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國小調查報告範文4篇

XX年2月份,筆者春節從北京返回地處中原的老家。一路走下去,從京城到市里,再到縣城到村莊,所到之處,聊起天來,人們都不由自主地會聊到教育,聊到孩子。上至七八十歲的退休老教師、老農民,下至正在面臨著孩子上學問題的三十來歲的年輕父母。他們都會關心教育、關注教育。可以感受到,教育,在基層老百姓中,已經成為至關重要的民生問題。在數日的調查中,鄉親們圍繞著自己的、孩子們的教育經歷談了很多,筆者發現,或多或少都和村小有關。筆者的村莊裡有一所國小,因為地處中原,我們就稱呼她為“xx國小”吧。不同年代的人談起中村國小,就構成了xx國小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筆者就以中村國小為原點,勾勒調研的主要內容。

一、村小的興盛:從能上初小到義務教育普及

老人們都說,在他們小的時候,能夠上幾年學的人,少之又少。解放前中村沒有學校,只是一家私塾,老先生帶幾個孩子,老師地位也不高,普遍流行的是,“家有五斗糧,不當孩子王”,學的內容也多是《三經》、《百家姓》等。家長們的期望,大多是認得幾個,不當“睜眼瞎”就行,讀書做秀才,畢竟只是絕少數人的事情,那都是天上文曲星下凡,哪裡是平頭老百姓能想的?

1947年一解放,村里就辦起了國小,先是在地主家的宅院裡,後來又專門新修了學校,這就是中村國小。適齡的、超齡的孩子基本上都能夠進學校門了。生於1950年代的村民,大多數都能夠上完“初小” [1] ,因為學校就在村裡面,方便得很。但是,由於物質貧乏生活貧困、兄弟姐妹多負擔重,學生們大多要完成繁重的勞動後,在聽到上課鈴時才跑著進學校。很少人能夠讀“高小”,因為高小在村外的鄉鎮,要帶著糧食,又無法兼顧家裡的勞動,所以家長也就不讓上了。我父親常常會說起,他作為家裡的長男,沒有能夠讀高小,早早地在生產隊里勞動了。他很愛看書,晚上點著煤油燈看書,被爺爺看見了,就會被訓斥“還點著燈,不費油嗎?!快點兒滅了!”。雖然只是讀了初小,父輩們基本上都能識文斷,很多人還保持了閱讀、記事的習慣。同時,也讓父輩有了強烈的供養兒女們讀書的願望,也為xx國小的興盛提供了心理條件。

xx國小興盛於1980-1990年代。1984年中村籌辦了國中,興建了新校區,國小和國中在一個校園裡。我也是在那個時候入學讀書的。新入職的老師多,從外面也調了老師來。老師們大多認真負責,至今我還記得年輕的班主任如何教我們保護眼睛,如何要求我們寫日記。這一時期,xx適齡兒童都讀完了國小,讀到了國中。上學時節,學生們三三兩兩地從各條胡同走向學校;放學時節,學生們從大門口三五成群地又走向各條胡同,恰如村莊裡新鮮的血液在不停地流動,使得村莊充滿了生機。

上大學的人也越來越多:1961年中村出了第一個大學生,他考入了名牌大學——xx大學。此後在很長時間裡他都是xx唯一的大學生。1980年代中村出過四個中專生。1990年代,我同村的同學中,三個讀了中專,兩個讀了大學。在很長的時間裡,我都以為,上國小就是要上自己村裡的學校。

二、何以衰落:村小逐步空心化

從教育史的角度看,六十年來,我家鄉的教育經歷了大發展之後,如今面臨著城市化進程中發展的大問題。直觀地呈現為縣城國小的超大班額,村莊國小的逐步衰落。孩子越來越少,老師沒有精神去教,在現有的情況之下,學校也不可能再補充新的教師。記得梁鴻在《中國在xx》中寫道,xx學校變成了“養豬場”。而我原本以為,中村作為一個有著五六百年歷史的兩千多人口的村莊,一個不僅有國小且有國中的學校,生源不會流失那么嚴重。幾十年來,一年級新生都穩定在五十人左右。然而,XX、XX年,連續兩年招生都少於10人。孩子們大多數都去了縣城上國小。xx國小的衰落狀態,已經是每個關心著它的人不可否認的了。其結果,一方面是縣市的大班額,國小生常常一個班超過百人,三個孩子一張桌,老師都要帶著麥克上課。老師很多的精力放在維持課堂秩序上,孩子們時常有的孩子一個學期也沒有機會回答一次問題。另一方面,是村莊國小的了無生氣。

