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西陵導遊詞

據現存的“雷氏圖紙”中考證,昌陵地宮結構比泰陵還要宏大,雕刻也十分精美,為“四門九券”,且有佛像經文雕刻。與現已開放的清東陵境內乾隆的裕陵地宮規模裝飾相近。而裕陵地宮為現已考證的清帝陵地宮中最為壯觀、珍貴的一座,既是一座不可多得的石雕藝術寶庫,又是一座莊嚴肅穆的地下佛堂。同樣昌陵地宮也具有誘人的魅力,券頂外的寶頂封土內也有石雕,其結構造型與陵寢宮殿的瓦脊、勾滴等相同,先按地面建築的要求營造好地宮,然後再覆土掩埋。形成清代皇帝陵寢地宮結構中獨具特色的風格。

慕 陵

慕陵位於陵區的最西端,始建於一八三一年,完工於一八三五年,內葬道光皇帝及孝穆、孝全、孝慎三個皇后。慕陵建築面積雖沒有泰陵那樣廣闊,建築也不如泰陵那樣宏偉,布局更不如泰陵那樣完善,但它那別出新裁的設計以及獨特的建築手法,卻成為清代帝王陵寢中絕無僅有的藝術珍品。

按照乾隆開創的父、子分葬,選定東、西的“兆葬之制”,道光皇帝應該在清東陵境內選選址建陵,所以道光於1821年即位後,花費了七年的時間在東陵的寶華峪建設了陵墓,但後因施工質量問題,造成地宮浸水。於是道光皇帝便下令拆掉原陵,又於1831年來西陵祭祖之際親自選定了一塊高平之地—龍泉峪作為自己的萬年吉地,第二次建設了陵墓。

這次建陵,道光皇帝一改其它帝陵的建築特點,裁撤了石像生、聖德神功碑樓、方城明樓等項建築,而且主體建築的三大殿全部採用昂貴的金絲楠木製作,不施彩繪,保持了木本色。外面燙蠟。雖看起來不是那么富麗堂皇,但卻賦予人們古樸,典雅的感覺。最令人驚嘆的是在三座殿的門窗膈扇、樑柱、雀替、天花、藻井上布滿了形態各異的木雕龍,尤其天花板上都以高浮雕的手法製成向下府視的龍頭,有的地方還採用高出平面半尺有餘的透雕手法。走進殿內,舉目上望,但見龍頭濟口,張口鼓腮,栩栩如生。整個雕刻構思嚴謹,線條流暢,刀法嫻熟,製作精巧,形象生動,充滿著詳和氣氛,成為稀世珍品。使人仿佛來到了一座雕龍博物館,難怪有人說:“慕陵是座雕刻藝術的殿堂”。

隆恩殿後面的三座門由一架天然漢白玉石牌坊代替,牌坊正中刻有“慕陵”二字,背面刻有道光皇帝親筆誅諭:“敬瞻東北,永慕無窮,雲山密爾。嗚呼!其慕與慕也”。依清朝規制,帝、後陵名一般由後繼皇帝欽定,但是慕陵名稱卻是道光皇帝生前親自默定。道光十五年,他來西陵謁陵,順便閱視了正在修建的陵寢工程,並赴隆恩殿至孝穆、孝慎梓宮前奠酒,而後立於月台上,仰望東北方感慨地寫下了這道誅諭。道光駕崩後,鹹豐即位,重讀誅諭,見“其慕與慕也”一句,便心領神會,於是立刻命雕工把“慕陵”二字雕於牌坊之上。

無論從規劃布局,還是建築風格方面,慕陵處處體它的獨到之處,成為清朝入關後皇帝陵寢建築中的珍品。

崇 陵

崇陵是中國封建皇帝最後一座陵墓,始建於1909年,完工於1915年,內葬光緒皇帝和孝定景皇后。

崇陵工程是在光緒皇帝死後第二年才開始修建的,這與清朝建陵典制完全不符,大清皇帝在承襲了明代陵墓制度的同時,又不斷完善陵寢制度,不僅活著的時候講究安逸奢侈,而且死後在建築陵寢上也要表示出至高無尚的尊貴地位。所以生前就選好陵址,並建好陵墓。

據考證,崇陵陵址是在光緒十三年(1887年)選定並定陵名,但由於當時的清王朝國庫空虛,外債累累,加之光緒和慈禧之間形成了尖銳的矛盾和鬥爭,陵寢的建設就不可能了。直到1909年,光緒死後第二年,崇陵工程才開始動工修建,其間又值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工程被迫停止。1912年,末代皇帝溥儀向民國宣布退位時,向民國政府提出了八項優待皇室條件,其中第五條要求:“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禮仍如舊制,所有實用經費均由中華民國支付”。1913年春,民國政府根據這一條件,經協商之後立即撥款,並於1915年全部完工。

崇陵在建築規模上比其它帝陵均小,沒有大碑樓、石像生、二柱門等項建築,但基本上沿襲了明、清兩朝的陵寢制度,並集清代各陵的建築經驗於一體,採用先進的建築技術,用料考究,主要建築的三大殿全部採用質地堅硬的銅藻、鐵藻木料構成,素有“銅梁鐵柱”之稱。隆恩殿內的四根明柱採用瀝粉貼金盤龍裝飾,為皇帝陵中的獨到之處。檐下增設了通風孔,可使殿內空氣流通,以防木料腐朽。就其建築群體而論,設有較完備的排水系統,宮殿四角設有散水坡,便於雨水的排放。明樓與三座門前分別挖砌了御帶河,地宮內鑿有十四個漏水眼與之相通,為地宮排水之用。

崇陵雖建於清末民初,但建築規制仍宏偉壯觀。在眾多的建築物中,地宮工程最為浩大,崇陵地宮如同其它帝陵的地宮一樣,為拱券式石結構建築,共有四門九券。墓道全長63.19米,面積349.95米,空間2170.65立方米。四道石門是地宮的重要組成部分,每扇石門上浮雕菩薩立像一尊,佛像大小與真人差不多,各個頭戴佛冠,身披伽裟,足蹬蓮花座,手持法器,分別代表力量、智慧、願望、富貴等。過了四道門便是地宮九券中最大的一個券—金券,這裡是地宮的主體建築,高大寬敝,內有寶床,上面安放著皇帝、皇后的梓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