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作文“等待”講評及例文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①《韓非子•五蠹》中有一個“守株待兔”的故事:傳說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隻兔子撞死在樹樁上,便放下手裡的農具在那裡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②遇到無法抵抗的時候,靜靜的等待機會,真是要比橫衝直撞的浪費體力有用得多啊!

——劉墉(台灣)

③春風,是冰河地等待;收穫,是秋天的等待;雨露,是大地的等待;陽光,是大海的等待。

——汪國真

以上幾段文字中都提到了“等待”。你對等待是怎么看的?“等待”引發了你那些聯想?請以“等待”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注意]1、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範圍之內。試題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中可用也可不用。2、立意自定。3、文體自選。4、題目自擬。5、不少於800字。6、不得抄襲。若經核實確為抄襲之作,則判為零分。

【模擬連結1】

人們在人生道路上不斷付出等待:國小生等待上中學,中學生等待上大學;等待集合,等待排隊,等待通知,等待早請示晚匯報,等待廢話連篇的報告結束,等待典禮開始,等待誤點的航班,等待好友的來信……等待中寄寓著希望,希望依偎著等待。

以等待為話題,展開聯想與想像,可記敘議論,可描寫抒情,可寫真人真事,也可編述故事,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

【模擬連結2】

閱讀下列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一年冬天,爸爸需要一些柴火,他找到一棵死樹,把它挖掉了。到了春天,令人驚愕的是,樹幹周圍綻放出新芽……爸爸看了看我說:“別忘了這個重要的教訓,不要在冬天砍倒一棵樹;不要在情況惡劣時,作出消極的決定;也不要在你情緒低落的時候做出你最重要的決定。等待,耐心地等待。暴風雨終會過去,春天也將會來臨。”

請自定話題,寫一篇文章。文體不限,題目自擬,自選角度,不少於800字。

【思路點撥】

話題作文以其開放性和張揚個性的特點而受到命題者和廣大師生的青睞,北京市聯考作文閱卷組組長曹陽老師曾撰文指出“以話題作文作為聯考作文命題的主要形式,可以說是聯考作文命題成熟的表現”。近三年聯考話題作文中湧現出的滿分作文和優秀習作即是最好的明證。話題作文“等待”同樣也是十分開放的,也是能寫出具有個性特徵的文章的。

從等待的主客體對象來看,可以是人與人之間的等待,可以是個體之間或群體之間的等待,也可以是個體與群體之間的相互等待。作文時我們可以寫我與父母、兄弟、姐妹之間的等待,可以寫友人之間的相互等待,可以寫戀人、夫妻之間的等待,可以寫師生之間的等待,可以寫民眾與幹部之間的等待,可以寫賢臣對明君的等待,可以寫對手乃至敵手之間的等待。同時也可以是個體或群體對某件事情的等待,事情可小可大,可以是身邊事,也可以是天下事。作文時我們可以寫等待下課,等待放假,等待中考錄取通知書,等待元旦聯歡晚會,等待聯考,等待申奧,等待入世,等待中國男足衝出亞洲走向世界,等待巴以雙方的和平,等待阿富汗戰火的平息。

從等待的時間來看,可長可短,短至幾秒,長至千年。賽場上,運動員由各就各位到發令槍響,等待的時間可謂短矣;中國入世,十五年艱辛談判,可謂征途漫漫。由嫦娥奔月到阿姆斯特朗登月,人類的歷史跨越了千年,可謂“千年等一回”。

從等待的距離來看,可以是近在咫尺,雖近在咫尺,有時卻也如隔著萬水千山,“等你等到我心痛”;可以是遠在天涯,雖遠在天涯,有時卻也可瞬息即至,等來一個意外的驚喜。

從等待者所處的環境來看,可以是順境,可以是逆境;可以是太平盛世,可以是烽火歲月。

從等待者的態度來看,可以是主動積極的,有目的的,在等待中積蓄力量,隨時準備抓住機遇,大顯身手,一鳴驚人;可以是被動消極的,盲目的,在等待中虛度韶光,磨平了稜角,挫失了銳氣,喪失了良機,最終一事無成。