對於我所提出的“為什麼要把孩子送到縣城裡去”的問題,家長們、鄉親們的答案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首先是認為村裡的教育水平太低,想讓孩子到縣裡接受更好的教育。村裡的教育水平太低,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師資問題”。一是覺得老師沒有責任心,“不辦事”,教得“不中”。xx國小現有8名老師,除了兩名幼師畢業的老師外,其餘6名都是本村的民辦教師轉正而來。家長們都非常清楚他們的背景,其中有的老師國小本就沒有畢業的,只是因為關係進了民師隊伍,然後又“暗箱”操作成了公辦教師。幾個家長反映說曾經多次找校長換老師,堅決不能讓xx教。校長很撓頭,說,我也沒法兒叫他下崗。“沒一點兒辦法,就拉倒了(就算了),但凡有點兒辦法,那就得給孩子找個好點兒的學校!”。除了對老師們本身的文化水平、教學水平不滿意之外,鄉親們對一些老師的道德水平也頗有微詞。廣為流傳的段子是“哥啊,咋又是你呀?!”這話據說出自派出所抓賭的警察。“哥”,就是學校的校長。校長、老師們經常打麻將、賭博,這讓家長們很不放心。二是學校里的確開不齊課。學校根本就沒有體育、音樂、美術、英語課教師。對於現在想讓孩子全面發展的父母而言,這也是選擇讓孩子去縣城的重要原因。

其次是因為外出打工,父親不在身邊,媽媽、爺爺奶奶沒有太多能力管教孩子,乾脆就送到縣城裡,寄宿制的,省心。家長們認為把孩子交給寄宿制的學校,一切都有專人負責,孩子應該會更好的。

再次,也有跟風的原因。別人家都把孩子送到外邊兒讀書了,你不去,“顯得比別人矮半截”、“顯得你沒本事”!也害怕將來孩子埋怨自己,不給創造好的教育條件。 所以,也有一些家長,儘管很猶豫,不願意讓孩子那么小就離開自己,也擔心“一個班裡那么多人孩子學不好”,但還是托人找關係,花錢把孩子送進去。

綜上所述,把孩子送到縣城上學,並不是家長們積極的自主選擇,而是無可奈何的選擇。並不是去留皆優,優中選最優的選擇,而是去留皆憂,憂中選少憂的選擇。把孩子送到縣城

後也是憂心忡忡,他們也樸素地意識到,一個班裡“百十號人”,“老師哪兒顧得過來”!有些孩子的作業,老師是根本就沒有批改過的。誠如家長們所言,“如果自己村的國小能夠教得好,誰願意把孩子獨自丟在縣城裡呢”?“再怎么著,在家吃得也會比學校好!”然而,如今,他們越來越多地家庭分離:男人們獨自在大城市裡打工,孩子們獨自在縣城裡上學,女人、老人們獨自留在村子裡守著土地、帶著更小的孩子。

在教育部實施一系列義務教育均衡化政策之後,村小的硬體條件和縣城國小的條件在逐步縮小。然而,作為教育之魂的師資間的差距卻是越來越大。城市化的進程為優秀師資提供了更多的向上流動的機會,而向下流動的數量卻越來越少。據東北師範大學農村教育研究所課題組《中國農村教育發展報告XX-XX》的調查顯示,農村教師隊伍中有51.2%的人被初次配置到鄉村學校,但在二次配置中有xx.9%的教師調進了縣城。有xx.7%的農村教師“想要離開”現在的崗位。在縣域教師流動中,有xx.3%為“向上流動”,xx.2%為“平行流動”,只有x.5%為“向下流動”,而且流動者多為年輕教師、高職稱教師和優秀教師。

在回鄉的路上,遇到不少做老師的老同學,他們都覺得教師工資太低了!我國中時的老同學中師畢業後,夫婦二人都在一所村小教書。好在XX年她丈夫通過考試,到了縣裡新成立的國小,又買了學校的集資房,“生活這才好了些”。她告訴女兒說,“你就是拉棍要飯,也不能再當老師!”。這讓我特別地吃驚!記得1993年,我們中學習最好的人就是要上中師的。有許多人,復讀數年,就是為了考中師。而今,許多人卻為教師身份叫苦不迭了。我細細追問,老師們說,這也和學校領導有關,一些校領導歪風邪氣,老師下功夫教,不如給他送禮、搞好關係重要。這表現在職稱晉升、職務升遷、績效工資方面特別明顯。在生活清貧之外,精神苦悶也是一個重要方面。“校長整天說,不出事就行,別的就不用管了”。“我所能做的一大好事就是,把那些願意學習、學習不錯的學生,想辦法弄到縣城裡的學校。”我的老同學如是說。她自己也一直在尋找機會離開村小,一如當年要努力考上中師。

那么,村小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嗎?能不能讓“自己村的學校”活起來,煥發出活力來呢?我和鄉親們就此問題展開了討論。

三、以何重振:怎么樣讓農村的學校活起來?

