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湖中玉漏催”

“玄武湖中玉漏催”“玄武湖中玉漏催”

唐朝大詩人李商隱在他的《南朝》詩寫過這么一句“玄武湖中玉漏催”,形容時光如梭,轉瞬而過。想必是當年詩人泛舟玄武湖上,看到昔日繁華熱鬧的南朝寺廟盡皆成塵埃,故發此感嘆。未料想,我今天看到遊人如織的明孝陵時,也不禁突發同感。

南京明孝陵原來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為自己修建的地下宮殿,也就是陵寢。想當初,這裡是何等的神聖威嚴,遠在幾十里之外,文武官員無論年歲大小、官職高低一律下馬步行。陵前終日香菸繚繞,經常跪滿了前來祭祀朝拜的官員,三叩九拜,虔誠無比。而對於尋常百姓來說,這裡卻是禁地,連望上一眼的資格都沒有,如果有誰無意中闖入,可是要遭殺身之禍的呀!朱元璋原指望能在這塊南京城的風水寶地享受他的地下生活,看著他的國家長久昌盛。但是他永遠不會料到,江山已改,風光不再,我們的國家在幾百年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天的明孝陵已經非同以往,除了殘存的幾面宮牆、幾株老樹、一條兩邊佇立著幾尊神像的漫漫石道之外,不再有往日的風華了,朱元璋當年為自己精心構築的孝陵成了平民百姓的休閒娛樂場所,南京城的旅遊勝地。

今天我和父母來到了明孝陵,不知為什麼,每次來這裡我都深深被它的古老而蒼涼感動,特別是鋪在陵前的蜒綿彎曲的神道,不得不讓人產生許多遐想。神道兩邊24尊高大粗獷的神獸,有獅子、獬豸、駱駝、大象、麒麟和馬,它們或蹲或立,或大或小,身上布滿了時代的蒼桑,見證了近千年的歷史。據考證,這些石獸都是由整塊古料雕鑿而成,石料來自於距南京17公里的湯山鎮,人們將石料採下後,先雕鑿大致的模樣,再用人力拉到明孝陵進一步精雕細刻,最終成型。整個工程之浩大,先人之才智,令我讚嘆不已。

秋天的明孝陵熱鬧非凡,陽光透過高大的梧桐樹灑落下來,星星點點掉到地上,猶如灑在地上的碎金;紅楓樹的綠葉剛剛飄上一層紅暈,就像細心的天使輕輕抹上去的胭脂,在秋風的吹拂下,婆娑起舞,交織出一幅美麗的圖畫。落日溶金,夕陽餘輝映在神獸上,為它們鍍上了一層朦朧,增添了一番迷樣的感覺。前來旅遊的人們三個一群,五個一夥,有的是一家老小,有的是親朋好友,在秋陽下、在秋風中,休閒、嬉戲、娛樂、玩耍,說說笑笑。我漫步在明孝陵的小路上,真可謂“秋色時時有,美景步步來”,這種美很獨特,令人難忘,令人陶醉。

看如今,秋風還是當年的秋風,孝陵還是當年的孝陵,誰知卻是“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