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市古牌坊群

在棠樾村頭,坐落著7座氣勢恢弘的古牌坊。這些牌坊按照“忠孝節義”的順序排列。述說著幾百年來這座村莊的興衰。這些造型精美的石坊和村中的男祠,女祠已是黃山市的一個重要的旅遊景點。

在封建社會裡,為了表彰在“忠孝節義”等各方面“功勳顯赫”的官員,為朝庭興旺作出的“傑出貢獻”,當朝政府常常批准在這些人的故里村頭,修建“功德牌坊”,藉以號召人們以此為榜樣報效朝庭。 歙縣棠樾牌坊群一改以往木質結構為主的特點,幾乎全部採用石料,且以質地優良的“歙縣青”石料為主。這種青石牌坊堅實,高大挺撥、恢宏華麗、氣宇軒昂。到了明清兩代,牌坊建築藝術也日臻完善。

 棠樾牌坊群就是明清時期建築藝術的代表作。一連7座,建築風格混然一體,雖然時間跨度長達幾百年,但形同一氣呵成。據建築專家們講:棠樾牌坊對研究明清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及建築藝術和徽商的形成和發展,甚至民居民俗都有極其重要價值。

第一座麻石牌坊:始建於明代嘉清年間,距今已有450餘年。牌坊四柱落墩,古樸雄偉,在挑檐下的“龍鳳板”上,“聖旨”兩字鑲在其中,橫樑正反各有浮雕雄獅一對,英武異常。據介紹,被皇帝表彰的鮑燦,一生並未做過官,因教育子孫有方,其孫又在捍衛明室江山的戰鬥中,屢建奇功,被皇帝“榮封三代”,特為其祖立坊。

第二座牌坊: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的“慈孝里”牌坊,乃皇帝親批“御製”,其政治待遇之高,可見一斑。牌坊上銘刻的“慈孝詩”記載了一個感人的故事。鮑家一子見父將被人殺害,便求代死。而父為了鮑氏家族不斷香火,要求處死自己,不殃子孫。鮑家父子上慈下孝之舉感天動地,也感動了那些強盜。乾隆皇帝下江南時聽到這個故事後,欣然寫下“慈孝天下無雙里,錦繡江南第一鄉”,並撥銀將“慈孝里”牌坊重新修繕。並增其舊制,刻御題對聯於其上。一座牌坊幾朝皇帝加封,這在我國歷史上也不多見。

第三、四、五座牌坊:分別是“立節完孤”牌坊、“樂善好施”牌坊、“節勁三聖”牌坊等,一座一座都有不少感人肺腑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節勁三冬”坊是為一位繼母所建。據說這位繼母在夫亡之後,歷盡婦道,把前妻之子重於親生,年老之後傾其家產,為亡夫維修祖墳。這一舉動感動了當地官員,打破“孔孟之道”繼妻不準立坊的常規,破例為她建造了一座規模與其他相等的牌坊。儘管得此厚愛,在牌坊額上“節勁三立”的節字上,還是留下了伏筆。把節字的草頭與下面的“卩”錯位雕刻其上,以示繼室與原配在地位上是永遠不能平等的。

歙縣棠樾青石牌坊群,既不用釘,又不用鉚,石與石之間巧妙結合,可歷千百年不倒不敗,一座一座直衝雲霄,一座座精心設計和施工,一座又一座經官批御審,歷代統治者用這一特殊方式來表彰那些在社會中有“貢獻”的人,這足以證明歷代都極為重視“精神文明”的建設。這些不僅給後人留下精神財富,也留下了文化藝術和建築技術等許多方面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