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素材專輯(76)

1、平兒的處世藝術

平兒是《紅樓夢》中一個丫頭形象,她與襲人等不同,不是賈府“家生子”,先是作為王熙鳳的陪嫁品來到賈家,繼而被賈璉收為“通房大丫頭”,半仆半妾,雖然王熙鳳死後被扶了正,但此時的賈府已今非昔比。真是身世淒涼,命運多舛。然而正是這樣一個卑微的小人物,卻贏得賈府上下一致的贊同,令人刮目相看。

平兒待人處事正如其名字:公平、善良。她從未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向主子邀功買好,更沒有同主子同流合污,整治下人。而是秉著善良之心,設身處地地為下人著想,儘量公平地為下人解決問題。因此,在下人中她很有威信。五十九回,鶯兒折柳編花籃,管園婆子誤以為丫頭春燕所為,要打春燕,鬧得沸沸揚揚,襲人晴雯都攔不住,最後請平兒解決,平兒雖未出場,但一句話解決了問題。平兒的惻隱之心在對尤二姐的態度上仍可得到印證。尤二姐被賺入賈府之後,王熙鳳的摧殘令人髮指,秋桐更是為虎作倀,投井下石,只有平兒時時噓寒問暖,勸解開導。

平兒最了不起的是她處事著眼全局,善於平衡各種複雜的關係。

五十二回,寶玉的丫頭墜兒偷了平兒的鐲子,平兒不聲張,說是自己丟的,她知道,如果張揚出去,第一,丟了寶玉的面子,第二,太太、老太太生氣,第三,襲人等臉上不好看。“情掩蝦須鐲”維護了三方面的利益,平兒用心何其良苦!

平兒可貴之處還在於對上司服從,但並不盲從,態度不亢不卑。

平兒的頂頭上司是鳳姐,身份和地位決定了平兒處處忍讓,事事服從,不僅有工作上的效忠,也有感情上的收斂。平兒的不盲從有兩點,其一,平兒處處維護上司利益,上司想到的她能想到,上司想不到的她也能想到,且主動做在前面,有時也能規勸上司。其二,她很有個性,平兒並非一味逆來順受,她的生命意識在忍無可忍的時候,也會爆發出來。四十四回,賈璉與鮑二家的偷情,鳳姐不問青紅皂白,動手打了平兒,平兒當時強行忍下,但後來的申辯不無鋒芒:“偏說你,你不依,這不是嘴巴子,再打一頓,難道這臉上還沒償過的不成?”作為丫頭,除了晴雯,誰又敢公然與主子對抗?只是平兒的反抗情緒長期被壓抑,唯其如此,才顯得珍貴。

平兒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了,歷史進入一個空前繁榮又公平競爭的時代,要想適應時代,實現人生價值,單憑個人奮鬥遠遠不夠,如果我們能夠與人為善,不計私利,講團結,講大局,正確處理人際關係,那么,不但會事業有成,還會形成良好的心態,廣而言之,也會形成良好的社會環境。

2、紅木柴禾

一位專做老紅木家具生意的古董商,無意中在一處僻靜小窮山村里,發現了一個非常珍貴的老式紅木舊柜子,驚喜過後,古董商開始動了心思。

他先是與柜子的主人閒扯聊天,然後又假裝在不經意間,並且小心翼翼、好不容易地扯到了柜子上,隨後開價600元人民幣表示準備購買。

山里人哪裡見過這么多的錢?瞪大了眼睛,左右打量了半天,把他看得心裡直發毛,最後山里人終於同意了,古董商“砰、砰”跳的一顆心才算穩穩地放回了原處。可馬上又後悔得不行,原來當看到山裡人這么爽快地答應下來,他覺得自己吃虧了:“根本不應該出600塊,也許400就足夠了”,但是還不能反悔,生怕對方看出破綻來,於是不死心地圍著房前屋後,細細琢磨。真巧,居然又讓他找到了一把髒兮兮的紅木椅子,他對主人說:“這個柜子實在太破了,拿回去也修不好,只能當柴禾燒。”

山里人喃喃道:“要不,你就別要了?”古董商“大度”地一揮手:“說出的話,哪能隨便咽回去?這樣吧,你乾脆把那把椅子也送給我得了!”

山里人本來就有些自感慚愧,聽這樣說,當然感激地連忙點頭。古董商笑道:“我明天早上來取這些柴禾”。

第二天,當古董商帶著車來裝運柜子和椅子時,看到門前有一堆柴禾,山里人走出來:“你大老遠的來一趟不容易,我已替你把柴禾劈好了”。

“後來呢?”我問古董商。古董商平靜地從書架上,取出一根木頭。我立刻明白了,笑問:“你還是拉回來了?600塊錢一堆爛木頭?”

