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中國小生作文減壓鬆綁

--

中國小生害怕作文、厭煩作文、寫不好作文,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是定位不準,期望過高,限制太死,造成中國小生心理負擔過重。

如何改革?我想關鍵在於營造寬鬆環境,減輕心理負擔,使作文回歸

到自主、自發、自動、自然的狀態。

一、降低過高要求

中國小生作文的要求應該定多高?中國小生的作文,是一個長達

十多年的學習過程,在這漫長的習作過程中訓練思維,借鑑方法,逐

步領悟規律,培養語感,養成良好習慣。既然是“習作”,就不必追

求完美,也不應求全責備,每次作文只要比他自己原來的水平有所提

高,就應受到鼓勵。

實際上,人們對中國小生作文的要求遠遠高出現行教學大綱。在

評閱聯考作文試卷時,往往用課文或報刊文章的標準來求全責備;在

評閱中考作文試卷時,常用對高中生的要求來吹毛求疵,因此進入

“一類卷”的作文少得可憐,折合分達到90以上的幾乎是空白。

二、減輕心理壓力

當前中國小生作文的“負擔”重在心理,所以在初學作文、平時

練習和升學之前,都要減輕中國小生作文的心理壓力。

提倡“我手寫我口”。國小生識字讀書之後,把說的話寫下來就

是作文。應當指出,在社會生活中,書面語和口語各有特點,許多場

合要求使用書面語而不能用口語,但學生的習作尤其是國小生初學作

文,不必那么一本正經,應該允許怎么說就怎么寫,或者乾脆叫“寫

話”,以打破對寫作的神秘感。

允許有模仿的過程。眾所周知,毛澤東的“一唱雄雞天下白”是

化用李賀的“雄雞一聲天下白”而來,梁衡也曾舉例說:王勃的“落

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從瘐信的“落花與芝蓋同飛,

楊柳共春旗一色”改造而來。因為他改造得好,所以人們反把前人的

句子忘掉了。偉大如領袖者都可以化用前人詩句,中國小生為什麼不

可以模仿?模仿得惟妙惟肖,就是一種再創造。當然,模仿不是抄襲,

二者的界限要劃清。初學作文時可以從模仿起步,但不能停留於模仿,

隨著年齡的增長、要逐步走向創造。

三、營造寬鬆環境

文學創作、學術探討、新聞報導都需要寬鬆的環境,中國小生作

文更應放寬限制,營造一個能發揮創造性、寫“放膽文”的寬鬆環境。

首先是課堂作文環境。應該允許學生不寫命題作文,或允許“欠

賬”。魯迅談及寫作經驗還說寫不出的時候不硬寫,何況學生?每次

作文,可以提供一組題目讓學生選擇,允許學生自擬題目、自選題材。

實在寫不出,還允許“欠賬”,事後另寫別的作文補償。

其次是校園文化環境。校園應該有濃郁的文化氣氛,有可瀏覽的

報刊,可借閱的書籍,隨處可見格言警句和詩詞名句。還可開闢專欄

張貼學生的優秀習作。

第三是作文考試環境。目前的作文試題,出於減少評分誤差的考

慮,限制太多。有的中考題從中心思想、文章體裁、取材範圍、事例

的類型和數量、表達方式、語言、重點、詳略、條理、結構等十多個

方面作種種限制,寫一篇600字的作文,提了360字的要求,實在難為

學生。1999年聯考題《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放寬限制,佳作就脫穎而

出。

最後是社會人文環境。敢想敢說、有稜有角本是孩子的天性,但

成人們已變得隨波逐流,磨得圓滑世故。家長說著“報紙調”、“社

論腔”,孩子能“說真話嗎”?教師照本宣科,不敢越“教參”一步,

學生的創造性從何而來?

減壓、鬆綁,放寬限制,最佳化環境,讓學生多一點作文的自主權,

自決權,他們心中的喜怒哀樂才有可能自然地流露出來,化為清新的

文字。

(作者單位: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作文教改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