能否有好的師資是農村教育能否活起來的關鍵。但怎么樣讓“自己村的學校”活起來呢?鄉親們認同老師們的工資的確不高:“老師們的工資,兩千多塊錢,的確不算高”。但是,他們又認為,和老師們的付出相比,兩千塊錢也不算低,“再說他們還都有地”。鄉親們認為,村小里的老師,也得分兩部分來看,一部分是那種中師、大學等“正牌”學校畢業的老師,村里也沒有地的,教得好的。這部分老師應該大幅度地提高工資和待遇。另一部分各種轉正的老師。他們有地,每月還有兩千多塊錢,村莊裡的生活成本也低,他們是生活得很好的,也沒有什麼壓力,經常打麻將。這部分老師,就應該清退。我認為,不能一概而論,這部分老師中,也會有很有責任心、教育教學水平高的老師。他們認為,這部分老師,也應該歸到第一部分老師裡面。如此反覆,討論的結果,不再以是否有承包田為標準,也不以學歷、出身為標準,而是以是否勝任教師工作、品德行為是否符合師德為標準。

所以,想要調動老師的積極性,想要提高教師隊伍的水平,大家認為,還是要整體規劃教師隊伍。首先得清退不合格的老師們,特別是那些品德、修養根本就不適合做老師的人,給些錢也好,就是不能讓他們再教了。然後,培訓現有的師資,同時,招聘新的教師。現在這么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不愁沒老師。要用高工資招聘新的、好的老師。他們甚至說,就是大家再集資出錢也可以,只要能有好老師。

強化農村師資培訓,對教師基本教育理念的重新啟蒙,是提高農村教育水平的當務之急。重整教師隊伍,自然是根本之策,但事關歷史,又涉及一些人的切身利益問題,絕不是教育一家能夠決定,也不是短時期可以解決的。恐怕真的要靠歷史自身來消化。因此,加強師資隊伍的管理、培訓,對教師進行有效的基本教育理念的啟蒙,就成為挽救農村教育的當務之急。不僅一些老師的教育理念陳舊,而且,模糊不清的觀念在老師們中盛行,亟需澄清。

在我回鄉調研的日子裡,時常聽到鄉親們抱怨說現在的老師都不怎么管學生。學孬學好都是學生自己的事兒,老師沒啥責任心。我覺得這在鄉村已經成為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並把它和現行義務教育體制連結起來思考,我認為這是源於在傳統的升學壓力消失的情況下,老師們沒有積極性。但在和家長的一次偶然聊天中,我意識到除了制度方面的原因外,還有教育理念的問題。

她問我:“現在他們 [2] 都說,教育部有檔案,不叫管學生,願意學就學,不願意學拉倒!有這一條冇?他們說這個都上了教育法了!”我吃了一驚!她繼續說,賀老師沒法了,既不叫打,又不叫站,看見調皮搗蛋的學生怎么辦呢?就讓學生蹲在那兒,蹲得時間長了,腳都麻了。就讓他去坐一會兒,腳不麻了就再去蹲著。她說,教育部不應該規定得這么死,還不如給學生點兒壓力了,這樣學生能學好些,老師還能有點兒責任心。

我向她解釋,無論是教育法,還是教育部,都沒有規定老師不能管學生,而是講老師不能體罰學生。村里老師,之所以把這一規定理解為不讓“管”,大概是長久以來“管就是體罰”、“體罰就是管”的傳統。教育方式、教育手段單一到體罰,不讓體罰,就理解為不讓管,從而放棄對學生的教育權利和教育義務。又或者,單純地避免明令禁止的體罰形式,不讓罰站,就罰蹲。絕不是說不能懲罰學生,更不等於說不能管學生,而是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

要求老師具有相應的教育教學能力。很多事物,包括教育,往往在過渡時期會更糟糕,以前的傳統在消失,被禁止,而新的觀念、規則又處在舊傳統的解讀、消極的抗拒之中。村小的教育,就處在這樣的境況之中。因此,亟需對農村教師進行教育理念、教育法的啟蒙,結合傳統上的習慣做法和現在的理念、要求,有針對性地正本清源,提高教師們的認識,增強教師的責任感,提高村小的吸引力。

此外,做好農村學校校長的選拔任用、培訓、管理是重要抓手。“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中國小校的校長負責制,決定了校長的在學校發展上舉足輕重的作用。校長的品行、水平,對教師隊伍的影響怎么強調都不為過。XX年教育部所實施的針對農村校長的國培計畫,值得期待!培訓如有實效,功德無量!但想要有實效,恐怕需要下大功夫!

