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專業畢業設計:互動式課堂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四、互動式課堂教學的教學效果

五年來,經過本科和大專兩種學歷層次的“通信原理”、“數字通信”和“數字通信設備”等三門專業課程的8個班次的課堂教學實踐,發現互動式課堂教學明顯地提高了預習、授課和複習考試的效果。

預習率從幾乎為零上升到了70%以上 預習,通常被學生當成可有可無的軟任務,功課一緊,就容易忽略。因此,“上課先跟著聽,下課再自己看”的不良學習方式制約了教學效果的提高。互動式課堂教學要求當眾提出問題和回答提問,這就迫使學生不得不事先認真進行預習,否則僅靠課上的十分鐘進行提問準備顯然是不夠的。實踐表明,採用互動式教學後,預習的人數從先前的幾乎為零,不斷上升到了70%以上。而且有的優等生課前已經基本消化了教學內容,課堂上著重於積極參加研討,提高自己的水平。

授課、聽課質量明顯提高 因為經過提問準備使學生對當天教學內容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確定了各自的聽課重點和難點,做好了聽課的心理準備。所以有利於教師授課突出要點,側重於思路和方法論介紹,同時也有餘地聯繫實際、介紹專業前沿情況。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學生感到書讀“薄”了,內容學“少”了,聽課積極主動了,重點也抓得住了。

複習考試效果得到了改善 應試教育重分數,容易培養出“高分低能”的學生;素質教育重能力,要求學生能夠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我們的學生基本上是從應試教育中走過來的,即使是一些“優秀學生”也容易被分數牽著鼻子走,影響了其它重要問題的思考。互動式課堂教學要求在複習中能夠提出和思考一些高水平、有見地的問題,從而緩解了分數與能力之間的矛盾,改善了複習策略。由於平時成績的評定要結合平時和複習中提問和回答問題情況,按質按量“論價”,所以促進了學生思辨能力的提高和對課內外知識的融合,有利於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

五、考核結果與畢業生跟蹤分析

考試結果與分析以99級程控專業“通信原理”考試為例(詳見下列直方圖)。

考核成績接近於常態分配,表明試卷設計合理,具有實驗的有效性;均分為71.05,略微偏低一點,這和“通信原理”課程較難有一定的相關性;成績達到90分以上的三名學生都是課前積極預習,課上積極思考,與教師主動進行交流互動的學生。其中,取得最高分的學生感覺整個答卷過程比以往考試輕鬆得多;不及格的學生對自己的成績心悅誠服。原因在於這些學生基礎差,又不能和教師形成有效的教學互動。

六、教學建議

鑒於學生能提出有一定質量的綜合性問題,必須要具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互動式教學更適宜於在專業課中進行;要面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進行理論聯繫實際講解,教師就必須首先提高自己的水平,即:教師不僅要講好課,同時要有教研和科研學術水平。

綜上所述:互動式課堂教學有效地改變了單向傳輸知識的傳統的教學方式和高分低能現象,大有可為。

參考文獻

[1] [美]萊斯利·p·斯特弗等著,高文等譯,《教育中的建構主義》[m],xx師範大學出版社,XX.

[2] [美]埃德溫·m·布里奇斯、菲利普·海林傑著,馮大鳴主譯,《以問題為本的學習在領導發展中的套用》[m],xx,xx教育出版社,XX.

[3] [美]r.m.加涅等著,皮連生、xx等譯,《教學設計原理》[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

[4] 顧xx,《教與學的心理學》[m],xx大學出版社,XX.

[5] 張xx,“由教授與學生對教與學觀感探討其學習觀”[j],台灣,《亞太科學教育論壇》[j],XX.

[6] hake, r. r. (1998) interactive-engagement versus traditional methods: a six-thousand-student survey of mechanics test data for introductory physics courses[j],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s. 66 (1), 64-74.

[7] 瞿xx,《中國教育研究新進展·XX》[m],xx,xx師範大學出版社,XX.

[8] [美]xx.l.xx,《關於美國教育改革的演講》[m],xx,教育科學出版社,XX.

[9] 謝xx,《現代教學基礎理論》[m],xx,上海教育出版社,XX.

[10] 沈xx,《當代教學方法》[m],xx,中國物資出版社,1989.

[11]]孫xx,《現代教學設計綱要》[m],xx,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