從等待時的心情來看,可以是自由的,自信的,樂觀的,浪漫的,憧憬的,悠閒的,快樂的,美麗的;可以是壓抑的,猶豫的,悲觀的,無聊的,絕望的,焦急的,憂鬱的,灰色的。

從等待的結果來看,可能是香瓜,抑或是苦果;可能是笑顏,抑或是淚水;可能是團聚,抑或是分離;可能是希望,抑或是無奈;可能是榮華富貴,錦繡前程,無限良機,抑或是“水中月,鏡中花”,竹籃打水一場空。

【訓練學生選材】      

1、啟發聯想:

啟發從深處遠處想,還可以想到什麼?如:

梅斗霜雪,獨立寒枝,那是在等待春天。

雨聲瀟瀟,花木入夢,那是在等待晨曦。

孤雲出岫,一無所系,那是在等待彩虹。

江河奔騰,一瀉千里,那是在等待入海。

虎行似病,鷹立如睡,那是在等待出擊……

2、援引故事

再啟發同學們想一想,有沒有“等待”方面的故事呢?如:

a.越王勾踐忍辱負重臥薪嘗膽等待覆仇。

b.諸葛亮隱居南陽等候明主。

c.姜子牙直鉤垂釣等待納賢……

3、反例舉證:

再想一想,有沒有反面的例子,如:

a.拔苗助長

b.守株待兔

c.一位探險家看到一位老農正坐在樹樁上抽菸斗,於是他上前打招呼道:“您好,您在這兒乾什麼呢?”

這位老農答道:“有一次我正要砍樹,但就在這時風雨大作,颳倒了許多參天大樹,這省了我不少力氣。”

“您真幸運。”

“您可說對了,還有一次,暴風雨中的閃電把我準備焚燒的乾草給點著了。”

“真是奇蹟!您現在準備做什麼?”

“我正等待發生一場地震把土豆從地里翻出來。”

d.一隻蝴蝶在繭中苦苦掙扎,一個人好意找來一把剪子,替蝴蝶剪開了繭子。結果,蝴蝶輕而易舉地出來了,可是,卻身軀臃腫,翅膀乾癟,根本飛不起來……

e.兩人結伴橫過沙漠,水喝完了。其中一人中暑不能行走,剩下那個健康而又飢餓的人對同伴說:“好吧,你在這裡等著,我去找水。這把手槍交給你,裡面有5發子彈,記住:三小時後,每小時對空鳴槍一聲,槍聲會指引我找到正確的方向,與你會合。”

兩人分手,一人滿懷信心地去找水,一個人滿腹狐疑,臥在沙漠裡等待。他看錶,按時鳴槍。但他很難相信除了自己還會有人聽見槍聲,他的恐懼不斷加深,認為同伴找水失敗,中途渴死,或者找到水,卻棄他而去。

到應該擊發第五槍的時候,這人悲憤地想:這是最後一顆子彈了,同伴早已聽不見我的槍聲,等到這顆子彈用完之後,我還有什麼依靠呢?在我一息尚存時,禿鷹會啄瞎我的眼睛,那是多么痛苦,還不如早點死去。他把槍口對準自己的太陽穴,扣動了扳機。

不久,那提著滿壺清水的同伴領著一隊駱駝商旅循聲而至,他們找到的是一具屍體。

還可以有其它方面的例子,通過討論,教師讓學生明白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使用材料的方法,如從豐富生活中尋找材料,從經典範文中援引材料,從大量閱讀中抽取材料,在縱橫聯想中豐富材料,精心剪裁,運用到作文之中。

【素材積累】

(一)名言佳句警句:   

人類的一切智慧是包含在這四個字裡面的:“等待”和“希望”。——大仲馬

字典里最重要的三個詞,就是意志、工作、等待。我要在這三塊基礎上建立我成功的金字塔。

——巴斯德   

我們不能等待自然的恩賜,我們要向自然索取。 ——米丘林

耐心等待,風車從不跑去找風。——斯克利維斯

尋春須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李煜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金縷衣》

別等待明天,就在今天採摘生命的玫瑰吧! ——龍沙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乾三成功。——民諺 

桃花三月開,菊花九月開,各自等時來。——民諺 

遇到無法抵抗的時候,靜靜地等待機會,真是要比橫衝直撞地浪費體力有用得多啊!——劉墉

春風,是冰河的等待;收穫,是秋天的等待;雨露,是大地的等待;陽光,是大海的等待。

——汪國真  

(二)事例經典:   

