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西陵導遊詞

走下七孔橋,可見在神路的兩側對稱排列著的雕刻精美的石望柱、石獅、石象、石馬、武將、文臣等五對石像生。

望柱為六角形石柱,柱身雕流雲紋飾,底部為六角形的須彌座。在宋代以前,石望柱置於墓道的最前面,為主要建築,因為明、清陵時石牌坊作為陵墓前主要建築,所以石望柱退居次要位置,純屬裝飾。

石像生是設定在陵墓前的由石人石獸組成的石雕群,來顯示死者生前的地位,身份。泰陵原來並未安設石像生,乾隆登基後,認為陵寢不設石像生,與典制不符,想在此泰陵增設石像生,而臣工們(風水大師:高其悼、洪文瀾)則堅持:“泰陵甬道,系隨山川之形勢盤鏇修理,如設立石像生,不能依其丈尺,整齊安設,而甬路轉鏇之處,必有向背參差之所,則於風水地形,不宜安設”。所以泰陵不設石像生並非違備典制,而是與風水有關。乾隆建議將大紅門,龍鳳門向南展拓,於是臣工們尊旨赴現場審核了原有計畫並向乾隆奏議:“大紅門正在龍蟠虎踞之間,護北面隨龍升這旺氣,納南面特朝環抱之水,前朝後拱,天心十道,時天造地設之門戶,不便展拓向外,況石像生之設,古制未詳,無大關典禮之處,似可毋庸添設”。一言九鼎的天子,面對臣工的據理力爭,也無可奈何,於是在奏摺上批道:“知道了”。此事不了了之。事隔幾年,乾隆舊事重提,最終在1748年,大臣拗不過皇帝,在泰陵前安設了五對石像生,這樣就失去了龍鳳門橫陳為底景的依託,而又失去了石像生拱衛迎候於門前,聚巧形而展示的效果。所以泰陵石像生在所有建築中是一個敗筆,但由於臣工們極端負責的態度與皇帝的據理力爭,所以也未傷及大雅。

蜘蛛山是泰陵的案山,據劉敦禎先生講,此山系人工所為,可這裡原有一座小山,又往上放了一些施工中剩下的廢料。那么案山在陵區究竟起什麼作用呢?因風水講,無朝案遮攔未免飄散生氣,所以案山會使陵區生氣發越。

通向寶頂的引導大道—神道在里突然拐彎,是因為中國古建築講:貴含蓄,忌直接。

後面的建築不能直接盡收眼底,應該慢慢展開,所以當我們漫步於彎彎曲曲的神道上,就好像置身於意向深遠的空間環境氛圍之中。

龍鳳門是一座雍容華貴的建築,為廡殿頂火焰式石牌坊柱門,黃色琉璃瓦的看面牆,牆下有寬厚敦實的潔白色須彌座,構成豐富細緻,色彩斑瀾、華麗富貴的形體,整座龍鳳門充滿了動勢。高低錯落的輪廓線,挺拔的石柱上雕刻雲板、雲墩和蹲龍,橫直如矢的大小額坊和頂部火焰寶珠,看面牆上雲紋騰龍的花心和岔角牡丹花葉,牆頂藍綠色三彩斗拱所撐托的金色琉璃廡殿頂等等,都給人以豐富多彩,引人入勝的感受。龍鳳門的近形風姿與遠視氣魄巧妙溶匯,相登相生,出神入化,給人以豐富的視覺藝術感受,不愧是古代哲匠的精心傑作。

三孔橋雖沒有七孔橋那么宏大,但工匠師們都把它建造的小巧玲瓏,優美動人,將兩側的欄板用優雅的券形曲線組合。站在三孔橋上駐足觀看,陵寢宮殿群在紫色的永寧山襯托下,同時向東西兩翼逶迤延展,把一種統一性的內涵,一種非同凡響的穩重、寧靜、莊嚴肅穆的氣氛,充分體現出來。

三路九孔橋並肩橫跨於最後一座馬槽溝上,除自然形成的三條河以外,後兩道是人工開鑿而成,山陵環境質量的完善非常注重對水的處理。水對於大地來說為血脈,能夠造就大自然的鐘靈毓秀,使生氣發越;水還可以界分空間,形成豐富的空間層次及諧和的環境組合,而且山水相得如方圓中之規矩,山水相濟如堂室之門戶。因此陵區所有隨橋泊岸,酌量地勢修理,不使浸濕地宮;修築堤坎,而且也使水流彎環,免其激射有聲,破壞寧靜的山陵氣氛。所以馬槽溝彎如飄帶,柔如輕紗,造成“來宜曲水向我,去宜盤鏇顧戀”的水勢。充分體現出水對帝穴的留戀之情。所以陵區一山一水皆有義,一草一木總關情。

神廚庫是座東朝西的小院,內建神廚。神庫和省牲亭等建築,是祭祀時製作和存放各種肉食品的地方。

神道碑亭又稱小碑樓,內矗立皇帝諡號碑,重檐歇山,黃色琉璃瓦覆頂,四角翹飛,形式與大碑樓相仿,但規模縮減了二分之一左右。內豎一統石碑,用滿、漢、蒙三種文字刻寫著雍正皇帝諡號。

東、西朝房是為祭祀準備奶茶和瓜果的地方,又叫茶膳房,是根據關外奶房,果房的遺制而製造的。

東、西班房均為布瓦卷棚頂,為值班房,也叫守護房。清代皇帝繼位之後,便大興土木,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為之修陵築墓。因而皇陵的保護便成為重要任務,這一任務由深受皇帝信任的八旗兵來擔負。他們採用換班的方法沿著陵院外的更道晝夜巡邏。如陰雨天氣可在值班房內躲避休息。

隆恩門是進入宮殿區的門戶,是整個陵寢組合群引導建築的結束與主體建築的開始。兩側是寬厚高大的朱紅圍牆,把宮殿區的所有建築包圍起來,使其形成結構嚴謹的兩層院落。

焚帛爐,又叫燎爐,是為皇帝祭祀時焚燒五色紙和金銀錁的地方。爐高4米,單檐歇山頂,周身用黃琉璃瓦構件製成,爐基為須彌座。爐內四壁及上下均為鐵板,下面是三個鐵槽,頂部兩角各有一出煙孔,底座下部兩側各有一扒灰口。整座建築比例適中,色調合協,雍容華貴,精巧秀致。

東配殿是存放祝板和制帛的地方,同時又是臨時存放神牌的地方。每當大修隆恩殿時,帝、後的神牌就移到這裡安放,在維修期間如遇上祭祀,也在此進行。西配殿則是喇嘛念經的地方,每當帝、後忌辰大祭之日,由永福寺派十三名喇嘛到此念經,為死去的皇帝超度亡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