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中的失信本質糾正範文

誠信與失信是一對相互矛盾的概念,其實際價值是在市場經濟主體交往的動態過程中體現出來的。綜觀市場經濟發展過程,足可以看到,誠信與失信都是以追求利益為目標的。 詳細內容請看下文法學中的失信本質糾正

兩者相比,主體的心理態度有誠實與虛偽的界限,精神境界有道德與非道德的區別,手段上有公開和隱蔽的不同,效果上有對他人、國家和社會有利與有害的反差。從長遠和根本上看問題,與失信者相比,誠信者的信用市場廣闊,信譽資本雄厚,誠信者必勝,失信者必敗。但從市場運行過程來看,誠信與失信總是相比較而存在、相鬥爭而發展的。

明確誠信的概念,弄清各類誠信主體的地位

誠信概念有廣狹之分。從狹義上說,誠信具有道德和法律雙重屬性,可以從道德範疇上去說明,也可以從法律規範的角度來理解。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更多的應從《民法》等法律的基本原則上來界定。它貫穿於《民法》體系的每一個制度之中,又貫穿於每一民事活動的始終。因此誠實信用原則被奉為現代民法的最高指導原則。它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各方當事人之間彼此要互為善意,即彼此之間講誠實、守信用,注重信譽、恪守諾言,不規避法律和契約,在交往活動中堅持多方利益立場原則,在追求自己利益、實現自己權利時,考慮對方利益,履行好對對方的義務;二是各方當事人在追求彼此的利益時,尊重公序良俗,維護社會利益,沒有濫用各方的權利,損害他人、國家、社會利益的惡意。

從上述狹義的角度看,《民法》上的誠信反映了地位平等的當事人參與商品生產、交換實踐的本質要求和內在規律。表明:具有平等地位之間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在生產和交換中都應以誠信的競爭和手段,取得他人的財產利益或者得到他人的勞動服務。

廣義的誠信概念,反映的是更大的縱向誠信和橫向誠信互相交織的網路系統。它不僅包括處理平等主體之間橫向財產關係和人身關係所需求的誠信,而且還包括處理縱向的關係,如政府對經濟活動的管理、政府和企業之間關係所要求的誠信等。並不因為政府同公民、法人的主體地位不平等、具有領導與被領導、支配與服從的關係,誠信的規則就可以排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