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語文最新預測

研究XX年高考語文命題走向,不能忽視以下三個背景:

一是《考試大綱》及各單獨命卷省市《考試說明》的變化。《考試大綱》(《考試說明》)是命題的依據,《考綱》的變化之處將一一落實在高考試卷之中。今年現行版的《考試大綱》保持了一貫的穩定,沒有變化。

二是實施新課程高考的省市在逐年增加:XX年的山東、廣東、海南、寧夏四省區,XX年增加了江蘇,XX年天津、安徽、福建、浙江、遼寧加入新課程高考,XX年則又有北京、湖南、陝西、吉林、黑龍江實施新課程高考。新課程高考代表著高考的改革方向,必將對其它命題省市卷產生影響。

三是認真研究近兩年,特別是XX年的高考試題。

全國卷及其它單獨命題省市卷——關鍵字:“穩定”。

由於考試中心將命題的重點放在對新課程高考的研究上,加上“現行高考命題方式將逐步被新課程高考取代”,“穩定”就成了XX年高考語文命題的關鍵字。

試卷結構穩定,從題目數量到分值都不會有變化。

1.語言基礎知識及運用:考點輪換制;突出字音,成語和辨析語病題仍將保留,這是全國卷及單獨命題省市卷的共識,在句子中考查字音字形是其出新的地方;標點符號題應適當關注。

語運題的題料選擇,仍緊扣社會熱點和校園生活,同時,注重與教材的勾連;在一道試題中儘量覆蓋多的考查點。

2.現代文閱讀。現代文小閱讀的選材以社科文為主。社科類文章(論述類文章)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內容、課時與地位,是科技說明文無法相比的,高考選材以社科類文章(論述類文章)為主,就與高中語文教學實際相一致,也與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相呼應。因此,XX年高考一般科學類文章的選材,將一以貫之地突出當社科類文章的地位,自然科學類文章正逐步淡出命題人的視野。

文學作品閱讀的材料將是名家的非名篇,散文仍將是首選。現代散文語言毛病少,底蘊深厚,文情並茂,內涵豐富,具有很高的文學、文化品位。這些散文大多是文化散文和哲理散文,有著典範的語言和深厚的藝術功底,能起到良好的導向功能。

變化之處將是選文主題或體裁的變化。多年以寫人敘事類或者狀物抒情類散文為主的卷別,應該關注議論隨筆類。值得一提的是,明年將實施新課程高考的省市,如湖南卷,文學作品閱讀的選材將會出現兩種不同的的方向,一是平穩過渡,和XX年的選材相比,並無變化。一是變在先,做鋪墊。如,浙江省今年實施新課程高考,其XX年文學作品選取的是一篇外國小說,大為今年高考的選材作鋪墊之意。

3.文言文的選材。全國卷的文言文還將是人物傳記,這可能是出於覆蓋不同教育水平的省份的考慮。湖南、湖北和重慶卷則偏重敘事性的文言散文。古詩詞的選材還是以名家的非名篇為主,對比閱讀值得關注。

4.關於作文。

一是命題形式以新材料作文和標題作文為主。全國卷已連續3年以新材料作文為考查形式。新材料作文因照顧面廣,適用不同地區,不同層次的考生而備受命題人的青睞。其次要關註標題作文,含比喻義和中性詞的標題作文。

二是限制性呈加大趨勢。為扭轉作文考試多年來賦分極重而效度、信度和區分度並不與其相稱甚至有一定反差的現象,近2年不少卷別加強了限制的力度,如湖南卷的限制文體,江西卷指定文體,山東卷提高審題的難度,等等。

三是命題形式的變化。多年堅持一種命題方式的卷別,如全國卷,將嘗試不同的命題形式;有的試卷還將出現選題作文的形式。

特別提示:認真研讀5月10日以後的全國各地級市以上規模的考試卷,並對其中的閱讀文本(科學類、文學類、文言文)的作文加以歸類,篩選,剔除“百度”中可以搜尋得到的。因為每年的高考試卷中都存在與某地市卷選文“撞車”的現象。

XX年高考語文預測(江西專版)

研究XX年江西省高考語文命題走向,不能忽視以下兩個背景:

一是經過四年的實踐探索,江西省語文學科的自主命題逐漸形成了較為清晰的思路和鮮明的地方特色:“回歸語文能力本位,回歸語文教材,導向讀書,豐富人文積澱。”命題的基本思路也較為穩定:既遵循考試大綱又不拘泥於大綱,既充分考慮全省中學的教學實際又通過能力立意突顯高考的選拔功能,既注重與往年試卷的平穩銜接又力圖在內容和形式上有所創新。

