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半日游

天壇半日游

王軒宇

天壇是我們在北京旅遊最後的一個景點。早上八點,我們就從總參招待所出來,搭到五棵松路口捷運站,乘捷運到前門,再換乘公車來到天壇。

天壇是明、清兩朝皇帝祭天、祈谷(祈禱豐年)和祈雨的場所。由“圜丘”和“祈谷”兩壇組成,總稱天壇。天壇院子面積寬闊,是故宮的兩倍,是北海的四倍。

我們從天壇北門進入到天壇院內,進門後先向西,去了“雙環萬壽亭”,然後又經過丹陛橋來到圜丘壇。

圜丘壇是皇帝祭天時設祭場的地方,故又有祭天台、拜天台之稱。壇為園形,分為三層,每層四面出陛,各九級。壇面鋪艾葉青石,最上一層中間是一塊圓形中心石,外鋪扇面狀弧形石塊九圈,內圈九塊,每向外大一圈數量遞增九塊,中、下層也是如此。圜丘各層面外的欄板數,也都是九的倍數。

圜丘壇外圍有壝牆兩重,內壝圓形,外壝方形,均為藍硫璃瓦通脊牆頂,牆壁塗為紅色,四方各有圓柱三門白石靈星門一座。

站在圜丘壇上舉目四望,在蔚藍的天空下,一座通體素白、雕欄玉砌的高壇周圍,古柏森森,殿閣巍巍,壇台好似潔白的雲朵飄浮在紅牆藍瓦青枝綠葉之間。給人以深沉高雅、端莊穏重之感,使人留連。

從圜丘壇下來,我們來到一個圓形的圍牆院子,這就是有名的“回音壁”。從藍硫璃瓦頂的三座硫璃磚券門進入院內,“回音壁”圓形的院子正面就是皇穹宇。

皇穹宇是圜丘祭祀神主的供奉所。單檐圓攢尖頂的圓殿,鎏金寶頂,漢白玉石基,周圍有石護欄桿,東西南三面各有台階十四級,正面(南面)台階上刻有浮雕二龍戲珠的丹陛石。前面裝飾為菱花格隔扇門窗,殿內天花板為貼金龍鳳,八根金柱上是貼金纏枝蓮,莊嚴富麗,光華奪目。

回音壁外西側,有一棵古老的檜柏,樹枝蟠曲,糾纏紐結,如群龍相鬥,被人門稱為“九龍柏”。

從皇穹宇出來,我們來到了“祈年殿”。 祈年殿是一座藍硫璃瓦圓攢尖頂三重檐的圓形大殿,上層檐下懸掛著飛龍華帶匾,上書鎦金大字“祈年殿”。三層藍色屋檐逐層向上收縮,給人以藍天重重,不斷向上之感。殿頂的蓮花座上,安放著巨大的金光燦燦的鎦金寶頂,猶如皇冠上一顆絢麗的寶珠。

祈年殿是我在北京看到的最高的、且造型又優美的圓形殿堂。它湛藍的屋頂,朱紅的檐柱,殿內二十八根楠木大柱,環轉排列,全以石板鋪地,中心是一塊圓形大理石,上面有天然的龍鳳花紋,稱“龍鳳石”。龍鳳石與祈年殿上方中央的龍鳳藻井上下對應,奇趣盎然。祈年殿內全部用“龍鳳和璽”彩畫裝飾,顯得華麗、端莊。祈年殿建築華貴富麗,雄偉壯觀,是我國古代建築藝術史上的一大傑作。

天壇是我國古代保存下來的規模最大、形式最美的壇廟建築群,它從1420年建成,以後經過多次修繕、擴建,建成現在的樣子;現在,隨著封建社會的消亡,天壇已失去了原有的作用,成為我們休憩旅遊的景點。如今,我們徜徉在這紅牆、白石、藍瓦、綠樹之中,在遍植四、五百年樹齡的蒼松翠柏之下,更感受到我們祖先創造這一建築的偉大,為我國悠久的文明歷史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