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長安道》電影最新觀後感影評大全_看長安道有感

《長安道》改編自海岩的小說《長安盜》,講述緝毒警察趙紅雨為了參與破獲一起文物盜竊案,在邵寬城的掩護下,化身臥底,來到多年未見的父親身邊,調查他的妻子林白玉的故事。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長安道》的觀後感,供大家參考。

20xx《長安道》觀後感

堂堂神州,地大物博,每一地都有不一樣的風情,每一城都有獨特的底蘊和氣質,前段時間有好幾部電影都是藉助山城重重疊疊的地勢來折射人性的光亮,最新的懸疑片,由海岩小說改編,李駿執導,范偉、宋洋、焦俊艷、陳數主演的《長安道》則把敘事背景設定在歷史和文化更加深遠的古都長安,圍繞一宗價值連城的文物失竊案,展開了正與邪、情與法的交鋒。

海岩筆下的作品都有一個相近的特點,那就是圍繞破案來深掘情感的矛盾,無論警還是匪,都要有血有肉,高度糾結,而不是同類型作品那樣黑白分明。角色複雜,對演員的要求就比較高,《長安道》也是如此,片中難度最大的兩個角色,無疑是范偉和焦俊艷這對久別重逢的父女,前者飾演的史學教授萬正綱,後者飾演的臥底趙紅雨,兩人在家庭關係中因為林白玉的存在而變得微妙複雜,亦愛亦恨,而在案件層面上,兩人又是無法共存的對手,一邊是血濃於水,一邊是魔道相爭,形成了連環不絕的情感衝擊。

萬正綱這一角色,具有很大的偽裝性,表面上看起來是具有很高聲望的知識分子,痴迷於對歷史古物的研究,西裝革履,道貌岸然,實際上,他在背地裡又有著很多不可告人的秘密,更關鍵的是,他的內心世界,有一個自己都無法完全控制駕馭、或者說已經與自身融為一體的隱藏人格。

范偉對於角色的拿捏非常準確,把公眾人設和隱藏人格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在影片的前半段,在林白玉面前唯唯諾諾,對女兒的補償心理,面對學術問題時的自信,都演繹得入木三分。而在影片的後半段,他則通過幾場爆發戲,完成了從優雅到瘋狂的無縫切換。一場與林白玉的對峙,突然由弱變強,切換得不著痕跡,讓人恍然大悟誰才是這個家庭真正的操盤手,另一場面對憤怒的邵寬城,秘密被拆穿後惱羞成怒卻怒而不亂,驚人的爆發力,讓人有點不寒而慄。

范偉不僅自己把人物外表儒雅懦弱,內心貪婪固執的特點刻畫得淋漓盡致,而且充分激發搭檔的靈感,與焦俊艷、陳數都碰撞出很多火花,在影片中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

作為家喻戶曉的演員,范偉的演員生涯前半程其實一直戴著許多標籤,比如說春晚小品和喜劇演員,從《牛大叔提乾》《紅高粱模特隊》到《賣拐》《賣車》,敦厚可笑的形象都太深入人心,包括在電視劇《劉老根》裡面的藥匣子,《馬大帥》裡面的范德彪,充分放大了人物的囧、糗,觀眾看到他這張臉就想樂,強烈的主觀印象,嚴重的壓縮了他的戲路。

但是,范偉一直沒有停留喜劇這塊已經被大眾認可的表演舒適區,實際上,他的大銀幕作品總是在迴避喜劇,在《看車人的七月》《求求你表揚我》《耳朵大有福》《跟蹤孔令學》裡面,他以返璞歸真的演繹,演出了小人物在平實生活之下的焦慮和悲傷,就算是在《天下無賊》《私人訂製》中以搞笑為任務的小角色,他也能通過高度生活化的表演,形成具有現實質感的幽默。

藝術沒有止境,范偉也永不止步,每一次他於大銀幕上的亮相,我們都能看到新的突破,特別是改編自老舍作品的《不成問題的問題》,憑著長袖善舞的農場主任丁務源一角,一舉榮獲金馬影帝的殊榮,徹底摘下了喜劇演員的標籤。從老舍的經典到海岩的流行文本,從丁務源再到萬正綱,我們能看到范偉在表演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不斷走向新的高點。

