高的另一點即在於傳遞出的價值層面——獨立反抗的哪吒精神。

此種獨立和反抗的哪吒精神,在《哪吒鬧海》中,體現出的是割肉還母、拆骨還父、橫劍自刎等頗為暗黑壓抑的表達,而在本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更多的描摹點在於魔童哪吒為世人唾棄,從而烘托出一位叛逆反抗而最終因親情友情得以升華的哪吒,這是本部作品在哪吒精神上所做出的全新創造,更著力於表達“不受世俗眼光所累的自我定義”這一核心。

但不論如何,哪吒的人物核心,都應該是獨立和反抗的。“縱觀中國古代神話,能擔得起離經放縱四個字的,一是大鬧天宮的猴子,一是鬧海屠龍的哪吒”。而哪吒的命運應比劇底鬥戰神佛更具悲色:

孫大聖在花果山不僅有一乾猴子猴孫,更有七十二洞妖王俯首稱臣,鬼王慕名拜謁,縱然齊天大聖有官無祿,雲遊四方與天庭諸位稱兄道弟;而哪吒是靈珠轉世,時隔幾十年的兩部主題電影對其的描述,都是三年懷胎、天呈異象,誕生即為人不敢近的妖孽怪胎,不論是肉體凡身的小哪吒,還是至純至淨蓮花身的靈珠子,他所呈現的形象始終都是幼態的。

哪吒於幼時起,一人獨自上天下海,一人承那劫數驚雷,一人擔這世間孤立與唾棄,才有這脫胎於人世間一身反骨的剛烈少年,才有穆身一人不畏世俗的偏執和堅定,這便是哪吒的宿命,也是哪吒精神絕倫的呈現。

二十年前一身白衣的哪吒拔劍自刎,悲壯,無助,令人扼腕;

二十年後一襲紅兜的哪吒隻身赴劫,有了願以命換命的父母,有了共患難的朋友敖丙,這次精神的改編,削減了其身世的悲劇底色,旨在表達“打破成見”、“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價值核心,兩相竟下,各有評說。

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後感

《哪吒之魔童降世》無疑是今年夏天最具口碑的電影了,《哪吒之魔童降世》整部電影110分鐘,可以說幾乎無尿點,劇情推進、人物造型、細節設定、影片心智傳導都符合所有商業片的成功元素,每一樣都能拿出來讓各位吃瓜民眾津津樂道。

哪吒作為中國傳統形象人物,我們其實相當熟悉,從《封神演義》衍生出的哪吒鬧海、伏龍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在觀影前,就很好奇,要怎么把這么深入人心的故事拍出新意並得到大眾認可,看完後不得不佩服創作團隊的大膽以及神創作。

《哪吒之魔童降世》里,其實有了顛覆性的改變,甚至只有其哪吒之名,真正的故事已經與我們熟悉的哪吒鬧海劇情相差太大,可謂重新創作了哪吒的起源故事,而且導演竟然試圖創造一個更大的封神大世界,從最後的彩蛋姜子牙的預告,已經可以想像出未來的一個龐大的封神宇宙,如果再與曾經的《大聖歸來》產生聯繫,將西遊和封神這兩部中國最著名的神怪故事給融合,是否能創造出像漫威宇宙那樣超級IP,就真的讓人期待了。

下面來說說電影本身,因為電影還在上映,不會過多談劇情。

從人物刻畫上,《哪吒之魔童降世》角色都有亮點,從剛出場的太乙真人,就極抓眼球,充滿喜感的胖嘟嘟形象騎著與他身材相同的飛天小豬,滿口的川普口音,開場的十分鐘劇情,笑料不斷,成功的抓住了觀眾的注意力。哪吒母親一出場,即使已經懷胎三年,也極具氣場,巾幗女性的性格特徵一展無遺,但是與小哪吒的相處又體現了母愛的柔軟溫暖,與孩子分離的撕心裂肺的痛苦,角色立體飽滿。

