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第一學期德育工作總結

3、實施教師結對幫扶特殊群體學生制度。為了做好特殊群體學生的幫扶轉化工作,我校遵循以人為本,不放棄一個學生的原則。建立《特殊群體學生教育管理與轉化實施方案》,進行全方位的個性化輔導。根據特殊學生幫扶計畫,確定一對一幫教形式進行教育,幫教教師建立特殊學生幫教檔案,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培養計畫和幫扶措施,及時總結方法。

4、學校定期舉辦“特殊群體學生幫教工作”經驗交流座談會,研究工作,探索新路,採取措施,不斷提高教師們的思想認識,不斷總結關愛“特殊群體學生”的方法經驗,從而進一步提高我們關愛特殊群體學生的工作成效。

5、開展貧困學生救助活動,幫助學生快樂成長。我校在XX年3月成立“愛心助學”基金會,堅持每月一次的“愛心助學” 捐款活動。每學期,全校師生總計捐得善款1萬元以上,全部用於資助我校的貧困學生和患病教師。在上學期,學校領導得知九(2)班學生xx雙親喪亡此事後,高度重視,政教處印製並向全體師生下發了捐款倡議書,讓所有師生及家長了解學校的此項捐款活動。全體教師積極行動,學生們紛紛拿出省下零用錢,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全校師生捐款9426元,所有捐款第一時間送給xx同學。

五、創新德育活動,提高育人效果

(一)實行班級量化管理,開展創“雙優班”活動。

一個班級各方面的情況如何,具體的數字最能說明問題。自1996年來,我校就實行了班級量化管理,把出勤、儀表、衛生、課堂紀律、違紀學生的處理、公物保管、學習成績等方面納入了評比,每天公布,實行周評制度,期末作為先進班評選的依據。各班也根據實際制定了學生量化評分細則。通過全面的量化評比,激活了各個部門的育人功能,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班級凝聚力,促進了學生良好行為習慣了養成,培養了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現在,級與級之間、班與班之間開展良性競爭,各級、各班從班主任到學生幹部到普通學生都很注重班級建設。本學期,“雙優班”率為90%。

(二)重視學生日常行為規範養成教育工作。

1、嚴肅校紀班規,規範養成教育。對學生進行日常行為規範養成的教育應從學生的認知出發,按照先入為主的規律。我們把每學期開學的第一周定為日常行為規範養成教育宣傳周,組織學生學習《中國小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以及學校的其它規章制度,並根據不同班級的特點,制定適合不同班級的班規。特別是對七年級學生實行入學前適應性教育。

2、運用激勵機制,深化養成教育。學生良好日常行為規範養成教育是一項長期而又艱辛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學生可塑性大的特點常常會導致學生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以至不良的行為習慣出現反覆。針對這一實際情況,需要通過再教育、再訓練來糾正。所以,我們對學生良好日常行為規範的養成教育做到:反覆抓,抓反覆,抓好落實、抓好內化。尤其是對那些日常行為規範比較差的學生,我們運用談心、思想交流的方法,與他們建立起親密的師生關係,用愛的甘泉去滋潤他們的心田,使他們在教師的潛移默化下逐步養成良好的日常行為規範。另外,我們利用榜樣,通過班內有良好日常行為規範的學生去影響他們,並對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適時給予肯定。以此激發他們積極向上的動力,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3、制定評價制度,落實養成教育。 制定評價制度對進行良好日常行為規範的教育起著重要的導向和監督作用。在對學生進行了常規宣傳之後,我們要求班主任制定了班級量化管理細則及量化管理一覽表,對學生進行量化。班級記錄本記載學生的具體表現,每月進行匯總,將學生的具體得分情況填在量化管理一覽表里,從中評出先進等。經過一段時間的評價督導,學生在學校里已經養成了良好的日常行為規範。

4、加強執勤力度,強化養成教育。每天有值日領導帶班,值日教師執勤,值日學生檢查,對學校班級日常工作的檢查評比,做好當日的值班記錄,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對禮儀、衛生、紀律等進行檢查監督,對校園內不文明行為給予及時糾正,使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校園基本杜絕了不文明行為。

(三)強化安全工作,創建平安校園。

學校安全工作是關係到學校師生生命、家庭幸福、社會穩定的一項重要工作。我校本著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管理原則,積極開展建設“平安校園”活動,把建設 “平安校園”工作貫穿到日常工作中,為廣大教職工營造了一個“安全、放心、舒心、整潔”的工作、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