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蓋了公路、橋樑、水利、沼氣、農田、山林、住房、醫療、保險各個方面,惠及“三農”。五是加強領導、對口幫扶。我們請示縣委分工,“四大家”26位領導每人直接蹲點幫扶一鄉一村,帶頭示範。同時爭取省市有關部門對口幫扶項目229個,爭取資金1890萬元。這些舉措讓脫貧奔小康試點釋放出強大能量,展現了前景的無窮魅力。
(四)強力推動整村推進,良性運行經濟血液
整村推進涉及面廣、政策性強,項目資金分散,工作難度很大。但我們謀定發展,攻堅克難,強力整合各部門涉農資金,集中投入,捆綁使用,充分發揮了項目資金的聚集效應。5月份,省扶貧辦對我縣度整村推進重點村工作進行了考核驗收,一致認為整村推進工作規劃科學、項目紮實、基礎牢固、管理嚴格,我們的考核達到優秀等次。
我縣15個整村推進重點村項目資金總計2171.4萬元,村平達到144.76萬元,共扶持建設了68個扶貧項目。其中扶持產業開發項目25個,投入項目資金650萬元;基礎設施建設項目28個,投入項目資金1080萬元;社會發展及貧困戶子女培訓項目15個,投入項目資金441.4萬元。資金是經濟運行的血液,血液良性循環,扶貧開發就有了保障。對這些巨額資金的運行,我們實行了“五制”管理。一是財務“三專”制。財政部門對連片扶貧開發的財務實行專人、專帳、專戶管理,金融部門設立“整村推進、連片開發”財政扶貧資金專戶,確保專款專用。二是項目公示制。在鄉鎮政務公開欄和項目村公示項目計畫,自覺接受社會監督。三是項目責任制。縣、鄉、村級級簽定項目建設責任書,在撥付資金時暫扣工程款總額15%的質量保證金。工程竣工驗收後再撥付保證金。四是全程監控制。由相關部門組成聯合檢查組實行全程監督,杜絕扶貧資金的轉移、挪用、拖欠和擠占。五是資金報帳制。建立以村為單位,項目為載體,鄉鎮財政所報帳,縣財政審核的管理模式。通過“五制”,確保了整村推進工作的順利進行。
(五)加強扶貧資金監管,鎖定績效環環考量
我縣財政扶貧資金有1929萬元,其中以工代賑608萬元。對財政扶貧專項資金的監管是扶貧開發工作中的一項難點工作,為了杜絕跑、冒、滴、漏,確保扶貧資金產生績效,我們採取五大有效措施進行監管。一是資金一本帳。無論是上級下達的扶貧資金,還是地方配套的項目資金,一律進入財政扶貧資金賬戶,經縣領導簽字批准後才能使用,實行縣級報賬制。二是招標一套法。選擇項目施工單位,嚴格按照招投標法規進行,做到“三公”。三是契約一把鎖。項目落實後,主管部門及時與施工單位簽訂契約,規定進度和質量標準,用契約鎖住雙方的權利義務。四是督查一把尺。扶貧項目申報時,業務主管部門審查沒過關的,財政部門不予報賬。扶貧項目實施時,我們不定期組織相關部門對在建項目進行督查,嚴查工程質量和工程進度,一把尺子量到底。五是驗收一道關。項目實施完畢後,及時組織財政、審計、交通、水利等相關部門檢查驗收,對沒有煞尾、不符合質量要求的項目必須返工,直到驗收合格才撥付款項。我們創建“五個一”的監督管理辦法,使財政扶貧資金產生了良好的績效,3月份省財政扶貧資金績效考核組對我縣財政扶貧資金績效及管理工作給與了高度評價,綜合評分,在黃岡市名列前茅。
(六)創新扶貧開發模式加強互助資金管理
對貧困村實行村級互助資金試點,是新時期一項全新的扶貧模式,我們一是成立組織。由縣政府辦、財政局、扶貧辦等部門成立了工作機構。二是制定村級互助資金試點辦法。三是積極申報。我縣大畈河、梅岩、三門河、鴨掌樹4個村成功吸納為全省村級互助資金試點,安排財政扶貧專項資金15萬元。四是規範運行。強化管理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為避免互助資金被少數人控制而偏離扶貧目標,我們按照參與不干預,服務不包辦的原則,建立了有效的內部監督制度和外部監管制度。扶貧辦和財政局定期對互助資金運用情況進行檢查監督,互助社內部監督小組也代表全體村民行使職權,對信貸程式、資金賬目、用戶資金使用情況、貸款的發放回收等定期公示,提高了資金運行的透明度。互助資金健康穩妥地運行,為試點村民眾發展壯大特色產業提供了有力支持。據初步統計,我縣首批啟動的4個試點村,吸納入社農戶399戶,其中貧困戶126戶。互助資金總量達135萬元,其中財政扶貧資金45萬元,農戶交納入社資金55萬元,村級配套35萬元。累計向213戶發放借款106萬元。其中種植戶179戶,養殖戶14戶,加工業13戶,運輸業7戶,扶持種植茶、桑、藥、栗7000畝,建茶葉、藥材加工廠7個,養豬130頭。村級互助資金試點有效解決了貧困民眾發展生產無資金的難題,促進他們由“輸血型”向“造血型”扶貧轉變,推動了貧困村、貧困戶的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