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專業畢業設計:互動式課堂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第二條道路是根據教學最佳化的實際需要,探索各種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進方法,經過反覆教學實踐,在證明了行之有效的情況下,進而找出理論根據,完善整個體系結構。

我們的教學改革選擇的正是這條途徑。如何從解決“高分低能”問題入手來改進我們的教學?普通知識和實用技能的結合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具有啟發意義的綜合性基礎,提供“廣泛聯繫”和“積極思考”的平台。所謂“廣泛聯繫”,就是理論聯繫實際,各科知識融會貫通;所謂“積極思考”,就是學生按照自己的認知策略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提出問題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裡,需要增強師生的課堂互動。

互動式教學在國際上比較流行。美國許多教授的教學往往始於學生的發問[5]。在外語教學上也已形成了一種“互動式”潮流。特別是隨著計算機和網際網路的發展,互動功能得到不斷增強,互動式方法在離線或線上式的計算機教學中更是“火”了起來。目前,在多媒體教學、計算機輔助學習和遠程教育中,互動式更是成了教學水平高低的一種標誌。

那么,在師生面對面的理工科課堂教學中,究竟是保持傳統的講演式教學好呢,還是也應當借鑑一下“互動式”的方法呢?答案如果不排斥後者,那么這種互動式教學的模式應當是什麼樣的,教學效果又將如何呢?下文的內容對此進行了回答。

二、互動式課堂教學的指導思想

互動式課堂教學的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並且體現了如下教育理念:

㈠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重視學生需求,教法服從學法。

㈡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實行個性化教學[10]。

㈢重視學習過程和方法,利於終生學習。

㈣奉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教學原則,進行啟發式教學。

㈤以問題為本(pbl),積極思考,重視能力。

三、互動式課堂教學模式和實施方法

互動式課堂教學從教學實際出發,在課程既定的教學內容、目標的條件下,通過增強教學信息交流,探索如何激勵學生、啟發學生,如何根據學生知識建構的進程和需求,決定教什麼和怎么教的問題,達到把握學習進程,突出教學要點,理論聯繫實際,提高實際能力的目的。這比較類似於迪克和凱瑞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受到了教師們的普遍歡迎[11]。

互動式課堂教學的具體實施方法、步驟如下:

提問準備 以兩個學時的課堂教學為例,前十分鐘可以根據需要分配給學生作提問準備。劃定當天的教學內容,要求學生進行面上的自學,並確定聽課的重點和難點,同時準備向教師提出問題,給出需求信息。這一階段與預習的區別在於,它不僅僅是一種預覽,而已是教材知識學習的一個實際進程;這一階段與自學的區別在於,學生要弄清自己的真正需求,以便和教師展開互動式的教學。

提出問題 這包括課堂上公開徵集問題(學生舉手提問)和教師下講台個別詢問兩種方式。倘若一時未能徵集到學生的需求信息,教師便可以倒過來向學生髮問,把握學生的學習進程,進行教學啟發和引導。

授課 按照加涅的觀點[5],從提高效率出發,簡明易懂的內容在授課時可以不講或者少講,重心應放在重點和難點上,而且要求使學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要點的把握要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答疑 鼓勵學生隨時(課下也包括隨地)地提問和主動性地提問,並配合授課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解答。與此同時也還要將學生未能及時提出的疑難問題和概念容易混淆的地方點出來講解清楚。

習題課 習題課的課堂互動可先由幾名學生上黑板把習題解出來,並逐一介紹自己的思路,再經過課堂討論,最終由教師進行講評,把問題完全搞清楚。

複習考試 考核成績由試卷和平時成績構成。在平時成績中除了學習態度、作業、回答問題情況之外,還多出一項“提問成績”。它不僅反映了學生平時提問的數量和質量,而且還包括複習階段學生是否按要求提出了問題和所提問題的質與量。複習階段的提問有助於促進學生對課程知識總體的融會貫通和與教師之間的教學互動。如果學生的問題有創意,就應當予以加分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