農村國小學生學習方式現狀分析調查報告
農村國小調查報告範文(2) | 返回目錄

《農村國小學生學習方式現狀分析》調查報告

一、 調查的背景:

本課題組以省“xx”規劃課題《農村國小創新學生學習方式的研究》實驗方案為切入口,在課題組全體成員的努力下和有關專家的指導和幫助下,立足學校實際,深入開展課題的調查研究,紮實推進實驗進程,初步了解學生學習方式的現狀。

二、 調查的目標:

以平鄉縣常河鎮中心國小、平鄉縣西位明德國小兩所農村國小為實驗學校,對近1100名學生,18個班級展開調查。採用訪談、調查問卷等形式,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了解學生學習的方法,了解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和方法,了解學生自主學習時蒐集資料的方法和途徑,從而初步了解農村國小學生學習方式的現狀。

三、調查的方法:

訪談法:教師交流訪談、實驗班學生訪談

調查問卷法:對兩所實驗學校全體學生進行調查問卷。

四、 具體實施:

1、教師交流、訪談: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學生實際、學科特點和任課教師及家長展開交流和座談,初步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常河鎮中心國小由王濤和賀慶江負責,西位明德國小由郭巧格和閆震負責。(xx年12月28日上午9:00在西位明德國小進行訪談,xx年12月29日上午9:00在常河鎮中心國小進行訪談,29日下午整理材料,將整理好的材料交馬軍鋒。)

2、學生訪談: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了詳細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了解學生學習的方法,了解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和方法,了解學生自主學習時蒐集資料的方法和途徑。對常河鎮中心國小的五年級三班和六年級四班,兩個實驗班共103名學生進行訪談,由馬軍鋒、吳曉敏、王素華負責。對西位明德國小的二年級一班和三年級一班,兩個實驗班共141名學生進行訪談。由閆震、閆禕寧、馬寧負責。(xx年12月30日上午進行訪談,xx年12月31日將訪談的結果整理好,形成書面報告,和訪談記錄一起交給王濤。)

3、問卷調查:對常河鎮中心國小和西位明德國小近名1100學生,18個班級進行問卷調查,西位明德國小由閆震、閆禕寧、馬寧負責發放和收集,常河鎮中心國小由馬軍鋒、吳曉敏、王素華負責發放和收集。(xx年1月4日發放調查問卷,xx年1月6日上午第二節課,課題組全體成員在課題研究辦公室,整理調查問卷,做出數據分析。)

五、調查分析:(xx年1月9日—xx年1月12日)

(一)學習興趣和態度:

1、課堂表現:

問題一:在課堂上,你能積極回答問題嗎?

a、從不回答 b、偶爾回答 c、經常回答

選擇:a、0.4% b、64.4% c、35.1%

2、教學手段:

問題一:你喜歡老師利用多媒體上課嗎?

a、不喜歡b、還行c、特別喜歡

選擇:a、8.8% b、36.1% c、55%

3、解決問題:

問題一:解題時,你是否利用以前學過的知識?

a、不是 b、有時是 c、基本上是

選擇:a、3.5% b、41.9% c、54.4%

問題二:在學習中,遇到問題時,你會怎么做?

a、直接不理睬 b、能解決就解決,不能就放棄 c、自己動手、動腦力求自己解決

選擇:a、0.4% b、38.1% c、61.4%

問題三:在學習中,你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難題時怎么辦?

a、放棄、不理睬 b、請教老師,請教同學 c、提出討論,尋找解決辦法

選擇:a、1.3% b、74.7% c、23.9%

問題四:你在做題時是否經常只注意結果而不關心解題步驟和解題方法?

a、從不這樣 b、有時這樣 c、常常這樣

選擇:a、40.4% b、44.4% c、15.1%

4、作業情況:

問題一:你的學習主動性如何?

a、主動完成布置的學習任務,有時間的話會自己尋找新的學習任務

b、能夠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

c、有時候不能按時完成學習任務

選擇:a、44% b、40.9% c、14.9%

5、課後複習:

問題一:你學習過的知識,是否還會複習?

a、不複習 b、有時複習 c、經常複習

選擇:a、1.7% b、57.5% c、40.7%

6、課後反思:

問題一:學完課文之後,你是否嘗試不看書而回想出它的要點?

a、不是 b、有時是 c、基本上是

選擇:a、16.7% b、39.6% c、43.6%

問題二:你學習後經常反思嗎?

a.無 b.有時 c.經常

選擇:a、7.8% b、51.7% c、40.3%

(二)學習方法:

1、發現新知識:

問題一:、在學習上,當你發現新知識時,你能?

a、不理睬b、有興趣就會學習 c、及時分析,並學會新知識

選擇:a、0.8% b、28.9% c、70.1%

2、知識記憶:

問題一:在學習必須記住的知識時,你是否會考慮它是什麼意思?

