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素材專輯(237)

1、廿一世紀的七大懸念

懸念之一:永遠年輕、長生不死

懸念之二:人類能不能治癒癌症

懸念之三:我們能不能創造生命

懸念之四:靈魂究竟何在

懸念之五:光速是速度的極限

懸念之六:人類是否是宇宙間的惟一生命

懸念之七:我們能否進行時間旅行

2、換位思考蠢問題

有個失戀的女孩,因為不甘心而哭泣。她的朋友笑道:“你不過是損失了一個不愛你的人,而他損失的是一個愛他的人,他的損失比你大,你恨他做什麼?”我們也來玩玩簡單的轉向思考遊戲吧。

如果你家附近有一家餐廳,東西又貴又難吃,桌上還爬著蟑螂,你會因為它離家近,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光臨嗎?你一定會說,這是什麼爛問題,誰那么笨,花錢買罪受啊?可同樣的情況換個場合,自己或許就做過類似的蠢事。不少男女都曾經抱怨過他們的情人品行不端,三心二意,不負責任。明知道在一起沒什麼好結局,恨已經比愛還多,但是卻“不知道為什麼”還要和他攪和下去,無法分手。說穿了,只是為了心有不甘,為了自己的習慣,這不也和光顧餐廳一樣?

如果你不小心丟掉100元錢,只知道它好像丟在某個地方,你會花200元錢的車費去把那100元找回來嗎?又是一個超級蠢問題。可是,相似的事情卻在人生中不斷發生。做錯了一件事,明知自己有問題,卻死也不肯認錯,反而花加倍的時間來找藉口,讓自己的形象大打折扣。被人罵了一句話,卻花了無數時間難過,道理相同。為一件事情發火,不惜時間和精力,只為報復,不也一樣無聊?失去一個人的感情,明知一切已無法挽回,卻沒完沒了地傷心,以至於借酒澆愁,形銷骨立。其實這樣只能損失更多。

你認為完全沒有打過籃球的人,可以當一個好的籃球教練嗎?當然不能,外行不可能領導內行。可是,有許多人對某個行業完全不了解,只聽到那個行業好賺錢,就馬上開起業來了。我看過對穿著沒有任何品位、根本不在乎衣著的人,夢想卻是開間服裝店;從不知道電腦怎么開機的人,就想在電子股上賺錢,結果道聽途說,卻不反省自己是否專業能力不足,只抱怨自己沒有機會。

3、教育的比喻

法國著名隨筆作家蒙田對教育有許多深刻獨到的見解,而這些見解常常寓於貼切巧妙的比喻之中。

為了說明教育是一門最重要而又最難的學問,他比喻說:“正如農業上播種以前的準備工作以及種植本身都比較容易進行,但是一到所播的種子破土而出之後,怎樣培育它便有許多不同的方法和困難,對於人亦是一樣。”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可見樹人更難。為了說明教育方法要講究科學性和針對性,做到有的放矢,他比喻說:“最好讓學生在前面跑,以分析他的步伐,判斷他應該自己降低到什麼程度去遷就他的力量。”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根據其個性和能力,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為了說明學生的學習重在能力提高,而非死記硬背,他比喻說:“把肉片原封不動地吐出來是生吞活剝和消化不良的明證,腸胃並沒有完成它的作用。”學習知識重在理解,理解了才能化為己有。為了進一步說明這層意思,他又比喻說:“蜜蜂到處掠取各種花朵,但後來釀成蜜糖,便完全是他們自己的了,已經不再是百里香和仙唇花了。”

蒙田寫下這些文字是在400多年前,但是通過這些比喻,我們可以領悟他的教育思想以及所提倡的教育方法並未過時,仍然是那么進步合理。

4、橘樹和桉樹

何以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呢?公認的解釋是,兩個地方的水土不一樣。淮南氣溫高,土地肥沃;而淮北氣溫低,土地鹽鹼多,使在兩個地方栽種的橘樹,“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我想把這個問題反過來設問一下:生長在淮北的植物引進到淮南會生長得更好嗎?

植物的引進除了園藝方面的美學考慮外,更多的是出於對功利的追逐。那些在淮北種橘樹的人,有受屈原《橘頌》感染的原因,更多的是想把橘樹當作“木奴”以維持家計。當年,把“多才多藝的澳大利亞桉樹”引進北美的人,就是看中它能適應包括貧瘠土壤在內的多種土壤。它的根系很深,能從各種土壤中找到養分,在貧瘠的土壤和乾旱中發揮最大效益。19世紀的美國人大肆砍伐本地區的森林,大量種植桉樹以促進當地的林業,連農民都把莊稼地變成了桉樹林。