古董商搖搖頭:“不止600,是1000元,我外加了400元劈柴勞務費。”半晌,他又說:“其實這400元應該算是學費,因為從此我知道了過分貪婪將意味著什麼”

3、公權與私權

丹麥曾發生這樣一起案件,一個小女孩被人姦殺於一座公寓的地下室里。警方認為犯罪嫌疑人可能就在附近,需要對這座公寓的住戶進行搜查。但遭到大家的反對,他們認為警方行使公權不能侵犯私權,搜查的範圍太大,影響他們的正常生活。於是經過考慮,警方將搜查範圍縮小到犯罪現場所在的單元。但仍遭反對,該單元的住戶認為此舉不但影響他們的生活,更影響他們的名譽。警方表示,要破此案,必須進行搜查,否則誰都不得安寧。單元的住戶進行表決,多數同意搜查。搜查的結果是,在一家住戶里發現了與犯罪現場一致的重要證據,兇手果然在此。此案被認為是對公權私權巧妙處置的典範。

4、找樂

有一個人,我們可以叫他小王、老李,或者X,總之他跟你我一樣,總感覺生活沒有快樂,每一個日子都是一樣平淡、乏味、相似。

什麼樣的事情才會讓人真正快樂?聽人說,在地上撿到錢是件能令人很快樂的事。於是他上街一邊遛達,一邊有意無意地拿眼光往地面上瞄。但錢包怎能正落在你的眼前呢?他這樣逛了大半天,還沒有撿到一毛錢。

於是他掏出了自己的錢包。他拿出一張拾元幣扔在地上,然後裝作忽然發現的樣子撿起來———但是很遺憾:他一點也沒有覺得快樂。

當他把錢裝進錢包的時候,忽然叮噹一聲響,一枚一元的硬幣落到地上,他彎腰去拾,那硬幣卻一直向前滾著,終於掉入了地面的鐵柵欄里。柵欄太窄,他的手掌根本沒法進入;手指又夠不著;他找來兩根小棍,但硬幣太滑,夾不起來———他這樣折騰了10多分鐘,都沒法把硬幣再弄上來。最後他靈機一動,花了2元錢到街邊小店買了個湯匙,伸進柵欄里一下就把硬幣撿了起來。

這一回他真的感覺到快樂了。

這個故事不好玩,但至少可以說明這樣幾件事:第一,快樂有時並不難;第二,快樂常常在不經意間來臨;第三,真正的快樂,只有付出勞動後才能得到。

5、上帝的蘋果

約翰死後去見上帝,上帝查看了一遍他的履歷,很不高興:“讓你在人間活了60年,怎么一點成績也沒取得?”

約翰辯解說:“主啊,這也不能完全怪我,是您沒給我機會呀。

如果您讓那個神奇的蘋果砸在我頭上,那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就該是我啦。”

上帝想了想,說好吧,我們不妨就試驗一次。

上帝手一揮,時光倒流回了30年前的那個蘋果園。上帝搖動果樹,一隻紅蘋果落下來,正好掉在約翰的頭上。約翰撿起蘋果扯衣襟擦了擦,沒幾口就把蘋果給吃了。

上帝又讓一隻更大的蘋果落在約翰頭上,約翰又把那隻蘋果給吃了。

上帝嘆口氣:“可憐的人啊!”決心再給約翰一次機會。上帝再次搖動蘋果樹,一隻大大的蘋果準確地落在約翰頭上。約翰勃然大怒,撿起蘋果狠狠地扔出去:“該死的蘋果,攪了我的好夢。”

蘋果飛出去,正好落在正在睡覺的牛頓頭上。牛頓醒了,撿起蘋果,豁然開朗,就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時光重新回到現在,上帝說你現在該口服心服了吧?約翰哀求道:

“主啊,請您再給我一次機會吧!”

上帝搖搖頭:“不用了。蘋果砸在每個人頭上的機會都是相同的,只是每個人把握機會的能力不同。”

6、什麼是最好的生活

前不久,美國梭羅博物館在網際網路上搞了這么一個測試,題目是:你認為亨利·梭羅的一生很糟糕嗎?共有467432人參加了測試,其結果是這樣的:92.3%的人點擊了“否”;5.6%的人點擊了“是”;2.1%的人點擊了“不清楚”。

這一結果出來之後,非常出乎主辦者的預料。大家都知道,梭羅畢業於哈佛大學,他沒有像他的同學那樣,去經商發財或走向政界成為明星,而是選擇了瓦爾登湖。他在那兒搭起小木屋,開荒種地,寫作看書,過著原始而簡樸的生活。他在世44年,沒有女人愛他,沒有出版商賞識他,生前在許多事情上很少取得成功。他寫作、靜思,直到得肺病在康科德死去。

