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與創新兼顧,選拔與導向並重——2024年河北中考語文試卷評析

XX年我省中考語文試卷,依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全面反映《課程標準》規定的學習目標要求;貫徹落實《河北省XX年中考文化課學科說明》的精神,著重考查學生的語言積累,考查學生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獲得新知識的能力。這份試卷具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試做簡要分析。

一、具有河北地方文化特色

《課程標準》指出:“自然風光、文物古蹟、風俗民情,國內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也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今年試卷第6題要求學生為一則新聞擬標題。材料取自XX年4月22日《河北日報》,原題為《“文化國門•河北華章”活動啟帷》。“文化國門•河北華章”大型文化展示活動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文化部、民航總局和省政府指導,旨在藉助首都國際機場這一平台,通過一系列的動態展示、文化體驗和靜態展示活動,展示新中國成立60年來河北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示河北歷史悠久、內容豐富的特色文化,通過文化國門活動讓世界進一步了解河北和中國文化。選取這則新聞材料,一方面開發利用了學生身邊的課程資源,加強了語文與生活的聯繫,考查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另一方面使考生了解了河北文化的豐富多彩,也使今年的中考語文試卷凸顯了濃郁的河北地方文化特色。

《課程標準》要求“繼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感情”。XX年我省中考語文試卷在這方面得到了具體體現。說明文閱讀材料介紹的是出土於我省保定滿城漢墓的國家一級文物——“長信宮”燈。長久以來,“長信宮”燈因其獨一無二的造型、精美絕倫的製作工藝和奇特巧妙的藝術構思被視為我國傳統工藝美術中的巔峰之作,堪稱“中華第一燈”。國家郵電部和郵政總局曾先後兩次發行以“長信宮”燈為圖案的郵票,“長信宮”燈還多次作為文化使者到國外展出。“長信宮”燈是河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河北人民的驕傲。選取《“長信宮”燈》作為說明文閱讀材料,對於提高我省公眾的文化認同感、對於宣傳河北文化意義重大。考生在答題過程中,將會感受到河北歷史的悠久、文化的豐厚,會情不自禁地湧起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二、閱讀材料文質兼美

一份語文試卷質量的高低與選文質量的優劣有很重要的關係。今年河北中考語文試卷的閱讀材料非常厚重,可謂文質兼美。

文言文閱讀選取了兩篇材料,一篇是北宋哲學家周敦頤的《愛蓮說》,另一篇是南朝梁文學家吳均的《與朱元思書》。這兩篇文章都是千古傳誦的名篇,具有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說明文閱讀材料選取的是社科文《“長信宮”燈》。這篇文章不但條理非常清晰、語言簡練通暢,而且文化含量豐富,具有濃郁的河北地方文化特色。為了便於考生理解說明的內容,試卷上還配置了精美的實物圖片,文字與圖片相映成趣。這在以往的說明文閱讀試卷中是不多見的。

議論文閱讀材料——《讀書雜談》出自《魯迅全集》第三卷中的《而已集》。此文是魯迅於1927年7月16日在廣州知用中學對中學生的一次演講,也是一篇關於讀書的議論文。這篇演講稿,觀點鮮明、思路清晰、結構謹嚴、通俗易懂、耐人尋味。此文內容貼近中學生生活實際,閱讀這樣的文章會對考生的讀書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

記敘文閱讀材料是一篇記敘性的散文精品。全文篇幅短小,僅有八百多字。作者從曇花歷經三年終於怒放的過程中得出了“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堅持,鍥而不捨,就能開花結果”的人生感悟,獲得了有益的啟示。這篇文章將景物、情感、哲理三者有機結合起來,不失為一篇美文。

三、強化對教學的導向功能

《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查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今年的語文試題導向明確,積極引導我省語文教學加強基礎、培養能力、注重思維過程,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今年的語文試卷覆蓋面廣,《課程標準》要求的學習內容幾乎都有涉及。提示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全面落實課程標準的各項要求,不可偏廢。

今年的一些考試內容觸及了教學的盲點。如第4題修改病句的考查,首次引入對關聯詞語搭配不當的考查。這就使語言運用的考查範圍擴大到了複句的範疇,將語法教學的觸角引導到更加廣闊的領域。如第7題,首次將解釋文言虛詞的含義列入考查範圍,稱得上是歷史性的突破,這對加強文言虛詞教學會產生積極的影響。此外,文言文閱讀材料選取了兩篇課文(一篇是課標推薦背誦篇目,另一篇是非推薦背誦篇目),擴大了考查的範圍,可以有效避免猜題押寶,這個導向無疑是良好的。再如記敘文閱讀中第21題“選文第⑧段和連結材料運用的表達方式有什麼不同?”考查了議論、抒情與說明這些表達方式的區分,彌補了我省以往對這方面內容考查的空白。

今年的一些試題,還會將教學進一步引向深入。如第5題為名著閱讀題,採用“為給出的對聯擬寫下聯”的形式,考查了考生對原著的閱讀以及理解、概括的能力。《課程標準》要求“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而且推薦了閱讀的書目。可是在實際教學中卻遠遠沒有落實到位,今年的這道試題無疑將對加強名著閱讀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又如第14題“選文②③④段的位置能否調換?”這其實是對說明中邏輯順序的考查,需要考生通讀這三段文字,概括每段的說明內容,然後再思考它們位置能否互換及原因,這就需要深入思考,增加了思維含量。這對今後深層的閱讀教學也有積極的引領作用。

