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書記在鄉鎮村級領導幹部信訪穩定工作培訓班上的授課提綱

同志們:

當前正值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的熱潮中,確保社會穩定是十七大的要求所在。今天,能有機會與大家面對面地交流學習,共同研究分析當前信訪穩定工作中面臨的一些突出問題,探討改進工作的措施和辦法,感到非常榮幸。按照培訓班的安排,結合近年來的工作實踐,我就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的信訪工作,談幾點體會,供大家參考。

一、認清形勢,提高認識,切實增強做好信訪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信訪工作是體察民意的"寒暑表",是維護社會穩定的"減壓閥"。鄉鎮信訪工作是鄉鎮黨委和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農村民眾的呼聲和要求,通過鄉鎮信訪渠道直接反映上來;一些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通過鄉鎮信訪渠道協調化解,消除在萌芽狀態。做好鄉鎮信訪工作,是實現"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維護農村民眾合法權益的根本要求,對於改善黨群幹群關係,維護農村社會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從全國形勢看做好信訪工作的重要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也應該看到,我們面臨的發展機遇前所未有,面對的挑戰也前所未有,我們所處的既是一個發展機遇期,又是一個矛盾凸顯期。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深層次矛盾逐步顯現,影響社會和諧的矛盾明顯增多。"三農"、社會就業再就業、社會保障、國有金融系統不良資產過大等問題,城鄉差距、貧富差距的拉大導致居民治安敏感度上升,農村社會治安管理落後、應變能力差,城市流動人口增多、治安環境複雜,加上我國警力不足的現狀,都是影響居民安全感的重要原因。這些問題,看起來是經濟問題,實際上也是政治問題,如果我們不重視、不抓緊應對這些挑戰,不僅會干擾和制約經濟社會發展,影響社會和諧穩定,也會阻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從全國的角度來講,目前出現的矛盾和問題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社會結構發生深刻變化。30年的改革開放不僅極大地改變了我國的面貌、改善了人民民眾的生活,而且深刻地改變了國家的社會結構,我國的經濟結構、城鄉結構、產業結構、階層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經濟成分、就業方式、分配方式、組織形式日趨多樣化。我國經濟結構發生重大變化,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在市場競爭中共同發展的局面基本形成;我國城鄉結構發生顯著變化,城市化水平從2000年的36%上升到"十五"時期末的43%,城鎮人口從4.59億增加到5.6億;我國社會階層結構發生深刻變化,在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中,出現了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受聘於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個體戶、私營企業主、中介組織的從業人員、自由職業者等新的社會階層;我國社會組織形態發生了新的變化,目前,就業方式日趨靈活,已有60%以上的城鎮從業人員在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中工作,越來越多的"單位人"變成了"社會人"。我國社會結構的劇烈變動,有力地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這些矛盾和問題成為我們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的不和諧不穩定因素。

二是利益格局調整不斷加深。當前,我國改革發展面臨的社會背景和社會基礎發生了重大變化。從改革內容來看,我們需要推進的主要是一些涉及面寬、利益調整層次深、配套性強、風險比較大的改革,社會利益關係更趨複雜,統籌協調各方面利益關係難度加大。從改革動力來看,改革初期,人心思變和較低的社會預期激發著人民民眾的改革熱情,社會的動力與政府的牽引力緊密結合,推動著改革快速推進。隨著改革不斷深化,人們對改革發展的社會預期普遍提高,對改革發展成果的分享要求明顯增強。如何在利益格局的調整過程中,切實加強和改進社會管理,統籌協調好各種利益關係,妥善處理好各種利益矛盾,不僅直接關係到社會穩定和諧,而且直接關係到鞏固黨執政的社會基礎。

三是公共需求急劇增長。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仍然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緊緊抓住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表現出一些新的形式和特點,其中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需求同公共產品、公共服務供給不足之間的矛盾日趨突出。近年來,城鄉居民在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公共需求大幅上升,人民民眾的公共需求正逐步由生存型向發展型升級,我國公共需求呈現出增長迅速、主體多元、結構複雜、需求多樣的特點。但是,滿足人們的公共需求是一個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漸進的動態的歷史過程。如何在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公共服務、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產品的同時,對人們迅速提高的公共需求加以正確引導,切實防止超越階段把人們的"胃口"吊得過高,已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