a、不考慮 b、有時考慮 c、基本上考慮

選擇:a、0% b、32.8% c、67.1%

問題二:在記憶新知識時,你是否自己動腦筋、想辦法?

a、不是 b、有時是 c、基本上是

選擇:a、0.4% b、33.4% c、66%

3、小組合作:

問題一:在學習上,你願意與其他同學合作嗎?

a、不願意 b、無所謂 c、願意

選擇:a、1.7% b、17.5% c、80.7%

問題二:小組合作交流時,你覺得哪種方式最合適?

a、不聽也不發言 b、爭著說,搶著說 c、認真聽,輪流說

選擇:a、0.8% b、3.5% c、95.5%

4、學習方法總結:

問題一:問題解答後,你是否重新檢查和總結解題方法,並把它記住?

a、不那樣做 b、有時那樣做 c、基本上那樣做

選擇:a、3.4% b、50.2% c、46.3%

問題二:你是否定期做學習總結?

a、不是 b、有時是 c、經常是

選擇:a、21.1% b、52.1% c、26.7%

問題三:你是否經常制定學習方法?

a、從不 b、有時 c、是

選擇:a、11.4% b、51.3% c、37.2%

問題四:你的學習方法是怎樣的得出的?

a、老師講解 b、學習同學 c、自己總結

選擇:a、38.2% b、18.3% c、43.4%

問題五:當你學會新的學習方法後,你的心情如何?

a、無所謂 b、一般 c、開心

選擇:a、3% b、11.8% c、85%

問題六:你認為好的學習方法對於你學習新知識的幫助大嗎?

a、沒有幫助 b、有點幫助 c、幫助很大

選擇:a、0.4% b、13.5% c、85.9%

問題七:你是否對某些科目有獨特及有效的方法?

a、全部都沒有 b、有一部分 c、全部都有

選擇:a、5.1% b、72.7% c、22.1%

(三)課後自主學習:

1、獲得信息的途徑:

問題一:你課後獲得信息的最主要的途徑是?

a、教材書籍 b、報刊雜誌  c、電視和廣播和網路媒體

選擇:a、27.3% b、7.7% c、64.8%

2、上網交流:

問題一:你認為和同學最佳的交流方式是:

a、寫信 b、電話聯繫 c、qq聊天

選擇:a、17.3% b、31.4% c、51.2%

(四)校本課程:

1、經典誦讀:

問題一:每天課前的“經典誦讀”你是怎么做的?

a、不認真讀 b、基本上認真讀 c、認真讀

選擇:a、2.8% b、30.8% c、66.2%

2、英語對話:

問題一:在英語課上你經常用英語對話嗎?

a、不是 b、有時是 c、經常是

選擇:a、45.3% b、45.8% c、8.8%

班 刊:

問題二:你閱讀“班刊”嗎?

a、從不讀 b、偶爾讀 c、喜歡讀

選擇:a、19.2% b、48.2% c、32.4%

3、教師講壇:

問題一:學校開展的“教師講壇”活動,覺得對自己的學習有幫助嗎?

a、沒有幫助 b、有時有幫助c、 有很大幫助能學習到課外知識

選擇:a、2.1% b、17.1% c、80.7%

(五)綜合實踐:

問題一:你喜歡綜合實踐課嗎?

a、不喜歡 b、喜歡 c、喜歡並且積極參與

選擇:a、5.7% b、55.7% c、38.5%

六、存在的問題:

在本次調查中,通過訪談、問卷調查、課堂教學觀察和教師訪談等多種形式,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態度、學習方法、課後自主學習、學校校本課程等方面進行了調查。

學習興趣和態度方面:我們課題小組針對課堂表現、教學手段、解決問題、作業情況、課後複習、課後反思等方面進行了調查。發現一部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沒有被充分調動起來,學習態度不積極。對老師布置的作業不能及時完成,在課堂上發言不主動,對待問題時依賴性強,不能主動地進行思考問題和想辦法解決。課後不能堅持經常複習,對學過的知識不經常進行反思。

學習方法方面:我們課題小組針對“發現新知識”、“知識記憶”、“小組合作”、“學習方法總結”等方面進行了調查。發現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一部分學生有興趣就會學習,有一小部分學生對新知識不感興趣。在知識記憶方面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對知識的意義不進行思考和了解就是死記硬背,缺少記憶的方法。在小組合作方面學生願意和其他同學交流,缺少交流的信息資源,不知道說什麼,怎么說。在學習方法的制定學生不經常總結,自己沒有自己的學習方法,就是依靠老師和同學介紹學習方法,自己不總結。還有一部分學生學習方法比較陳舊,學習方法的運用不夠靈活。