今年的試題,還注重語言賞析能力,突出語文因素的考查。《課程標準》要求:“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如第16題:“第②段文字中加著重號的‘大概’能否刪去?請說出理由。”通過考查一個表推測的詞語,使考生認識到議論文語言嚴密的特點,彌補了我省中考語文的空白。如第20題是對“只見嫩綠的花苞低首含羞,微啟小口”這個句子表達效果的考查,考生首先要判斷這個句子運用的修辭手法,再體會它在具體語境中的表達作用。這是對語言因素的理解能力、鑑賞評價能力的綜合考查。

四、精心創設亮點試題

“穩中求變,變中求進”是中考命題的重要原則。我省歷年的中考語文試卷,都會出現一些富有創意的試題,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今年也不例外,試卷中不少可圈可點的亮點題目,體現了命題人的匠心。

今年的試題,出現了一些富有創意的題目。如第3題是一道字形辨析題,採用選擇題的考查形式,將錯別字放在具有時代感的具體的語境中讓考生去辨識,更加新穎實用。這也符合《課程標準》中“評價識字要考查學生認清字形……在具體語言環境中運用漢字的能力……”的要求。如第5題:

選取《西遊記》《水滸》《童年》《名人傳》《魯濱遜漂流記》這五部名著中的人物和相關內容,為給出的上聯擬寫下聯。

上聯:貝多芬嘔心瀝血譜名曲

下聯:

對聯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瑰寶。擬寫下聯是一種高級的仿寫,富有較高的思維含量。以對聯的形式考查名著閱讀,力圖摒除“淺閱讀”、“偽閱讀”的傾向,是一道全新的試題,既有綜合性又有創新性。再如第19題“在下面方框內,填寫表明作者心情隨曇花的生長而發生變化的詞語。”此題以填空題的形式考查考生整體感知文本的能力。需要考生深入文本,“體會作者在文章中所表現的態度、觀點、情感”,理清文本思路,在把握行文脈絡的基礎上提取關鍵信息。

今年的試題,打通了課內外的聯繫,彰顯遷移能力的考查。如第11題:

荀子在《勸學》中說“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與之俱黑”,而周敦頤在《愛蓮說》中則說蓮“出淤泥而不染”。就“環境與人的關係”說出以上兩種現象各自蘊含的觀點。

此題在保持去年風格的基礎上又有所創新,將文言文課內外閱讀巧妙結合起來,同時又考查了考生抽象的思辨能力。荀子的話,比喻環境對人的影響極大,而周敦頤的話,是說人可以不受環境的影響。這樣,從“環境與人的關係”這一話題出發巧妙設題,考查了考生“根據占有的課內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設或觀點”的能力。又如第18題“結合選文內容,請你說說對目前中學生閱讀現狀的認識。”此題是一道開放性試題,由文本拓展至學生學習實際。既考查了考生對作品內容、作者思想的理解,又考查了考生對現實情況的認知能力。將文本意圖、作者意圖、讀者意圖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需要考生進行個性化閱讀、體驗式閱讀、創造性閱讀,符合《課程標準》中提倡的“對話”理念。再如第21題考查閱讀材料與連結材料的比較閱讀。此題的連結材料是關於“曇花”的說明性文字,在語言表述、行文風格上與文本截然不同,通過比較可以發現二者運用的“表達方式”的不同。在閱讀材料中加入連結材料,擴大了閱讀的容量,拓展了思維的空間,這種命題方式在我省中考中尚屬首次。

五、作文試題匠心獨具

今年的作文試題是: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牆,是大家熟知的事物。生活中有物質的牆,如土牆、磚牆、人牆、籬笆牆、玻璃幕牆,花牆、城牆、防火牆、影壁牆等。也有精神的牆。如溝通的障礙、法規的限制、做人的原則、道德的底線等。築一堵牆,可以多一分約束與安全;拆一堵牆,可以少一分封閉與隔膜。

請以“說牆”或“牆的故事”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題目自選;②文體自定;③有真情實感,力求有創意,不得套寫抄襲;④不少於600字(寫成詩歌不少於20行);⑤文章中不要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這道作文題新穎別致、富於創新。它將命題作文的限制、選題作文的靈活和話題作文的開放有機結合起來,可以說,這是我省中考作文命題形式上的一個進步。

《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今年的作文試題寫作素材寬泛,圍繞“牆”這個話題,可以寫物質的“牆”,也可以寫精神的牆。寫作時,可以從牆的質地材料角度入手,可以從牆的外形特點入手,可以從牆的功能作用角度入手,還可以從人們對牆的認識角度入手……考生人人有話可說,有利於考生寫出有真情實感的文章。此外,寫作內容宜深宜淺,可以真實反映考生的思想認識水平,甄別考生的思維質量和寫作水平。

《河北省XX年中考文化課學科說明》要求:“寫作不設審題障礙,淡化文體要求,鼓勵學生有創意的表達。”今年我省中考作文試題符合這個要求,是很受師生歡迎的試題。試題的提示文字,降低了審題立意的難度,開闊了考生的寫作思路,便於學生很快地進入構思過程,把握寫作主題,寫出有真情實感,有創意的,主題深刻的文章。今年的作文試題真正實現了淡化文體的寫作要求,考生人人都有自由揮灑的空間。兩個作文題目,考生可以自由選擇。這個題目可以從牆的質地、類別、形狀、功用等內容出發寫成說明文,可以從牆的某一角度引發議論寫成議論文,還可以從一個與牆相關的故事寫成記敘文。總之,XX年我省的作文試題又躍上一個新的台階,相信將會湧現出一篇篇優秀的考場作文。

綜上所述,我省XX年中考語文試卷命題思路清晰、選拔與導向功能並重、知識與能力覆蓋面廣、命題材料精當、題乾設計科學規範,繼承中有發展、平實中有創新,是一份比較理想的語文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