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假期進廠調查報告

c) 經濟危機的影響?

在09年上半年,這裡完全看不到經濟危機的影響,工廠連續滿負荷運轉。不過這跟產品的銷售地有關。由於技術和加工精度落後於日本、德國,因此,國內繡花機在歐美等已開發國家沒有銷路。而國內市場又已飽和。繡花機並非耗材,一台質量好、維護好的繡花機可使用十多年,再加上國內一些無名小廠又搞出舊機翻新的名堂,因此時至今日,國內已經鮮有訂單,已成夕陽產業。目前大部分產品銷往印度,因此縫製設備廠的效益既不取決於歐美、也不取決於中國,主要取決於印度。

但自8月中下旬至今,廠里訂單減少,開工時間下降近一半,後事如何,尚未可知。

d) 怎么看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

我們經常在新聞聯播看到電視台幫著企業炫耀一下高檔裝備,這種行為從商業上講倒也無可厚非。不過我覺得有一種誤解倒也應該糾正,就是,企業裝備越高檔越好么?非也,而是應該最適應生產的要求。以縫製設備廠為例:加工中心,一台十萬元,耗電量高達十千瓦,上下料也並不方便,主要適用於複雜零件,並不適宜加工簡單零件。但產品中很多是普通零件,因此普通數控車床,以及普通工具機仍有存在的必要。普通工具機售價不到萬元,能耗可以不到千瓦,而且在普通工具機上也可以進行半自動化改造提高生產率。這不但具有經濟效益,也具有環境效益,目前工廠申報的一項節能減排項目,就是用半自動化改造的工具機替代加工中心。

二、 工人

a) 工資、保險、食宿

縫製設備廠的職工每天工作11個小時,從早7點半到晚9點,如有急單,也會加班到晚上一兩點鐘。廠里沒有休息日,只是周日晚上沒有晚班,工人們可以休息一下,但也有工人由於完不成定額,仍需加班。這裡的休息,只有兩種原因,要么是停電、要么是沒有訂單。在諸暨,這其實是普遍現象,即使坐辦公室的職員(例如諸暨線上)一般也只有單休。

零件車間實行計件工資,工人沒有底薪,一般熟練工人在訂單滿負荷的情況下每月工資最高的可達三四千元,但不熟練的只有一千多元,甚至更低,有的新來的學徒工在剛脫離師傅的一段時間內,每天11個小時僅能掙二三十元。不熟練的工人是計件的,但技術能手卻一般不是計件的,而實行年薪制。廠里如果訂單較少,就把計件的工人放假回家,只留下年薪制的老師傅。

工人沒有任何保險,甚至連車間主任也沒有。早在1999年,有一項保險――養老保險,公司是為職工交納的,但後來公司方面交納的保費逐漸減少,到了XX年,乾脆不交了。公司在社保問題上一直欺騙工人,直到現在諸暨社保網上可以查到個人和企業的繳費情況,才逐漸有工人知道自己保險帳上其實並沒有公司那筆錢。

車間目前也招工,但是只要熟練工。新手即使進入車間也沒法生存,因為計件工資製造成新手根本沒有人去教。以要求員工做保證為由,員工技術證書被壓在廠里,甚至車間主任也不例外。新工進廠要押一個月工資,也就是說,第二個月發第一個月的,第三個月發第二個月的。另外新來的工人每人要交140元買工作服,而工作服是不回收的。因此,如果一個人在廠里只工作一個月,那么他不但掙不到錢,還要倒貼錢。

所有工人的工資在發放時都被扣去15%,名義上是交稅,但實際上工人都知道個人所得稅是有起征點的。

新進廠的技校學徒有三個月的試用期,在這三個月內不計件,工資是固定的,第一個月600元,第二、三個月1000元,如果住在廠里,從中需要再扣去住宿費。

車間主任實行年薪制,效益好的年份可達十萬元出頭,不過這兩年,以效益不好為由,加工中心主任的月薪已降了一半,約三四千元。其實09年上半年,公司幾乎一直是滿負荷運轉。

外貿部的業務員一般大專畢業,工資並不高,年薪兩萬,低於不少技術工人。有的業務員說因為業績不佳,自己都要沒臉在這裡工作下去了。

公司提供午飯晚飯,但如果晚上休息,晚飯就沒有了。不過食堂只提供菜,米飯需要自帶大米蒸,所以每個人的飯盒旁邊都放著一個大米袋子。

工廠一般不提供住宿。只有幾個安徽技校新畢業的工人住在廠里。那是一間20平米左右的小屋,有一個捲簾門,但由於不能關,所以可以說是沒有門。房間裡並排擺著6張床,睡7個人,沒有砂窗,炎熱的夏季蚊子肆虐,廠里的蚊子實在太多太厲害,蚊香也不頂事,有的小兄弟只好穿著長袖工作服睡覺。但就是這樣一個房間,它的月租卻竟然超過了北京市區。廠里從他們每人工資中扣除300元,7個人總計2100元!人事處主任眉飛色舞地對我講:“很划算的!”後來由於又來了7名學徒工,原先的7名工人被要求搬出去住,他們合夥在附近鎮上租了一間房子,兩室一廳,毛坯房,地板沒有抹平,每月250元,裡面空無一物,目前正打地鋪睡。

前面講的這些就是縫製設備廠工人待遇的大致情況,也許有些同學會覺得工廠生活很艱苦,但其實這是工廠的普遍現象,在諸暨,該廠的待遇絕對不算差的,因為它在當地畢竟是有頭有臉的龍頭企業,畢竟是所有諸暨繡花機廠的鼻祖。事實上,由於質量的要求高一些,工人的工資高一些,縫製設備廠出品的繡花機已經比周圍小廠的成本高不少了。所以我想我們的注意力也不要放在這一家個別的工廠上。

我在廠里短短的一個多月,遇到了兩次並不算嚴重的工傷,一次是一個工人的手指被刀具劃了一個很深的大口子,流進了很多冷卻液,發炎化膿。而另一次,是一個新工人的指甲被卷進銑床里。比起那些血汗工廠而言,縫製設備廠還算通人情,負擔了醫療費,由於這名工人必須休息一個月,廠里發了700元養傷費(不過本來工傷休假,工資也是應該放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