課後自主學習方面:學生喜歡上網和老師同學交流,在網上也能獲得學習的信息。

校本課程方面:我們課題小組從經典誦讀、英語對話、班刊、教師講壇四個方面進行了調查。發現學生對校本課程的興趣比較高,但是存在課程資源準備不足,對身邊的校本資源、地方文化特色挖掘不夠深的現象,不能夠從根本上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

綜合實踐方面:學生喜歡綜合實踐課,但不知道如何去參與。只有少部分學生參與活動,還是學校綜合實踐課程少,教師缺少實踐意識,不能把綜合實踐和各學科有機地結合起來。

七、實施建議:

我們課題小組針對農村國小生存在的問題和現象,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進行研究。

(一)、開發和利用校本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深挖身邊的學校文化進行校本課程研究。

(二)、利用網路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

(三)、利用綜合實踐活動,讓孩子在體驗中學會學習

(四)、改變學校課程結構,從興趣入手創新學生學習方式。

關於農村國小生課外閱讀現狀的調查報告
農村國小調查報告範文(3) | 返回目錄

關於農村國小生課外閱讀現狀的調查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課外閱讀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培養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和提高學生文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正確地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可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有利於素質教育的實施。《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明確提出:一、二年級階段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 三、四年級階段的要求是“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 五、六年級階段要求學生能“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從這裡我們不難看出,閱讀在國小的語文教學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和終身學習發展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課標》在“教學建議”中還提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然而,由於國小生的課外閱讀涉及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面的因素,存在的問題也很多,距離《課標》的要求還很遠。尤其是農村國小生課外閱讀存在的問題更突出,為了更好的了解農村陔子的閱讀情況,我對本校中高年級隨機選取100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了調查。

二、調查的目的:

一是了解我校農村國小生課外閱讀現狀。

二是通過調查,了解影響學生課外閱讀的因素,以利於學校和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揚長避短,提高教學質量。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我校課外閱讀的現狀及其形成原因

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學生課外閱讀現狀不容樂觀,存在的主要問題在於:

1、學生課外閱讀量少。調查發現,絕大多數學生讀過的課外書很少,其中沒有讀過課外書的占27%,讀過2—5本的占68.3%,讀過10本的占4.7%。

2、學生閱讀興趣不高、能力低下。通過調查發現,喜歡課外閱讀的占23%,絕大多數學生讀課外書只看情節,走馬觀花,能夠“查典或問別人弄清意思”的占10%,“作讀書筆記”的占5%。

3、學生課外閱讀資源貧乏。調查發現,部分有閱讀的興趣的同學家中藏書5本以上的占10%,2本以上占53%,沒有藏書的占37%。有44%的同學父母認為課外閱讀用處不大。

(二)出現原因有以下幾點:

1、學生對課外閱讀缺乏興趣

一直以來,“課外書”被認為是“閒書”,對提高學習成績沒有多大作用,沒有閱讀的興趣。同時,學生的課外閱讀離不開教師的指導,但是在教學活動中,大多數語文教師對學生課外閱讀漠然視之,讀也是放任自流,使得學生不會讀。久而久之,學生對閱讀漸漸失去了興趣,更談不上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

2、農村國小生課外閱讀書籍來源匱乏。首先是學校藏書數量少,內容陳舊,而且大多數學校圖書室未向學生開放,學生想讀書卻無處借閱.其次多數學生家中沒有圖書,學生放學回家想看書卻無書可看,再加上有好多家長認為課外書是“閒書”。

3、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根深蒂固,各級學校教師不能給學生提供閱讀的條件和機會,一味地應付抽考、會考,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花在語文和數學兩科的課業學習上,課外作業擠占了學生的課餘時間,就連節假日也要對付大量的家庭作業,學生想讀書哪裡有時間和精力?同時,許多家長也認為讀課外書籍影響學習,因此,不讓學生看課外書,一旦發現,輕則沒收,重則毀掉,學生在家裡想看書也不敢看。

四、調查總結

農村國小生課外閱讀現狀可能改變的辦法有以下幾點:

1、培養興趣:不同的學生其閱讀興趣也隨之不同,所以教師不僅要熟知圖書的內容,更要加深自己對書的感受,這樣在推薦圖書時才能遊刃有餘。在國外,如果孩子不喜歡閱讀,人們不會認為是孩子的問題,而把原因歸結為家長和老師沒有為他創設一種良好的讀書氛圍,沒有發現他喜歡和感興趣的閱讀材料。那我們,要使學生的閱讀成為“悅讀”,該怎么做呢?有愛看書的父母,才有愛看書的孩子。”家長讀書、看報、上網無疑是孩子無聲的榜樣,在家長的潛移默化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就更愛看書,寫作能力也強。如果家庭中缺乏讀書的氛圍,怎么指望孩子喜歡看書呢?這種要求孩子努力學習,家長自己放棄學習的情形目前在我校一些家庭中並不鮮見。

2、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應高度重視基礎教育建設,加大教育投資力度,改善辦學條件,為農村中國小配套足量的圖書,建好圖書室、閱覽室,使學生有足夠的課外閱讀資源.