寓言:守株待兔  

《韓非子》中有一個“守株待兔”的故事:傳說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樁上死了,他便放下手裡的農具在那裡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等待與行動

在寸草不生的沙漠裡,兩位旅客迷路了,一名是等待,另一名是行動。此時此刻,熾熱的太陽似乎要把兩人烤熟,死神正向他們張開血盆大口。兩人向東走,在絕望之際,一棵高大的蘋果樹屹立在他們面前,這棵樹正吮吸著沙漠的每一點水分,樹上掛滿了紅彤彤的蘋果,可想而知,蘋果是多么得甜,不過樹太高了,他們夠不著,於是行動馬上爬上樹,每爬到一半,就滑了下來,筋疲力盡的他,還不放棄,終於他爬上去,吃到了蘋果,而等待卻撲通一聲,坐在地上,等著蘋果落下來,行動扔了一個蘋果給他,他卻說:“用不著幫忙,你先走吧,我在這等蘋果落下來。”行動走了,而蘋果害怕被人吃了,死都停在枝頭,直到被沙化。而等待也死了,變成化石,永遠地坐在那兒——他是餓死了!

等待的下場雖然悲慘但卻不值得同情!他本來是可以不死的,只要他能採取行動。行動本來可以和等待一起走出沙漠的,可惜等待仍然執迷不悟,還要等下去。  

我們千萬不要像等待那樣等下去,應該像行動那樣採取行動,見機行事。有所作為的人之所以能夠成大氣候,主要是他們的字典里沒有“等”字,他們珍惜一分一秒,把握時機,主動出擊,他們認為聰明者利用時間,愚蠢者等待時間!

我們應學會分秒必爭,在現實社會中,機會不是常有的,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機會不待人,不要浪費所剩無幾的時間,對時間的慷慨就等於慢性自殺!我們人生太短暫,要做的事情太多,請爭分奪秒。

傳說:姜子牙釣魚

商朝有個大臣叫姜尚,又名姜子牙,他見紂王如此胡作非為,便棄官而逃,隱居在渭水之濱。這裡是諸侯姬昌的勢力範圍。姜子牙知道姬昌胸懷大志,渴求人才,就在渭水邊“釣魚”等待姬昌“上鉤”。 

姜子牙釣魚用的魚鉤是直的,上面不放魚餌,而且離開水面有三尺高。他一邊高舉釣竿,一邊自言自語:“不願活的魚兒,你要找死就自己上鉤吧!”他這種奇怪的釣魚方法,很快傳到姬昌那裡。姬昌覺得這人很古怪,就派一個士兵把他叫來。姜子牙見來人只是一個小兵,根本不理,邊釣魚邊說道:“釣,釣,釣,大魚不上鉤,小魚瞎胡鬧。”來人看到這個情景,連忙回去報告姬昌,姬昌覺得這個人一定是個非凡的人才,於是,他帶上厚禮,親自去聘請姜子牙。姜子牙終於有了施展自己才華的機會。

散文:等待  

等待,是為了更好地前進。我們盡可暢談一夜,慨嘆紅塵滾滾,聚散離合。你正可以打點自己的行囊,整理一路的悲歡,等待明天的旭日東升。上路時,你的腳步定少了幾分沉重,多了幾分從容。

等待是焦灼後的舒心,緊張後的放鬆,是長途跋涉後寧靜的避風港,是眺望生活美麗的高點。孤舟撫琴,是等待知音的出現;舉杯邀月,是等待家鄉的音訊;程門立雪,是等待師長的教誨;寒江獨釣,是等待心智的高潔……他們等待得平和恬淡,不溫不火,氤氳出一派謙謙君子的儒雅突破豁達,縈繞著整箇中華文明史。

等待是一壇醇香而濃烈的酒,醞釀著不凡;等待是一首清靈而雋永的詩,跳動著靈性。等待是一盞琉璃,只為在巧匠手中翻陳出新;等待是一柄寶劍,遇到俠士,便錚錚作響;等待是一匹駿馬,邂逅英雄,便嘶鳴不已。

