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管理局上半年工作總結

(九)加大對外宣傳力度,進一步擴大**水利工程對外知名度。

為進一步搞好**水庫管理局的對外宣傳工作,提高**水庫工程對外的知名度,組建了“**水利網站”,在昭通日報上舉辦了“水文化”徵文欄目活動,成立了宣傳報導組,並建立了信息網路機制,要求宣傳組成員每月不得少於兩篇通訊報導,將宣傳重點放在水資源保護的重大實事和旅遊開發及農灌供水工作等方面。此外,定期組織報導組成員學習交流,並專門編髮了《**水庫簡報》26期,定期報導各處室開展工作的情況,成為報導組成員交流工作和對外宣傳的視窗。據統計,上半年我局對外宣傳與往年同期相比成效顯著,共有40餘篇稿件、信息在縣、市級以上單位刊物和市級以上新聞媒體發表,信息採用率在市直70個單位中排列第13名。其中被《市委先進性教育活動簡報》採用了5條,市委辦採用6條,政府辦採用11條;昭通日報12篇、雲南日報1篇、省水利廳1條;電視新聞5條、昭通電台2條、記者專訪5篇。

三、存在問題

(一)灌區工程運行機制還不成熟。

**水庫灌區工程分級管理的任務明確了,昭魯兩縣(區)和管理局內部的管理機構以及管理人員落實了,並初步擬定了一些管理辦法。但由於灌區管理的範圍比較廣,涉及昭魯兩縣(區)的14個鄉鎮,加之灌區管理還是一個新課題,對管理好大型灌區還缺乏一定的管理經驗。目前,正組織力量探索研究灌區運行管理的有效辦法,近期提請市政府召開灌區管理工作會。

(二)農灌供水難以收取。

**水庫從1999年開始向灌區農田供水,每年的供水量從幾百萬方增加到幾千萬方,但水費卻難以收取。不能收取水費的原因,既有主觀方面的因素,也有客觀方面的因素。主觀方面主要是多年來的“福利水”,使一些基層幹部和農戶的水商品意識淡薄,一些人根本就沒有水商品意識。另外,在水費收繳上還沒形成很好的機制。客觀方面,一是昭通的經濟發展滯後,貧困面較大,貧困農戶較多,有些農戶連基本的生活用品都買不起。二是投入大,產出小,農產品的收入效益低。儘管政府採取了調整農村產業結構,不斷擴大科技成果在農業方面的利用等政策手段,但由於受昭通的自然氣候、土質條件、地理位置等客觀因素的限制,一時還難以提高農產品的收入效益。

(三)內部管理的激勵機制有待於進一步加強和完善。

人事制度改革後,我們已建立了相應的內部管理機制。但是用科學發展的觀點,用市場經濟的要求,用單位自收自支的管理體制來衡量,所建立的機制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比如,對幹部職工工作實績的認可,對部門工作任務的考核還需建立起科學的、定量的考核標準,在激勵檔次上還需合理拉開差距。

四、下半年工作計畫

( 一)抓目標責任制管理和年初確定的目標任務。

(二)積極推進灌區分級管理,理順灌區管理關係。

(三)完成灌區一期工程竣工驗收有關準備工作,爭取年底前提請省水利廳組織驗收。

(四)積極配合完成工程項目審計工作,力爭8月底前審計完畢。

(五)在8月底前完成水管體制改革的相關工作,並通過9月份省水利廳組織的驗收。

(六)完成工程檔案資料的收集、整理、歸檔工作,力爭10月份前提請省水利廳和省檔案局組織驗收。

(七)加快經營開發步伐,力爭啟動1—2個有市場的項目。

(八)繼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工資分配製度,8月底前完成崗位績效的分配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