3、各級學校領導、教師應轉變觀念,努力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和新課改形勢,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豐富學生的情感和內心世界,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而這些都有賴於學生的課外閱讀,因為課內學習畢竟是有限的。

4、科任教師要重視對國小生課外閱讀的指導.首先應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才會有閱讀的內部動力。其次要進行閱讀指導。一要指導學生正確處理課內、課外閱讀的關係;二要指導學生有選擇地讀書,鼓勵他們多讀好書;三要讓學生每天花一定時間讀書,養成習慣;四要做好讀書筆記;五要定期舉行讀書會,讓學生交流讀書體會。

5、學校應積極與家長聯手,從改善家庭環境、營造家庭文化氛圍入手,創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氣氛,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例如定期召開家長會,及時向家長反饋孩子的閱讀現狀,同時了解孩子在家中的閱讀情況。教師也應經常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家訪,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和學生在家中的學習生活和課外閱讀等情況,教師與家長應該多溝通,共同為孩子的成長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關於農村國小教育問題的調查報告
農村國小調查報告範文(4) | 返回目錄

我在農村進行了“農村中國小教育問題”調查。本次調查以國小和國中的農村教師、學生、家長為主要對象,調查的四個部分分別是:教學問題、教師問題、學生問題、家長問題。其中以教師問題和學生問題為重點。

一、調查的目的、意義以及調查方法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的普遍推行,農村中國小的教育問題更加明顯地暴露出來了。對此老師抱怨、學生抱怨、家長抱怨。為了找到問題的實質,把握問題的關鍵,從而向有關部門、有關人士發出呼籲,我進行了“農村中國小教育問題”調查。本次調查以走訪調查及問卷座談的形式為主,走訪了八個中國小,調查了國小生25人,國中生34人,老師及校長19人。通過調查,了解了農村教師、學生和家長對教育的看法及其總體教育狀況,並對中國農村教育的發展方向和模式做了進一步的思考。

二、調查的基本情況

1.教學問題

在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已無法滿足絕大多數家長和學生對教育的要求,他們要求上高中、上大學。有62.5%的家長希望孩子拿到大學以上學歷。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時,64.18%的學生選擇是因為他們自己喜歡讀書,而選擇是家長要求的僅為3.49%。看來,事實上相當多的學生和家長已經認識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們是渴望知識的,農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但是從調查情況看,農村中國小教育存在著很多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公共教育經費短缺,導致辦學條件和辦學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對素質教育不夠重視,教學設施簡陋,教師隊伍教法相對陳舊嚴重影響著素質教育的實施。

(2)師資隊伍不穩定,總體素質不高。

(3)思想觀念落後,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調查中沒有一個孩子表示將來會回到自己的家鄉。

(4)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脫離農村實際,人才培養與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相適應。

2.教師問題

調查發現,相當大數量的教師對生活表示不滿意(51.8%)和比較不滿意(7.8%),感到壓力很大。我總結了一下,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一)不合理的農村教育編制導致農村教師的工作量很大。(二)儘管近些年來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積極推進實施著新課程改革,但誰都清楚聯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認可的還是能真正改變孩子命運的考試分數,升學率也就關乎學校生存。面對動輒“下崗”“走人”的內部管理體制,老師們為了保住“飯碗”,感覺壓力很大。(三)最近幾年教育部門出於維護學生權益考慮,對老師限制很多,比如不準打罵學生,不準開除學生等。然而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學生個性越來越強,紀律越來越差,暴力傾向突出,打架鬥毆時有發生,談戀愛的越來越多,教師對學生的組織與管理難度也越來越大。同時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學校和社會越來越關注學生在諸如被敲詐、勒索、恐嚇等人身、精神方面被傷害的問題,這使得老師們經常“提心弔膽”“如履薄冰”。

另外我發現,還有幾個關於教師較為集中的問題是:(一)農村教師水平遠遠低於城區教師水平。雖說教師整體學歷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學歷是通過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規的全日制本科大學生回來的還是比較少。反而外調城鎮的幾乎全是骨幹教師,以致走訪的幾所中學幾乎都沒有高級教師。(二)隨著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不斷深入,農村教師隊伍的結構已由原來的公辦、民辦、代課教師變成了全部是公辦教師,但是音樂、美術,微機等教師嚴重不足。