但後來美國人遭到了報復,以桉樹為基礎的企業紛紛倒閉。這種樹難於切割和加工;柱子總會沿徑向裂開;鋸下的板子會彎曲;裂紋會擴展開來。由於布滿莫名其妙的裂紋,因而無法把鋼軌釘上去。桉樹在美國生長極快,在3年內,1枚種子會長成直徑24厘米高14米的大樹。它吸收鄰近植物所需的水分,使其他植物窒息而死。而在澳大利亞,桉樹完全沒有上述劣跡。

原來,在澳大利亞,吃葉子的昆蟲和一些真菌會減緩桉樹生長速度。當其種子撒布到全球各地時,卻把這些天敵留在了家鄉。麻煩在於桉樹已經進化得適應這些天敵。桉樹和其他所有樹木在其生長時都會產生應力。在正常的害蟲配套下慢速生長時,桉樹的組織才是最最佳化的。當沒有這些害蟲時,快速生長的桉樹就陷入物理學定律的陷阱中,在鋸木廠較大的作用力下,木料紛紛開裂。

把澳大利亞一種優質木材變成美國的一種有害樹木,原因是美國的水土太好了,本來是棟樑之材的植物也逃脫不了成為廢材的命運。這種另類的“橘生淮北則為枳”的故事,同樣值得我們玩味。

5、什麼是聖潔

聖徒安東尼經過一段時間的苦修之後,他問上帝是否有人比他更聖潔。上帝對他說:“耶路撒冷的鞋匠康瑞德比你更聖潔。”

安東尼決定去拜訪他。

安東尼來到康瑞德所開的鞋店,他問康瑞德說:“你究竟為上帝做了什麼?上帝竟然認為你比我更聖潔?”康瑞德回答:“我只不過是一個修鞋匠,每次我修理鞋子時,總是將它當做上帝的鞋子來修理,我就是用這種方式來服侍人的。”

安東尼一下子明白了什麼叫聖潔。

6、細節決定成敗

有一位名人說過:“硬體項目的管理更多地體現在細節的管理,細到每個設計、每次改動、每天操作。”上海捷運一號線是由德國人設計的,看上去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直到中國的設計師設計的二號線投入運營,才發現一號線中有那么多的細節在設計二號線時被忽略了。結果,二號線運營成本遠遠高於一號線。

上海地處華東,地勢平均高出海平面就那么有限的一點點,一到夏天,雨水經常會使一些建築物受困。德國的設計師就注意到了這一細節。所以,捷運一號線的每一個室外出口都設計了三級台階,要進入捷運口,必須踏上三級台階,然後再往下進入捷運站。就是這三級台階,在下雨天可以阻擋雨水倒灌,從而減輕捷運的防洪壓力。事實上,一號線內的那些防汛設施幾乎從來沒有動用過;而二號線就因為缺了這幾級台階,曾在大雨天被淹,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德國設計師根據地形、地勢,在每一個捷運出口處都設計了一個轉彎,這樣做不是增加出入口的麻煩嗎?不是增加了施工成本嗎?當二號線捷運投入使用後,人們才發現這一轉彎的奧秘。其實道理很簡單,如果你家裡開著

空調,同時又開著門窗,你一定會心疼你每月多付的電費。想想看,一條捷運增加了轉彎出口,省下了多少電,每天又省下了多少運營成本。

每個坐過捷運的人都知道,當你距離軌道太近的時候,機車一來,你就會有一種危險感。北京、廣州的捷運都發生過乘客掉下站台的危險事件。德國設計師們在靠近站台約50厘米處鋪上金屬裝飾,又用黑色大理石嵌了一條邊,這樣,當乘客走近站台邊時,就會有了“警惕”,停在安全線以內;而二號線地面全部用同一色的磁磚,乘客很難意識到已經靠近了軌道。捷運公司不得不安排專人來提醒乘客注意安全。

7、重建中國大學精神

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學生失去對大學的敬仰,如何重建中國大學的精神?對此,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教授提出了自己獨到的看法。

什麼是大學的精神?紀教授提出了以下幾點看法:第一,大學應具備開放性。自從有大學以後,大學有共同的原則,共同的宗教,當時歐洲各個國家互相往來,就形成同一種思想;第二,大學具備普遍性和一般性,就是授予學生各種學問與能力,這一點也是大學精神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第三,一所高等大學應當有自己的專業,自己的理念。他不為權勢所束縛,他追求真理,追求科學;第四,大學應當服務於整個人類,為國家的進步作貢獻,大學是先進文化的倡導者和傳播者。

8、規則的美麗

那是一個傍晚,我們乘著一輛車,從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出發,往南端的菲律普島趕。菲律普島是澳洲著名的企鵝島,我們去那兒看企鵝歸巢的美景。