就是這么樣的一個人,世界上竟有那么多的人認為他的生活並不糟糕。難道這些點擊者的生活還不如當時的梭羅嗎?顯然不是,因為從點擊者選擇的國旗來看,他們大多來自於西歐及北美。這些地方的人,即使是所謂的窮人,也遠比當時的梭羅富裕。

那么是什麼原因使他們羨慕起梭羅呢?為了搞清楚其中的原因,梭羅博物館在網上首先訪問了一位商人。商人答:我從小就喜歡印象派大師梵谷的繪畫,我的願望就是做一位畫家,可是為了掙錢,我卻成了一位畫商,現在我天天都有一種走錯路的感覺。梭羅不一樣,他喜愛大自然,他就義無返顧地走向了大自然,他應該是幸福的。

接著他們又訪問了一位作家,作家說:我天生喜歡寫作,現在我做了作家,我非常滿意;梭羅也是這樣,我想他的生活不會太糟糕。

後來他們又訪問了其他一些人,比如:銀行的經理、飯店的廚師以及牧師、學生和政府的職員。其中的一位是這樣給博物館留言的:別說梭羅的生活,就是梵谷的生活,也比我現在的生活值得羨慕,因為他們沒有違背上帝的意旨,他們都活在自己該活的領域,都做著自己天性中該做的事,他們是自己真正的主宰,而我卻在為了過上某種更富裕的生活,在煩躁和不情願中日復一日的忙碌。

我不知道,美國梭羅博物館最終是否找到人們點擊“否”的真正原因。我唯一清楚的是在點擊“否”的431439票中,有我的一票。因為一直我認為,一種生活,只要適合自己,只要有自己喜歡的內容,就是最好的生活。

7、蟠桃里的天堂

體院畢業後,我辦了一家武館,收過一個7歲的孩子小斤。

小斤剛來時,瘦得像根豆芽菜,每頓飯吃得像小貓一樣少。小斤的爸爸說:“老師,這孩子打小就病病歪歪的,讓他來武館不是為了學藝,是為了鍛鍊鍛鍊身體”。小斤最小,性格有點孤僻,上完課,別人叫他玩他也不去。我常帶著他到家裡吃飯,他也不怎么說話,只是緊緊地牽著我的手。

兩個學期下來,小斤胖了點,小臉兒有了些紅暈,還學會了幾套比較完整的拳術。但第三個學期剛開課,小斤的爸爸就來接小斤了:“老師啊,家裡剛承包了果園,手頭兒緊,以後再說吧”。小斤躲在我身後,揪著我的衣服死活不肯走,淚水在眼眶裡直打轉。我說:“學費免了,讓他再跟我一個學期吧,這孩子挺聰明的。”

一個學期結束,小斤要走了,小斤的父親千恩萬謝,小斤卻一聲不吭。但那雙小鹿一樣的大眼睛欲說還休戀戀不捨地看著我,看得我心裡一陣陣發酸。

兩年過去,我的武館學員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整天忙忙碌碌的,我幾乎把小斤忘了。

去年5月的一個禮拜天,小斤突然來了。小斤長高了,已讀二年級,還像原先一樣不愛言語。我高興地拉著小斤的手問這問那,小斤怯怯地答著。看見門口豎著一把劍,小斤的眼睛頓時一亮,走過去把玩起來,神情充滿留戀。走時,小斤把一個小口袋遞給我:“老師,今天姐姐進城辦事,我就跟著來了,給你帶了幾個蟠桃,你嘗嘗吧。”我留他吃飯,他說姐姐在門口等著呢,我只好送他走了。

打開小口袋,裡面有5個蟠桃。個兒不大,而且上面還有斑點,小孔洞,以及一道道的裂痕,像個醜孩子。我沒吃,帶回家放到窗台上,後來,蟠桃一天天干癟下去,我便隨手扔了。

大約過了1個月,小斤來了一封信:“老師,忘了告訴你,我考了年級第二名,發了獎狀。對了,你吃了那幾個蟠桃嗎?那是我家果園唯一的一棵蟠桃樹,第一年掛的5個桃。媽媽說,王母娘娘辦蟠桃會時,不小心把一枚核掉在人間,長成現在的蟠桃樹。這是真正的仙桃,還能防病呢。從掛果的時候起,差不多我每天放學後都去看。後來,它一天天長大了,我心裡甭提多高興了。噴農藥時,我用塑膠紙把5個桃嚴嚴實實地包了起來,怕它被污染。我還給它們捉過好幾次蟲子呢。老師,甜不甜呀?”……

