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的模式化結構訓練

南京市臨江高級中學  秦葆

在聯考作文時,選用議論文體寫作的,只要審題準確,觀點明確,思路清晰,語言流暢,材料充足,取得高分的機會是比較大的。由此,議論文或議論式的散文就成了大多數考生首選的體裁了。事實告訴我們,要在不足50分鐘的時間內寫出一篇讓閱卷者眼前一亮的議論文,不經過系統的訓練,是難以湊效的。

而要獲得“讓閱卷者眼前一亮”的效果,除了立意、語言諸方面的因素外,思路結構是關鍵的要素。尤其是寫應試議論文,採用現成的模式化結構,不僅能節約時間,而且還能保證文章的質量。因此,進行模式化結構訓練就顯得很有必要了。

一、並列式結構(包括正反對比)

語言是溝通的鑰匙

假如溝通是一扇門,那么語言就是這扇門的鑰匙。

如果溝通的門通向的另一方是漆黑的深夜,那么語言的鑰匙便引領著你走向皓月當空,繁星滿天;如果溝通的門通向的另一方是一望無際的沙漠,那么語言的鑰匙便引領著你走向鳥語花香的綠洲;如果溝通的門通向的另一方是浩瀚無邊的大海,那么語言的鑰匙便引領著你走向如宗愨般“乘長風破萬里浪”,如毛主席般“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語言在溝通中是多么地重要!它是一把閃光的鑰匙,使溝通直接到達人的心坎上。(起興,亮出觀點,闡明語言對溝通的作用,清晰地讓閱卷者看到文章的中心意思)

恰如其分的語言表達,利於親情的溝通。(分論點一)誠然,父母們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然而,當子女跌倒時,是痛斥“沒用的東西,怎么搞的”,還是送以一句“這次是有點失策,下回努力”,即會收到截然相反的效果。當子女摘吃了早戀的禁果時,父母們是鄭重聲明:“那不行,絕對不行”,還是先說一句“你的心情爸媽能理解”再述之以理,效果更不用提起。儘管溝通的心都如月光般皎潔,但語言的表達卻讓溝通的效果不一樣。可見,親情的溝通,要用好語言的鑰匙。 (呼應標題)

恰如其分的語言表達,利於友情的溝通。(分論點二)高適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與王勃的“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都用優美的語言送走了友人,達到了友情的溝通。李白《蜀道難》一文中勸說友人歸來的語言精闢,達到了友情的溝通。從李白的“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友人便從言語中感受到友人的關懷,溝通也便到了心坎。溝通並不像白居易說的“此時無聲勝有聲”,它需要語言為它傳達彼此的關切。友情的溝通,需要語言的鑰匙。(再次呼應標題)

恰如其分的表達,利於愛情的溝通。(分論點三)文學著作中簡·愛與男主人公羅伯特早期的認識,便因為羅伯特孤傲的語言表達而困難重重。幸好,簡·愛直接而愛憎分明的語言打破了兩人間的障礙,兩顆相愛的心才得以溝通。劉蘭芝被遣回家時對焦仲卿所說的“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焦仲卿“誓天不相負”的回答當中,愛情得到了溝通。愛情有時不能像柳永說的“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而需要溝通。愛情的溝通,需要語言的鑰匙。(最後再呼應標題)

再看,觸龍說趙太后、魏徵諫太宗,無不以恰如其分的語言表達見稱。君臣間的溝通,同樣需要語言的鑰匙。

一言以蔽之,請好好運用語言的鑰匙,讓溝通直接到達心坎上。(重申論題,照應起首)

本文結構如下:

▲開頭部分:起興

▲第二部分:並列結構

分論點一:恰如其分的語言表達,利於親情的溝通。

“三大” “三小”  分論點二:恰如其分的語言表達,利於友情的溝通

分論點三:恰如其分的表達,利於愛情的溝通。

▲結尾部分:深化話題  重申觀點

二、層進式結構

轉  折

林中的通幽曲徑,因為那些曲曲折折的轉彎才更富詩意與浪漫,一部扣人心弦的電影,往往是情節一波三折,令人回味猶有餘香。我們的生活中,許多東西因轉折而顯得愈發美麗。(中心觀點)

一本書因轉折而精彩。(分論點)《飄》中的女主角思嘉麗由一位嬌弱的千金小姐因時代的變動以及身體內自尊的血液而轉變成了堅韌而真正美麗的鏗鏘玫瑰,這樣的蛻變真實而精彩,這 樣的轉折使《飄》成為一部掩卷難忘的經典之作。《呼嘯山莊》中,男主角希剌克利夫,由一個單純、愛意綿綿的少年轉變成了一個因愛而泯滅了人性的復仇惡魔,這場因愛而起的悲劇攝人心魄,因為這轉折突然而精彩,這樣驟變的人性更是突出了愛在他心底炮烙的深刻印記,更多的如希區柯克、歐·亨利那種出人意料的結尾處決定性的轉折更是蘊藏著無窮的魅力。這些作品的轉折,我想無論是美好或驚艷,都會令我們最大限度地體會到作者的用意,從而獲得思考,它們無疑是精彩的。

