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議論文範文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首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學習也有三個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 水。”當你太拘泥於課篇時,反而不能真切體會,死抓每個詞理解時,又如何能 看清文章脈絡,走向、把握深義?經歷這個苦苦跋涉階段,你的思路會走向開闊; 這時需要你跳出思維桎梏,用博大眼界統領全書,巨觀把握。你才能“識得廬山 真面目。”

亂石堆里小孩一心讀書,因為他們懷著對都市繁華的嚮往,城市裡的小孩卻想回歸心靈的湖畔,找尋生命本初的質樸、清貧。對於自己擁有的東西,物質的,親情的;天天沉浸其中,就像密罐里的糖,感受不到擁有的美好,珍貴;卻自認為生活太忙,無趣。只有跳出來, 才會明白生命中美好。

清醒總附麗於距離,美感也就出現。“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蓮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啟示我們不僅要跳出苦難,樂觀地面對一切,更要超 脫美好,感恩地面對你擁有的一切。春爭迷人,走近它卻害羞消失;海水蔚藍,親撫一泉,它只是純淨無色。

李叔同一代才俊,本可錦衣玉食,卻散盡家才,剃髮歸佛門。很多人不理解他,只有他自己知道:人生百味,各有自己味道。看破紅塵,“五色而目迷”,他有了高出一般眼界,終成一代宗師。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走在自己生命路上,有時很難看清自己是否走了彎路。不妨跳出來,調準焦距,才能照出最好生活。

04、“精神的三間小屋”

畢淑敏在《精神的三間小屋》中說:精神有三間小屋。第一間,盛放我們的愛和恨;第二間,盛放我們的事業;第三間,盛放我們自己。

在我們的心中也有三間小屋。

第一間,盛放我們的苦難。南太平洋的小島幼龜,只有經老鷹不斷地啄食,在競爭中得以生存。而沒有絲毫苦難意識的龜群,終將成為雄鷹的腹中之食。沒有經過流水沖蝕的卵石,不會發出奪目的光彩;沒有經過風雨洗禮的樹木,不會在風雨中愈益蒼翠;沒有經過苦難洗禮的人類,不會在自然面前更加挺拔。

蘇軾一生顛沛流離,多次遭貶,但他的心中總是將苦難承載。“烏台詩案”後被貶黃州的蘇東坡,依舊樂觀地迎接苦難,在給友人李常的信中寫“雖遭貶於此,遇事者有尊主澤民者,則為之錄”。這才是一代偉人文豪的處世之學,將苦難放在心底,微笑面對生活。

第二間,盛放我們的思想。接受錯誤信息的幼龜,沒有經過自己的思考,就爭先恐後地湧向海灘,等待他們的,將是滅頂之災。對於一個人來說,進過思考,再作出決定,才是智者。法國作家帕斯卡爾在他的《人是一根會思想的蘆葦》中說:“人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一根蘆葦,但是,人是一根會思想的蘆葦”。

古有言:三思而後行,充分地思考,才有掃清行進之中的障礙,龐涓未經深思,輕信孫臏所設之計,才有了“龐涓死於此樹之下”的遺憾,可馬懿未經熟慮,輕信孔明空城之計,才有了擁有重兵而致大敗的千古遺恨。而正因為有了多次思考,敢於否定前人,才有了給阿基米德一個槓桿,他可以撬起整個地球的佳話,才有了給卡文迪許一桿巨稱,他可以稱出地球質量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