生活是一條河,等待便是舒緩的河段;生活是一串項鍊,等待便是綿長而堅固的線;生活是一曲廣陵散,等待便是嬌媚而動人的臉龐。那是人性的呼喚,是最美麗的瞬間。

【寫前互動:組材】

在確定了寫作的材料與重點後,接下來要將已有的材料與認識,經過精細的思考,編織成有機的整體,要浮想聯翩,廣開思路,根據中心取捨材料,加工組織。所謂如何組材,如何安排結構,如何選用合適人稱,運用恰當順序,如何開頭、結尾、過渡照應,採取適宜表達方式,通過準確生動語言來表達,按照步驟一一讓學生髮表意見,交流互動,直至大家打腹稿與列提綱完成。

具體指導步驟:

提問:同學們想一想,一般一篇作文的結構可以按怎樣的順序安排?

通過討論,明確一篇《等待》的作文可以按總分、並列、層進、正反、主次、因果等順序去組織。主體部分也可以按下列橫向結構安排:

①等待是一種忠貞

曾經,有一位女子,因為她的丈夫離家遠行,經久未歸,就天天登山遙望,等待著丈夫的歸來。許多年過去了,丈夫終沒有回來,這位女子便在山頂化成了翹首凝望的石頭。人們把它稱為望夫石,那座山被稱作望夫山。

《莊子》里記載了尾生的故事 :“尾生與女子期於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樑柱而死”

50多年的等待,換來最後的愛和美麗。

②等待是一種期盼

我習慣漫步於海邊,一連十多天的清晨,我都發現一個大約五六歲的小女孩,扶在海邊的欄桿上,凝視著西方的天空。我很好奇,於是走過去問她:“小妹妹,你怎么每天都……”沒等我說完,她抬頭看了我一眼,又低下了頭。我很納悶,“小妹妹,你怎么每天都在這兒?你在這看什麼呀?” 她,用那黑寶石般的大眼睛端詳了我好一陣子,輕聲地問我:“大姐姐,你能告訴我太陽什麼時候能從西邊出來嗎?”“什麼?太陽從西邊出來?哈哈哈,我的傻妹妹,太陽怎么可能從西邊出來?太陽呀,是不會從西邊出來的!”我的話音剛落,只見兩顆豆大的淚珠從她那柔嫩的臉頰上淌了下來。“小妹妹,小妹妹,你怎么了?”她哭著對我說:“大姐姐,爸爸和媽媽吵架了,爸爸要走,我不讓爸爸走,爸爸,爸爸你不能走!爸爸說‘等太陽從西邊出來的時候’他再和我們住到一起!大姐姐,我要爸爸,我好想好想爸爸呀!”說著說著,她撲到了我的懷裡。是呀,多好的一個小妹妹呀,她多么需要爸爸的疼,媽媽的愛呀!“小妹妹,不哭了,不哭了啊,太陽呀是會從西邊出來的!”“真的?”她的臉上露出了甜甜的微笑。

第二天,她仍然扶在海邊的欄桿上,依然在那裡等,等啊,等啊……

③等待是一種秩序

排隊等待是對他人的尊重,是有涵養的表現。而災難時沒有秩序的爭先恐後的擁擠,反而會喪失生機。

④等待是一種明智

面對驚濤駭浪,不是鹵莽搏擊,而是等待風平浪靜再揚帆遠航,這是智者所為。面對兇悍強敵,不是橫刀向前,而是潛伏等候,伺機而起,這是大將之智謀。

⑤等待是一種心境

捧一杯香茶,耐心等待,有時是超然物外的悠然。抿一口小酒,靜靜等候,有時是好整以暇的瀟灑。等待是一種耐心的磨練,是一份寧靜與安然。

立意自定,思想內容要積極健康向上,要抒寫自己的真情實感,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而不能矯揉造作,無病呻吟。

文體自選,並不是不要文體,而是把選擇文體的權利交給了你,讓你選擇最擅長的一種文體來寫。記敘文、議論文、小說、詩歌、散文、戲劇、雜文、隨筆、書信、日記等等體裁,任你選擇一種,但必須寫什麼像什麼,而不能寫成“四不像”“五不像”或“六不像”。

例文點評:

等待中國足球(男足)