20xx《長安道》觀看有感

由李駿執導,范偉、宋洋、焦俊艷、陳數聯袂主演的強劇情犯罪電影《長安道》將於11月15日全國上映。近日,導演李駿攜新作《長安道》回母校北京電影學院,參加導演系85班畢業生新作展映活動,與北電學子們進行了一場“專業與專業碰撞”的映後交流。

從電影人的堅持到個人情懷的表達,再到“行業現在是暖冬不是寒冬”的感慨,李駿導演用畢業30年的心路歷程與“師弟師妹”們探討電影背後的故事,還自曝拍攝《長安道》時的“兩種痛”,肺腑之言頻頻收穫滿場掌聲。據悉,電影《長安道》取材自真實盜墓案件,根據海岩小說《長安盜》改編,將於11月15日全國上映。

李駿導演回北電展映道行業“冷暖”

《長安道》:用最直接的方式讓人物去說話

“畢業30年了,我們這群人還在拍電影,還有夢想,還在表達著。”近日有一篇名為《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人在乾什麼》的文章在北電學子的朋友圈中引發了劇烈討論,活動當日,就有同學以此篇文章為例向李駿導演發問:“電影人賣電子菸是否正是行業進入寒冬的真實寫照?”作為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85班的畢業生,此次與王瑞、王小帥、婁燁導演一同回母校參加新作展映,李駿導演無限感慨:“比起我們剛畢業,以及畢業之後的二十幾年,現在這‘寒冬’真是‘暖冬’啊。”即使身處那個“比賣電子菸困難得多”的年代,李駿導演也和其他幾位熱愛電影的同學一樣,堅持著對電影的信念走到了現在,而電影《長安道》就是他用電影向廣大觀眾進行表達的一次大膽嘗試。

“我希望想說的話能獲得最高的到達率,所以我把自己放在後面,把想說的話放到了前面。”因此在電影《長安道》中,故事圍繞一起真實盜墓案件展開,卻沒有像以往犯罪類型片那樣將大動作大場面作為重點呈現,而是將案件背後人與人的情感衝突作為核心,“用最直截了當的方式讓人物去說話”,對案件背後人性的赤裸呈現才是這部電影最核心的表達。

不想美化盜墓只想講好故事

李駿自曝《長安道》拍攝之“痛”

“拍攝這部電影有兩種痛,一種是生理上的痛,一種是心理上的痛”,在拍攝電影《長安道》時,李駿導演因積勞成疾做了一個小手術,因此他要在高強度拍攝的同時忍受生理上的疼痛,而那個心理上的痛,則是因為電影創作需要“深挖自己內心那種知識分子不願面對的不堪”。因此對人心的展現是《長安道》著墨最多的部分,也是最能給觀眾帶來心理衝擊的部分,就有觀眾在看完影片後被范偉飾演的萬正綱所震撼,直言“這個人物的最後反轉讓我看到了人性深處最自私的部分”,更有觀眾直接了當評價“萬正綱就是個渣男”。

作為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長安道》秉持著“真實到底”的創作理念,除了對人心的“靈魂”呈現,對案件的刻畫也依然力求真實,因此電影沒有選擇用奇幻的方式講述盜墓,而是將被盜棺槨和墓穴進行了1:1的高度還原,“盜墓不值得美化,我只想講好故事”,讓觀眾在看電影時能產生代入感,是導演的一貫堅持,相信11月15日走近影院,大家都能看到他的用心。

20xx《長安道》觀看心得

中國八十年代有部電影叫《人到中年》,講知識分子的慘澹遭遇和現實處境:自家孩子生病抽不開身來照顧、一天到晚連軸轉做手術直到重病臥床、達式常脫掉外衣,露出傷痕累累的背心領子……當時那個年代知識分子面臨的最大無奈,是人到中年萬事忙,是為誰辛苦為誰甜。

根據海岩小說《長安盜》改編而來的《長安道》於11月15日上映,在這部電影中,由范偉飾演的男主角萬正綱也面臨著人到中年的處境。在外人看來,萬正綱是一個小有所成的人生贏家:他是歷史教授,高級知識分子,有受人尊敬的社會地位;他有固定播出的唐史講壇節目,將熱愛轉化為事業;他的妻子林白玉(陳數飾)不但貌美如花,而且精明能幹……生活優渥穩定,形象良好家庭和諧,工作體面無需996,萬正綱的身份地位應該是令許多人艷羨卻求而不得的。

