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創新思維,拓寬寫作空間

------  --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老大難問題。在廣大的農村鄉鎮中學,一些寫作差一些的學生"談文色變",無話可說,無文可作,只能東拼西湊,勉強成文。絕大多數寫作一般性的同學,也只會人云亦云,落入俗套。長此以往,效果可想而知。 造成這種現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基礎薄弱、缺乏興趣、見聞不廣、缺少生活積累等,而最重要的原因,我認為是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沒有運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啟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開拓學生的寫作思路,從而激發他們的寫作熱情。中學生,處於相同的年齡段,所處社會環境、學校環境和家庭環境大同小異,接觸的思想、作品、傳媒也大致相同,這些也就構成了中學生相當趨同的思維模式。因此,啟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引導學生開拓思維空間,無疑是解決這個老大難問題的一條有效途徑。 一、培養發散思維能力,進行求異性作文訓練。 魏書生老師有句口頭禪:"對一個問題,有一百種解決的方法。"要尋求這"一百種解決的方法",就要運用發散思維。 發散型思維是創新思維的主要思維方式,是指沿著不同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從多方面尋找問題的多個答案的思維方法,運用這種思維方式,可以擺脫傳統習慣的禁錮,突破常規的束縛,闖出新路子,提出新穎獨到的創見。因此,寫作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進行求異性作文訓練,乃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主要手段。我們一些學生,長期受定向思維的影響,迷信老師,迷信書本,亦步亦趨,拾人牙慧,不敢越雷池一步,提不出或不敢提與之不同的新見解、新思路。我們很有必要幫助他們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引導他們的思維向四面八方、上下左右輻射,鼓勵他們另闢蹊徑、獨樹一幟,推陳出新,從不同角度獲得解決問題的嶄新途徑和方法。 怎樣培養發散思維能力呢?一是運用多向思維,開拓學生思路。拿到一個作文題,學生往往囿於習慣思維,只能看到事物的一個方面,即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那個方面,以致落入窠臼,步人後塵。這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多方位思考,多角度立論,深入挖掘題目的含義,從而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二是運用逆向思維,鼓勵學生"反彈琵琶",即打破傳統的思維程式,對問題作反方向思考。運用這種思維方式,常常會翻出新意,收到出人意料、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三是運用側向思維,引導學生的思維避開眾人注目的正面,從一般人不注意的側面進行思考,尋找突破口,解決問題。 例如,閱讀《南郭處士》,要求學生自擬題目寫一篇讀後感。學生通常是從批評南郭處士的角度展開定勢思維,命題為"濫竽充數要不得"、"騙子終將露馬腳"、"弄虛作假終害已"等。如果我們能引導學生從各種角度觀察分析,展開發散思維,就會極大地拓寬命題立意的範圍。展開側向思維,可以從竽士們對南郭的"冒充內行"不加揭發命題為"要敢於向不良傾向作鬥爭"、"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應當批判"。展開逆向思維,可從批判齊宣王的角度命題為"大鍋飯可以休矣"、"選拔人才者戒"、"用人制度必須改革"等;也可從替南郭處士辯白的角度命題為"人貴有自知之明"、"南郭先生的羞恥之心"、"尸位素餐者不如學南郭先生"等。展開多向思維,還可以命題為"應老老實實做人"、"鑽空子之流者戒"等。 又如寫"說冰"這個題目,一般學生很容易受"冰,水為之而寒於水"這句名言佳句的影響,論述學生可以超過老師的觀點,或受"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影響,論述應注重積累,這兩種立意,雖不能說錯,但給人面目陳舊之感,如引導學生思維發散,則還可以從冰在不同環境裡形狀不同引申出人在不同環境中能被塑為不同形象的道理;根據冰與水本為一家可結成冰後高高在上的情況,諷刺那些蛻化變質的"公僕",等等。 