3.學生問題

學生自主學習的現狀與思考

在調查學生的學習態度或學習主動性方面,大部分學生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但學生的學習目標大部分是家長、老師壓出來的,成績認可高,重視分數的達80%。在所學課程中,選擇英語最薄弱的學生比例最高,占了47.67%。然而對於“你想如何提高”這一問,我原先設計了“自己複習鞏固”,“請家教”,“參加培訓班”和“其他”四個選項,結果有56.3%的同學選了其他,詢問後發現學生們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長指導,向同學、老師請教等等。調查表明,46.1%的農村學生在平時能努力學習,並持之以恆,但也有34.5%的農村學生平時學習沒有規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學習來應付考試。

通過和學生們接觸,結合自己的經歷,我覺得制約農村學生學習進步的主要因素是農村中國小生學習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需要不斷督促才能認真學習。學生們將學習效果不理想主要歸因於學習方法有待改進,但由於59.3%的農村學生一般都要承擔部分家務勞動,難以保證他們擁有充足的學習時間。此外,農村基礎教育條件較差、學習資源匱乏、教師的教育思想觀念落後等問題也嚴重製約著農村學生的學習。

4.家長問題

在回答“你覺得所在地區教育狀況如何”的問題時,75.36%的家長選擇“一般”,5.8%的家長認為“較差”。可以看出,很多家長對當地教育狀況並不滿意。如欒卸村,擁有生產康必得的集團公司,當地農民收入較高,但由於很多家長不滿足於當地教育,就將孩子送往城裡上學。

當問及“您對孩子在校表現情況了解程度”時,只有17.5%的家長表示很了解,而選擇“基本不知道”的占20%。然而在回答“對孩子學習上關心程度”時,卻有58.75%的家長表示很關心。這其中似乎存在著矛盾,即對孩子在校表現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說對孩子學習很關心呢?對此我詢問了部分家長,原來很多家長認為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關心即是對孩子學習關心的全部表現。

對家長問題的一些思考:

(1)家長沒有家教意識。絕大多數家長認為教育就是在學校讀書,學生有問題就是學校教育的問題,把自身置之於外。

(2)家長沒有教育能力。絕大部分家長最多只是國中水平,而且又不是從事教育職業,就是他們重視親職教育,其能力也是相當有限的。

(3)家庭影響大於學校。家長們希望孩子們能考出去“將來出息會大一點”,“將來不再去忙土地”。但也許是條件、思想上的多種因素,調查卻發現沒有一個家長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三、解決農村教育問題的對策和建議<蓮~山 課件>

結合調查情況以及自己的思考,我認為,要解決農村教育問題,應主要抓以下幾點:

1.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

發展經濟學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國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學習方法簡單和學習內容貧乏是與大多數教師能力差和缺乏主動性密切相關的,他們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工資,沒有興趣,也沒有機會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們的農村國中教育基本上就屬於這種情況。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的有效辦法:一是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為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核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三是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2.在普通教育中滲透職業教育,使農村國中生成長為適應農村經濟發展要求的複合型人才

我們可以嘗試在農村國中進行國中後職業教育——學期職業培訓或“3+1”制的培訓。但是從調查情況看,在我們當地,學生家長及教師對此卻不以為然。原因還是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結合不緊密,就業渠道不暢。調查中一位校長說到,他曾經去青島考察過,青島的職業教育培養培訓的都是緊缺人才,畢業後都能找到工作,職業教育很受歡迎。因此實行職業教育應以就業為導向、符合農村的條件,只有這樣,才能促進農村經濟、文化的發展。

3.解構封閉傳統體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積極支持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機構

私立學校應該是一種補充、激活農村教育的最好形式。然而,在我們當地農村,私立學校幾乎沒有。最終使我們的教育成為獨家經營,始終處於“老大”地位,傳統、封閉、死守教條,以致病入膏肓,不可救藥。因此應大力支持和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以切實擴大高中的辦學規模,解決農村國中升高中的瓶頸問題,緩解升學的巨大壓力。

中國70%的人口在農村,農村(含縣鎮)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高達1.6億。然而農村中國小教育的現狀並不理想,反而面臨著諸多問題與困難。在沙河農村,雖然絕大多數家庭通過各種途徑尚能承受孩子接受教育的支出,但仍然有少數孩子因家庭貧困,未圓上高中、考大學的夢想。現代社會倡導人們關注弱勢群體,這些因經濟困難而輟學的孩子們應該得到社會更多的關心和幫助,助他們圓自己的讀書夢想!我呼籲各級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界都應意識到發展農村教育的迫切性,給予農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優秀的教師吸引到農村中國小去,提高農村學校的辦學質量,促進農村教育和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農村國小教育調查報告範文
《農村國小學生學習方式現狀分析》調查報告
農村國小教育調查報告
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調研報告(農村國小)
我市農村國小教師的情況調查
對農村國小藝術教育狀況調查報告
農村國小少先隊陣地建設現狀調查報告
關於農村國小開展口語交際訓練課程的調查報告
關於對農村國小藝術教育狀況調查報告