然而,也許只有萬正綱本人心裡清楚他究竟有幾斤幾兩。妻子林白玉實際上是小三上位,他是渣男這點無可爭辯;唐史講壇這個節目是林白玉替他爭取經營來的,而不是有伯樂慧眼識珠發現了他的才能,況且這節目也早已逐漸式微了;表面上生活優渥富足,實則經濟大權都由林白玉緊緊掌控;就連多年未曾謀面的親生女兒趙紅雨,也壓根兒不拿他當回事兒,甚至還拿林白玉出軌的事實來狠狠刺傷他……也真的是挺慘的。萬正綱經營的不過是虛假繁華,棲居的不過是空中樓閣。他戰戰兢兢,他如履薄冰。

心裡憋屈是一回事,打碎牙往肚裡咽早就成了下意識動作,表面工夫還是要做到位的。無論如何,自己的形象還是要無限風光。林白玉發怒呲瞪他,他說你每次發脾氣我都百看不厭,你美得不可方物,讓我不忍打斷;趙紅雨不給他好臉色,萬正綱賣著笑往她手裡塞糖塊;就連最後邵寬城(宋洋飾)要把他緝拿歸案的時候,萬正綱還說讓我錄完最後一期節目再走。我比較注重形象。人到中年好多心緒都是靜水流深的,中年人在崩潰的時候也是可以形散神不散的。

電影《長安道》字幕放完後有一處比較沉重的“彩蛋”,是萬正綱的一段獨白:什麼是真相?有真相嗎?有嗎?根本就不存在真相!帶著一半狂亂一半清醒,萬正綱否認了這個世界的真相。其實真相還是有的,只不過不是他想要的。眾叛親離是真相,積重難返是真相,物是人非是真相,一地雞毛是真相。萬正綱承擔不起鮮血淋漓的真相,因此注定毀滅注定瘋狂,注定在積蓄了太多深重苦難之後轟然爆發。

《長安道》用相當現實的視角講述了一個有些晦暗的故事,並且有些近乎殘酷地將隱秘的人性黑暗面展現給人看。這是一種不妥協,也是一種勇敢。范偉飾演的萬正綱這一角色是可憐、可恨、可悲的,從他身上可以看到人到中年萬事休的無奈喟嘆,也蘊含著回首驚覺無真相的無限創痛與悲哀。a

20xx《長安道》觀看體會

根據海岩小說《長安盜》改編,由李駿執導,范偉、宋洋、焦俊艷、陳數主演的電影《長安道》昨天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舉辦點映活動。觀影的師生被片中文物警察邵寬城放棄名利、重拾理想所感動,也為臥底趙紅雨為守護文物做出的犧牲所動容,映後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

電影《長安道》取材自一起真實盜墓案件。20xx年,被盜墓賊6次盜掘,歷時6年漂泊的唐貞順皇后武惠妃石槨終於被追索回國,這不僅是現今體量最大的歸國文物,也是我國首次通過法律途徑追回的一級文物。影片《長安道》不僅一比一還原了武惠妃石槨,還首次聚焦文物警察這個特殊警種,真實刻畫了這群為守護國家歷史而出生入死的無名英雄。

陳數一改知性優雅形象,在片中飾演因欲望走上犯罪道路的“蛇蠍美人”林白玉。她坦言,扮演這個角色是在“不斷挖掘我自己,我演得很過癮。”

相比其他警種,文物警察並不為人熟知,以往也沒有在影視作品出展現過,而《長安道》此次就將目光聚焦於這一群守護國家歷史文明的特殊警察。宋洋透露,為了演好文物警察,他提前深入生活,去當地了解文物警察的工作內容,“如果演一個英雄主義人物,那是角色本身自帶光環。但是如果演一個足夠平凡的人,還能引起足夠的共鳴,那就是一件十分有挑戰的事情。”其實,邵寬城代表的恰恰是現實生活中的年輕人,迷茫是他最大的特點。面對台下公安大學的學子們,導演李駿直言,這部電影就是拍給即將和剛剛走進公安隊伍的年輕人的,也是拍給所有迷茫中的年輕人的,“現在的年輕人面臨很多選擇,但我們可以看到,邵寬城最終選擇了堅守初心。”

