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作文發展等級例說

一、材料豐富

【能力解說】

是指內容豐富,是在基礎等級“內容充實”基礎上的更高一層的評價標準。聯考作文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是內容單薄,內容單薄的主要原因是平時缺少甚至沒有積累。這個積累應當包括閱讀積累、生活積累、審美積累等多個方面。平時積累多,考場上自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樣,聯考作文內容往往會呈現一種“豐富”的狀態。

【策略解讀】

1.要確立正確的寫作觀。中學階段的寫作往往是被動的過程,同學們必須按照一定的指令,在一個固定的範圍內思考問題、感受生活,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同學們思想感情的自由發揮。但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聯考題不可能等你來了真情實感才給你出,並且出的題目正好符合你此時此地的真情實感。所以,同學們應該學會在特定的情境下,調動自己的思想與感情。我們寫文章時也可以這樣:我們平時忙於學習,很少有時間思考人生,思考社會,回憶親情,感受友誼,借作文之機,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緒,認真地想一想那些讓我們感動、讓我們覺醒的生活片斷,這本身就是提高我們生命質量的一個過程,我們要珍惜這一次一次的寫作機會。

2.要重視平時的積累。聯考作文儘管範圍很廣,但從大處來說,無非是自己、自己與他人、自己與社會、自己與自然等幾方面話題,如果在乎時閱讀時就這些方面多思考,積累一些有用的材料,考場上就不愁沒有東西寫了。平時可以分門別類地收集、整理、歸納知識材料,構築自己的知識倉庫。為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八個方面加以積累,即“我與自我”、“我與他人”、“我與教育”、“我與哲學”、“我與歷史”、“我與自然”、“我與社會”、“我與宇宙”等。

3.要學會多角度的思考問題。最簡單的,可以先從正面,再從反面;或先說必要性,再說可行性,最後說效果;還可以從結構、功能、過程的角度分層思考;還可以從個人、集體、社會這樣的分層角度思考。平時要練習自己多進行相似聯想、相關聯想、對比聯想的練習,擴展自己的思考問題的角度。比如關於“快樂”的話題,如果從多個角度思考,“快樂”的原因是很多的。戰勝自己是不是快樂?擁有平靜安寧的心境是不是快樂?坦然地面對苦難是不是快樂?坦然地面對榮譽是不是快樂?……如果能多想幾個角度,再從這些思考中總結出一些共性的東西,這個文章的內容就非常豐富。

4.要學會恰當的使用材料。①採用不同分類標準選擇論據。通常說的論據有兩類,一是事實,一是道理。如果為了達到豐富就堆砌材料,會導致行文拖沓,臃腫不堪。要避免這個毛病,要注意分類標準。時間上從古到今,或由今到古;地域上從中到外,或從外到中;偉人如何說,科學家如何論,平凡人怎么看;正面論據有哪些,反面論據是什麼。這樣一排列,行文有序,論據分別從不同角度證明論點,材料不是非常豐富嗎?②採用點面組合方式交代材料。論據材料要豐富,涵蓋面要寬,又不能羅列怎么辦?點面組合方式是通常採用的最佳方案。點上詳細交代主要材料,面上概述次要材料,一般來說是由“點”到“面”。作“點”的論據避免了材料的空泛,具有典型可感性;作“面”的材料擴充了論據的容量,濃縮了文章的篇幅。如果將面上的一系列材料用一個排比句表達,那效果會更好。③採用假設方法補充所需材料。有時會碰上這種情況,在闡述事理過程中一時難以找到恰當的論據,這時藉助假設方式可以信手拈來。有了正面事例,藉助假設可以找到反面事實;只有現在的事例,藉助假設方式可以推知未來可能產生的事實。假設的空間不受任何限制,這樣補充所需的材料,不是一個很好的途徑嗎?④儘量選擇一些新鮮、生動的論據,這些新鮮的論據也不一定非得從電視新聞里找,也可以是現實生活中的,只要沒有被別人大量地重複過,給人的感覺都是新鮮的。

【例文解析】

話題:答案是豐富多彩的

滄桑看雲

看雲,就是解讀生活。看那流雲飄忽不定,蒼穹底下立著小小的人影,每個人都在看雲,每個人都在經歷看得見摸不著的生活。

不同的人,看雲看出不同的形狀色彩;不同的人,對生活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答案。答案千姿百態,人對生活的追求不一,於是生活便因為答案的豐富而多姿多彩了!