從車子上的收音機里,我們知道,這個島上正在舉辦一場大規模的機車賽。司機和導遊是中國人,聽到這個訊息後都顯得憂心忡忡。因為根據估計,在我們到達企鵝島之前約一個小時,這場大規模的機車賽就要結束。根據我們的經驗,到時候,觀眾散場,會有成千上萬輛的汽車往墨爾本方向開。因為這條路只有兩車道,我們都擔心會塞車,而真正可以看到企鵝歸巢的時間只不過短短半小時,如果因塞車而耽誤了時間,我們就會留下永久的遺憾了。

司機加快了車速,雖然時值傍晚,夕陽如血,南半球高緯度地區寬闊的海天之間,雲彩無比迷人,可是我們都沒有心情欣賞或下車拍照。只是擔心著一個問題:會不會塞車?會不會因此與美麗的企鵝失之交臂?

擔心的時刻終於來了。離企鵝島還有60多公里時,對面蜂擁而來大批的車流。其中有汽車,還有無數的機車。那可是一些特別愛炫耀自己車技的機車迷啊!他們戴著鋼盔,一副耀武揚威的樣子。

此時此際,目力所及,從北往南開的車只有我們一輛,可是由南向北的卻何止千輛!我們都緊張地盯著所有從對面來的車輛。然而,出乎我們意料的是,我們雙方的車子卻依然行駛得非常順暢。

我們終於開始注意到,對面駛來的所有車輛,沒有一輛越過中線!

這是一個左右極不“平衡”“對稱”的車道,一邊是光光的道路,一邊是密密麻麻的車子。

然而沒有一個“聰明人”試圖去破壞這樣的秩序,要知道這裡是荒涼的澳洲最南端,沒有警察,也沒有監視器。有的只是車道中間的一道白線,看起來毫無任何約束力的白線。這種“失衡”的圖景在視覺上似乎絲毫沒有美感可言,可是我卻漸漸地受到了一種感動,我多么希望同樣的場景儘早出現在中國的土地上!

夜幕降臨了,所有的車都打開了車燈,看著那來自對面一側的流動的燈光,我感覺到了一種無言的美。我必須說,那是我平生所見過的最美麗的景觀之一,它給我留下的印象,甚至要比後來我們如願看到的場景——暮色之中,可愛的、憨態可掬的小企鵝從海浪里浮現出來,然後搖搖擺擺地踏上沙灘,一路追逐著回到沙丘巢穴——還要深刻。因為,我從那條流淌的車燈之河中看到了規則之美、制度之美,以及人性之美。

9、角馬的堅強

在莽莽的非洲大草原上,每到旱季,為了獲得足夠的水草養活即將出生的幼仔,成千上萬的角馬不得不長途跋涉,其間還要越過鱷魚翹首以待的爛泥河。到了河邊,角馬往往會站住,稍作調整,然後有幾隻率先沖入河中。這時鱷魚仍狡猾地按兵不動,靜待河中。當大隊角馬都沖入河中時,鱷魚們便趁機而上,張開強有力的大嘴,拖著一隻只獵物沉入水中。令人驚異的是,角馬仍前仆後繼,在鱷魚們的大嘴邊,毫不退縮地奔向前方。這條用血肉鋪就的生命之路延續了下去:因為只有奔向前方,奔向千里之外水草豐美的地方,角馬才不會被飢餓大批掠殺,種群才得以生存!角馬們藐視途中的敵人,勇往直前,用最小的犧牲獲得種群的日益壯大。千萬年來,這種奔跑的基因沿著它們的血脈代代相傳,甚至一些早產的小角馬,剛從母腹降生便能顫抖著站立起來,幾個小時之後就能以同樣的速度跟隨媽媽在生存之旅中狂奔!

10、裂紋的啟示

學校要建一座讀書亭。粗壯光滑的實木搭建出了錐形,不知何故,工程卻停了下來。這一停就是三個月。

路過的人不解,便每每感嘆:這么好的木頭,風吹日頭曬的,多可惜呀!我也直犯嘀咕:放著好好的木頭不上漆,這是哪門子做法?

從8月到11月,天氣經歷了酷熱到涼爽的巨變,日曬風吹,露浸雨淋,原本新鮮光潔的木頭布滿了裂紋,顏色也變得灰暗無光。人們的痛心與日俱增,誹謗與牢騷也愈發強烈。

終於有一天,我看到有兩個施工人員在忙著為那些木頭刷油漆。於是,我目前向他們請教擱置這些木頭數月的原因。

年長的那位看來是行家裡手,他如數家珍娓娓道來:這些木頭都是新近採伐來的,如果早早就刷上漆,風吹雨淋日頭曬之後就會有裂紋,這些裂紋非得再補一次才行。否則不僅難看,還會很快朽蝕。如果先讓它經受風雨,裂紋就會早早裂開,只需花一天工夫就能刷好,不僅省工,今後也會永遠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