二是三年之後江西將實施“新課程”高考。這兩年的過渡問題,尤其是這幾年形式的命題理念和命題特色要不要保持、能否保持,是人們所關心的。

其實,早在XX年10月,命題組曾撰文談及相關問題:“我們只要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去觀照和審視上述理念和特色,就不難發現它與新的課標與新的考綱之間在根本原則和基本理念上存在高度的一致性;同時,也不難發現新課標與新考綱為上述理念和特色全面而進一步的體現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導向讀書,豐富人文積累’的特色,就很有可能在將來的考試中得到更好的發揮。既然上述理念和特色可與未來的高考原則相符,那么,這兩年命題的穩步過渡、防止折騰也就更應當是不言而喻的事了。”

一、依綱據本,平穩平實

《考試大綱》和江西省《<考試大綱>語文科實施方案》(《考試說明》)是命題的依據,這是毋庸置疑的。

平穩平實,首先體現在命題隊伍的穩定。命題隊伍的穩定,保證了清晰的思路和鮮明的地方特色在試卷中得以實施。

平穩平實,其次是試捲風格的穩定,那就是:命題思路清晰,地方特色鮮明;試卷內容貼近教材,試題類型穩中有變;試卷從選材到設題做到反押題和“逃逸”功能強。這些特點其實是在四年的命題實踐和評價反思過程中逐漸形成和完善的,具體體現了命制試題的基本原則,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又得到教學界、研究界和社會其他方面的廣泛認同,今年應該會堅持和發揚。因此,命題者不會去拼湊華而不實的所謂新特點。

平穩平實,更具體地體現在注重從教材或《語文讀本》中選材或有直接聯繫。如,XX年的科技文閱讀《太陽風》涉及第二冊課本《神奇的雷射》,語運題的句式變換材料取自《語文讀本》中的《沙田山居》,文學作品閱讀中有一選項要求與課本《等待戈多》進行比較;XX年的標點題c項從《語文讀本》中的《被民主遺忘的角落》選材,第20題句式變換的語料選自《語文讀本》中布封的《天鵝》,保持了從教材中選料的連續性。在對字音、字形的考查方面,江西卷從XX年自主命題開始,“便有意識地注意選取書面的通用詞語,且主要是教材中使用了的。”這既是回歸教材的具體舉措,也是為了引導平時的教學。命題人強調“切不可把課本這個很重要的資源荒廢了,應當充分發揮課本作為例子的作用。”今年將保持這一做法。在貼近教材方面,XX年的舉措更為突出。名篇句子的補寫題和語言知識的字義、字形題等材料全部指向或采自教材,語言運用的標點符號題、仿句題,其語料也加大了采自教材的分量。“可見,命題貼近教材,不是拘泥於教材,不是死扣教材,而是在實踐葉聖陶先生‘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的真知灼見:教學中學會了’例題’,會解同類的題目;語文中學會了例文,也應當會來指導類似文本的閱讀與寫作。看來,回歸教材其實又是回歸能力本位。”因此,取材貼近教材、貼近中學生實際,是江西高考語文試卷一個不變的追求;前幾年如此,今年命題思路仍然不會變。

穩中有變,主要是題型的穩中有變。江西省《<考試大綱>語文科實施方案》(俗稱《考試說明》)的每一點變化將落實在試卷之中,具體怎樣落實,下文將進一步說明。

二、考試內容,穩中有變

1.第一大題和第六大題。這兩個大題構成了“語文基礎知識及運用”板塊。先看語基題:

語基題基本的命題思路將與前幾年一致,將只是對部分考點按照《補充細則》作輪換處理。對於字音、字形的考測,將延續了前幾年的命題思路,那就是堅持考綱規定的以常用字的音、形為主,並注重教材中出現的有較強表現力的書面語詞的考測。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對字形題的考查,仍將保留。因為將其併入作文的基礎等級要求(每一個錯別字扣1分,重複的不計)中,閱卷操作難,可能對作文整體的閱卷質量造成負面影響。變化之處是可能將字音字形放入一道題中考查。詞語題可能將近義詞,成語一同放入句中進行考查。語病題將保留,這是全國卷和單獨命題省、市卷的共識。標點符號題,命題人強調其重要,“標點符號的優質教學資源薈萃於課本”,但“重要的東西是否年年都考,制題方式是否需要改變,則另當別論。”此話意味深長。江西還沒有考查語句的銜接或選用題,應引起重視。

再說語運題:

透過近幾年江西卷的語運題,我們發現,連續幾年設題考查句式轉換、壓縮語段,這固然和“穩定”有關,也有鼓勵平時進行語文的單項技能訓練的成份。由於XX年刪減了1道題(3分),對於其題型、考查點及分值,都產生較大的變化。從設題技巧,選料及儘可能多地覆蓋考查點來看,一材多考,設小題來考查,不失為最佳選擇。但不管怎樣考查,強調語言運用的環境,從生活和教材中選材,便於試題的賦分和閱卷操作仍是今年語運題考查的主鏇律。

2.第三大題和第四大題。這兩個大題構成了“古詩文閱讀與鑑賞”板塊。

文言文選材將是古代散文。命題人認為,受“史傳體”命題模式影響,中學文言文閱讀教學及其複習劍走偏鋒,盯在單一文體上,忽視其他文體(詩詞鑑賞除外),把幾千年留存下來又適合中學生閱讀的多少文言華章置於不顧,這種情況已經到了非糾偏不可的程度!文言文翻譯的分值在逐年增加(XX年2題8分,XX年3題9分,XX、XX年10分),答題時應注重文意、句意、句式這3個方面。

古詩鑑賞。選材方面,連續幾年選取唐宋詩歌,又是江西籍作者,命題人強調“不是為了刻意‘製造’江西特色”。因此,今年會有變化,似在唐宋詩歌之處選材,才不至形成“命題模式”,方便押題。答題時應避免常見的堆砌套用知識、術語以及亂貼“標籤”現象。

文學常識。從減輕學生識記負擔考慮,不會考查過深過繁的內容。梳理教材中的注釋即可。命題時在範圍上會兼顧到中外作品,同時兼顧機械識記和理解性記憶。詩文默寫題,去年的賦分明顯提高了,又有意迴避了“名句”,收到良好的導向作用,今年將一如既往的保持。

3.第二大題和第五大題。這兩個大題構成現代文閱讀和鑑賞版塊。

第二大題的變化可能是選材的變化。材料從網路中選取,暗含社會熱點的社科文應引起注意。

第五大題為文學作品閱讀題。有三點值得注意:一是選材仍將是現當代散文。去年的選材不是往年那種側重文化、哲理的文章,而是正宗的敘事類散文,今年可關注議論性散文,名家的非名篇,與教材相溝連將是所選文本的主要特點。二是設題注意局部與整體賞析、思想情感和表達技巧賞析相互結合。三是可能設定既體現新課標精神又方便閱卷操作的“限制中的開放題”。

4.關於作文。

命題人曾撰文指出:高考作文直接而首要的目的與功能是檢測和區分考生的綜合寫作水平,無論什麼命題形式,都應以此為指針,其高下低劣也應以此為衡量標準。

XX年江西卷的作文題,一是加大了限制性,二是突出了新穎性。由於多角度、多方面的限制,學生只能“帶著鐐銬跳舞”,實實在在地寫臨場作文,真真實實地表現自己的寫作實力和綜合素養。這樣一來,作文考試多年來賦分極重而效度、信度和區分度並不與其相稱甚至有一定反差的現象得到一定的扭轉,對高校選拔不同層次的新生貢獻度有所提高,很好地實現了高考作文的主要目的和功能。同時,對多年來幾成頑習、積重難返的套押、宿構之類作文練習方術具有“粉碎性打擊”的效果,從而有利於平時的作文教學回歸到扎紮實實的能力訓練上來,有利於恢復正常的教風和學風。

多年來的話題作文,大家似乎形成了一種思維上的定勢或誤區,以為高考作文一定要在“寫什麼”上放得很寬,考生才能有話可說。殊不知,這正是套押宿構得以滋生、蔓延的溫床;殊不知,在“寫什麼”上收緊“瓶口”,突顯“怎么寫”的權重和分量,考生不但同樣有話可說,更能真實而自同地說,從而有效地保證作文考試的信度與效度。

我們認為,好的作文題,應該有以下幾個標準:一是題目要讓幾十萬考生同時入題,有話可說,因此要有一定的開放性。二是為防宿構、抄襲,要有適當的限制性。高考作文題目的命制就是在開放性與限制性的矛盾中尋求一個平衡。三是讓人“猜不著”,有反猜題、押題的功能。

近兩年江西卷的命題理念啟示我們,XX年江西高考作文命題將限制文體,還會在“寫什麼”上收緊“瓶口”,以突顯“怎么寫”的權重和分量。寫規範的記敘文、議論文,乃至續寫,都有可能。因此,有必要回歸到進行踏踏實實的文體訓練等寫作能力訓練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