生活,一個多大的概念?縱穿古今,橫越中外。總之,它無處不在無所不包。

花木蘭的人生字典有孝勇二字,這便是她對生活的答案,於是身披戰袍的她終於演繹了一首感古動今的千古絕唱!

古今中外,那難以計數永臥沙場的將士,與敵人殊死搏鬥不言退縮,因為他們對生活的答案就是:是軍人,就要金戈鐵馬去,馬革裹屍還!生活便因此抹上了濃重的豪情壯志。

四百年前羅馬鮮花廣場上被熊熊烈火燒死的那個不屈的靈魂,畢生信守的人生答案便是堅持真理,幾百年後的世人在仰望真理的同時,生活里又有了關於真理的動人色彩。

不甘摧眉折腰事權貴的李白,在仕途不如人意的迷惘中,從難於上青天的蜀道中得出了新的答案,於是在廣闊山水中揮灑不羈情懷,揮毫成就一篇篇傳世文章。

人民的好總理周恩來的一生就是為人民服務的閃光歷程,這也是他對生活惟一的答案,所以當他的骨灰撒向滾滾浪濤時,億萬人民痛哭失聲,永遠銘記這一偉大靈魂。

唐太宗的目光深遠地看到了回紇的牙帳、吐蕃的城堡,他明白,統治的穩定首先要有民族的和睦:他的答案不同於成吉思汗的繼任者們。於是,皇城的大門打開了,迎來了高原的氣息、蒼山的風、洱海的浪、東北的大風雪。於是,這個封建君主的人生便以獨特的姿態立於歷史祠堂中。

不同的歷史人物作出了不同的人生答案,演繹出的是一部豐富的歷史。而生活的豐富與美好,還在於有差別的創造,當然,它也源於對事物不同的答案。一畝快要豐收的麥子,農人看到的是飽滿的麥粒,梵谷看到的是生命的激情,詩人看到的是色彩與海浪的組合……於是社會的物質大廈與精神大廈便拔地而起,生活便豐富堅實。

朋友,走過歷史的煙雲,你對生活有什麼答案?你將如何面對現實?你將以什麼姿態去面對未來生活的挑戰?別忘了,我們正年輕,“看雲”的日子不要迷失在天真浪漫中,尋找一個理性的答案,讓我們追,讓我們飛。生活要我們去創造,美好的未來是我們自己的!

解析:這是一篇才情橫溢的散文。考生縱穿歷史,說解古今。通過自己獨到、理性的目光,對不同歷史人物的人生選擇進行分析,從而傳達出對主題的理解。文章中選用的材料相當豐富,看得出考生平時就是—個有心人,非常善於將課本中學到的知識巧妙地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從而賦予了文章一種厚重的歷史感。文章的語言相當流暢,而且其中不乏一些富於深意的句子。

【請你試試】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波蘭女孩多明尼卡?芭蘭,一名哈佛大學的學生,在完全不懂中文的情況下,獨自由伊斯坦堡經烏茲別克和哈薩克,向東,穿越天山、黃土高原和沙漠來到北京,再經深圳、香港轉往台灣。

她能在夜幕中一個人騎車進入沙漠,到達陽關;她能挨著饑渴爬上司馬台長城的最高點;她能忍著病痛玩遍紫禁城;她甚至能尋找到天山盡頭的小教堂去住宿……

你是怎樣認識多明尼卡?芭蘭這一舉動的?它引發你聯想到些什麼?請就此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範圍之內。②立意自定。③文體自選。④題目自擬。⑤不少於800字。⑥不得抄襲。

提示:在完全不懂中文的情況下,獨自一人走過中國,試想,我們的學生敢做類似的事嗎?本題相對適宜於寫成議論文,作文時可由讚嘆多明尼卡不同凡響的探索精神起筆,進而聯繫個人行為背後的鼓勵探索、創新的教育思想,展開有力的對比論證,剖析中國當前教育中存在的某些弊端。

二、形象豐滿

【能力解說】

主要是就記敘性文章(包括散文、故事和小小說等)而言的。形象豐滿或是人物肖像、心理、語言、行動等描寫比較齊全,人物豐滿生動;或是敘事具體完整,情節曲折有致;或是細節描寫細緻逼真,有點有面。這樣寫人就會有血有肉,有個性特點,有複雜的思想感情和豐富的精神世界;狀物就會栩栩如生,有層次感,有立體感,有豐富的內涵。