“十強賽開賽在即,中國隊再次出征。幾代人衝擊世界盃的夢想,能否在勝利的哨音中綻放?我們期待著中國隊努力鑄就輝煌!”這是央視體育頻道在十強賽開賽前為轉播十強賽所做的廣告,其實這也真真切切地反映了億萬球迷的心聲。【點題,引用廣告詞來反映億萬球迷對十強賽的期待心裡,十分具有典型性,也使人如聞其聲】球迷們在等待著十強賽的開始,在猜測中,在不安中,在關切中……【運用排比句,增強語勢,反映了球迷們更為複雜的心裡。省略號的運用,撩人遐思邇想】

第一場,中國主場對阿聯的比賽。在瀋陽五里河體育場的看台上出現了這樣一句標語:孩子,不要再讓我心痛。【這一句運用呼告修辭,強烈地表達了殷切的期望:我們等待的是勝利,而不是失敗】是啊,這已是中國足球第七次衝擊世界盃了!幾代球迷在前六次等待中等到什麼?等到了“黑色三分鐘”,等到了“只差半步到羅馬”的遺憾,等到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心痛。【往事如昨,不堪回首】終於,中國隊主場3:0輕鬆拿下了阿聯隊,為十強賽開了好頭。【“心痛”與“欣慰”相對照,終於等來了一線希望】然而十強賽征途漫漫,我們在等待著。【這是充滿希望的等待,也是提心弔膽的等待】

“我們在等待著最後幾秒鐘的到來!”這是央視解說員在中國主場對阿曼的比賽將要結束時說的話。【足球是圓的,足球場上風雲變幻,不到最後一秒,誰勝誰敗,不可妄下定論,尤其是對中國隊】是啊,我國億萬球迷都盯著直播畫面等待歷史性時刻的到來。【一個“盯”字形象地寫出了球迷在等待的過程中專注而緊張的心裡】隨著一聲哨響,五里河沸騰了,中國隊歷史性地闖入了世界盃決賽圈,我們的夢想變成了現實!但我們在等待著最後兩場中國隊仍能有更出色的表現。【這句欠通暢,可改為“但我們還在等待著中國隊在最後的兩場比賽中能有更出色的表現”】

當十強賽塵埃落定時,當男足隊員忙於慶功祝賀時,【此處用筆經濟,惜墨如金,使文章詳略分明】你們可知道,我們仍在等待著。【在等待中,希望已變成了現實,此處還在等待,確實耐人尋味,發人深思,這也正是該文與同類文章的不同所在】

我們在等待著中國足球能真正衝出亞洲走向世界【“真正”兩字不能少,用語極有分寸】,因為這次十強賽我們沒有同沙特、伊朗、日本、韓國交手。【道出使用“真正”兩字的箇中原由】我們在等待著中國足球早日消除那令人壓抑的“恐韓症”;我們在等待著中國足球【此處加“早日”兩字可與上句保持一致,使語脈更流暢】成為亞洲足壇的老大;我們等待著中國足球何時能看到你與法、意、西、巴、阿等強隊匹敵,何日能在世界盃總決賽的比賽中看到你!【這兩句有語病,可改為“我們在等待著中國足球早日能與法、意、西、巴、阿等強隊相匹敵,我們在等待著中國足球早日能在世界盃總決賽中擁有一席之地!”這樣,上下文形成排比句式,大大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使我們看到了一位球迷對中國足球現狀所具有的清醒認識,對中國足球未來所作的深層次的思考,對中國足球事業所寄予的殷切期盼。】我們在等待著中國足球能有一個更好【“更好”改為“更純潔更美好”】的環境。不要讓天才少年在污濁環境下沉淪,不要讓假球風波影響了球迷的情緒。讓那些“金德囚少”,“曲樂恆事件”一類的事遠離中國足球。【這兩句針砭時弊,等待中寄予著厚望。正是以上兩小節使本文在立意方面比同類文章勝出一籌】我們等待中國足球有一個更清純更美好的環境!【此句可刪去】

我們等待著中國足球……【再次點題,並呼應開頭,省略號的運用意味深長】

【總評】

本文緊扣話題,選取了幾個特定時段,幾幅典型畫面,表達了以我為代表的億萬球迷在等待中國足球衝出亞洲走向世界的過程中的複雜心情。難能可貴的是,小作者並沒有在等到中國足球走向世界後就匆匆收筆,而是懷著更高的期望,站在新的高度,開始了新的等待,等待著中國足球的真正騰飛。在立意上確實與眾不同,顯得棋高一著。另外,全文思路清晰,層次分明,行文也可以說是一波三折,語言也有一定的文采。不足之處是個別語句還不夠流暢。

