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範文

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是當前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和內容。國小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在於學以致用,即將所學的數學知識套用於周圍的生活實際和解決生產勞動中的簡單問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在教學過程中貫徹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下面筆者就結合多年的實踐與思考淺談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一、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實踐興趣

國小生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充滿著好奇和興趣,是人生求知慾旺盛的黃金時間。針對學生這一心理特點,教師就要因勢利導,根據教學目的需要,聯繫生活實際,設計問題情境,激發他們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興趣,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圓錐體積”內容時,筆者組織學生在新課前五分鐘複習了已學過的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體積的基礎上提問學生:“圓錐體是我們新認識的一種‘不規則物體’,那它的體積又將如何計算呢?”這時全班一片寂靜,大家冥思苦想卻不知如何回答。看到此時的課堂氣氛如此沉寂,我便進一步引導學生:“記得五年級我們在學習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時候,都是化難為易,變生為熟,把它們轉化成已經學過簡單的平面圖形面積進行計算,那圓錐體是不是也可以轉化成我們學過的物體體積進行計算呢?” 一石激起千層浪,稍微一點撥,一些學習靈活的同學頓時在困惑中找到了靈感,紛紛舉起小手,臉上露出了喜悅的笑容。於是我叫了一位成績中等的同學回答,他流利響亮地回答道:“我認為圓錐體比較接近圓柱體,它的體積計算方法應該和圓柱體體積計算有聯繫”。有相當一部分同學也都贊同這個觀點,我充分肯定了學生的判斷,但不急於下結論。又進一步啟發學生:“既然同學們都認為圓錐體體積和圓柱體體積有關係,那大家想不想利用自己課前準備好的學具通過動手實踐把兩者的關係探究出來呢”?這時,全班學生學習熱情無比高漲,異口同聲地說:“想!”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馬上動手實踐探究其中的規律。可見,教師通過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學生的實踐興趣能夠充分的激發出來,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學習效果。

二、指導動手操作,創造學生實踐機會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實際,創造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和方法,而且還可以促使學生在多想多動中理解知識,加深印象。如同樣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圓錐體積”內容時,筆者提前一天就在班上布置學生準備好明天上課用的學具,讓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都有動手操作的機會。在課前五分鐘複習和創設問題情境,有效激發學生實踐興趣的基礎上,在學習新課環節,自己親自下去認真觀察和指導學生利用手中學具動手操作驗證自己猜想的探究過程。在學生動手探究過程中,我觀察到全班學生都充滿興趣,積極參與,認真思考,大膽交流,最終探究出圓錐體積等於三分之一與其等底等高圓柱體體積這一正確結論。這樣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親自實踐,讓每一位學生既動手,又動口,還動腦,積極主動去探求數學規律,不但能讓學生從實際操作中得到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而且還有效地提高了學生觀察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