【策略解讀】

一人一物一場面都可以是形象。形象豐滿主要對人物而言,要能使人物從紙上站起來,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使讀者把文中的人物當作實有的人來看待,從而引起讀者的浮想、遐思,愛憎分明。這就要求我們能夠刻畫出人物的個性特點,展現人物複雜的思想感情、豐富的精神世界,寫出人物的複雜性,活潑地表現作品中的人物。

考生作文過程中常常存在三大問題。一是以貼標籤的形式進行議論抒情而不是讓寫作對象自己來說話;二是以敘事代替描寫,往往流於空泛、抽象,人物只留下一個影子,不能給讀者具體、形象的感受;三是即使抓住了人物的某一個特點來寫,但沒能把握主要特徵,往往過於單一、平板,不能充分展示所寫對象的變化和複雜性,不能給讀者留下深切的感受。

1.以形傳神,形神兼備。要讓形象豐滿必須把握形象的特徵以及作者通過這一形象來傳達什麼思想感受。以形傳神是連結“形”和“神”的橋樑,人物形象的豐滿自然也離不開形貌逼真,而形貌逼真關鍵在於形神兼備。

2.儘可能多描寫少敘述。無論是考場作文還是平時習作,不少同學總習慣以敘述代描寫,以說明代描寫,像一個講解員,乾巴巴地介紹人物,說明形象。這樣的作文,形象自然乏味。如果換一種方式,表述同一事實,介紹同一對象,描寫同敘述相比效果要好得多。如果我們儘可能採用描寫手法,寫好幾件事,人物形象就會站起來。同樣,用描寫手法介紹一個物體,賦予物體人的情態,物體一定會活靈活現。例如,“一片樹葉從枝頭落下”,是敘述語,而“一片樹葉繞樹三匝,一步三回頭,在樹根腳下找到歸宿”,則是描寫抒情語,這就很有形象感,很有韻味。

特別要重視神情動作與個性化語言的描寫。要讓形象本身來說話。演員演戲要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靠的是演員具體入微的神情動作和個性化的語言,而不是讓演員站在幕後,只憑導演向觀眾介紹劇情;要想使文章形象豐滿就必須讓文章的形象本身說話,不能僅憑在行文時貼標籤,“這是一位熱情的人”,“那是一個冷漠的人”。這樣的文章根本談不上“形象豐滿”。同時描寫人物的行為動作時,要有一定的選擇,決不是全盤記錄,要選擇最有意義的行動,既有思想性又能顯示性格的行動,還能最有效的反映出人物性格的行動,這才最好。

3.全方位表現描寫對象。人物形象是否豐滿,與我們的表現角度有很大關係。如果我們全方位思考,那么就有這樣一些角度可以選擇:人物的語言有什麼特點?人物的外貌有什麼特徵?人物的動作在哪些方面與眾不同?人物的內心世界表現在什麼地方?別人是如何看這個人的?如果能落實這些點,人物形象就會豐滿起來。如果是狀物,抓住了物體的特點,多角度感受,這物體就有了質感。

4.編故事串連幾個細節。作文有故事情節,有精彩細節,人物就活了起來,形象就有立體感。近年來,那些獲得滿分的考場記敘文在此都有突出的表現。編織情節可採取誤會法、巧合法、變形法等。細節描寫有語言、動作、心理、肖像等。我們為何不試一試?即使是狀物,也可採取擬人化方式,編織情節,描寫細節,產生文學效果。

方法是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我們可以在寫作過程中深入感受、不斷總結、不斷完善豐富。

【例文解析】

話題:心靈的選擇

選擇生命的色彩

生命本沒有色彩,但你的心靈會賦予它色彩。你的生命之色是什麼?用心靈去細細選擇,或絢爛,或清淡,或空靈,或凝重。

岳飛選擇了紅色,不是鮮艷的紅,而是濃重帶一絲悲涼,但他的心靈是艷紅的,一生不變。當年的湯陰少年,一桿紅纓,掃遍南北,歷經三十功名塵與土的磨難,那紅一絲沒變。他用自己的生命灑下滿江的紅色,濃重的紅。也曾在夢中直搗黃龍與君痛飲,醒來卻是十二道金牌的班師令。無奈地離去,只留下夕陽晚霞映紅天邊,悲壯蒼涼。心動了嗎?用心靈選擇。

