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不是無情物

馮裕敏老師感言:讀了梁恕儉老師的這篇文章,再次反思我們三省堂的趣理作文的理念,與梁老師說的幾個觀點不謀而合:

一、“作文的本質應該是心靈的問題、情感的問題、體驗的問題、感受的問題,“愛與怕”的問題。”,我們通過和學生一起體驗,一起分享,讓孩子們不再怕作文,在很短的時間感受到作文很好玩,很簡單,很快樂!

二、“作文是衡量學生語文學習整體水平的一個重要標準,同時也是反映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標誌。”。我們在作文教學中引導孩子養成課外閱讀習慣,養成寫作的習慣,讓孩子們的語文水平和能力不斷提升;

三、“讓寫作文不再是學生的負擔”,但是也能在輕鬆愉快中享受功利的需要,即達到小升初和中考聯考的要求。

四、關於作文到底是否有技巧的存在,這一直是一個令人爭論的問題,梁老師說他先前也是質疑的。讀到最後,我們明白了學生寫作文需要老師對技巧進行指導,讓他們在寫作的時候豁然開朗。

作文不是無情物

——為王星存《記敘文寫作六講》序

寫作是什麼?寫作是得意時狂喊的那聲“耶”,是疼痛時呻吟的那個“唉喲”,是看到“人咬狗”後情不自禁向別人奇稱,是經歷挫折後閉門在紙上用筆反思。寫作是什麼?寫作是捕捉吹過臉頰的那一縷微風,寫作是尋找那條直抵心靈的路徑,寫作是空谷幽蘭散發的清香,寫作是孔雀開屏展現的自信。寫作是什麼?寫作是做自己最好的朋友,珍藏自己的喜悅與憂傷;寫作是表達與交流,維繫朋友間的友誼與關愛;寫作是反思、總結、整理,寫作是欣賞、原諒、鼓勵,寫作是分享、醞釀、升華。

巴金曾這樣反思:人為什麼需要文學?需要它來掃除我們心靈中的垃圾,需要它給我們帶來希望,帶來勇氣,帶來力量。我為什麼需要文學?我想用它來改變我的生活,改變我的環境,改變我的精神世界。我五十幾年的文學生活可以說明:我不曾玩弄人生,不曾裝飾人生,也不曾美化人生,我是在作品中生活,在作品中奮鬥。

作為中學語文教師,我曾這樣闡述“寫作、作文與文學”三者之間的關係: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元號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的創造性腦力勞動過程。人們習慣於把作家寫文章的行為叫“寫作”,而“作文”也是寫文章,只不過行為主體一般指學生,它屬於語文教學聽說讀寫中“寫”的活動。寫“作文”的目的,旨在提高“寫作”水平,能更好地欣賞和創作“文學”作品。

為什麼要作文?首先,這種語言敘述的巧妙安排,是另一種形式的藝術活動,它為人類所獨有,也是區別人同其他動物的標誌之一。其次,“我思故我在”,作文是自我確定的一種形式,是個體對生命的探索與追問。第三,寫作是一種娛樂,那些文人墨客詩詞唱和,那些咬文嚼字燈謎對聯,不是很高雅的遊戲嗎?

再務實一點,作文是衡量學生語文學習整體水平的一個重要標準,同時也是反映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標誌。誰都知道,在中聯考中,作文成績占據“半壁江山”,誰敢小覷!再世俗一點,“文章千古事”,在歷史長河中,一個人的生命轉瞬即逝,而一篇好的文章卻能千古流芳。即使不想“立功立德立言”,也不想“文以載道”,但作文卻可以像音樂、舞蹈、繪畫那樣,給心靈以美的愉悅和享受,通過構建意境、塑造人物,傳達思想感情促人向善、催人奮進。有的通過描繪大自然的風光,讓人如臨其境,心曠神怡。

最後再從謀生的角度談談“為什麼要作文”。古代科舉制度,往往就是憑一篇文章金榜題名。現代某些特稿作家往《知音》《家庭》等雜誌投稿,稿費標準就是每字一元還能評獎。三年前,一位叫王恆績的撰稿人寫了篇《瘋娘》,不足一萬字,卻給他帶來了近百萬的收入。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不就是寫出來的嗎?毛先生以三寸不爛之舌,強於百萬之師。能說的前提不是會寫嗎?毛澤東一篇《論持久戰》鼓舞了多少人的志氣?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簡直就是改造了這個世界啊!作文的意義還要多談嗎?

怎樣訓練作文?這是語文教師、學生,包括家長都關心的問題。我曾就“怎樣寫作文”,寫過許多文章,但我骨子裡是鄙視“訓練”這一說法的,我以為,作文不是無情物,作文的問題從來就不是技術的問題,方法的問題,遣詞造句、謀篇構局的問題,作文的本質應該是心靈的問題、情感的問題、體驗的問題、感受的問題,“愛與怕”的問題。

安徽省固鎮縣新馬橋中學劉邦慶校長安排我為王星存老師的《中學生記敘文寫作六講》寫序,沒讀文稿前,我是有牴觸情緒的。讀了開場詩(古今世事多如毛,真人真事最重要。睜大眼睛細觀察……),也覺得並無新意,但當我仔細讀過“兩講”後,那種不以為然的輕視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不忍釋卷並拍案叫絕。

第一講《敘事是作文之基》,引經據典,結合現實,強調“寫好記敘文,是中學生的當務之急”。第二講《怎樣敘事》,從記敘文的六要素講起,讓學生明白順敘、倒敘、插敘等基本章法。如果說前兩講,王星存老師還波瀾不驚、有所保留的話,從第三講《畫龍點睛繪鱗片》起,如驚鴻起舞,宛若神人,讓“鬻文為生”的我都不時有茅塞頓開之感——佩服!

第四講《袖手旁觀與下筆千言》,王老師強調,要認真讀準題目要求,深入挖掘,審題立意,巧妙構思,“袖手於前才能疾書於後”。這一講,就作文的審題、立意、布局、謀篇等,深入淺出地講出了如何讓學生“下筆千言”。這一講,王老師列舉了大量的作文題,對材料的分析和立意的引導,語文教師可以拿來就用,學生讀後定會受益匪淺。

第五講《走進生活方為真》,第六講《製造矛盾出精彩》——說實話,標題起得平庸,與精彩紛呈的內容相比,這兩個標題都顯得拙劣。我在一字一句地讀完內容後,是立馬上網搜尋“王星存”——讀他的詩集,看台灣為他製作的紀錄片,而在聽王星存一首首自編自彈自唱的歌曲時,我明白了安徽衛視為什麼以《音樂神人——固鎮有個羅大佑》為題來報導這個“中國好人”。

“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王星存寫作六講,哪裡是在“講”啊!分明是在用生命放歌。為了歲月留痕,為了讓思想行走,為了讓寫作文不再是學生的負擔,請閱讀本書——相信語文課上的“羅大佑”會讓你像喜歡音樂那樣,喜歡上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