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 豬流感 人禽流感診療方案

人禽流行性感冒(以下稱人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亞型的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1997年5月,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1例3歲兒童死於不明原因的多臟器功能衰竭,同年8月經美國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以及世界衛生組織(who)荷蘭鹿特丹國家流感中心鑑定為禽甲型流感病毒h5n1引起的人類流感,這是世界上首次證實禽甲型流感病毒h5n1感染人類。之後相繼有h9n2、h7n7亞型感染人類和h5n1再次感染人類的報導。

一、病原學

禽流感病毒屬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徑80~120nm,有囊膜。基因組為分節段單股負鏈rna。依據其外膜血凝素(h)和神經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的不同,目前可分為15個h亞型(h1~h15)和9個n亞型(n1~n9)。甲型流感病毒除感染人外,還可感染豬、馬、海洋哺乳動物和禽類。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亞型主要為h5n1、h9n2、h7n7,其中感染h5n1的患者病情重,病死率高。

禽流感病毒對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機溶劑均敏感。常用消毒劑容易將其滅活,如氧化劑、稀酸、十二烷基硫酸鈉、鹵素化合物(如漂白粉和碘劑)等都能迅速破壞其傳染性。

禽流感病毒對熱比較敏感,65℃加熱30分鐘或煮沸(100℃)2分鐘以上可滅活。病毒在糞便中可存活1周,在水中可存活1個月,在ph<4.1的條件下也具有存活能力。病毒對低溫抵抗力較強,在有甘油保護的情況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

病毒在直射陽光下40~48小時即可滅活,如果用紫外線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壞其傳染性。

二、流行病學

(一)傳染源 主要為患禽流感或攜帶禽流感病毒的雞、鴨、鵝等家禽,特別是雞;但不排除其它禽類或豬成為傳染源的可能。

(二)傳播途徑主要經呼吸道傳播,通過密切接觸感染的禽類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水等,以及直接接觸病毒毒株被感染。目前尚無人與人之間傳播的確切證據。

(三)易感人群一般認為任何年齡均具有易感性,但12歲以下兒童發病率較高,病情較重。與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觸人員為高危人群。

三、臨床特徵

(一)流行病學史

發病前1周內曾到過禽流感暴發的疫點,或與被感染的禽類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有密切接觸者,或從事禽流感病毒實驗室工作人員。目前不排除與禽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觸的人有患病的可能。

(二)臨床表現

1、潛伏期 一般為1~3天,通常在7天以內。

2、臨床症狀急性起病,早期表現類似普通型流感。主要為發熱,體溫大多持續在39℃以上,熱程1~7天,一般為3~4天,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頭痛和全身不適。部分患者可有噁心、腹痛、腹瀉、稀水樣便等消化道症狀。重症患者病情發展迅速,可出現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肺出血、胸腔積液、全血細胞減少、腎功能衰竭、敗血症、休克及reye綜合徵等多種併發症。

3、體徵 重症患者可有肺部實變體徵等。

(三)實驗室檢查

1、外周血象白細胞總數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白細胞總數及淋巴細胞下降。

2、病毒抗原及基因檢測取患者呼吸道標本採用免疫螢光法(或酶聯免疫法)檢測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抗原(np)及禽流感病毒h亞型抗原。還可用rt-pcr法檢測禽流感病毒亞型特異性h抗原基因。

3、病毒分離從患者呼吸道標本(如鼻咽分泌物、口腔含漱液、氣管吸出物或呼吸道上皮細胞)中分離禽流感病毒。

4、血清學檢查發病初期和恢復期雙份血清抗禽流感病毒抗體滴度有4倍或以上升高,有助於回顧性診斷。

(四)胸部影像學檢查

重症患者胸部x線檢查可顯示單側或雙側肺炎,少數可伴有胸腔積液等。

(五)預後

人禽流感的預後與感染的病毒亞型有關,感染h9n2、h7n7者,大多預後良好;而感染h5n1者預後較差,據目前醫學資料報告,病死率約為30%。

影響預後的因素除與感染的病毒亞型有關外,還與患者年齡,是否有基礎性疾病,治療是否及時,以及是否發生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