不知屈原死時是否一身白衣。我想是吧,白是他的顏色。在那個斑駁陸離的時代,他是那樣的清高。披髮行吟,形容枯槁,白袖飄飄遊於江畔。舉世皆濁,而你獨清,“終不能變心而從俗”。你是時代的先行者,看透政治黑暗,寧可粉身碎骨亦不肯同流合污。是呀,“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於是不甘與之俱黑的你選擇了死亡,汨羅江的清流收納了你,於是那白衣隨著你高潔的靈魂徜徉在江上、天上。心動了嗎?用心靈選擇。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沒有藍的張揚卻比藍更空靈更憂鬱,也更無奈。喔,是你嗎?青蓮居士?他們說你是最偉大的浪漫詩人,擁有無數妙怪的思想,奇特的行為。但我卻看到了“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你與那杜姓兄弟擁有相同的感觸,但你不羈的性格決定了你將成為“謫仙人”。“仰天長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在千古天地間,總有一枝隨風搖盪的青蓮。心動了嗎?用心靈選擇。

黑暗中你誕生,你覺醒,你戰鬥不休。偉大的魯迅先生,在那風雨如晦的年代,你忍受著“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苦痛。黑夜給了你黑色的眼睛,你卻用它尋找光明!你用戰鬥的文字喚醒愚昧的國人,撕破黑暗的統治。黑色決定了您凝重的性格,黑暗中永遠亮著您點燃的那一盞燈。心動了嗎?用心靈選擇。

生命的色彩,紅色的為國奮鬥不計後果,白色的獨善其身不同流合污,青色的不羈與憂鬱的藝術家氣質,黑色的擔負沉重壓力的戰士之心,多姿多彩,請你用心靈去細細選擇。

解析:作者一開篇便畫出了四幅圖景:或絢爛,或清淡,或空靈,或凝重。接著以紅、白、青、黑這四種主體色彩為小標題,形象地說明了生命的不同色彩,可謂意境深遠。然後作者推出了岳飛、屈原、李白、魯迅等典型形象,邊敘邊析,展示了這四個歷史人物心靈的選擇。岳飛鮮紅的生命之色,是那樣悲壯蒼涼,今天中華大地上空迴蕩的愛國之歌中不正有他一個強烈的音符?屈原潔白的生命之色,是那樣的高潔,“寧可粉身碎骨亦不肯同流合污”,今天中華傳統美德中不正有他的精髓?李白青藍的生命之色,是那樣的充滿了想像,充滿了浪漫,今天中華燦爛文學的寶庫中不正有他一顆璀璨的明珠?魯迅“黑色”的生命之色,是那樣的凝重,今天中華民族之“魂”中不正有他的一面旗幟?作者在敘析這些豐滿形象時,用語亦非常形象,如“一桿紅纓,掃遍南北,歷經三十功名塵與土的磨難,那紅一絲沒變”,“黑夜給了你黑色的眼睛,你卻用它尋找光明”,使文章的意境顯得非常深遠。

【請你試試】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當人類砍倒第一棵樹的時候,文明就宣告開始了;當人類砍倒最後一棵樹的時候,文明就宣告結束了。 ——環保主義者的警世通言

爺爺以打獵為生,爸爸以伐木為生,兒子以賣菜墩子為生,孫子以賣根雕為生。 ——一個家族的興衰印證了環境的破壞

閱讀上面《樹的故事》,請就“保護我們的綠色家園”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範圍之內。試題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體自選。④題目自擬。⑤不少於800字。⑥不得抄襲。

提示:這是一則頗為耐人尋味的超短文,富有哲理,發人深省。以簡潔的語言,形象生動地展示了隨著人類文明的開始.我們的綠色家園也漸漸遭到破壞,“文明”也隨之走向它的反面的演進過程。這則材料的主旨是不難把握的,但在寫作這篇作文時應注意,不可泛化主旨,搞空洞說教,要選準切入點,以點帶面,體現文章主旨。可從自己的身邊小事,或看到、聽到的破壞或危害環境的事切入,結合生活實際談自己的看法,也可以由材料所體現的話題進行合理的聯想和想像。總之,只要體現、圍繞“話題”即可。

話題作文發展等級之深刻解說示例及訓練

一、話題作文之透過現象深入本質

【能力解說】

現象是事物的外部聯繫和表面特徵,事物的本質往往通過表象反映出來。每一個客觀事物,都是多種規定的複雜的統一體,這些複雜的規定通過豐富多彩的現象表現出來。人們接觸一個事物,總是先認識到它豐富多彩的現象,由感覺、知覺而到表象,取得關於這個事物的整體的感性的認識。通過分析事物的現象,可以幫助我們認識事物的本質。

