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活動介入國小高段作文教學模式研究”課題報告

海記憶體知己 課題組長:谷捷敏 組員:許金苗 吳曉麗 金科峰 勞群娜 施吉章等 執筆:許金苗 一、課題的提出: 社會已經進入二十一世紀,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網路技術的普及,環境問題的凸顯,傳統文化的逐漸消失,快餐文化的日益流行……紛紛進入了學生的視野,也影響著學生的生活。如何引導學生去認識周圍的世界成為教育改革的一大課題。綜合實踐活動就是在這樣一個時代大背景下應運而生的新型課程。它是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基礎,以學生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現實性、綜合性、實踐性問題為內容,以研究性學習為主導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及體現對知識綜合運用為主要目的的課程,試圖通過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接觸社會現實,認識歷史文化,探索科學奧秘,從而喚起學生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帶著綜合實踐活動這一課程理念審視當前作文教學,我們發現現行作文教學的癥結在於封閉。整個寫作過程都在課堂內進行:教師命題,學生閉門造車。這嚴重挫傷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制約了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導致學生作文“語言成人化”——缺乏兒童語言個性;“結構模式化”——用公式化的章法套寫作內容;“人物、事件虛構化”——虛造人物形象和實踐,移植情節;“主題與題材陳舊、單一”;“思維品質膚淺”。封閉導致學生眼界狹窄,社會閱歷貧乏,生活體驗缺失,思維能力衰退,只有打破封閉的傳統作文教學模式,作文教學才能獲得新生。綜合實踐活動恰恰可以糾正作文教學封閉的弊端,彌補作前素材蒐集與情感體驗的不足,有助於作文教學質量的提高。因而,我們提出並進行了“綜合實踐活動介入國小高段作文教學”這一課題的研究。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 1、如何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把學生引向社會、歷史、生活,去探究自己的生存環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品質,深入地了解自己的生存環境,從而激起一種社會責任感。 2、如何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走向廣闊的生活世界,走向博大的社會文化,再現作文的原汁原味。 3、探索綜合實踐活動與作文教學相結合的教學規律,補充、豐富作文教學理論與實踐經驗。 二、研究過程: (一)研究的主要階段 課題研究主要分以下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2003年5月課題立項以前,這一階段是課題醞釀研究方案以及課題立項準備階段。主要工作包括:蒐集資料,了解國內對本課題的研究動態(研究的深度、廣度和已有的情況),建立課題的實驗構想;撰寫研究方案和實施計畫等。 第二階段為2003年5月至2003年12月,這一階段是初步探索階段。主要工作包括:組建課題研究組,進行研究人員的學習,結合日常教學開展初步的實驗工作,及時交流研究心得,調整、改進研究內容和方法,注重資料積累。 第三階段2004年1月至2004年8月,這一階段為深入研究階段。主要工作包括:有針對性地開展課題研究的研討活動——觀摩研究課,交流研究論文等等,定期進行階段性小結以及資料的收集和成果的整理。 第四階段2004年9月至2004年12月,這一階段為總結思考階段。主要工作包括:課題資料的整理、分析和撰寫課題研究報告,論文的結集以及準備新一輪的課題研究方案和計畫。 (二)研究的操作策略 1、設計活動主題,編訂作文序列。 ⑴活動主題的設計 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設計應該考慮以下幾方面的因素:首先,學生的願望和興趣。學生的願望和興趣是學生不斷探究、積極參與的內在動力,是設計綜合實踐活動主題最基本的動力依據和關鍵因素之一。其次,學生的年齡特點。雖然國小高段學生抽象邏輯思維已經發展到一定水平,但是這種思維特點也離不開具象的支持。因此,主題的設計應選擇較為生動具體的主題以及相應的材料,便於學生的感知、理解和操作,使他們獲得豐富的感性材料和直接經驗。再次,知識經驗。活動開展依賴於知識經驗的儲備。因而,活動主題設計必須考慮學生是否具備相應的知識經驗,如有缺乏,應考慮補充辦法。最後,課程資源。主題設計儘量結合本地區、本學校課程資源的實際,因地制宜,不僅便於學生探究,而且具有一種親切感,容易激發興趣。 