20xx《長安道》觀看感想

由李駿執導,范偉、宋洋、焦俊艷、陳數聯袂主演的盜墓題材電影《長安道》將於11月15日登入國內院線,11月5日,該片主演范偉孤身一人來成都為電影宣傳。在接受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這位影壇老戲骨坦言,這是自己出演的首部警匪題材電影,他喜歡接演各種不同的角色,因為這樣很有挑戰性。甚至,從未演過電視劇的范偉還希望能夠拍一部自己喜歡的好劇,“可以是古裝劇啊,比如范進中舉這個題材就挺好的。”

與《鬼吹燈》不同 根據真實盜墓案件改編

電影《長安道》根據海岩小說《長安盜》改編,取材自一起真實盜墓案件。

范偉告訴封面新聞記者,雖然這部電影是盜墓題材,但和前幾年流行的《盜墓筆記》《鬼吹燈》之類的電影是兩碼事。“通過這個案件講述了一個到位的故事,盜墓只是電影的背景,它吸引我的還是這個叫萬正綱角色,他作案的動機又比真實的涉案人物更為複雜。”

《長安道》里范偉扮演的教授萬正綱有兩副面具,而且也是屬於高智商犯罪,這和經典美劇《絕命毒師》里的老白頗為類似,對此,范偉說:“我關注過這部美劇,但還是不太一樣,兩個人的(犯罪之路)走向像,但面對的實際問題不同。”

這部電影很大的看點就是陳數和范偉在《長安道》中演一對夫妻,兩人飆演技的精彩值得觀眾期待。當年因為迷戀教授萬正綱(范偉飾)的學識風度,身為電視台名主持的林白玉(陳數飾)甘心當“小三”,之後兩人做了夫妻,卻慢慢成了陌生人甚至仇人。當故事即將結局,知道真相的林白玉卻突然重新在丈夫身上發現了久違的風采,但是,一切已經來不及了……陳數說:“這是一個現實主義的故事,而真實生活中的人是沒有人設的,因為每個人都是複雜和立體的。”

不喜歡重複自己 每次轉身都是一次冒險

很多人是通過春晚小品和一系列喜劇電影喜歡上范偉的,可他好像並不滿足於自己只是一個喜劇演員,所以最近幾年接拍的電影類型豐富,而且都頗有挑戰性,甚至還有不少文藝片。范偉笑著說:“這是一個特別冒險,特別蠢的行為,我的品牌意識特別差,有好多人都說我不是一個聰明人,不過沒辦法,我做的最聰明的事情就是讓自己高興。”

范偉稱,可能在大多數人眼中,聰明人更善於利用自己的品牌。“而我的確不喜歡重複自己,不斷的重複特別辛苦,本身拍戲就很辛苦了,你說有點小挑戰,有點小壓力,把壓力變成動力,這個過程會很有意思,也很過癮。”就是抱著這種“損己利人”的心態,我們才看到范偉一次次的“華麗轉身”,他的演技也隨之日益精進,塑造出一個個鮮活生動的銀幕角色。

不會回歸春晚 想拍一部靠譜的電視劇

不過對於這種執著,范偉也有另一種煩惱,“有好多人,包括我們家的一些親戚,他們歲數大了,也不怎么看電影,就只看電視,他們問我,怎么現在看不到你?春晚也不上了,綜藝節目也不參加了,電視劇也沒你。”這些都是他家裡那些長輩的真實想法,不過范偉也絕不妥協,封面新聞記者問他,“假如春晚劇組給你發出邀請,希望你能重回春晚,你會去嗎?”范偉斬釘截鐵地說:“不去啊!”

范偉表示,自己不回春晚有三個最主要的原因,一是壓力太大,十四五年沒上了,不知道自己是否還適應這個舞台;二是好劇本可遇不可求,現在觀眾的口味也不同了;三是身體狀況也不適應春晚的工作節奏了。一心撲在電影事業上的范偉今年收穫不小,包括《長安道》在內,今年他拍了四部電影。不過隨著近年來國劇的崛起,看得心癢難耐的范偉還想在20xx年首度拍部靠譜的電視劇。“我的心結還是想嘗試不一樣的東西,過個癮。古裝劇我也想拍,比如《徐九經升官記》之類的,當然最想演的還是《范進中舉》,范進身上就是我本人的那個勁兒,五十多歲一事無成,傻傻蠢蠢的,還很迂腐,而且也姓范,我本色出演啊,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