【策略解讀】

事物的本質是蘊含在事物的現象之中的,往往很難一眼看出;同時,其本質也有層次深淺或主次的區別,不易一下抓準。因此,動筆寫作前須仔細審度,深入探究,不可貿然做出判斷。

1.要獨具慧眼,認真細緻地觀察事物。對閱歷尚淺的高中生來說,觀察時不放過生活中那些“不起眼兒”的凡人小事,如果能開動腦筋,透過那些“芝麻綠豆”的小問題去發現蘊含的深刻含意,同樣可以得到“尋常中顯本質,微塵中見大千”的卓爾不群的立意。

2.掌握把握本質的一些方法。要用理性的睿智之光,對觀察到的表象下一番“振葉以尋根,觀瀾而溯源”的功夫。注意運用比較的方法,對事物的現象進行概括,去偽存真,去粗存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進而“上升”“飛躍”,形成對事物理性化的認識。同時,注意對事物發展過程進行動態分析,探求事物在各個不同的發展階段上的特殊性。如1995年聯考作文題中的寓言詩《鳥的評說》,描述了一群鳥互相揭短、互相攻擊的怪現象,在審題立意時,首先必須揭示出這一群鳥的本質特徵:不能正確地、全面地、辯證地看待自己和別人。否則,議論就無從談起。在探究事物的本質特徵的時候,一定要特別注意:相同、相似的現象可能反映不同的本質,不同的現象也可能反映相同的本質。再如,1997年聯考大作文,要求把試題提供的兩則材料結合起來思考,聯繫實際展開議論。第一則材料講的是大多數青少年最讚賞“助人為樂”的品格,第二則材料講的是不少人碰到別人有麻煩時會“悄悄走開”。粗看起來,這兩則材料反映的現象截然相反,然而,透過現象作仔細的分析,我們就會發現,這兩種不同現象的本質恰恰是相同的:那就是自私心理在作怪,不少人總是希望別人幫助自己,而當別人有困難時卻不肯伸出援助之手。

3.把握一些“理論武器”。事物的現象是錯綜複雜的,往往真假交織,魚龍混雜,不易分辨,同時事物的本質往往也有個逐步暴露、逐漸展開的過程,因而,對事物本質的認識並非易事。這就要求我們平時多積累,政治課本里的一些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要注意吸收消化,其他一些理論書籍和文章里的精彩論析,也得時時留意。這樣,帶一點“理論武器”走進考場,根據需要,適當地、妥帖地加以運用,往往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4.文體不同,把握本質的方法不同。記敘文是以敘述描寫為主要表現方法的,在文章中一般是通過議論與抒情來體現“透過現象深入本質”。記敘中的議論和抒情,雖然篇幅一般都比較短,但在體現“透過現象深入本質”上有其獨特的作用。比如通過它可以深化敘事的內容,可以在篇末出現,也可以在文章中或是開頭出現。通過它還可以讓情感得以升華,無論是飽含哲理的抒情還是與抒情相結合的議論,還是賦予議論以形象化、情感化的色彩,這些都能透過所敘內容揭示這些內容的本質意義。議論文中議論本身就必須“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才能“深刻透徹”。因此具體要求為:議論文要有深刻的哲理性,它是訴諸理性的,議論文不僅要有正確、科學的理,而且這個理還要儘量講得深入、切實,能真正揭示事物的本質;還要有周密的論辯性,理應是正確的、科學的,但理不能自明,不能自現,要明理、闡理和揚理,就要論辯、闡發和證明,讀者通過作者周密地論辯,道理的深度、廣度和力度才能被發掘出來,才能夠體現“透過現象深入本質”;還要有強烈的說服力,這是“透過現象深入本質”的本質目標,以理取勝,以理服人,循循善誘,讓讀者真正能夠接受作者所揭示的“本質”。

說到底,事物“本質”的核心是“人心”,即人們的思想根源。任何不良的社會現象,追來追去,最後—定能追到“私心”上;任何好的社會現象,追來追去,一定能追趕到“公心”上。比如環境問題,似乎是與“私心”沒什麼聯繫,是人類的共性的問題,如果刨根問底地問幾個“為什麼”,就會發現問題的根源。草原為什麼會衰退?是因為過度放牧?人們為什麼要過度放牧?是為為了滿足人們對牛奶、牛皮、羊毛越來越大的需求,是為了多賺錢。所以問題的關鍵,在於人們越來越大的貪慾。由此推想,所有破壞環境的行為,都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各種貪婪的欲望。所以,每個人對環境的破壞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人類把本屬於這個地球所有生命的環境當成了只供自己消費的資源。如果能分析到這一點,就是找到了問題的本質,文章就很深刻了。