8、找準位置

大伯蓋完房子,剩下一堆亂七八糟的碎石頭,就跟父親說,瞅時間運回去吧,正好壘道院牆。

我和哥哥推著獨輪車一趟趟地往家裡搬運碎石頭,大伯出來跟哥哥說:“把那兩塊也捎著,我家房子蓋完了,用不上了。”那是兩塊方方正正的大青石,本來是用來壘山牆的。哥哥很高興,把兩塊石頭運到家,還專門放在房前檐下,沒跟別的碎石頭放在一起。

壘牆的時候,先在該壘牆的地方挖了一道淺溝,用大木樁子夯實,然後挑了幾塊大點的石頭鋪在最下面,就開始幹了起來。哥哥有意讓父親看他運回來的那兩塊方石頭,父親搖搖頭,說打地基用那樣的光滑石頭基礎不穩,上面的石頭跟它連不到一起,壓力一大就容易滑動倒塌。讓我驚奇的是,他們壘牆竟然不抹泥或石灰,而只是拿把瓦刀敲敲打打,根據碎石頭之間的形狀一層層鋪設,完全靠石頭之間的犬牙交錯互相咬合。叔叔說這樣純粹依靠石頭之間互相擠壓連線,比起用抹泥黏結要省事得多,並且不怕雨水淋潤。牆快要壘完的時候,哥哥又忍不住向叔叔推薦那兩塊大石頭,叔叔搖搖頭,那樣的光滑石頭放在上面容易滑落。

最終牆壘好了,那兩塊漂亮方正的大青石還是沒派上用場,冷冷清清地趴在房前。一直到現在,它們還是臥在泥土裡,並且因為屢屢磕破小孩的膝蓋,父親幾次都要表示將其扔出去。

即使棟樑之材,也需要找準自己的位置。對人來講,也是如此。

9、母貓的故事

我家窗前是一個小院,是個臨時的小單位。

偶然的我看見一隻貓在院裡走動,就抱著小女兒繞過去看。貓在落葉堆里打滾,追著自己的尾巴轉圈圈兒,大概以為抓到了什麼稀罕物。偶爾抬起頭喵喵的叫兩聲,不懂事的女兒咯咯大笑。我卻覺得貓眼睛裡有一股悲愴的意味。貓見人也不逃走,不逃走是因為脖子裡拴著根繩子,繩子後面墜著一截鐵樁子,貓能拖著活動,卻上不了樹,上不了房。現在的主人說,這是只家貓,被逮著的時候脖子上就套著繩子,怕它跑了,必須拴著,它正懷著崽呢。果然,貓的肚子鼓著。

那段時間,我在廚房做飯,隔著玻璃能晃一眼貓的影子。身子越來越臃腫,身後拖著繩子和鐵樁子。

一天,我正和女兒玩,聽見貓叫聲,抱著女兒在窗前看,貓在院裡散步,打滾,一會兒跳到土堆上,一會兒又爬上樹,躥上房,它的肚子癟了,身量又輕便了。而且,它身後的鐵樁子沒有了,連脖子上的繩子也沒有了!

然而它並沒有走掉,悠閒地轉上一圈,活動活動,又跳下來,鑽進一間屋子裡,裡面傳來細細的喵喵聲,那是它的寶貝!它是一位母親,它的孩子在這裡,再也不用擔心它會逃走!

10、海邊的孩子

退潮。潮水退去,海邊就顯現出了一大片碎石灘,挽留住一灣灣的海水。

孩子光著小腳,提著紅色的塑膠小桶,低著頭蹲在亂石間,一塊塊翻起碎石。你在找什麼呢?有個大人經過,問孩子。孩子從水灣里捧起一條小魚,放在小桶里,端給大人看。水桶里

已經有幾條小魚了,還有兩隻小螃蟹,活潑潑地游在水裡。抓了幹啥呢?大人問。

孩子說,不幹啥。這么小的魚不好吃的。大人說,你如果想吃魚的話,可以釣,或者讓大人給你買。

孩子說,我不吃它。就轉過頭去,撿了兩塊小石頭和一小簇海草,放到小水桶里。

你要拿回家養著嗎?你能整天給它換海水嗎?大人搖搖頭。

孩子也搖頭,說不養。就提著小桶走到浪花嬉戲的海邊,把小魚和水倒進海里。

大人恍然大悟:你想救助這些可憐的小東西呀?不用這么費勁,一會兒潮漲了就會接它們回到大海的。

孩子搖搖頭,不救。大人迷惑了,那你捉了又放了圖個什麼?

孩子還是搖頭,不圖什麼,就是捉了,放。

大人搖搖頭,走了。孩子搖搖頭,也走了。

我們經常提醒自己不要整天沉浸在忙碌中,而忘記生活的目的;

實際上我們卻經常過分關注生活的目的,而忘卻了生活本身。在這一點上我們該向孩子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