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
一語道破道:說;破:揭穿。一句話就說穿了。
一竅不通竅:洞,指心竅。沒有一竅是貫通的。比喻一點兒也不懂。
一床錦被遮蓋比喻請求別人通融、庇護。
一手一足一個人的手足。指單薄的力量。
一網打盡比喻一個不漏地全部抓住或徹底肅清。
一舉千里一飛就是一千里。比喻前程遠大。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一方面高興,一方面又害怕。
一噴一醒原指鬥雞用水噴,使之清醒後再斗。後比喻推動督促。
一板一眼比喻言語、行動有條理或合規矩。有時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靈活掌握。
一代楷模一個時代的模範人物。
一溜煙形容跑得很快。
一年半載一年半年。泛指一段時間。
一清二白比喻清楚、明白。
一笑置之笑一笑,就把它放在一邊了。表示不當回事。
一人有慶常用為歌頌帝王德政之詞。
一誤再誤一次又一次的失誤。形容屢被耽誤或屢犯錯誤。
一謙四益謙虛能使人得到好些益處。
一日九遷九:形容多次;遷:升職。一日之內多次升遷。比喻官職升得極快。
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一旦掌了權,就發號施令,指手畫腳。
一傅眾咻傅:教導;咻:喧鬧。一個人教導,眾人吵鬧干擾。比喻不能有什麼成就。
一樹百穫樹:種植。種一次收穫一百次。比喻培植人才能長期獲益。
一塵不染原指佛教徒修行時,排除物慾,保持心地潔淨。現泛指絲毫不受壞習慣,壞風氣的影響。也用來形容非常清潔、乾淨。
一擲百萬指用錢滿不在乎,一花就是一大筆。
一笑千金美女一笑,價值千金。形容美人一笑很難得。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過苦頭,以後一碰到類似的事情就害怕。
一無是處是:對,正確。沒有一點兒對的或好的地方。
一孔之見從一個小窟窿里所看到的。比喻狹隘片面的見解。
一塌糊塗形容混亂或敗壞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
一衣帶水一條衣帶那樣狹窄的水。指雖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離不遠,不足以成為交往的阻礙。
一板三眼板、眼:戲曲音樂的節拍。比喻言語、行動有條理或合規矩。有時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靈活掌握。
一搭兩用一樣東西當兩樣用。
一絲不紊一點兒也不亂。形容極有條理。
一方之任負一方面責任的職務。
一丘之貉丘:土山;貉:一種形似狐狸的野獸。一個土山裡的貉。比喻彼此同是醜類,沒有什麼差別。
一望無際際:邊。一眼望不到邊。形容非常遼闊。
一行作吏一經做了官。
一應俱全一應:一切;俱:都。一切齊全,應有盡有。
一絲不苟苟:苟且,馬虎。指做事認真細緻,一點兒不馬虎。
一五一十五、十:計數單位。五個十個地將數目點清。比喻敘述從頭到尾,源源本本,沒有遺漏。也形容查點數目。
一定不易易:改變。原指一定下來就不變更,後形容事理正確,不可改變。
一言半語指很少的一兩句話。
一口咬定一口咬住不放。比喻堅持一個廉潔,再不改口。
一日之長表示判斷或處理事情有相當能力。
一病不起得病後病情一天天惡化,終至死亡。
一場春夢比喻過去的一切轉眼成空。也比喻不切實際的想法落了空。
一錘子買賣只做一次生意。多指價錢貴,貨色次,服務態度不好,顧客不願再來打交道。
一棍子打死比喻認為沒有絲毫可取之處而全盤否定。
一了百當指辦事妥當、徹底。
一拍即合拍:樂曲的段落,也稱打拍子。一打拍子就合于樂曲的節奏。比喻困情意相投或有利害關係,一下子就說到一起或結合在一起。
一得之見見:見解。謙虛的說法,指自己對某個問題的見解。
一柱擎天擎:托起。一根柱托住天。比喻人能擔當天下重任。
一路順風旅途平安(多用於祝人)。
一索得男舊時指頭胎生子。
一張一弛意思是寬嚴相結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國家的方法。現用來比喻生活的鬆緊和工作的勞逸要合理安排。
一元復始指新的一年的開始。並常以下句“萬象更新”合成春聯。
一面之交只見過一面的交情。比喻交情很淺。
一箭上垛比喻說話做事一次就成功。
一擁而上形容周圍的人同時向一個目標猛擠過去。
一貧如洗窮得象用水洗過似的,什麼都沒有。形容十分貧窮。
一字不苟形容寫文章不隨便下筆,每一個字都要斟酌。
一代談宗談宗:善於言談,為世人所尊崇。指當代清談大師。
一石二鳥扔一顆石子打到兩隻鳥。比喻做一件事情得到兩樣好處。
一來二去指一回又一回,經過一段時間。表示逐漸的意思。
一口三舌比喻嘮叨、話多。
一覽無餘覽:看;余:剩餘。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見了。形容建築物的結構沒有曲折變化,或詩文內容平淡,沒有回味。
一心一計一心一意。
一團和氣本指態度和靄可親。現也指互相之間只講和氣,不講原則。
一以貫之貫:貫穿。用一個根本性的事理貫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一文不名一個錢都沒有。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一天不見,就好象過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
一隅之地隅:角落。形容地域狹小。
一座皆驚在座的人都感到驚奇。
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原指下棋時關鍵的一步棋走得不當,整盤棋就輸了。比喻某一個對全局具有決定意義的問題處理不當,結果導致整個失敗。
一瀉千里瀉:水往下直注。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遠。也比喻文筆或樂曲氣勢奔放。也形容價格猛跌不止。
一致百慮一致:趨向相同;百慮:各種考慮。趨向雖然相同,卻有各種考慮。儒家指慮雖種種,理歸於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