【例文解析】

話題:誠信(XX年全國聯考作文題)

似曾相識燕歸來

正如現代人越來越遠離了泥土的芳香森林的清爽,而在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城市匆匆穿行一樣,人們也似乎越來越遠離了誠信。

不說大街上豎著的將產品吹得天花亂墜的廣告牌,也不說報紙上為博人一笑而恣意編造的花邊新聞,就看看我們自己,戴著虛偽的面具,企圖讓自己像一條滑溜的魚游弋於這個花花世界。為了金錢,可以拋棄誠信,於是“無奸不商”;為了榮譽,可以拋棄誠信,於是“賣友求榮”……誠信,難道真的那么不值錢嗎?誠信之花在漸漸枯萎,似乎不久就要“無可奈何花落去”了。

然而丟棄誠信,就真的能得到我們想要的嗎?當我們丟棄了誠信而贏來金錢,我們發現這些金錢賺來了一次再賺不來第二次,沒有信譽的商人永遠無法在市場上立足;當我們丟棄了誠信而贏來了榮譽,我們會發現這些榮譽單薄得不堪一擊,還時時刺痛著我們的心靈;在虛偽的心靈的輻射下,再美的容顏也會憔悴、枯萎。沒有了誠信,我們似乎能夠得到一點,但其實呢?我們失去的更多!

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呼喚誠信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懂得誠信了。誠信是一種責任,就如當年的孔子懷著一顆誠心周遊列國希望“入世”,那是一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責任;誠信是一種理解,是真心地面對面時緊握的兩手,是風中雨中兩人共撐的一把傘……誠信永遠是最好的交際手段。

誠信漸漸地又回到了我們的身邊,就如同越來越多的現代人離開鋼筋水泥大廈,重回自然的懷抱,去嗅一嗅泥土的芬芳,望一望天空的清朗,感受一下流水的涼爽,並拈起自己曾丟棄過的落花:“喔,它曾經那么美麗!”

於是我們驚喜地發現,身邊處處都有了誠信:商場對自己的承諾樣樣都認真地履行,報紙通過輿論實事求是地解決老百姓的問題。而我們,也摘下虛偽的面具——面具做得再漂亮也還是害怕面對誠信的鏡子。丟棄了誠信,我們失去的太多,現在要重新找回來。伴隨誠信回來的,有溫馨的關愛,有甜蜜的希望,有純真的友誼……匯成一條愛的清泉,流淌到曾經冷漠的世間,流淌到每個人的心裡,激起一道道暖暖的漣漪……

誠信,又回來了……不再是“無可奈何花落去”,而是“似曾相識燕歸來”。燕子,希望你不再離去,就留在這個溫暖如春的世界!

解析:本文從負面現象“入”,從正面現象“出”,在現象的比照中現出要表達的“本質”,那就是“誠信”的“燕子”飛去又飛回對社會、對每個人的影響。也就在對於現象的描述中,寄寓了自己的感慨和議論,而正反對照的結構雖然簡單,卻便於展開思索,並使文章的觀點表達得更加鮮明、突出。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對現象的勾勒頗為準確,且富有感受,濃於情意,增添了文章的魅力。

【請你試試】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名利是場,名利是網,幾多較量,幾多迷茫。名利是帆,名利是牆,幾多奮鬥,幾多沮喪。一個古老的哲理,一個常新的命題,世上沒有不聞名利的超人,只有善待名利的智者。假如人人都清心寡欲,那將是怎樣一個世界?假如人人都利慾薰心,那又將是怎樣一種情景?