反派申公豹也不貢獻了不少笑點,雖然是大反派,但卻沒法讓人討厭起來,有時還有點可愛。龍王三太子敖丙一股子精靈王子的高貴,內心善良純真卻背負種族的使命,糾結矛盾的人生不免讓人在揪心中印象深刻。主人公小哪吒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把他的人生信仰闡釋的明明白白。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有兩個階段的形象,我覺得都挺有特色,一階狀態是個可愛小靈童,形象上初看有點暗黑,濃重的煙燻妝,小怪獸般的牙齒,與原著的少年英雄形象大相逕庭。但是這種醜帥醜帥的形象又極其讓人印象深刻,相信這種顛覆的形象也能夠得到大眾認可。二階狀態比較符合時下潮流的動漫主人公形象,纖細瘦長的身材,戰慄的紅髮,腳踏風火輪、周身環繞混天綾,手持火焰,三頭六臂帥氣十足。

電影的人物造型、場景刻畫都令人賞心悅目,最後四人的打鬥場面,一鏡到底讓人印象深刻,處處體現了高級感、國際化,有人甚至覺得這部電影的藝術創作肯定有國外的特效團隊參與。

我比較喜歡海底龍宮的妖魔煉獄設定,龍王盤鏇在石柱上的造型,威武神秘,真的覺得電影中的所有反派都提不起令人生厭的情緒。

具體情節,還是推薦大家去影院觀看,我在影院觀影前,看到那些看完電影的觀眾出來都是精神振奮,異常興奮,我在觀影后一如他們,希望你也如我們一般,共同享受這場振奮人心的電影。

《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後感

《哪吒之魔童降世》講述的是,天地靈氣孕育出一顆能量巨大的混元珠,元始天尊將混元珠提煉成靈珠和魔丸,靈珠投胎為人,助周伐紂時可堪大用;而魔丸則會誕出魔王,為禍人間。元始天尊啟動了天劫咒語,3年後天雷將會降臨,摧毀魔丸。太乙受命將靈珠托生於陳塘關李靖家的兒子哪吒身上。然而陰差陽錯,靈珠和魔丸竟然被掉包。本應是靈珠英雄的哪吒卻成了混世大魔王。調皮搗蛋頑劣不堪的哪吒卻徒有一顆做英雄的心……

不僅劇情顛覆,連人物形象也來了180°的大轉彎。

記憶里的哪吒和敖丙,一個勇敢善良,一個作威作福,因鬧海一事勢不兩立。

影片中的哪吒和敖丙,卻成為了惺惺相惜的命運共同體。

一向以反派形象出現的敖丙,也終於帥了一回,化身為溫潤如玉的龍二代。

魔丸投胎為哪吒,靈珠投胎為敖丙,兩人亦敵亦友的關係成為了影片最大看點。

哪吒的師父太乙真人也一改往日仙風道骨的形象,成為了大腹便便的快樂神仙,坐騎竟然是一頭豬。向來是背景板的哪吒母親殷夫人,也成為有血有肉的巾幗英雄。

有句港句,一口川普的太乙真人雖然改變很大,但成為了本片的笑點擔當。誇張大膽的人物風格,增添了很多喜劇色彩。

當然,最大的顛覆,還是哪吒本人的形象。

疲憊的三角眼、深邃的黑眼圈,一副喪出天際的表情,這就是陳塘關的熊孩子哪吒。

生而為魔,不受喜愛,哪吒的童年怎一個慘字了得。眾人對他避猶不及、侮辱取笑,讓哪吒變成了一個缺愛的朋克魔童。

作為一部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成功顛覆了無數觀眾對於動畫、傳統神話的定義,成為適合全年齡層觀看的國漫力作之一。對於成年觀眾來說,影片並沒有單純地把“正義戰勝邪惡”的口號聲嘶力竭地從頭喊到尾,而是試圖呈現出一個有著人類真實情感、內心徘徊於人性善惡交織的主角哪吒。包括哪吒在內的所有人物,都沒有絕對的反派與正派,善惡存在於每一個人的身上。通過極具現實意義的角色設定,影片贏得了無數觀眾的共情。

《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後感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由曾經打造過優質國產動畫電影《大魚海棠》和《大聖歸來》創作團隊光線彩條屋影業聯合打造的。

