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素材專輯(278)

1、斷箭

春秋戰國時代,一位父親和他的兒子出征打戰。父親已做了將軍,兒子還只是馬前卒。又一陣號角吹響,戰鼓雷鳴了,父親莊嚴地托起一個箭囊,其中插著一隻箭。父親鄭重對兒子說:“這是家襲寶箭,配帶身邊,力量無窮,但千萬不可抽出來。”

那是一個極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鑲著幽幽泛光的銅邊兒,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認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製作。兒子喜上眉梢,貪婪地推想箭桿、箭頭的模樣,耳旁仿佛嗖嗖地箭聲掠過,敵方的主帥應聲折馬而斃.

果然,配帶寶箭的兒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當鳴金收兵的號角吹響時,兒子再也禁不住得勝的豪氣,完全背棄了父親的叮囑,強烈的欲望驅趕著他呼一聲就拔出寶箭,試圖看個究竟。驟然間他驚呆了。

一隻斷箭,箭囊里裝著一隻折斷的箭。

我一直刳著只斷箭打仗呢!兒子嚇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頃刻間失去支柱的房子,轟然意志坍塌了。

結果不言自明,兒子慘死於亂軍之中。

拂開蒙蒙的硝煙,父親揀起那柄斷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遠也做不成將軍。”

2、尚未凝固的水泥路面

1899年愛因斯坦在瑞士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就讀時,他的導師是數學家明可夫斯基。

有一次,愛因斯坦問明可夫斯基:“一個人,比如我吧,究竟怎樣才能在科學領域、在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閃光足跡、做出自己的傑出貢獻呢?”這是一個“尖端”的問題,明可夫斯基表示要好好想一想日後予以解答。三天后,明可夫斯基告訴愛因斯坦答案來了!他拉起愛因斯坦就朝一處建築工地走去,而且徑直踏上了建築工人們剛剛鋪平的水泥地面。在建築工人們的呵斥聲中,愛因斯坦被弄得一頭霧水,不解地問明可夫斯基:“老師,您這不是領我誤入‘歧途’嗎?”“對、對,正是這樣!”明可夫斯基說:“看到了吧?只有尚未凝固的水泥路面,才能留下深深的腳印。那些凝固很久的老路面,那些被無數人、無數腳步走過的地方,你別想再踩出腳印來……”聽到這裡,愛因斯坦沉思良久,意味深長地點了點頭。

從此,一種非常強烈的創新和開拓意識,開始主導著愛因斯坦的思維和行動。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我從來不記憶和思考詞典、手冊里的東西,我的腦袋只用來記憶和思考那些還沒載入書本的東西。”於是,就在愛因斯坦走出校園,初涉世事的幾年裡,他作為伯爾尼專利局裡默默無聞的小職員,利用業餘時間進行科學研究,為人類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科學史冊上留下了深深的閃光的足跡。

3、閒話圖書館

中國一向只有藏書樓。不管是官家的還是私家的,重點都在“藏”,看,是其次的。天一閣大大有名,不要說外人,就是范家的人,要上樓也不容易。據說一位女子因歆羨其藏書,嫁到了范家,結果也未能登樓入室、一飽眼福,終於飲恨而終。這樣把書藏起來,與無書何異?

大概受了藏書樓式管理的影響,中國有了公共圖書館之後,在管理方法上也大體是主藏。“館藏”若干,“善本”若干,是炫耀的資本。至於借閱,手續之繁複,條件之苛刻,幾乎是一貫的。更有甚者,把公共的資源當成了單位牟利的手段。

那年去舊金山,因為逗留時間稍長,辦了一張市圖書館的閱覽證。辦證極簡單,拿著護照,到借閱處一登記,那裡輸入電腦,隨即就遞過了借閱證。這證可以在舊金山市的十幾個社區圖書館通用,每次可以借閱一二十本書,借閱時間也很寬裕,從容看完,無人催索。圖書完全開架,任你自選。還書更為方便,每家圖書館門外都有一個大方桶,略似郵筒而體積更大,投口也大。不論在哪家借的書,還的時候只要投入你最為方便的一個還書筒中即可,無需再辦什麼手續。圖書館每天有車收羅還書,分送各館。殘疾人和年老行動不便的老人,需要借閱盲文或音像資料,打一個電話就有人送上門來。還的時候只需丟在郵筒里自會有郵遞員送回。

我很少聽到美國人說什麼幾條便民利民措施之類的話,但他們的各種公共事業似乎都明白一個道理:他們是為公眾服務的,無論定什麼制度,立什麼規矩,都是為了公眾方便,而不是為了自己方便。比如圖書館,就要便利於讀者借書和看書,而不是相反。令我詫異的是,為什麼幾乎天天把公眾利益掛在嘴上的國人,一到辦事的時候,似乎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和小團體的利益與方便。公眾呢?讓他們麻煩去吧——這就不獨圖書館了。

4、一生

當你1歲的時候,她餵你並給你洗澡,而作為報答,你整晚哭著。

當你3歲的時候,她憐愛地為你做菜,而作為報答,你把一盤她做的菜扔在地上。

當你4歲的時候,她給你買下彩色筆,而作為報答,你塗了滿牆的抽象畫。

當你9歲的時候,她付了很多錢給你輔導鋼琴,而作為報答,你常常曠課並且從不練習。

當你14歲的時候,她付了你一個月的野營費,而你沒有給她打一個電話。

當你18歲的時候,她為你高中畢業感動得流下眼淚,而你跟朋友聚會到明天。

當你19歲的時候,她付了你的大學學費又送你到學校,你要求她在離校門口比較遠的地方下車,怕被朋友看見會丟臉。

當你20歲的時候,她問你:“你整天去哪裡?”而你回答:“我不想像你一樣。”

