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策劃方案

5.加強作業場所職業危害防治。各類企業要完善作業場所職業安全健康設施設備,配備合格的職業危害防護用品,定期對接觸職業危害的從業人員進行職業健康檢查,全面開展作業場所職業危害項目申報。安監部門要獨立設定職業健康監管內設機構,配齊配強監管人員;加大職業健康監管執法力度,認真抓好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和技術改造、技術引進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審查及監督檢查,督促用人單位做好勞動者職業健康監護,積極開展職業危害因素監測、評價、勞動者職業健康監護等信息綜合分析,認真做好職業衛生安全許可證頒發管理。強化職業安全健康教育培訓和宣傳,編辦、衛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會等部門要密切協調與配合,形成監管合力,全面推進職業健康監管工作。

6.加強班組安全管理。認真落實現場緊急撤人避險制度,企業生產現場帶班人員、班組長和調度人員在遇到險情第一時間可以直接決策指揮停產撤人。因撤離不及時導致人身傷亡事故的,要依法從重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不得因遇到險情時組織撤離,而給予帶班人員、班組長、調度人員任何處分或予以打擊報復,對上述要求各生產經營單位要以檔案形式公開發布。強化和落實班組安全責任,推廣“白國周班組管理法”,建立班組長崗位競爭機制和績效考核機制,切實加強車間、班組、工段等作業現場安全管理。在企業、車間、班組、工段全面開展“零事故”活動,推進企業安全文化建設。

(二)開展企業負責人履職考核行動(2011年起每年組織2次)

市安監局牽頭,市直各行業領域監管部門組織,每年年中、年底對重點行業企業負責人進行履職考核,對考核中特別突出的企業法人,由市政府或主管部門予以表彰獎勵,對考核差的企業要在各媒體曝光,由市直各主管部門實行掛牌制度,限期整改,直至關閉。

1.嚴格落實企業法定代表人安全生產承諾制度。強化企業法人在安全生產組織領導和投入上的第一責任,落實好《安全生產法》規定的企業負責人“六項職責”:建立、健全本單位安全生產責任制;組織制定本單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保證本單位安全生產投入的有效實施;督促、檢查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及時消除生產安全事故隱患;組織制定並實施本單位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及時、如實報告生產安全事故。企業負責人必須及時公開本單位安全生產基本信息。在保障企業員工及周邊公眾對企業安全知情權的基礎上,每年初要與各行業主管部門簽訂安全生產承諾書,並通過媒體向社會公告,接受民眾監督。要建立嚴格的企業安全投入落實機制。企業在制定發展規劃和年度生產經營計畫中必須要有安全生產投入專篇,年度財務預算中要有明確的安全項目和安全資金投入計畫,並嚴格實施。要在企業中推行全員安全風險抵押金制度,把企業全員的安全責任與經濟掛鈎,促進安全主體責任真正落實到基層每一個崗位。要把高危行業企業法人履行承諾和安全項目及安全資金投入計畫的落實,作為監管部門的監督檢查重點,對安全承諾、安全投入不落實的企業,要依法依規嚴處。

2.強化生產過程管理的領導責任。建立完善企業領導幹部輪流現場帶班制度,各行業領域的企業主要負責人和領導班子成員要輪流現場帶班,填寫現場帶班記錄,包括帶班時間、地點、發現的隱患和問題、處理結果或處理建議等內容。煤礦、地下非煤礦山要由礦領導帶班並與工人同時下井、同時升井。對無企業負責人帶班下井或該帶班而未帶班的,對有關責任人按擅離職守處理,給予規定上限的經濟處罰;同時對企業依法予以處罰。發生事故而沒有領導現場帶班的,對企業給予規定上限的經濟處罰,並依法從重追究企業主要負責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