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情況調查報告

黨的xx大提出要“幫助資源枯竭地區實現經濟轉型”,今年xx總理在全國“兩會”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又重申“促進礦產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為掌握金融危機背景下我省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的情況,近期,我們省人大借在黃石召開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立法和擴內需、保增長、應對金融危機座談會之機,對該市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進行了專題調查。

一、黃石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城市地位重要、貢獻很大

黃石市是以本捷運礦、銅礦、煤炭、石灰石等礦產資源開採、加工,生產鋼、銅、水泥、能源為主導產業的一個典型的綜合性資源型城市。黃石於1950年8月建市,是新中國成立後湖北省最早設立的兩個省轄市之一。毛主席曾於1953年、1958年兩度親臨黃石,察看了冶鋼生產現場和大冶鐵礦。黃石是我國中部地區重要的原材料工業基地,被譽為“青銅古都”、“鋼鐵搖籃”、“水泥故鄉”、“服裝新城”。

(一)黃石的歷史地位重要。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黃石就被列為全國重點建設城市之一,一大批項目布點黃石。進入80年代,黃石成為全國科技體制等幾項改革的試點城市。90年代被定為沿江開放城市。我省第六次黨代會以來,省委、省政府一直把黃石作為大城市和鄂東地區的中心城市來規劃發展。省第七次黨代會提出,黃石是湖北經濟發展“金三角”重要支點,隨後又把黃石作為全省“一特五大”中的大城市來規劃。省第八次黨代會提出,將宜昌、襄樊、黃石等中等城市建設成為區域性中心大城市。XX年,在省政府批准的《武漢城市圈總體規劃中》,將黃石定位為武漢城市圈副中心城市。

(二)黃石的區位優勢明顯。黃石是國家134個公路運輸主樞紐城市之一,水陸交通四通八達,國家運輸主動脈滬蓉高速穿城而過,106、315國道在黃石交匯,武九鐵路貫穿黃石,把華中、華東路網連成一體。黃石港是長江十大良港之一,為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兩個5000噸級的外貿碼頭與其它泊位一起,貨運年吞吐量僅次於武漢。未來5年將形成一條長江、兩條鐵路大動脈(武九線連線京廣、京九鐵路)、三座大橋、三條高速公路(滬蓉、大廣、杭瑞)、三大物流園區(花湖、羅橋、棋盤洲)的交通和物流格局。

(三)黃石的產業基礎堅實。19世紀末,兩湖總督張之洞在黃石建立大冶鐵礦,由此譜寫了近代中國冶金工業的第一章。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就在黃石集中投資新建和擴建了一批重點骨幹企業,使黃石成為我國重要的原材料工業基地。經過建市近60年的建設和發展,黃石已形成包括冶金、建材、能源、服裝、機械、化工、醫藥等14種主導產業在內的工業門類,擁有2家銷售收入過100億元的企業、5家百年老廠、10家上市公司(其中5家借殼上市),擁有工業產品5000多種、中國名牌5個、中國馳名商標5件、湖北名牌50個。

(四)黃石的歷史貢獻巨大。據統計,建市以來,黃石累計向國家提供鐵礦石1.9億多噸、銅精礦(含銅金屬)75萬噸、原煤7000多萬噸、各種非金屬礦5.6億噸;累計產鋼3000多萬噸、銅300多萬噸、水泥1.38億噸。1990年前,黃石一直是武漢的“糧倉”,武鋼70%的鐵礦石和武漢市70%的生產生活用煤均由黃石提供。截止目前,黃石累計上交利稅270億元,加上統配價差,黃石工業累計為國家貢獻約350億元左右,相當於國家同期投入的6倍。

二、黃石推進資源型城市轉型的積極探索和主要成效

推進資源型城市轉型,是黃石歷屆市委、市政府孜孜以求的一項工作。早在1998年12月,黃石市委就確立了“依託資源創業、超越資源發展”的發展思路,提出了“三大歷史性跨越”的奮鬥目標,即經濟發展由資源大市向經濟強市跨越、城市發展由中等工業城市向現代化大城市跨越、人民生活由整體脫貧向小康生活跨越。黨的xx大以來,特別是近年來,黃石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科技進步為動力,以構築多元產業格局為重點,加快發展接續產業,在推進城市轉型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