學會等待

天空不會總是晴焰高懸,暴雨會澆濕我們的羽毛,因此,我們要等待與過天晴。大海不會總是平滑如鏡,大海會折斷我們的桅帆,因此,我們要等待風平浪靜。同樣,人生的季節有著春秋交替當嚴冬來臨,不要絕望,不要沮喪、等待,會讓你見到春暖花開。

或許有人要說,為何要擺出這么消極的態度?其實不然,我們要真正學會的,是一種積極的等待。隱晦韜光,蓄勢待發,先人給過我們許許多多高明的等待。他們不是莽撞地將自己置身於槍林彈雨中,直到頭破血流還不肯回頭;他們也不是畏縮懼怕,一蹶不振,自己斷了來路,打滅希望的燈火。因為他們深知機會只屬於有準備的人,袋中空空,怎敢伸手取物?於是他們選擇了等待,避其鋒芒,同時秣馬厲兵。他們要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飛則已,一飛沖天。還有誰敢說,這樣的等待,是一種消極?還有誰敢說這樣的等待,是一種懦弱?這實在是一種大智慧、大氣度!

鄭莊公寤生,在弟弟段飛揚跋扈時,沒有與其正面衝突,因為母親在弟弟後面支撐著勢力。他等待,等待弟弟越發張揚,直至喪心病狂,"克段於鄢"。晉文公重耳,在年輕時受權爭的迫害,選擇了出逃與等待,沒有重蹈哥哥身死的覆轍,他逃亡於列國,背井離鄉,他等待,等待有朝一日重回晉國,重登寶座,終於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同樣地,司馬遷若用脊背抗起屈辱的名聲,等待走出囹圄的那一天,就不會有史家絕唱,無韻離騷的留傳百世。蘇東坡若不能昂起頭來接受因才氣招致的冤屈與罵名,等待突出重圍的那一刻,就不會有大江東去,千里嬋娟的美麗詩文。他們堅忍的等待,因堅忍而發憤,因發憤而迸射出人生最閃耀的光輝。

海子沒有學會等待,當他發現眼前的大海與春花消失的時候,他走向了山海關的鐵軌。人們只為他惋惜,並且知道了詩人的脆弱。還有顧城、駱一禾、戈麥呢?我只知道後來的人們只是搖搖頭,沒有再多的話。這之後,再沒有聽說文壇的這種悲劇。我想,文人們終於又找回了祖宗的智慧--學會了等待。

生命是如此美麗,有這么一段話:無論如何,偶過美景只會有一次。因為自然是活生生的,它在不斷變化。而且,眼望著風景的我們也在天天變化著。如果櫻花常開,如果我們的生命常在,那么兩相邂逅就動人情懷了。人和花的生命,在世界上都是短暫的,可他們萍水相逢了,不知不覺中,我們會感到無限的欣喜。僅以這段話,送給正在學著等待的孩子們。我們等待,等待生命中的美妙相逢,等待雲開雨霽,等待明天那一輪更加燦爛的太陽!

[評語]

作者的文字有一種氣度,一種張力。旁徵博引,排比比喻,無不增強了語言的表達效果。作者不單充滿了激情,同時,還有冷靜的思考和對於生命的關懷。對於文壇悲劇的反思,那種沉靜的語氣;對於生命際遇的理解,那種細膩的筆調,無不體現出作者的一定功底。

朝霞異彩艷陽天——無悔地等待

乾裂的大地不會灰心,貧瘠的土壤不會喪氣,乾涸的小溪不會傷心,光禿的樹枝不會絕望,因為它們在等待,等待雨露降落,等待綠苗破土,等待冰雪融化,等待碩果纍纍。其實,我們人本是十室九空,一無所有,我們同樣需要等待……

等待的前提是理想。小草如果沒有探頭探腦看看外邊世界的願望,便不會有昭示頑強生命力的破土而出;鮮花如果不是為了競相鬥艷,展示生命輝煌的願望,便不會有百花怒放,群蝶戲舞的壯美景象。同樣,有志者事竟成。一個無的放矢胡亂撞的人,終究要像死水一般腐臭難堪,像煮熟的種子一樣永遠被埋在地下那陰暗的地方。撐起雙帆,樹起理想,便有了等待的必要,也有了等待的基石。

