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消費者權益的法律保護金融論文

金融消費者的概念也已經被金融服務業發達的國家使用。與傳統意義上消費不一樣的是,金融消費者所購買的商品或服務更多地體現為信息的匯集與傳遞,尤其在權利證券化、證券無紙化的今天,大多數金融消費者看不到更接觸不到所購買的金融商品,更無從知道金融商品的真實性狀,以及自己購買的產品的實際運行情況,因而難以對其質量和使用做出正確判斷。而傳統消費情境下,消費者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對於所購內容即商品與服務基本可以直觀地了解到,其質量問題除特別專業化之外,是可以看到和感受到的。因此,傳統消費不存在消費者對自己所獲得的商品和服務無法判斷的問題,而金融消費者接受金融服務購買金融產品時則嚴重依賴於信息的質量,在此前提下,金融消費者權益的維護則更顯艱難。因此,在金融消費領域,相對於金融消費者的其他權利,信息權是金融消費者實現其利益的最基本權利,應當將其作為保護金融消費者權利之根本,唯有信息權利得以實現,方能達到金融消費之目的。

經典的信息經濟學理論認為,市場交易是信息不對稱的交易,阿爾克洛夫、史賓斯、斯蒂格利茨指出,信息不對稱的存在具有普遍性。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點:首先,交易中的信息是稀缺的,意圖獲取信息的主體必須付出對價即信息成本方有可能得到,而且,某些情況下因為對價過高而造成無法獲取信息;其次,交易過程中的諸多不確定因素即交易的不確定性,或者信息的“單向購買”導致交易雙方獲取的信息必然不同;最後,不完全的或有限制的契約中對剩餘控制權的配置影響事後雙方重新談判的能力,進而影響了當事人事前的激勵,也就產生了信息不對稱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