請就“善待名利”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注意]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不少於800字,不得抄襲。

提示:話題材料以一段提示語,簡潔而辯證地揭示了怎樣看待名利的問題。我們若選寫議論文,也應運用辯證的眼光,一分為二、恰如其分地展開剖析,不能片面化、絕對化。當然,本題要寫出新意與個性,還可在文體與寫法上多動腦筋。比如,大膽想像,虛構一個“名利”飛上天空,到上帝跟前“喊冤”的故事。又如,將“名利”虛擬成被告,寫一場“心靈的審判”的故事,都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二、話題作文之揭示事物內在的因果關係

【能力解說】“原因”是造成某種結果或引起另一事件發生的條件。“原因”可以進一步細分為內因和外因,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等等。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聯繫的,事物間的因果聯繫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一種現象都不可能平白無故地產生,也不可能不產生一定的結果。因果關係是複雜多樣的,大致有這么幾種:一因多果、一因一果、同因異果、多因一果、異因同果。

【策略解讀】

“揭示事物內在的因果關係”,就是要求行文中能運用辯證思維,用全面的、聯繫的、發展的觀點去分析問題,考察事物之間普遍的、必然的聯繫,從而由此及彼,追根溯源,找到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其解決方法。

①追因問果,追本溯源。要善於“以問引論”,將思路不斷拓深。追因問果,追本溯源的因果推論,是引導思路不斷向縱深發展,引導說理不斷深入的主要方法。作者在論述中,要善於提出“為什麼”,以此引入深層次分析。因果論證是就論證而言,它表現在外部方法上;“以問引論”是就思路而言,它表現在內部邏輯關係上。

例:幸福不是金錢買來的。馬克思是幸福者,但他的—生大多是在貧困中度過的。蘇州青年杜芸芸得到養母的十萬元遺產,她把錢全部捐獻給國家,卻將幸福留在自己身邊。所以,幸福不裝在錢袋裡,幸福屬於那些創造新生活,為人民為祖國奮發努力的人。

例後推因的基本公式是“所以”“因此”“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原來……”等等。

②運用反推,假設論證。反面假設是假定在不利條件下會產生負面結果,從而論述正麵條件和結果的必要和正確。

例一:科學事業上的偉大成就,無不是經過艱苦努力,目標專一而取得的。居里夫人在研究鐳的過程中,要在上百噸的廢鈾瀝青礦石中提煉一點點鐳。這是—項極其艱苦的勞動。中途,居里曾動搖過,然而,居里夫人卻堅定地鼓勵他幹下去,終於取得了成功。試想,如果他們沒有持之以恆的決心,沒有目標專一的毅力,鐳的發現不知要推遲到什麼時候。

例二:人要有自知之明。三國時蜀漢的馬謖,自以為熟讀兵書戰策,天下無敵,不聽別人勸告,死搬書本知識,將軍隊駐紮在山上。結果被敵軍切斷水源,蜀軍大敗,街亭失守,馬謖本人也因此而犯罪被殺。假如他能有一點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沒有什麼實戰經驗,聽聽別人的正確意見,何至於落得如此下場呢?

例一屬正例反設,例二屬反例正設。例後假設的基本公式是“假設”“如果”之類。

要“揭示事物內在的因果關係”,就必須抓準主要原因,包括區分必然聯繫和偶然聯繫的不同。比如學生語文科目的語言表達題被扣分了,就他而言這隻有一個可能。而總結某次考試的教訓時,內容就會很豐富,這是因為造成考試失誤的原因有很多。有考試心態問題,還有知識積累問題,有平時訓練問題,還有臨場發揮問題,甚至還有生理問題,等等。而以上這些原因又不是簡單地並列在一起的,是有他們自己的特定的規律的。我們就談“平時訓練不好”對考試成績的影響吧,首先是目標不明確,因為目標不明確導致訓練沒有規律,因為訓練沒有規律導致訓練效率低下,因為效率低下所以訓練落實率更低,環環相扣,最終在考試成績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根據事物普遍聯繫的觀點,原因和結果的區別是相對的,在一定的條件下還會發生轉變。也就是說,某種現象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原因,而在另一種條件下又會是結果。因為事物的發展是環環相扣的,一個引起另一個,另一個再引起另外一個。某一個都有可能是原因也有可能是結果。1986年全國聯考作文題《樹木?森林?氣候》,仔細分析,會發現“樹木”、“森林”和“氣候”之間就是比較複雜的。氣候是通過森林來調節的,而森林又是由一棵棵樹木組成的。同時,氣候又反過來影響森林的生長狀況,影響樹木的生長。這樣,“樹木”、“森林”和“氣候”三者之間就不是簡單的因果關係了。唯一的辦法就是辨證地看問題,這樣才能夠全面地準確地揭示事物間的因果聯繫。

【例文解析】

話題:答案是豐富多彩的

因為多彩,所以美麗

光是七色的,虹是多彩的,我們擁有一個美麗的世界。你有你的珍愛,我有我的鐘情,“藍藍的天上白雲飄”與“黑雲翻墨未遮山”,都可以叫做美麗,我們的世界正是因為多彩所以美麗。