有很多俗話、成語,往往只強調某一方面的道理,我們可以用來作為觸發學生髮散思維(特別是逆向思維)的材料,引導學生大膽創新,想別人所未想,言別人所未言,從而寫出既異想天開,又合乎情理的文章,如"沒有異想,何來天開"、"商界就應見風使舵"、"開卷未必有益"、"班門弄斧贊"、"不在其位,也應謀其政"、"知足常樂戒"、"好酒不怕巷子深嗎?""賣瓜就得自賣自誇"等。總之,教師要儘可能多的挖掘能引發學生髮散思維的材料,營造自由寬鬆的氛圍,引導學生在慎思、明辨的前提下破舊立新、推陳出新。 二、培養想像思維能力,進行想像性作文訓練。 所謂想像,一是指在知覺材料的基礎上經過新的配合而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二是對於不在眼前的人或事物想出它的具體形象。想像思維是創新思維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創造活動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世界上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想像是創新的翅膀,沒有想像,就沒有創新,善於創新,就必須善於想像,作文一旦失去了想像,就會黯然失色,缺乏生機;而豐富的想像,能使文章生氣盎然,光彩奪目。因此,寫作教學中訓練想像能力,進行想像性作文訓練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正因如此,近幾年無論是全國聯考卷還是上海聯考卷,都很注重在作文中考察學生的想像能力。如1999年全國卷的"假如記憶可以移植"、2000年上海卷的"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確立一個主題,加以論證,並說說你的構想"、2001年上海春季卷的"如果我主辦------專欄"等。 怎樣培養、訓練學生的想像思維能力呢? 一是結合有關課文內容,進行再造想像。課文是學生寫作的範例,充分利用課文資源,結合課文內容,讓學生練習改寫、續寫、擴寫等想像性作文,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再造想像訓練。仍以《南郭處士》為例,我曾讓學生以"南郭先生後傳"為題進行續寫,要求學生聯繫實際,展開想像。學生寫作情緒明顯高漲,寫作欲望強烈,連一些平日怕寫作文、湊滿字數了事的學生也洋洋灑灑寫了一千五六百字,出現了不少有新意的文章,其中有一篇這樣設計情節:南郭下崗後,奮發圖強,抱著竽去夜校苦學本領。拿到結業證書後又尋訪名師掌握絕技,然後組建樂團,巡迴演出,轟動齊國 ,成了再就業明星,齊王在表彰大會上授予他齊國"首席竽師"的榮譽稱號。 二是運用形象思維,進行創造想像。我們不妨多讓學生寫一些《假如我是……》、《我希望……》、《新世紀暢想》、《三十年後我們再相見》類的作文,並且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多看一些科幻方面的佳作,讓學生進行合理的假設、推測、聯想、想像,從而有所創造。 另外,適當鼓勵學生寫一些文學作品,如小小說、短劇等,也是訓練學生想像能力的有效方法。 總之,教師要營造特定的情景,通過精心啟發,讓學生身臨其境,大膽想像,以拓展其思路,發揮其創造性。 三、培養直覺思維能力,培養、誘發、捕捉寫作靈感 直覺是未經有意識的邏輯思維而直接獲得某種知識的能力,或者說是通過下意識活動而直接把握對象、領悟解決問題方法的思維過程。它常常表現為對某一問題的突然"頓悟",或者表現為某種創造性的觀念和思想突然來臨。凱庫勒寫出苯分子式,居里夫人發現鐳和釙,都是直覺思維的生動例子。 在寫作方面,直覺思維就表現為寫作靈感。有些苦思冥想而不得的構思、立意、佳句,往往會在不經意間突然迸發。抓住靈感,就會文思泉湧,妙筆生花。在文學史上,此類事例不勝枚舉。因此,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培養靈感,捕捉靈感,從而激發其創造欲望。 靈感不能靠消極等待,而要積極培養。正如錢學森教授指出的那樣:"靈感是有的,但是你得去追求它,你不追求它,它也絕不會主動找上門來。"從本質上說,直覺思維是思維發展到高級階段的產物,是在長期實際基礎上認識所產生的質的飛躍。因此,這種表面上看來突如其來的思維結晶,其實是建立在長期的積累上的。因此,靈感的培養離不開積累。 其一是生活的積累。必須指導學生觀察事物,積累材料,存儲信息,這樣,學生在寫作的時候,頭腦里積累存儲的材料信息,就會像電影一樣,一幕幕浮現於眼前。"長期積累,偶然得之",這是培養靈感的基本條件。 v其二是知識的積累。必須引導學生多讀書,會讀書,讀好書,開闢第二課堂,拓寬閱讀視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生滿腹詩文,在寫作時,就會洋洋灑灑,以至一揮而就。反之,則捉襟見肘,成無米或少米之炊,一臉苦惱,何來靈感。我校多年堅持剪報,把報刊上的精美短文剪貼印發給學生,就是一條拓寬學生閱讀面的可貴經驗,許多學生也確實從中產生了不少寫作靈感。 靈感需要培養,也需要誘發。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方面要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