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電腦繪畫在美術繪畫教學中的運用策略論文

每每出現這種現象,不少老師簡單地歸結為:學生學習不努力、不刻苦,學習習慣差,甚至是認為學生頭腦笨,不開竅。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師不顧學生的認知能力,違背學生心理發展規律,在教學設計、教學手段選擇等方面存在偏差,致使學生思維滯後,無法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

學生思維滯後的形成原因

1. 師、生思維不對稱

心理學研究表明,思維敏銳、靈活具有創新性和批判性有助於問題的理解;相反,思維遲緩、不敏捷則不利於問題的解決。在課堂教學中時常會發現一頭熱的現象,教師講得是口若懸河,津津有味,自得其樂。而學生是不知所以,一頭霧水,其根本原因是師、生的思維不對稱。學生處於智力、思維的發展上升期,其思維的廣闊性與深刻性、思維的獨立性與批判性、思維的邏輯性、思維的靈活性與敏捷性還都不完備,無法達到與教師的思維同步,特別是像一些具有發散、開放性問題或是規律揭示、空間想像及綜合運用等思維要求較高的問題,學生更是應接不暇,無法跟上教師預設的思維要求,出現思維滯後或“掉隊”。

2. 學、教需求不吻合

在課堂教學中常常會發現被教師認為是難點的知識,而在學生看來並非真正的難點。相反,對於一些難以理解和把握的知識,學生迫切需要教師進行深入的剖析、仔細的講解,教師卻輕描淡寫一帶而過。再有,教師講到自己得意之處,十分興奮,對學生已懂的問題和已掌握的知識仍然滔滔不絕地重複講解,引起學生的厭惡,表現出情緒不安,不願聽講。這就導致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需求不相吻合,當學生真正遇到那些難點時思維無法跟進。

3. 學、教思路不合拍

學生的學習是一環扣一環,逐層推進,是一種螺鏇式上升,如果某一環節中出現了差錯必將加大後續學習難度。此時,教師若仍然按照自己的教學習慣,沿用過去的教學思路組織教學,而忽視當下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和學力,其教學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另外,我們時常發現在指導學生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很多教師只是根據自己對問題的理解,按照自己固有的思路講解,而沒有沿著學生的思路去分析錯誤原因,沒有理解學生的心思,以至於同樣的問題是一錯再錯,屢教不改。師、生之間這種學、教思路不合拍必然會導致師生思維的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