什麼花最美麗?陶淵明愛菊,因其隱逸;周敦頤說出污泥而不染,非蓮莫屬;宗璞則在春的花園中獨賞平凡的二月蘭……而我認為百花爭艷,方是最美。菊的傲然,蓮的高潔,梅的堅毅……各具特色,異彩紛呈,共同構成了這美麗的百花園。單調的重複不是永恆的美,如同一枝夕陽下微微垂著的紫羅蘭,固然高貴優雅,但比起晨風中漫山遍野奼紫嫣紅的野花,則顯得拘謹,缺乏生氣。多彩象徵著活力,美麗需要生命的鮮活與蓬勃,因此多彩才是美麗的。

一個樹上掉下來的蟲蛀果,牛頓看出萬有引力,羅丹會說這是殘缺的美,而阿基米德也許會高呼:“可以用它選定撬起地球的支點!”一個蘋果,多彩的答案。多彩的答案,多彩的思維共同編織出絢麗奪目的科學繁榮。我們需要多彩,因為多彩帶來美麗。

一萬匹馬,發出同一種聲音,雖然壯美,但也將是最可怕的,最可悲的。世界萬物本是豐富多彩的,你我只是其中一粒微小的沙粒,但只要睜開眼睛,說出你看到的真實世界,便是折射了世間一道美麗的光線。不必過於在意別人,不必害怕與眾不同,勇敢地做第一萬零一匹馬,你就將為這世界添一種色彩,增一分美麗。如果每個人都能繪出屬於自己的顏色,必會閃爍出萬縷光輝,我們的世界才將真正成為一個美麗的世界。因為多彩構成美麗。

不管多彩是否紛亂,世間已有太多的生命在重複著同樣的軌跡,黯淡了自身存在的意義。誰說花朵不能沒有土壤?無土栽培的花兒開得更加艷麗。誰說生命不能沒有陽光?漆黑的海溝深處仍有生物在游弋。同樣的“重要”包含著太多的答案,因為這世界原本就是多姿多彩的。呵護屬於自己的色彩,便是為世間添了一分美麗。因為你我的多彩,才有世界的燦爛。因為多彩,所以美麗。

解析:XX年的聯考作文是寬泛的“話題作文”,於是,不少考生在寫作時便順手接過“話題”,舉幾個常見的例子,簡單地詮釋一下“話題”,就算完成了作文。這樣的文章切題是切題,但談不上深刻。而本文的作者沒有滿足於現象羅列,平面鋪敘,而是在更深的層次上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因為多彩所以美麗。”在這裡,作者將“多彩”作因,“美麗”為果,從“因為多彩才是美麗的”“因為多彩帶來美麗”“因為多彩構成美麗”三個方面展開論證,這就在原“話題”的基礎上把認識大大地推進了一步,在向“深刻透徹”邁進了。

【請你試試】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在英國南部的一所學校里,有一位老師調任一個差班的班主任,這些孩子都很調皮,愛搗蛋。老師第一堂課,就跟他們玩,玩得天昏地暗。下課了,老師對他們說:“孩子們,你們要是把學習成績搞上去,我去吻校外放牧場裡的一頭豬。”

這些調皮的孩子問:“老師,這是真的嗎?”老師說:“而且我要吻的是一頭你們認為最大的母豬。”孩子們都希望老師去吻一頭豬。從那天起,他們課堂紀律變好了,學習積極性很高,即使有貪玩的,別的孩子也會提醒:“難道你不希望看到老師去吻那頭大豬嗎?”

半年後,孩子們的學習成績有了很大進步。聖誕節的前夜,孩子們對老師說:“老師,你可以去吻那頭豬了嗎?”老師說:“當然可以。”於是,老師帶著這群孩子穿過公路,來到放牧場。孩子們在豬圈裡找到一隻特大特肥的豬。老師走近那頭大豬,輕輕地吻了它。孩子們在豬圈外笑得前仰後合,手舞足蹈。

要求:撇開這個老師的教育方法不談,僅就其說到做到就讓人為之注目。請就“諾言”為話題寫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不少於800字,不得抄襲。

提示:可以以“諾言”為背景展開想像寫一個故事,通過這個故事來顯現自己的觀點;也可以從材料中提煉出一個觀點,如說到就須做到,然後加以論證。寫故事應能以點帶面.即以一滴水折射出太陽的光輝;論證應聯繫現實生活,儘量往深層次開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