等待的階梯是奮鬥。守株待兔嗎?哪有不勞而獲的好事?主席講得好,“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沒有“水擊”,哪來成功的浪花?現實本是殘酷的,但現實盡頭的陽光卻依然燦爛。現實與成功之間有一道很長得也很寬的鴻溝,一般人只是戴上望遠鏡,站在現實這邊遙望那邊山花的爛漫,而有志之士則甩開雙腳,用雙手去觸摸理想,用雙腳去踏平鴻溝。欲早去奮鬥,不管山重水複,不管柳暗花明,永不嘆息;欲快去尋找太陽,無論荊棘叢生,無論風吹雨打,絕不後悔。

等待的插曲是挫折。人非聖靈,孰能一帆風順?在奏響生命奮鬥曲的開始,挫折困難抑或失敗便如一個個不可或缺的音符躍進了它的鏇律。這是不幸,卻是必然。經過一番寒徹骨,等待的力量便變得更加強大,等待的靈魂將變得更加透徹,等待也變得更有價值和意義。

等待的盡頭是成功。一路坎坎坷坷,有幸福快樂,也或是更有抑鬱彷徨。但當成功的鮮花,到達的甘露向你噴出芬芳馥郁的味道,所有的疲憊不快都會不翼而飛。回首過去,那片荒蕪的沙漠留下你稀疏的腳印,雖小卻深,它讓你明白,你沒有在絕望的鬼谷里自暴自棄,你踏出了自己的一片綠洲,你的等待已到你手。

人生就是這樣。帶著等待出發,帶著等待終止。親愛的朋友,揚起理想的旗幟,撐開等待的翅膀,鼓起堅強的勇氣,開始你的等待之旅吧。春風,是冰河的等待;收穫,是秋天的等待;陽光,是萬物的等待。“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朝霞異彩艷陽天——則是我們的等待!

強者與弱者的等待

勇士在等待中振奮,弱者在等待中萎靡。——題記

也許海燕討厭湖面上的風平浪靜,於是,它等待,等待在風馳電掣的浪濤中展翅高飛,展示堅強;也許臘梅討厭風和日麗的秋光,於是它等待,等待著在皚皚白雪中怒放,顯示聖潔;也許白楊討厭微風拂面的纏綿,於是它等待,等待著戈壁的風沙襲擊全身,用自己的等待和付出詮釋著奉獻。於是,它們在等待中成為強者,在等待中鑄造了輝煌。

蟬在等待,在等待自己長出一雙能搏擊風雨的翅膀,然而青春年華卻在自己那一味地等待中匆匆而逝;也許露珠在等待,等待自己變成叱吒萬里的風雷,然而晶瑩嬌嫩的身軀卻在自己的等待中萎靡消失;種子如果因不肯紮根於黃土地而等待,等待自己被送往富饒的天堂,然而,自己的軀殼一定會在人們的踐踏中,在自己的一味等待中乾裂而死。噢,弱者的等待在軟弱中造就,而弱者又在軟弱中萎縮。當越過的人馬被踐踏於吳國的鐵蹄之下時,勾踐沒有放棄,他相信“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道理,他相信等待會給自己帶來時機。當“臥薪嘗膽”的十年漫長等待在一次的吳越戰爭中變為輝煌的勝利時,歷史之錘便發出了堅定的響聲:強者因等待而成功。

國主義的鐵蹄踏入清政府的大門時,腐朽的清政府選擇的也是等待,它想在等待中獲得帝國主義的憐憫與同情,想在等待中苟延殘喘,然而,它的等待換來的卻是一個個割地賠款的不平等條約,換來的是黎民百姓的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乃至清政府的最終腐朽與清朝大廈的坍塌。於是,歷史又一次敲響了警鐘:弱者因等待而萎靡乃至滅亡。

等待春雨,大地延續著自己乾枯的生命;為了等待微風,太陽燃燒著自己焦熱的軀體;為了等待收穫,黃土毅然改變著自己的貧瘠;為了等待大海,小溪唱響了自己向東流的生命之歌;……於是,大地因等待而丰韻,太陽因等待而熾熱,黃土因等待而肥沃,小溪因等待而成熟,……