當你23歲的時候,她給你買家具讓你布置你的新家,而你對朋友說她買的家具真是糟糕。

當你30歲的時候,她對怎樣照顧嬰兒提出勸告,而你對她說:“媽,現在的時代已不同了。”

當你40歲的時候,她給你打個電話告訴你有親戚過生日,而你答她:“媽,我很忙,沒時間。”

當你50歲的時候,她常患病,需要你的看護,你反而在讀一本關於父母在孩子家寄身的書。

終有一天,她去世了。突然你想起了所有從來沒做過的事,它們像榔頭痛擊著你的心。

5、拒絕遺忘

面對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所經歷的許多充滿暴力的政治運動,人們就“回憶還是忘卻”的問題一直有著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悲慘痛苦的歷史是不能遺忘的,因為只有通過時常的回憶才能使人清醒,才能讓人吸取教訓。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只有忘記不堪回首的歷史,才有可能徹底放下包袱,然後再輕鬆地重新起步。而持後一種觀點的大有人在。

在新著《關於我父母的一生》中,南帆以拒絕遺忘的態度將書寫的對象指向了自己熟悉的父母:“父親”放棄少爺的舒適生活,積極投身於改天換代的革命,可是他卻永遠改變不了血緣的歷史,於是革命的曙光到來之後,所遭受的便是懷疑、排擠、關押、批鬥、下放農村……“母親”因此跟著受牽連,整天擔驚受怕;“我仨兄妹”隨之受連累。而等到噩夢結束時,返城的父母因長年的驚嚇而改變了性格,變得沉默寡言、小心翼翼和謹慎處事,仿佛是自己虧欠了時代或別人什麼東西。

歷史不可能有假如,只存在如此。問題是我們對人為不正常的“如此一段歷史”,常常缺少足夠的反思精神和批判意識,甚至還有意無意地將其輕鬆地演義為一個個“激情燃燒的歲月”故事。只要我們保持記憶和回憶,歷史就不可能重演。但若是存在大面積的群體性失語和社會性遺忘,那就無法保證歷史不會重演。故而,面對沉默的大多數,我們當然需要巴金的《隨想錄》,需要韋君宜的《思痛錄》,需要南帆的《關於我父母的一切》……

6、乘奇而入

45年前,聯邦德國的福斯汽車公司準備入主美國汽車大市場,此前曾派出大批人馬做了一番細緻入微的市場調查研究。在調研中了解到:美國人最大的天性之一就是爭強好勝,喜歡標新立異。

於是,他們特意設計生產出了一種造型奇特,猶如“金甲蟲”狀的微型小臥車,當年就暢銷40余萬輛,打開了美國汽車行銷大市場,增加了人們對福斯汽車的認可度。

7、乘高而入

日本東京濱松町一家新開張的咖啡屋,開張當日就在當地傳媒打出了通欄廣告:每杯咖啡售價5000日元,聞者無不大吃一驚,吃驚過後就登門看個究竟,一時間主顧如雲。其實,5000日元一杯的高價咖啡里有說道:

盛裝咖啡的杯子是世界精品,每隻售價都高達4000日元以上。喝完之後,杯子即歸主顧。店家既能從飲料上取利,又能從杯子行銷商那裡提成,可謂慧眼獨到。

8、乘熱而入

一位叫帕特的美國推銷員,經過很長時間的推銷動作,終於就一套可供一座高層辦公大樓使用的空調系統,與買方達成了買賣意向書,面臨的最後一關需要買方董事會的同意。帕特一出場,幾位董事就提出了一連串尖端的問題。

帕特急中生智,說:“今天天氣酷熱,請允許我脫掉外衣。”董事們仿佛也受到感召似地紛紛脫去外衣,有的董事甚至抱怨:“這裡怎么沒空調,悶死人了!”恰逢此時,帕特才開始介紹他的空調系統,生意立馬拍板成交。

9、乘靜而入

菲律賓有家餐館生意一直很清淡,這家餐館老闆特意到周圍的餐館光顧一番後發現:這些餐館清一色的現代裝飾,使氣氛格外火爆,食客出不少。於是這位老闆就反其道而行之,決定突出本餐館與眾不同的古樸、幽靜的獨家特色:

室內是白色房柱,座席被綠色植物簇擁,用印度的古戰車送菜,莎士比亞時代的酒桶盛酒……此舉一出,餐館生意立馬擊敗所有對手,迅速走紅。

10、乘虛而入

日本國最大的森永與明治兩家製糖公司,以前生產的朱古力糖均以少兒為主流消費群體。後來森永公司根據成人特點,獨家推出了“高王冠”朱古力糖,售價70日元。

而明治公司則採用乘虛而入的謀略作回應:推出了不同質量與價格的朱古力,每塊40日元的面向十二三歲的中國小生,每塊60日元的面向十七八歲的高中生,每塊100日元的面向中老年人……此舉,使“明治”很快擊敗了“森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