根據以上四個原則,我們設計了4大板塊13個主題,分列如下: 親近歷史文化 A尋訪家鄉文明 叩訪家鄉先賢 尋覓家鄉建築 探尋家鄉風俗 品味家鄉特產 採風家鄉兒歌、民間故事 B走進傳統節日 傳統節日的歷史、習俗、詩文、節令食品 C編寫成語歇後語故事 關注社會生活 D認識環境問題 我與水的故事 我與電的故事 我與熱的故事 E社會廣角鏡 尋找身邊“雷鋒” 曝光百姓陋習 關注民工生活 F語言中的社會變遷 G審視“廣告語” 搜羅“廣告語”,進行評析、修改 探索自然世界 H蠶寶寶的生命歷程 I 救救青蛙 青蛙的成長曆程,為保護青蛙支著 J 保護綠色校園 調查校園花木種類,制定植物“身份證” 走近麻雀生活 為保護綠色校園獻計獻策 感受自我成長 K我的成長足跡 出生以來的照片、重要事件等 L認識自我 自己眼中的我 別人眼中的我 理想中的我 M今天我當家 ⑵作文序列的編訂 作文序列編訂基本按照原有作文序列。我們試圖在作文訓練項目與綜合實踐活動之間尋找結合點,將作文訓練融入綜合實踐活動之中,並利用教材資源、社會、自然等資源,利用綜合實踐活動拓展作文訓練的項目。以下是浙教版第9冊作文訓練序列表: 綜合實踐活動 內容 作文訓練 內容 A陽光假日行動 公益性活動:對城市“牛皮癬”的調查、清理以及治理措施等 A暑假中的一件事 寫暑假中自己經歷過的一件事 體驗性勞動:幫助瓜農、果農採摘瓜果,了解瓜果知識,學習銷售技能等 科技性活動:科學小課題,小發明等 B寫啟事 寫“尋物啟事”和“招領啟事” C這件事_________ 記生活中的一件事 B認識糧食 訪問:“三年自然災害”時缺糧的慘況,不同人對糧食的認識 D愛惜糧食 ①說服食堂中浪費糧食的同學,並記錄成文②撰寫愛惜糧食的警示語 蒐集:世界各地缺糧的新聞報導、有關愛惜糧食的格言、警句 ,歷史上災荒的描述等 綜合:對糧食的認識 C今天我當家 學習必要的生活技能:如何挑菜,如何討價、還價,注意用氣、用電安全等 E汗水換來的歡笑 選擇“當家”活動中印象深刻的一次勞動,寫一篇短文 利用假期當家一天 D品味家鄉特產 了解家鄉的特產:黃花梨、筍乾菜、湯圓等 F我愛家鄉的_____ ①給家鄉的特產寫寫廣告詞②寫一篇記敘家鄉特產的文章 感受特產的特點:歷史(來歷)、做法、樣式、滋味等等 充分發掘外地學生的教學資源,使活動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G縮寫課文 把《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縮寫成500字以內的短文 2、開展實踐活動,滲透作文訓練 ⑴實踐活動的開展 ①活動流程 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我們認為可以按以下6個環節進行,不同的活動主題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環節增刪。流程安排如下: 流程闡述如下: A創設情境 創設情境是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環節,不僅有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有利於提高活動的質量。我們認為創設情境有以下三種途徑:A利用日常生活創設情境。學生的一個疑問、一種流行、一次談話等均可成為情境創設的資源。B利用教材資源創設情境。如,學了《五月端陽》一文後,引發學生對傳統節日的興趣,從而提出探究“走近傳統節日”的課題。C利用社會生活創設情境。如,可以針對現今經常停電、斷水的社會實際,教師設問:為什麼現在老是停電、斷水呢?引導學生置身於社會生活情境,從而關注身邊的現實問題。 B選題分組 選題分組必須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小組以4人左右為宜,組內分工必須明確。 C制定計畫 制定計畫宜詳盡,必須寫明商討交流的時間、地點。 D活動實施 活動實施可以是小組分工前提下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方式,各成員獨立完成計畫規定相應承擔的任務(分工時要揚長避短),具體問題藉助集體力量合作解決。也可以是以小組為單位協同開展,但是各成員分工必須明確,如去採訪,提問、記錄、拍照或者錄音,職責必須清楚。以下是“品味家鄉特產”活動中,陳映迪組蒐集黃花梨資料的活動過程: E材料整理(略) F成果展示(略) ②活動方法 A查閱資料。可去圖書館等機構查閱,也可上網查閱;可以是文本資料,也可以是圖片資料或實物資料。 B調查訪問。可以實地採風,也可以訪問相關人員,獲取第一手材料。 C觀察實驗。通過設計實驗來印證假設,並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形象感受和深入理解探究的問題。 D勞動實踐。通過勞動實踐掌握相應的知識、技能,獲得情感體驗,如“今天我當家”等活動。 ⑵作文訓練的滲透 作文訓練融入綜合實踐活動的全過程。綜合實踐活動的作用不僅僅體現在作前素材的蒐集和占有,情感的體驗和積蓄上,而且也為學生的寫作訓練創設了一個真實的情境,提供了一個訓練的平台。寫作貫穿了活動的始終。如,“品味家鄉特產”之“品味黃花梨”活動中,學生既有採訪,又有參觀,還有品嘗,這就要求學生做好採訪記錄,做好參觀筆記,還可以把對“翠冠”、“西子綠”、“晚秀”等不同品種的梨進行觀察、品嘗後的瞬時感受記寫下來。應該說綜合實踐活動中充滿著學生練筆的機會,教師要充分利用訓練資源,扎紮實實地進行指導。 ①規範記寫格式 為了提高練筆的效率,保證資料的詳實,避免記錄的隨意性,我們規範了學生活動記寫的格式。每份筆記應該有記錄時間、地點、主題、記錄者、記錄內容、感想等要素,採訪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