《哪吒之魔童降世》這部電影中講述了“熊孩子”哪吒的成長故事。電影將哪吒塑造成了類似毒液的“反英雄”,一身缺點但內心不壞,比以往的形象更加顛覆,亦正亦邪。

兩個主角一個魔丸,一個靈珠;一個正,一個邪,“入魔還是成人”。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哪裡有低谷,哪裡就有高潮。

哪吒之所以與眾不同,就在於他渾然天成的反叛精神。不認命、不信命,我命由我不由天。

影片著重描繪的就是哪吒的成長主線:從玩世不恭的混世魔童到對抗命運的高燃英雄,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大部分神話故事,都免不了將主角形象“神化”,賦予他盡善盡美的人格。但《哪吒之魔童降世》卻反其道而行之,將哪吒“人化”,讓他成為優缺點並存的角色。

不同於傳統神話中非黑即白的扁平人物,哪吒具備飽滿複雜的獨立人格。他的形象不斷流變,經由不同的影視作品而煥發生機。

萬變不離其宗的核心便是——叛逆者。

回到《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到底在反抗什麼?

反抗命運,“若命運不公,就和它斗到底”。從靈珠轉世到天降魔星,前後落差可不止一點點。哪吒不信宿命論,只認定“你是誰,只有自己才說了算”,憑著一腔熱血逆天改命。

反抗偏見,如果世人皆誤解,不如獨自對抗世界。面對眾人的有色眼鏡,哪吒開始獨立思考生命意義,最終完成了華麗的蛻變。

叛逆者哪吒背後隱含的真正意義是:喪氣人生,也不要失去自我。想要成為人生的主人,就需要自我覺醒。

如此一來,哪吒的人物弧光更為強烈,前後變身也更令人期待。

《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後感

作為史上最壞的哪吒,《哪吒之魔童降世》一經點映就收穫了超高口碑。

李哪吒(簡稱哪吒)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活躍於明代神魔系列小說名著《西遊記》、《南遊記》、《封神演義》等多部古典文學作品。

“哪吒”是具備廣大民眾基礎的人物IP,創作這樣的人物故事有一定難度,如何讓影迷接受並喜歡《哪吒之魔童降世》這部國產動畫,是該片能否成為20xx年暑期檔黑馬的制勝關鍵。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導演(編劇)餃子非常聰明的選擇了“哪吒出世”的切入點進行核心創作。神話人物(英雄)的起源故事,近年來頗受影迷追捧。講述超級英雄從哪裡來?怎么來?能夠更佳地幫助民眾理解人物故事脈絡,為構建系列作品打下夯實的民眾基礎。

哪吒的出世在古典文學中基本都是一筆帶過。比如《封神演義》第12回原文描寫:“這位神聖下世,乃姜子牙先行官是也,靈珠子化身。” 一句話具備非常強的想像空間。古典中講到【靈珠子】貴為闡教的鎮教奇寶,奉師祖元始法旨下世,為保周滅紂而誕生,本為哪吒前世,靈性巨大之寶珠,太乙真人掌中奇珍異寶,孕育仙胎之神物,後胎化肉球經三年六個月出道。

《哪吒之魔童降世》抓取了這么一句話,進行了110分鐘的詳細解讀,讓哪吒活靈活現地出現在大眾面前,玩世不恭的哪吒也以獨特的性格圈粉無數。

《哪吒之魔童降世》故事流暢、角色生動,雖然魔改,但整體路線還是以膾炙人口的大鬧陳塘關故事為基礎,且更符合當下文化價值。觀感體驗與大聖歸來很像,笑料與熱血並舉。設定方面除了哪吒三件套外,山河社稷圖、神火罩等設定都是源自封神的噱頭,也有小云云、結界兄弟等可愛的原創角色。紮實的故事,生動的角色,飽滿的情緒,炸裂的場面,這一切都構成了110分鐘雲霄飛車式的、暢快淋漓的觀影體驗,只可惜結尾大戰意猶未盡,不算過癮。至於畫面嘛,製作水平早就不是華語動畫的掣肘了,這更是有著美觀造型和時髦特效的視覺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