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的破冰之旅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所以作文教學不僅僅關係到一個考生的語文成績,更關係到一個社會人的語文素養。可是回首我們多年的作文教學,雖然豐富多彩、自成體系,可是也發現教學中許多無效現象和難解之謎,看到教學海洋上“冰山林立”。其實作文教學並不複雜,無非是多讀、多積、多思、多練,可是我們以聯考的名義,教給學生太多的技巧、模式,使我們的作文教學走進了“冰雪之川”。讓我們窺“冰山一角”,尋作文教學的“破冰之法”,開創作文教學新局面。顯作文教學冰山一角一、重積累,輕表達。學生寫作時往往感覺材料枯竭,難為無米之炊。因此,大多數教師都非常重視學生寫作素材的積累工作。有時教師功利心太重,總結出近幾年聯考作文的高分規則,比如大多要求學生在考試中寫議論文,而且對模式進行要求,比如開頭要有一段漂亮的話,一般用排比和比喻的手法;分論點排列要整齊,例證要新鮮;首尾和行文重要多點題……而且語言要整散結合,材料要廣博、要顯示身後的文化底蘊等。學生在積累上花費了相當多的時間,甚至有的學生一學期積累了厚厚兩本。由於過分地強調學生對素材的積累,很多學生在寫作中迷失了自我,變身成古人、名人,只是堆砌素材,而且更多的表現為對素材的演繹,根本不是自己性靈的袒露。而且因為囿於聯考作文的規定,學生寫作時縮手縮腳,生怕寫出自己的獨特理解之後被視為另類。於是,大多數學生都追求四平八穩式的作文模式,包括觀點的表達、結構的安排和語言的錘鍊,都呈現出嚴格的範式,而許多教師也將此作文訓練的寶典加以落實。學生在這樣的模式化訓練中怎能寫出自己的獨特個性呢?在考試時,不少學生仍然不知所措,抓耳撓腮,不知寫什麼。其實,正是由於有了大量積累而缺乏質的表達的訓練,積累的內容在學生的本子上才一直處於靜態,不能成為學生寫作素材的源頭活水,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散和思想的深度。二、重數量,輕講評。曾經有這樣的說法:言為心聲,作文是寫出來的,不是講出來的。因此,在教學中一味的強調練習數量,並不十分重視講評工作。為了達到訓練的量,甚至提出“每天小片斷,兩周大作文”的要求,學生對此苦不堪言。而每次寫作練習後,由於作文批改的工作量很大,面對作文大山,教師批改時一般不做深層的分析,往往草草了事,沒時間詳批細改,評語籠統空泛、千篇一律,甚至有的只是模擬聯考打一個分數。講評時,利用幾分鐘的時間無關痛癢地說一下總體情況,比如每次作文講評都是從審題立意、謀篇布局、語言表達等方面整體講評一下,然後再印發一些優秀習作,讓學生口誦心惟,缺少針對本次習作存在的問題進行的專題講評。長此以往,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寫作時也應付了事,作文教學的效度和信度不言而喻。行作文教學破冰之法一、凸顯個性,呼喚思想。《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中明確指出:“學會多角度的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這一要求正突出了個性化和獨特性的寫作導向。而從近幾年的山東聯考作文試題來看,“時間不會讓記憶風化”“仰望星空”“春來草自青”等很多題目也都注重引導考生關注社會、表達自我,引發考生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深層思考;讓考生在自然、社會、人生與文化中游弋,在科學與發展中探索,在社會與人生中尋覓。這種導向的變化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所以,在複習訓練中,再也不能讓學生憑藉幾個名人來打造空洞無物的文章,而應扎紮實實的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鼓勵其獨立思考,表達真知灼見,積累生活的智慧,力爭使他們寫出深刻而富有靈性的文章。事實上,我們的閱讀積累,不能僅是為了滿足於找幾個名人的實例,為寫作補充一些素材,而必須將素材性靈化。夏丐尊先生說:“我們為要使消化不良的有消化力,非叫他們咀嚼少量的食物不可。叫學生作小品文,就是叫學生咀嚼玩味生活的片斷。”確實如此,只有將自己有所震撼,閱讀主體的心靈世界才會更加豐富,寫作的敏感度才會提高。也就是說,要讓素材真正浸潤著閱讀者的情思,這樣的素材才能真正成為寫作的源泉;否則就是一潭死水,缺乏生機。因此,我在指導學生做摘抄筆記的時候,並不滿足於讓學生照抄優美段落,而是將筆記本2:1劃分,左邊摘抄好的句子、段落、文章,並且細心琢磨,在右邊寫下自己對意蘊深刻的語句的感想體悟或者另選人或事物對優美段落進行仿寫。每周挑選優秀文章及感悟、仿寫進行張貼或課堂交流朗讀或背誦比賽。通過這種方式,將閱讀和寫作完美結合,使優美而富有意蘊的文字真正進入學生的寫作素材,到寫作時才會真正為自己所用,不至於出現事例與觀點不一致的現象。二、分層指導,分類講評。在教學中,作文應該分層指導。對於不會寫的同學,八股文是必要的。教給他們一些要領,行文思路(並列式、對照式、總分式)、基本的邏輯思維(是什麼、為什麼、怎么辦),起碼能寫成一篇觀點明確、思路清晰的符合要求的文章。程度中等的同學,文章往往平平淡淡,可以幫助他們在某一部分精雕細琢,如開頭、結尾、藝術手法的運用,使文章整體提高一個檔次。有功底力寫好文章的同學,稍微關注考場作文的規則,引導他們在思想深度、新穎獨特方面上下功夫。由於作文表達思想,張揚個性,教師如果在作文講評時還是採用大範圍的講評,效果往往不太理想。主要原因在於:學生經過中學幾年的作文訓練,作文可能出現了一個瓶頸,很難有新的突破,而且作文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思維模式,也很難超越。在教學中,嘗試進行分類講評。具體操作程式是:每次批改時,先將作文將一定的標準歸類。如先按問題歸類,再按題材歸類,然後按出現的問題歸類。這樣逐步分類後,全班的作文就會被分為幾組,然後再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講評,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