文學作品中的轉折多半是虛構的,人生中的轉折卻是真實的。(分論點與第一分論點構成遞進關係)雖然,有的令人痛不欲生,但其最終卻成為鑄造生命奇蹟的一塊塊基石。司馬遷在《史記》中寫道:“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孫子臏腳,兵法修列,左丘失明,厥有《國語》;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許多先賢都是在經歷了如許苦痛的轉折之後,更深刻地體味了人生的大義所在,依靠驚人的生命力延續了生的意志,寫下了一篇篇傳世經典,造就了一番番奇功偉業。就是在這些轉折中,先哲們的堅韌和坦蕩,使他們的人格和思想在歷史長河上空凝聚成了一瓣瓣恆久的心香,也正是這些轉折,激發了更多人更多的感喟……

記得林清玄說過“生的路上,並不是你在哪裡放上一個門框,那裡就是唯一的出口。你可以向左向右轉個彎;去尋求生命的出口。”是啊,我們的生活之路一定不是平坦筆直的。有的轉折也許是不情願的,就如自己孩提時得知要離開居住已久的城市遷往北京時,心中的那份不快一樣,不願意離開相處已久的親朋,對每一條街道,甚至是街邊的陌生人都有一分不捨,畢竟沒人願意面對離別。到了北京後慢慢地適應了,認識了新朋友,生活有了新的精彩。這樣的轉折,乍看不美好,似乎是一種結束,如今想來,反到覺得是一個起點。

生活中的轉折,快樂或痛苦。我們都應該微笑著面對,生活本來就有起有落,我們也應該如此看待生活。願一個個轉折為你我交織出一條值得回味的生活之路。

這篇文章的結構分解為:

開頭部分:起興 “林中的通幽曲徑”點出“轉折”話題,同時亮出“我們的生活中,許多東西因轉折而顯得愈發美麗。”這箇中心觀點。

第二部分:分論點  一本書因轉折而精彩 

層進式  第三部分:分論點  由書寫到人生(遞進)

第四部分:分論點 由人生談到自身(層進) 

結尾部分: 我們應以微笑的態度面對轉折

層進式的文章一般是回答四個問題:

訓練“三大三小”式的寫作,具體操作時抓好以下幾個環節。

(1)擬好觀點句和分論點句

觀點句是一篇文章的靈魂,也是反映考生審題能力的重要標誌。所以必須確保審題的準確性。中心論點句擬好後,就要用分解法擬好主體部分各段的分論點句。所謂分解,就是把中心論點分解成幾個分論點。這幾個分論點之間既互相聯繫,成為中心論點的一個組成部分,又互不統屬,互不交

(2)安排分論點句的位置

所謂分論點句,就是能將這一段要說的觀點概括起來的一句話。它必須具有提領性、凝練性和明了性的特點,且叫人一看就知道該段的中心意思。分論點句可放在段首,也可放在段尾,甚至可以使用段頭段尾觀點句。筆者認為,要想文章論點鮮明,重點突出,在結構上,最好能在段頭段尾採用觀點句。段頭觀點句放在段首,起一種提綱挈領的作用,而段尾觀點句放在段尾,是對段頭句的升華,它不僅要和段頭觀點句在觀點上具有一致性,不僅對全段要有總括性,而且不能是段頭句的簡單重複,至少要變換一下語言形式,或是換一個新的角度去總結前文的論說。正是由於有了段首段尾觀點句,才將全段提領收束在一起,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如《語言是溝通的鑰匙》一文,就是採用這種形式的。

(3)寫好一段話——段落層次安排

請看下面以“目標”為話題的文章《識時務者為俊傑》中的一個段落的層次安排。

只有定一個切合實際的目標,才能帶領你到達理想的彼岸。(第一層:觀點語句)║所謂切合實際,就是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不浮誇,不空想。只有定立這樣的目標,才可以支使我們的思想,放出我們的活力,鼓舞我們的希望,從而引領我們通向成功的道路。(第二層:對觀點語句的解說)面對著經濟貧窮落後、國人思想麻木的舊中國,魯迅定下了喚醒國人的目標,他棄醫從文,發奮寫作,被後人譽為“民族魂”。面對著選民平靜的表情和缺乏熱情的鼓掌,李光耀定下了學習中文的目標,他爭分奪秒,勤學苦練,終於憑著中文演講引起選民共鳴而當選為新加坡總理。面對著遭人冷眼、受人凌辱的處境,勾踐定下了復仇雪恥的目標,他忍辱負重、臥薪嘗膽,終於成為春秋霸主。(舉例) 如果魯迅沒有根據實際情況定下喚醒國人的目標,而是為了寫作而寫作,他能寫出一篇篇發人深省的文章嗎?如果李光耀沒有根據實際情況定下學習中文的目標,而是盲目競選,他能成為受人敬仰的總理嗎?如果勾踐沒有根據實際情況定下復仇雪恥的目標,而是苟且偷生,他能成為一代霸主嗎?(說理)║(第三層:正反論證)可見,我們無論乾什麼事情固然要有目標,但更重要的是能否根據實際情況確立目標,因為這才是成敗的關鍵。(第四層:照應段首觀點句,總結全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