是為了等待,小草在自卑中枯萎,紫羅蘭在等待中凋零,轍水在等待中乾涸……同樣是等待,卻等待了迥異的命運;同樣是等待,卻塑造了迥異的靈魂。

命因等待而不朽,讓等待折射出你靈魂的魅力。等待時機,搏擊風雨,打造人生,迎接成功!我相信,你會做一個強者。

等待春暖花開

說,等待是一種懦弱,臨波濤洶湧的瀚海,不是揚起風帆搏擊風浪,而是等待風平浪靜,不是大丈夫之所為。

有人說,等待是一種逃避,敵人三擂戰鼓,不是橫刀向前,沖入敵陣,而是逡巡等待,不是大將之風範。

其實,處惡劣境地,臨難降之敵,等待未必不是一種明智。等待——甘於寂寞,積蓄力量,以求日後的爆發——實為智者之所為。

喜愛臨風霜而獨綠的青松,同樣也熱愛葉落枝單的梧桐;敬佩風雪中獨啼的麻雀,同樣也欽佩舉族南遷的大雁;震撼於冰天雪地中獨覓食物的百獸之王,同樣也撼動於靜靜冬眠的棕熊。那是因為——等待,讓落葉的梧桐,南遷的大雁,冬眠的棕熊渡過了惡劣處境,在等待中它們積蓄了力量。最終在萬物勃發的春天,它們重新迸發了生機。

自然萬物等待春暖花開,不是一種懦弱。是等待讓春日中的梧桐得以吐露新葉;是等待令大雁得以高飛北國;是等待,使棕熊得以咆哮森林。自然萬物也學會了積蓄力量,等待春暖花開。作為萬靈之長的人類,同樣也該學會等待。

面對惡少的侮辱,他默默承受,甘受胯下之辱。集盲、聾、啞於一身,她默默接受。他們都是在等待,韓信受胯下之辱,是在等待力量的強大。最終,在楚漢爭霸中,他留下了不可抹滅殺的功績,成就了輝煌。海倫•凱勒承受身殘,是在等待知識的豐富。最終,在世界舞台上,她留下了蔚為壯觀的一筆,閃耀著榮光。

在等待中個人獲得了力量的積聚、知識的充盈,個人確要等待春暖花開。作為個人集合體的民族同樣需要等待。

面對滿目瘡痍的中華大地,魯迅先生曾經斷言:“不在沉默中爆發,即在沉默中滅亡。”中華民族以自己日後的經歷向世人證明:中國人在沉默與等待中得到了爆發。在強大的敵人面前,我們的民族在等待,在默默地集聚力量。最終,沉默、等待後的爆發將豺狼趕出了國門,一個民族也在等待後站了起來!

是等待,成就了勇士,塑造了楷模,拯救了一個岌岌可危的民族。等待春暖花開,確為明智之舉。

然而,許多人不懂等待,他們將等待視為懦弱、逃避。他們的一生拒絕等待,失敗也就成為他們最終的歸宿:劉備因關羽敗走麥城而執意伐吳,他不顧丞相“等待時機”的勸說,草草伐吳,最終落得個白帝城託孤的下場。一個國家即在他拒絕等待中衰落下去。王明不顧敵我力量對比懸殊,不願等待力量壯大即展開“決戰”,最終,反圍剿失敗,中國革命陷於困境。可見,一個國家的崛起同樣也離不開等待。

太多太多的人,他們否定等待。但血的教訓再次警示我們———要學會等待,在等待中,萬物會重新迸發生機;在等待中,個人會重新積蓄力量;在等待中,民族國家會重新崛起。

我們要學會等待,等待春暖花開。

[線上點評]

  聯考作文,在動筆之前,考生要明白寫什麼,怎么寫,用什麼材料來寫。本文在這方面簡直絕了,思路清晰,行文流暢,語言優美,材料豐富,結構精緻。

作者在前三段用對比手法切入話題,很自然得出結論——學會等待。然後看看他的行文思路:自然萬物要學會等待→個人也要學會等待→民族強大要學會等待→國家崛起要學會等待。論證絲絲入扣,漸次深入,提升了文意層面。在倒數第三段作者有意用反面的事例來論證,與前面正反對比,既避免了行文的呆板,又照顧了思路的周延,可謂一石二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